膀胱炎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03:47: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膀胱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腺性膀胱炎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腺性膀胱炎尿道電切術膀胱鏡檢查

1一般資料

本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齡29~76歲,平均46.5歲;病程1個月至4年;尿頻25例,尿頻、尿急、尿痛3例,無痛性肉眼血尿5例,鏡下血尿12例,腰部酸脹1例,下腹及會陰墜脹痛3例,排尿困難4例,同時伴有膀胱頸硬化癥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規檢查,白細胞陽性18例,紅細胞陽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鏡檢查:病變位于膀胱頸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區11例,占34.4%;膀胱頸及三角區6例,占18.8%;彌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頭狀瘤樣8例,乳頭樣水腫改變13例,絨毛樣增生改變6例,水泡樣改變2例,出血斑改變2例,無改變1例。術后或活檢病理報告皆為CG.。

2治療方法

2.1保守治療3例,癥狀較輕,膀胱內病變范圍小,程度輕,無合并癥者,采用利福星膠囊0.2g,2次/d,口服半個月,對尿頻明顯者,加用舍尼亭。

2.2手術治療經尿道電切術29例。切除范圍超過病變1㎝,深度達到黏膜下層。合并膀胱頸梗阻行頸部切開。26例術后1周開始膀胱灌注化療藥物(生理鹽水20ml+羥基喜樹堿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為1個療程。3例術后單純抗感染對癥治療。術后每隔3個月復查膀胱鏡及尿常規1次。

查看全文

腺性膀胱炎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腺性膀胱炎尿道電切術膀胱鏡檢查

1一般資料

本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齡29~76歲,平均46.5歲;病程1個月至4年;尿頻25例,尿頻、尿急、尿痛3例,無痛性肉眼血尿5例,鏡下血尿12例,腰部酸脹1例,下腹及會陰墜脹痛3例,排尿困難4例,同時伴有膀胱頸硬化癥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規檢查,白細胞陽性18例,紅細胞陽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鏡檢查:病變位于膀胱頸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區11例,占34.4%;膀胱頸及三角區6例,占18.8%;彌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頭狀瘤樣8例,乳頭樣水腫改變13例,絨毛樣增生改變6例,水泡樣改變2例,出血斑改變2例,無改變1例。術后或活檢病理報告皆為CG.。

2治療方法

2.1保守治療3例,癥狀較輕,膀胱內病變范圍小,程度輕,無合并癥者,采用利福星膠囊0.2g,2次/d,口服半個月,對尿頻明顯者,加用舍尼亭。

2.2手術治療經尿道電切術29例。切除范圍超過病變1㎝,深度達到黏膜下層。合并膀胱頸梗阻行頸部切開。26例術后1周開始膀胱灌注化療藥物(生理鹽水20ml+羥基喜樹堿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為1個療程。3例術后單純抗感染對癥治療。術后每隔3個月復查膀胱鏡及尿常規1次。

查看全文

氣腫性膀胱炎分析論文

【關鍵詞】氣腫性膀胱炎

氣腫性膀胱炎是膀胱壁內或腔內有氣體存在的一種炎癥,是膀胱炎癥的少見類型,主要是由于各種產氣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統感染時酵解葡萄糖或蛋白質產生氣體而形成,感染的部位主要是膀胱和腎臟,如發生在腎臟,則死亡率高。本文報道1例。

