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閱讀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9 05:15: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個性化閱讀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個性化閱讀教學

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求同階段: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

求同:指的是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學習手段,達到對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觀點、價值觀的認同或引起共鳴。通俗地說,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價值觀,追尋文本意義的過程。在求同階段的教學我們要經過兩個回合。第一回合: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借助語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文本)表現的主題思想;第二回合:在理解到作者(文本)的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去體會作者(文本)的觀點思想是通過怎樣的獨特的語言、構思、手法來表現出來的。比如:第十一冊《凡卡》一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不難理解到課文講的是九歲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及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揭露資本主義罪惡的主題思想。能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資本主義的痛恨,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而之后的體會作者如何運用他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去表現主題思想,是閱讀教學著力點,教師應深入地引導學生體會感悟。比如:文中細膩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飽含淚水的省略號的巧妙運用;寫作思路明暗線的交錯安排;鄉村幸福的回憶和城市悲慘的現實的相互反襯;獨具匠心的結尾藝術特色等。在體會到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對文本的表現形式或作者表達的思想,作個性化的解讀,那么,則是水到渠成了。比如:凡卡寄出的信,爺爺能收到嗎?能接回可憐的凡卡嗎?或如:作者這樣來寫結尾好嗎?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求異階段: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

誠如上文所述,學生在充分體會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觀點及為表現思想觀點所采用的形式后,對文中所展示的思想觀點和作者所采用的表現形式必定會有個人的看法,或贊成或反對,以至于出現超越作者本身的認識局限,產生對文本的二度開發和創造,發掘出文本所蘊含的價值,實現了自我建構。比如:教學第九冊《可愛的草塘》一文,學生在對北大荒是一個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有了充分地認識之后。有的學生就認為,寫北大荒物產豐富的部分即:從“那當然!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再往哪兒裝呀?”這部分不僅是通過物產的豐富來體現出北大荒的可愛,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敘述“物豐”的“趣”事來體現可愛的。他們認為:河水剛開化,藏了一冬的魚都從水底游上來了。水面上擠擠挨挨的都是魚,不計其數的小嘴,冒著不計其數的泡泡,波光粼粼。隨手的一瓢都是滿滿的魚,這是多么神奇!多么有趣的一幅圖啊!難道表現的僅僅是物豐嗎!還有,“穿得像個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著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雞,追狍子,”閉上眼睛想想這個“獵手”該是個多么有趣的活雪人。而捉野雞像拔蘿卜似的的形象,也令讀者忍俊不禁。這表現的難道僅僅是“物豐”嗎!這樣的個性化解讀沒有根植于對文本(作者)的深入體驗感悟,是很難想象的。

再比如:第十二冊《草船借箭》一文,老師在求同階段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概括出諸葛亮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周瑜心胸狹窄,忌妒心很強;魯肅忠厚老實;曹操多疑等性格特點。而在求異階段,由于有了和文本充分的交流,有的學生就提出魯肅并不忠厚、老實。因為他不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周瑜說謊,不把諸葛亮借船的事告訴周瑜,(文中句:“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而且對來幫助的友人諸葛亮也并不實情相告,(文中句:周瑜說:“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明明知道周瑜在陷害諸葛亮,破壞大局,也沒有告知諸葛亮,這算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嗎?若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草船借箭,那么,赤壁大戰的歷史將可能改寫了。試想,沒有對文章的充分感悟,能提出這么一個有理有據的獨特看法嗎!在個性化的解讀中,學生已經摸到人物特點的復雜性,多面性,學會了分析人物的辯證法。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究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閱讀知識基礎、閱讀理解能力、思維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差異,同時也有著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那么在針對同一個篇章閱讀,學生的理解以及從中獲得的感受也會千差萬別,這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夠逐步推進小學高年級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進一步挖掘以及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提出個性化的解讀,讓閱讀學習煥發生機。

