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0 04:36: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務輔助工具的運用
【摘要】文章從四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如何用好財務輔助工具,以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關鍵詞】財務工作輔助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財務工作要做到高效、精準,為企業當好家、理好財,離不開一些輔助工具的支持。本文結合自己17年的財務工作經驗,就如何利用好財務輔助工具,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做一些探討。
一、一體化的常用性工具——財務軟件
財務軟件最大的優勢是只要錄入憑證,就能自動生成各類明細賬和總賬,同時根據需要生成各類報表,達到賬證表一體化。精細化的賬務處理無疑為日后的查賬和企業管理及后續財務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用好、用足現代財務軟件的各項功能使其能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切入點:
(一)科目設置
Photoshop文字工具應用
Photoshop是美國Adobe公司開發的優秀的圖形圖像處理軟件,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暢銷、最流行、最被廣泛使用的圖像編輯軟件。它集設計、圖像處理、圖像輸出為一體,已成為許多涉及圖像處理的行業的標準。而文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詮釋理念、傳達信息最直觀、最通俗易懂的操作手段。無論在何種視覺媒體中,文字和圖片都是其兩大構成要素。文字的排列組合,直接影響著版式的美觀和信息穿透力。因此,Photoshop中文字工具的應用和文字設計的方法是增強視覺傳達效果,提高作品的訴求力,賦予版面審美價值的一種重要構成技術。本文通過對Photoshop軟件中文字工具的分析,逐步闡述在設計中使用文字的理論依據和文字工具的運用技巧。
1文字在設計中的應用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社會文化進步的重要標志,文字設計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Photoshop軟件的不斷升級,在文字處理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了調整,并增加了很多實用的功能。在進行文字的設計前,我們應該認識到以下幾個問題,應對文字的處理樹立一個整體的方向,再開始作品的制作。
1.1利用文字直觀具體的展示內容
文字為記錄人類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手段,為人和人的溝通架起了橋梁,克服了人類交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在平面設計中,文字更是起著一針見血、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我們要在作品中使用文字信息,就必須熟練掌握文字出現的形態和內容,既要出現在“點子”上,又要以恰當的“形象”出現,這就需要我們在使用文字的時候仔細斟酌。提高文字的可讀性就是使用文字時的一個基本要求。在平面作品中,文字的主要功能就是相大眾傳達制作者的理念、意圖和信息,所以,根據作品要傳達的信息,在使用過程中就必須要考慮文字出現的“形象”,在設計上要富于創造性,使人們易讀、易任、易懂、易接受,并給人以美感,給人以清晰的視覺印象。另外,文字要簡單明了,直抒主題,這樣才能使作品更有效的傳達作者的意圖,表達設計的主題和構想意念。
1.2文字的擺放應配合作品結構
網站監測工具設計與實現
【摘要】通過分析企業內各類web應用系統,發現其自身缺少訪問監控及報警功能。本文主要闡述了web信息系統監控的意義,提出了基于請求模擬的web信息系統監測工具的實現過程,并依據需求做出合理的分析設計,實現各主要功能模塊。最后將web信息系統監測工具應用到系統運維中,運行效果明顯,為自動化運維工作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IT運維;web監控;請求模擬;監測工具;自動化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內部網絡中建立了大量的業務信息系統,而這些信息系統多數屬于web應用系統。為確保這些web系統平穩運行以滿足日常業務正常開展,企業對IT部門的系統運維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重要的web應用系統,要求達到24小時無故障運行,且要求IT部門能夠及時發現故障以快速處理,這就要求對于這些重要的web應用系統的運行監控時刻存在并且能夠進行異常報警。目前大多數web系統自身并未提供異常報警功能,現有的監控系統又無法實現對于web系統可用性的監控及報警,在不具備技術手段的情況下,當前運維工作中大多采用人工巡檢的方式檢測系統的可用性,通常做法是嘗試訪問這些應用系統的web頁面進行數據請求,以返回數據是否正常來作出人為判斷。這種純人工的監控方式給IT部門的運維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這種方式也不可能達到實時監控報警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對web應用系統可用性的實時監控和異常報警呢?