1病例資料

患者女,54歲,農民,因上腹部不適,嘔吐1周擬“嘔吐待查”于2007年8月9日入院。10年前因子宮腺肌癥行子宮全切除術。有糖尿病病史7年,輕體力活動,飲食控制差,平素以優泌林R控制血糖,不經常監測血糖。一周來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20mmol/L,餐后血糖>30mmol/L。入院時尿糖微量,尿隱血微量,尿白細胞,血糖829mg/dl,使用胰島素泵后血糖降至200mg/dl。初步診斷: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入院后查腹部CT示雙腎外形不光整,右腎皮質可疑小片低密度灶,左腎盂及輸尿管上段積水,提示下方梗阻可能。行尿培養+藥敏,為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孢菌生長,當即給予特治星4.5g靜滴12h/次。作泌尿系BUS檢查,示雙腎輕度積水伴雙側輸尿管上段擴張,膀胱壁毛糙。查泌尿系KUB+IVP,顯示膀胱內積聚較多氣體,盆腔內且可見一較大液氣平,提示氣腫性膀胱炎可疑。予留置導尿2周,膀胱沖洗(生理鹽水250ml2次/d)處理。插導尿管時發現患者尿道狹窄,無紅腫及分泌物。由于三腔導尿管不能插入,行尿道口擴張后改用16F雙腔導尿管。插導尿管前排空膀胱,留置導尿管后立即引出淡黃帶絮狀物尿液約800ml,同時有氣體隨尿排出。留置導尿5d后復查尿培養已無細菌生長。應患者要求,予帶導尿管出院。囑口服抗感染藥及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出院后,患者在當地醫院拔除導尿管,電話隨訪無不適主訴。

2討論

2.1病因

查看全文

宮頸癌放療病人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宮頸癌病人放射治療全程護理干預措施以及實施護理過程中安全管理對策。方法對195例宮頸癌病人行體外+腔內放射治療的同時,加強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指導、飲食護理和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膀胱炎的護理以及安全管理。結果195例宮頸癌病人經體外+腔內放射治療及護理,原發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明顯減輕了并發癥帶來的不適與痛苦,提高了護理質量,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也大大提高。結論對放射治療的全程護理干預及安全管理對策行之有效。

【關鍵詞】宮頸腫瘤;放射療法;護理;安全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measureandsafety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throughoutradiotherapyforpatientswithcervixneoplasm.Methods195casesofcervixneoplasmunderwentradiotherapyinvitroplusintraperitoneapl,accompaniedwithmorementalcare,healtheducationanddietaryinstruction,moreintensivecareofradioactivityrectitisandcystitis.Thesafetymanagementwasspeciallyfocused.ResultsAllthe195casesachievedeffectivecentralthroughradiotherapyandintensivecare,withradiationcomplicationsremittent.Meanwhile,thenursingstaff’sself-protectingconceptstrengthened.ConclusionNursinginterventionandsafetymanagementthroughouttheradiotherapyareeffective.

【Keywords】cervixneoplasm;radiotherapy;nursingcare;safetymanagement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放射治療是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以腔內照射配合體外照射的方法應用最普遍,其適應范圍廣,療效好[1]。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保護自己的就醫權意識很強,對醫療質量、護理質量、服務質量、醫療護理安全,其法律觀念、經濟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因此,對放療病人加強護理及安全管理尤為重要。現將我科2003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195例宮頸癌放療病人的護理及安全管理情況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查看全文

尿路感染治療策略論文

摘要: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簡稱尿感),是指伴有或不伴有臨床癥狀的尿路內大量致病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癥。最多見的致病微生物是細菌,其次是真菌,其他如病毒、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

關鍵詞:尿路感染;類型;感染途徑;治療方法;易感因素

第一節尿路感染類型

臨床上根據清潔中段尿定量培養明確其是否存在真性菌尿,有者稱為尿路感染。有真性菌尿而無尿路感染的臨床癥狀,稱之為無癥狀菌尿;有真性菌尿同時又有臨床癥狀者,稱之為有癥狀尿路感染。

根據尿路感染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為腎盂腎炎,后者主要為膀胱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根據有無尿路功能或解剖的異常,尿路感染又可分為復雜性尿路感染和單純性尿路感染。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暢、結石、尿路先天性畸形及膀胱輸尿管反流,或在其他慢性腎臟實質性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基礎上發生的尿路感染,通常為復雜性尿路感染。單純性尿路感染則無上述情況。根據尿路感染是初發還是再發,分為初發性尿路感染和再發性尿路感染。再發性尿路感染又可分為復發和再感染。

第二節感染途徑

查看全文

膀胱癌診斷論文

摘要目的摘要:探索MRI在膀胱癌的術前診斷及分期的應用價值。材料和方法摘要:搜集20例采用0.5T磁共振掃描儀檢查,經手術病理證實的膀恍癌,分析其MRI表現。結果摘要:根據腫瘤的MRI將其分為腔內型、浸潤型和腔外型。術前MRI診斷和TNM分期符合率為80%(16/20),MRI較病理分期偏高。結論摘要:T1加權像主要用于腫瘤的定性診斷,T2加權像主要用于腫瘤的術前分期;MRI和病理分期有較高的符合性。