一、激發學生個性閱讀興趣

要想保障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對閱讀產生熱愛并且將學生的閱讀行為變得更加積極活躍,最為基礎的條件就是激發學生個性閱讀的興趣,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處在積極的狀態,讓學生能夠真正的享受其中,在閱讀當中主動的提出自己的見解,個性化的對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進行解讀,那么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成效也能得到根本保障。要想激發學生的個性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音樂渲染。語言文字有著語言文字本身具有獨特魅力,在一個優秀的語文篇章當中除了好的語言堆積以外,更為主要的是作者在創作時對其進行恰當的安排和構思,并且加入了自身的情感和所思所想。那么要想讓學生真正產生個性見解,還需引導學生和文章作者生出情感共鳴。對此,教師可以采用音樂渲染的方法,用音樂來促進情感的激發。第二,畫面烘托。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直觀的圖片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在培養學生個性閱讀興趣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刺激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甲天下》時,為了讓學生產生個性閱讀的動力,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大量與之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個體感知。

二、引導學生自主展開閱讀

為了讓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教師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指導之下不得個性以及能力的發展,必須要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閱讀自主權,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第一,指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將選擇閱讀內容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來展開分析和閱讀,使得個性和閱讀的整合程度逐步加強,讓學生提出獨特見解,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施效果。第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法。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基礎都有著較大的差異,那么他們在閱讀方法選擇上也會存在不同,因此可以讓自主選擇權利交到學生手上,使得他們能夠根據自身情況來恰當的選擇閱讀方法,如精讀、默讀等,真正進行個性化的語文閱讀。第三,鼓勵學生自由選擇閱讀交流形式。學生在實際閱讀當中會形成自身的看法,而學生獲得的見解需要交流表達的方式來得以強化。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交流的方式,例如可以和父母、同學或者是教師進行交流。如在《丑小鴨》閱讀后,學生可以和教師交流,表達自己的感悟,并在與教師的交流當中反思提高。

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討

摘要:實施個性化閱讀是小學語文新課改的重要教學理念。我們要想將這一理念深入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就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的程序化教學,將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閱讀,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與感受,以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主體地位;課外閱讀

個性化閱讀是新課改下閱讀教學的重要理念。開展個性化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閱讀,讓學生能夠真正走進文本。這樣,學生眼中的每一篇文章才不會是詞語的堆砌,是固定模式化與程序化的知識模塊,而是可以通過文本與作者展開互動,產生情感的共鳴,實現對文本的全方位解讀。那么,如何開展個性化閱讀呢?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在以往的教學中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次要地位,且以講為中心,即教師將文章按照大綱的要求條縷分析塞給學生,使得學生根本就沒有閱讀的機會,只是在被動而機械地接受知識。因此,要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師首先就要對師生與文本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閱讀的主體,那么,教師在學生的閱讀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這直接關系著閱讀教學的成敗。

1.教師要成為文本的開發者。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機械地照本宣科,成為教材的附屬,帶著教材走進學生,而是要成為文本的開發者,要善于借助圖片、音頻與視頻等來為學生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從圖文聲像等多方面來獲取閱讀信息,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思考

【摘要】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愈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人物,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也利于學生發揮自身潛力,從而將個人優勢轉變為穩定的能力。本文從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實情況出發,探討了后續個性化教學的實施對策,希望能給予相關人員以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語文學習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聽、說、讀和寫四個角度全方位進行,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環節,也是讓許多小學生始終無法參透的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普遍存在的能力水平、行為習慣等差異,注重指導學生找到最適合的閱讀學習方式,使得學生自主進行閱讀訓練時有源源不斷的內部動力。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個性化教學開展困難。個性化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能力增長有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但這無疑也加大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工作量。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教師教學時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生原有的錯誤習慣。尤其是對六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即將升入中學,有些學校更加關注學生的成績,因而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授課方式依然存在,其從一定程度上利于教師把握課堂教學的進度,但也完全限制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需求。還有一些教師思想上接受了個性化閱讀教學,但實際經驗不足,容易拘泥于教學的形式,單純讓學生自學,而忽略了個性化教學的真正目的,導致個性化閱讀教學開展十分艱難。(二)閱讀教學效果不明顯。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經過了幾年的校園生活,但自身自我約束意識薄弱,教師若不干預其閱讀學習的過程,很可能出現學生荒廢學習時間,一節課一無所獲的情況。比起學生自學,課堂教學有教師直接指導效率更高。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對個性化閱讀教學理解不夠深入,備課內容缺乏學生可能出現的回應,容易在課堂的組織工作中出現失誤。比如閱讀教學時沒有向學生詳細說明閱讀方法及課堂要求,導致學生自由散漫,或者是課堂氣氛過于很活躍,學生甚至隨意表達個人觀點,嚴重脫離原本的閱讀內容。教師的課堂活動組織不到位,學生的課堂收獲也無法得到保證,因而導致教學效率持續低下。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具體對策