二、現狀分析
通過分析現狀發現,在web應用系統可用性監測工作方面,IT運維部門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兩點,一是現有的自動化監控系統僅能夠判斷web系統登錄界面是否正常運作,而無法監測系統是否可用;二是管理員在每天日常巡檢時嘗試登錄web系統來判斷其是否可用,這種純人工的方式不可能做到24小時實時監測。基于這兩點,我們可以通過設計開發一種可模擬人工、定時、自動嘗試向web系統發送登錄請求來判斷其可用性的一種監測工具,來替代現有的純人工驗證方式,實現重要web應用系統24小時自動實時監控。
工具媒介對藝術活動的影響綜述
摘要:工具媒介是藝術創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構成藝術作品,同時又對其進行規約:一方面。它決定著作品的創作方式,形式趣味;另一方面,以其復雜的內容層次影響著創作者,從而決定了藝術作品的深層意蘊。
關鍵詞:工具媒介;藝術創作;藝術觀念;藝術家
早在15000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開始利用石器、骨膠和赤鐵礦在洞穴的巖壁上刻畫各種狩獵的場景,以此來乞求狩獵獲得豐收。這些簡單的動物、人形均體現出原始人對自然界的認知和概括,是早期的藝術作品。而他們所使用的這些工具也就成為完成藝術作品的工具材料。1917年杜尚將一個簽名為“R·Mutt”的小便池送人展覽館,從而質疑了傳統的藝術范疇。在這里,其觀念以更強有力的方式進入了作品,它不再是一種觀察和表現,而是方法本身,如僅僅將“小便池”作為作品的工具材料未免不達意。那么,這個行為、這個觀念以及這個觀念所針對的傳統藝術都作為一種無形的材料介入其中的話,其“工具材料”一詞的物質性是相當有限的,對此,筆者將采用“工具媒介”一詞。
媒介(media)的用法首創于加拿大社會學家赫伯特·馬歇爾·麥克盧漢,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第一章即以“媒介即是信息”作題。在書中他寫到“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日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入一種新的尺度。”他又說“雖然媒介本身即是信息——而內容卻是另外一種媒介。報紙的內容是文字的表述,正如書籍的內容是語言,電影的內容是小說一樣。”…因此可以說,媒介是信息的承載者,而它本身是一個多層次等級性的結構。之所以采用“工具媒介”這個詞是因為基于它的包容與彈性。筆者將通過靜態與動態兩種方式的研究,進一步闡釋工具媒介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一、靜態研究
1.工具媒介的層次等級性媒介擁有一種多層次等級性結構。以繪畫作品為例,在一幅具象繪畫作品中,工具材料的物理屬性構成了作品的第1個層次,即它是用水彩、水粉、還是油彩、中國畫顏料畫成;而寫形狀物是畫面語言的第2個層次;構圖、畫面的節奏與形式趣味構成了媒介的第3個層次。由于以上這幾個層次結構的不同,其畫面效果也各有異。
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工具選擇研究
摘要:目的:為研究政府在農村養老保險方面政策工具選擇情況,本文對1991-2018年的68份中央級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文本進行了定量分析。方法:通過NVivo強大的質性分析功能對政策文本進行聚類分析。結論:從政策工具的選擇來看,政府逐漸減少使用強制型工具,服務型政策工具越來越成為政府應對農村養老保險問題的常用工具;在政策執行方面,多以中央政府政策引導為主,各地方還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政策工具的應用和政策執行度有待提高。
關鍵詞:政策工具選擇;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文本計量
根據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資料顯示,我國農村老年人口數約為8557萬,占全國老年人口數的65.82%,農村人口老齡化高于城市1.24%,而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只有70%,約有860萬貧困老年群體缺乏基本的養老保障①。黨的以來,農村居民養老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推行農村改革發展和扶貧的工作中,政府明確提出要提高農村養老保障水平,滿足農村居民養老基本生活需求。但是現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價上漲、原有養老金難以滿足當前農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時,大部分農村老年群體養老意識低,大部分還停留在養兒防老時代,但由于家庭規模小型化、年輕人的經濟能力低和面臨的生活壓力大難以對老人照顧周全,導致大部分老年人在高齡階段依舊自食其力,一旦失去勞動力,基本生活很難得到保障,這也加劇了當前農村養老問題。因此,需要在對國家以往農村養老保險政策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發現政府政策工具選擇的規律和趨勢,挖掘和開發新的政策工具,根據時代的發展,為政府在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政策工具的選擇上提供參考依據。
一、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文本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政策文本來源。北大法寶數據庫是目前我國內容、功能最全面的政策和法規類數據庫。本文以“農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關鍵詞,在數據庫搜索1991-2018年間的政策文本內容,共搜索到中央層面的政策文本160篇,地方層面的政策文本4701篇。由于地方養老保險政策法規均以中央為藍本,本文僅對中央層面的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文本進行計量分析,在剔除重復和無用的政策文本后,共得到農村養老保險中央層面政策文本68篇。
(二)政策文本編碼。為了對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文本進行更深入細致的研究,本文將1991-2018年間的68篇政策文本導入NVivo11軟件,通過其強大的查詢、編碼、分類功能,對內容涉及到“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條目進行搜索和初步編碼。初步編碼顯示,在獲得的53三個編碼點中,“公共服務”所占比例最高,“養老保險制度”和“法律法規”緊隨其后,如圖1所示。本文對初步編碼點進一步聚類。首先,由NVivo根據Pearson相關系數對編碼點詞義的相似性進行衡量,并進行自動聚類,以便于下文進行政策工具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試析新金融工具會計影響
【摘要】本文從上市銀行的收益、上市銀行風險管理水平、上市銀行的監管、上市銀行金融風險四個方面闡述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銀行的影響。
【關鍵詞】新金融工具準則;上市銀行;影響
一、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銀行收益的影響
(一)對上市銀行利潤的影響
全面實施新會計準則以后,將給商業銀行損益確認的標準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最顯著的就是金融機構所持有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的變化要直接計入損益或權益。金融工具的價值受到利率、匯率、價格等指標波動的影響,隨著商業銀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幅增加,勢必造成期末利潤的波動性增加。同時,根據新準則,銀行持有金融資產的收益和損失不是在報告期末反映,而是要立刻確認,這將縮小商業銀行盈余管理的空間。
(二)對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
淺析金融工具計量準則
[摘要]新的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準則在內容上更為完整,并且修正了征求意見稿與IAS39的實質性差異。但由于時間過于倉促、對基本概念缺乏深入研究以及準則制定者對于公允價值計量可靠性的擔心,新準則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如格式和語言表述不夠規范、概念不清晰、理論依據不足以及公允價值計量指導不完善等。