膀胱腫瘤磁共振成像

膀胱癌的診斷及分期,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非常重要。在國內,這方面CT的報道比較多,但有關MRI的報道較少。搜集我院手術病理診斷為膀胱癌20例,對其MRI征象進行回顧性分析,進一步探索MRI在膀胱癌術前的診斷價值。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齡39~75歲,平均64+-9.09歲。20例均做MRI掃描,全部病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其中原發性膀胱癌12例,復發性8例(首次手術均為經尿道電灼術,局部損傷小)。

查看全文

自體骨髓移植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自體骨髓移植的護理方法。方法對1994年我院開展的第1例自體骨髓移植患者采取全方位的護理措施。結果經過采用一系列強有力的護理措施,該例患者在骨髓移植全過程未出現嚴重感染及并發癥,使骨髓移植過程順利完成。結論在進行自體骨髓移植過程中采取全方位有效的護理措施,可預防嚴重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保證骨髓移植順利進行。

【關鍵詞】自體骨髓移植護理

自體骨髓移植是指將患者骨髓取出后,給予大劑量化、放療,重新植入人體內,可以有效殺滅腫瘤細胞并重建造血系統。1994年本院順利地開展了第1例自體骨髓移植,它的成功,標志著粵東地區為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提供了先進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21歲,因進行性面色蒼白、乏力2個月于1994年4月住院治療,經骨穿檢查診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經HA方案,化療2個療程后達完全緩解出院,繼續用環磷酰胺、6-硫嘌呤維持治療,持續緩解6個月。要求做自體骨髓移植,于1994年11月13日入院。經腸道準備、備皮、藥浴后于11月20日下午2點送手術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抽髓術,術程順利,術畢用無菌被單包裹后送入100級層流間行無菌特護,并按全國自體骨髓移植協作組推薦的MAC方案做預處理,56h后骨髓液經鎖骨下靜脈導管回輸,回輸前給地塞米松5mg靜推;+9天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為零,持續5天后逐漸回升,至+17天時為1.5×109/L;7天骨髓象為重度抑制,見原始早幼細胞,2天時可見骨髓各階段細胞生長,0天時骨髓增生活躍。證明移植成功。

2護理方法

查看全文

留置雙J管引發的病癥護理探究論文

【關鍵詞】導管,留置;手術后并發癥;護理

【摘要】雙J管兩端卷曲,形似豬尾,俗稱“豬尾巴管”,型號F5~F8,材料為硅膠,置入體內不致敏,不易發生尿堿附著,兩端分別固定于腎盂和膀胱內,易于放置和取出,損傷輕,創傷小,起到內支架和內引流的作用。其主要用于輸尿管狹窄、梗阻、腎盂結石、輸尿管結石手術后,作為內支架管,明顯優于外支架而被臨床廣泛應用。但在護理中仍應警惕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我院自2003~2006年對328例泌尿系疾病患者行雙J管內引流,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28例中,男205例,女123例。腎輸尿管切開取石術301例,膀胱腫瘤9例,輸尿管損傷行輸尿管吻合術4例,腎積水6例,膀胱鏡下逆行置入8例。

1.2置管方法在腎輸尿管開放性手術中,用導絲從雙J管側孔插入,伸直腎端和膀胱端卷曲,并由切口置入腎盂及膀胱,拔出導絲即可。也可通過膀胱鏡將雙J管逆行插入患者輸尿管,位置滿意后用推進管抵住雙J管拔出導絲,此時雙J管遠、近端自行彎曲,固定于輸尿管及膀胱內。術后留置尿管1~2周,定期B超復查雙J管位置。

1.3拔管時間和方法對解除術后輸尿管炎癥、水腫造成的暫時性梗阻2~3周后拔管,對腎盂輸尿管狹窄成形者6~8周拔管,對腎多發性結石,當結石絕大部分排除,且殘留結石最大不超過0.3cm時可拔除雙J管。本組中327例采用經尿道膀胱異物鉗順利取出,1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雙J管回縮至輸尿管,行開放手術取出。拔出雙J管隨訪2~6個月未見有腰酸、發熱和尿路感染等癥狀。