查看全文

小學個性化語文閱讀教學探索

[摘要]與傳統閱讀教學相比,現代教育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的最根本區別就在于倡導“個性化”。新課標強調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性活動。它不應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并通過個性化的閱讀與思考、選擇與質疑、積累與表達等,讓“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得以培養和張揚。正如盧梭所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那是最愚蠢的。”“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小學三年級是語文閱讀活動的真正開始,個性化培養需要切實地重視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實踐

如何在三年級把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源頭呢?我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擬就如下幾個方面,試對此作出簡要性闡述。

一、要積極營造個性化閱讀活動的良好氛圍

詩人舒婷說過:“詩歌只是一粒種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來的。”意在強調———真正的作品是屬于讀者的,閱讀活動的整個過程也是讀者的。對于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如果讓學生“戴著鐐銬跳舞”,個性化意識和能力非但不能培養,未待萌發就已慘遭扼殺,“張揚”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在閱讀教學之初,教師要善于創設有利于主體情緒化的閱讀氛圍,“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積極主動地讀,興致勃勃地讀,讓他們對感興趣的段落和文篇在反復閱讀中攫取獨特體驗和個性化感受。以《小稻秧脫險記》教學為例,我首先選擇動畫課件演繹文本故事,讓孩子們在“視聽盛宴”享受中初步了解主要內容,如此而為,激發了他們“欲罷不能”的閱讀期待心理。然后,引導大家閱讀文本語言,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情節。接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多人學習小組為單元,通過相互合作自“演”課本劇,以更好地理解和體會課文內容和思想。由此讓小學生各具色彩,激發了個性化智慧。

二、要有效確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查看全文

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論文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教師同樣不能踏進同一課堂。我們要努力展示自己的個性美,大膽展示自己的教學個性和風格。我們可以追求像詩一般的優美、像火一般的熾熱,可以追求華麗莊重,可以追求詼諧幽默,可以追求矛盾沖突。總之,用各種不同的風格釋放自己的個性。刻苦推敲,精雕細琢,上下求索,無不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去個性,上好每一堂課。因此,“個性化”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情結”。課堂閱讀教學的“個性化”首當其沖擺到了首要位置。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提出的依據

1、源于《課標》的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把發展學生的個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明確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顯然,《課標》中的這段有關閱讀教學的建議,是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出發點與歸宿點。那么,可以這樣說,只有個性化的教學才能造就學生閱讀的個性化,無疑地,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走個性化閱讀教學改革之路。

2、源于“語文”特點的思考

“語文”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藝術。唐承彬老師說過,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是含有不少科學因素的,在語文教學的進程中,牽涉到許多無法定量定序的變項,語文教師個人的特點,往往比某些規定的東西更實際,更重要。這番話道出了語文教學應在理性的傳授知識、探索規律的同時,又應該求異、創新,以獨特的教學個性,求得多彩的教學風格。

查看全文

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分析

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就十分必要。那么,怎樣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呢?

一、不期待答案

曾經有一個美國教育考察團來我國考察。一位特級教師給他們上了一節課,教學設計嚴謹有度,學生對答精彩紛逞、氣氛活躍。我們認為這堂課上得極為成功,可是美國專家卻說:既然學生都知道了,那還有什么必要教他們呢?

其實,真正沉下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來一個深思的話,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課堂常常只是優生的活動天地。而大部分學生成了聽眾或看客,存在與否無關緊要。我們只要求他們的答案能配合我們的教案,一個對不上再叫一個,直到對上為止,才算達到了目標要求。

但筆者以前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講《項鏈》一文,這位老師設置了一個問題,“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性格在情節發展中有沒有變化?”