查看全文

冬凌草抗腫瘤作用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對近期文獻的查閱,對冬凌草治療食管癌、賁門癌、乳腺癌、直腸癌、白血病的作用研究進行綜述及討論分析,指出冬凌草是一種很好的抗腫瘤植物資源。

【關鍵詞】冬凌草冬凌草素抗癌

冬凌草Rabdosiarubescensvar.taihangensis,又名冰凌草。冰凌花、雪花草,因其植株冬季凝結薄如蟬翼、形態各異的蝶狀冰凌片而得名。

冬凌草系唇形科香茶萊屬植物碎米椏的變種,曾被收入1977年版《中國藥典》,并編人《全國中草藥匯編》。其對冬凌草的一般描述為:味苦、甘,性微寒。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感冒、頭痛、氣管炎、慢性肝炎、關節風濕痛、蛇蟲咬傷。而近年來經過多家研究單位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發現,冬凌草全株對食管癌、賁門癌、乳腺癌、直腸癌、白血病等有緩解癥狀并延長生存時間的作用,冬凌草重新受到重視,被稱為“中華神草”。檢索文獻發現,關于冬凌草的文章有半數是關于其抗腫瘤作用的研究報道,有體外實驗也有臨床觀察的實例。現報道如下。

1冬凌草抗腫瘤體外實驗研究

張俊峰等[1,2]通過實驗證明冬凌草甲素能抑制人肝癌細胞BEL-7402和白血病原代細胞的生長及誘導細胞發生凋亡,而且呈現出明顯的量-效與時-效關系;劉加軍等[3~7]以不同濃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體外培養的NB4細胞、白血病HL-60細胞株、白血病K562細胞、U937細胞,MTT法檢測細胞生長抑制率,結果表明冬凌草甲素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并誘導細胞發生凋亡;王洪琦等[8]通過小鼠灌胃給藥實驗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可以使腹水肝癌H22細胞大量壞死和凋亡;劉艷秋等[9]研究冬凌草甲素促進人淋巴瘤細胞U937分化的巨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的機制。肖大江等[10]通過觀察發現冬凌草甲素對人鼻咽癌細胞系CNE細胞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均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薛宏偉等[11]探討發現冬凌草甲素(RuA)對人膽囊癌細胞株(GBC-SD)有誘導凋亡的統計學顯著作用;劉明月等[12]觀察了冬凌草甲素體外誘導人結腸癌HCT8細胞凋亡的作用,且凋亡率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張春玲等[13]研究了冬凌草甲素誘導人黑色素瘤A375-S2細胞凋亡的作用,發現其作用呈明顯的量效關系和時間依賴性;張守偉等[14]研究復方冬凌草甲素對肺癌SPCA-l細胞株的體外抗腫瘤作用,以不同濃度的復方冬凌草甲素作用于體外培養的SPCA-l細胞,檢測不同藥物濃度對細胞端粒酶活性的影響,在普通及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狀態,結果不同濃度的藥物作用一定時間后均可誘導細胞發生凋亡,流式細胞儀的檢測表明細胞凋亡率在一定范圍內隨作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楊勝利等[15]探討發現,冬凌草甲素具有明顯的抗DNA突變作用。

查看全文

阿莫西林抗菌實際效果探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從阿莫西林理化特性、藥理作用機制以及臨床方面的應用三個方面闡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臨床上的應用表現以及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對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提供指導,同時對于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西藥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藥理作用機制以及臨床方面的應用。重點闡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臨床上的應用表現以及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提供指導,同時對于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阿莫西林的理化特性

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是一種帶有氨基側鏈的青霉素,其化學結構在AMP的側鏈苯環上多一個羥基,兩者性質類似。AMO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味微苦,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比旋度為+2900~+3100。

2阿莫西林的藥理作用機制

AMO抗菌活性起主要作用的基本結構是6-氨基青霉烷酸中的β-內酰胺環,可專一性地與細菌內膜上靶位點結合,抑制細菌細胞壁黏肽合成酶的活性,從而阻礙細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細菌的細胞壁缺損,菌體膨脹裂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