有學生說,瑪蒂爾德的性格自始至終沒有改變,課文寫她成了粗壯耐勞的婦女,完全是為遭遇所逼迫,而不是她性格的改變;也有學生認為她有改變,因為十年前她從沒有想過自己勞動是應該的,但十年的艱辛使她懂得了窮人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她看清楚自己應該干雜事粗活,這對她來說是個了不起的轉變。

查看全文

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論文

一、提倡個性化閱讀的必要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提倡個性發展,不能以教師的思想取代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活動,這是閱讀的重要特征。而學生的文學基礎、實踐經驗、能力差異等方面的不同,決定了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多角度。因此,學生應是閱讀的主體,是交流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思考,深刻感悟,通過不斷探究去找尋問題的結果。可以說,個性化閱讀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二、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主要方法

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來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語文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發展入手,探索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方法和手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著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投身到閱讀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挖掘文本的多層次價值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在教學中閱讀的文本都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我們可以多角度地去理解。個性化閱讀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去感悟理解。在此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認知層次、觀察視角的不同,會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關注的重心,都會形成不同的情感體驗。往往面對一樣的文本、一樣的教師傳授,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不一樣的思考,甚至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對同一文本的領悟也會有不同。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解效果是很平常的事情,語文教師要將其作為培養學生不同個性的重要資源來加以利用和引導,以尊重和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查看全文

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特征分析

【摘要】語文閱讀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各階段測驗的重點內容,更是學生學習其他語文知識的基礎。閱讀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學習過程,因為“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應注重這一點,避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太強調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方法;閱讀學習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其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更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注重開展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個性化閱讀視野,以此不斷培養自身愛閱讀、好閱讀的習慣。同時,要使學生學好語文,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以此來幫助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知識,從中獲取課堂中難以感受到的“多彩”世界,建立高效、目標統一的個性化閱讀學習模式,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特征和內涵

個性化閱讀是一個恒久的議題,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個性化閱讀學習,重在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識。因此,從個性化閱讀學習的特征來看,可以分成三點:首先,自主性。自主性的閱讀培養機制重在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思考的意識,尤其是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較強的自主學習和反思意識,有很強的閱讀引導作用。其次,批判性。閱讀期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建立一種個性化的反思過程,針對文章中的多個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感悟和反思,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最后,創造性。事實上,閱讀也是一個知識再生產的過程,學生通過和作者“對話”,可以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個性化地理解文章結構、文化背景、主旨思想等,以此加深理解,從而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再者,閱讀是一種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近距離”對話,或者是穿越時空的平等對話。作者將情感付諸文字之中,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敘事框架、邏輯主旨等逐一進行解析并學習。例如“隱含的讀者”與“隱含的作者”兩層面概念,前者是德國接受美學代表人物伊瑟爾提出的,所謂隱含讀者是相對于現實讀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設定的能夠把文本加以具體化的預想讀者;后者是美國文學理論家韋恩·布斯在《小說修辭學》中提出的概念,用來指稱一種人格或意識,這種人格或意識在敘事文本的最終形態中體現出來。初中階段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應當是深層次的、個性化的、具體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進行充分的對話,并在閱讀中建立總體框架,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進而將語文閱讀知識統一裝入到學生的知識框架之中,根據自身的個性化理解進行分析與總結,對文章進行更深層面的挖掘與理解,其中的個性化理解便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點。

二、初中語文教學實施個性化閱讀的策略

查看全文

個性化閱讀教學論文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提出的依據

1、源于《課標》的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把發展學生的個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明確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顯然,《課標》中的這段有關閱讀教學的建議,是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出發點與歸宿點。那么,可以這樣說,只有個性化的教學才能造就學生閱讀的個性化,無疑地,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走個性化閱讀教學改革之路。

2、源于“語文”特點的思考

“語文”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藝術。唐承彬老師說過,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是含有不少科學因素的,在語文教學的進程中,牽涉到許多無法定量定序的變項,語文教師個人的特點,往往比某些規定的東西更實際,更重要。這番話道出了語文教學應在理性的傳授知識、探索規律的同時,又應該求異、創新,以獨特的教學個性,求得多彩的教學風格。

3、源于“主體”的思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