[關鍵詞]金融工具;確認;計量;準則;公允價值
自2005年6月份開始,我國陸續了6批共計21個具體會計準則和一個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并對以前的16個具體準則進行了修訂。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正式了38個具體會計準則和一個基本準則,至此,與國際慣例趨同的可獨立實施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在短短的半年多時間內,中國政府制定和修改了如此多的會計準則,并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目標,實屬不易,但也由于時間倉促,勢必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擬以最具典型的金融工具會計的確認和計量準則①為目標,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相對于準則征求意見稿的改進
將涉及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的三個準則的征求意見稿與正式的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準則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正式的準則有三個方面的重大改進:語言更加規范;改變了征求意見稿不允許金融資產減值轉回的規定;增加了一些征求意見稿遺漏的重要條款。
1.語言更加規范。新準則將征求意見稿中使用不夠規范的“會計處理”一詞統一更正為更為規范的“計量”一詞。因為“會計處理”可能包括了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四個階段的工作,而原準則征求意見稿中的會計處理實際上只涉及到計量這一環節。《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52條第2款“企業應當定期使用沒有經過修正或重新組合的金融工具公開交易價格校正所采用的估值技術,并測試該估值技術的有效性”[1]中,將原征求意見稿中的“可靠性”改為“有效性”。《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第22條“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2]中,也將征求意見稿中的“收益”一詞修正為“收入”,從而與句中的“費用”相對應。第24條將原征求意見稿中的“非現金質押物”改為“非現金擔保物”。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論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確認及其確認的時點
初始確認是對衍生金融工具項目的首次確認,具體是指在特定交易、約定或事項導致的權利、義務、損益等已經發生,這些權利、義務和損益等首次符合確認標準之時進行的確認。
資產或負債在財務報表上的存在是與一定的時間相聯系的。按照國際會計準則慣例,與資產有關的交易或事項己經發生,并取得了交易或事項已經完成的憑證,則企業在實質上就擁有或控制了該資產。對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取得是以簽約為標志,但是由于在簽約之時,它只能是一份待執行的合約,于是問題出現了:是在合約簽訂之時,還是在合約實際執行或生效之時確認衍生金融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確認的會計準則比較
1.IAS39中規定:“當且僅當成為金融工具合約條款的一方時,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上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
IASC提出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概念:“金融資產是指下列資產:(1)現金;(2)從另一個企業收取現金或另一項金融資產的合同權利;(3)在潛在有利的條件下,與另一個企業交換金融工具的合同權利;(4)另一個企業的權益工具。金融資產分為四類:(1)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2)持有至到期投資;(3)企業發起的貸款和應收款項;(4)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是指具有下列合同責任的負債:(1)向另一個企業交付現金或另一項金融資產;(2)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另一個企業交換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審計論文
一、文獻綜述
衍生金融工具審計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這方面的文獻并不多,其中絕大部分文獻是關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審計風險及管理對策的,如:2002年,王濛、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審計風險及防范對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審計風險及風險防范對策、審計測試的特殊要求;2008年,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及風險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及在這些特點之下如何進行風險管理;2008年,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審計風險與路徑選擇》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審計風險以及如何在其風險下的審計路徑選擇;而2007年,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主編的《衍生金融產品審計》指出衍生金融產品存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以及內部審計人員的行為和金融監管。
二、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時具備下列特征,并形成一個單位的金融資產及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價值隨特定利率、金融工具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指數、費率指數、信用等級、信用指數或其他類似變量的變動而變動;變量為非金融變量的,該變量與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關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情況變化有類似反應的其他類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凈投資;三是在未來某一日期結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遠期合同、金融期貨合同、金融互換和期權,以及具有金融遠期合同、金融期貨合同、金融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特征的工具。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
國內小額貿易工具的對比
傳統的外貿公司在結算上通常使用銀行匯款(T/T)、托收(D/P或者D/A)或信用證(L/C)的方式,近幾年隨著外貿B2C的發展,國際小額貿易迅速發展起來,出口貿易結算方式也逐漸多元化。國外客戶定樣品或者下小額定單時,常常使用PayPal或者信用卡這樣的在線支付工具,也有少量客戶使用較電匯更為快捷的西聯匯款和速匯金等線下支付工具。本文將對國際小額貿易的主要支付工具做一比較分析。
一、國際小額貿易發展現狀
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浪潮徹底顛覆了傳統購物方式和商業模式,消費者通過網絡得以輕松享受到價格更低廉的產品,如國內著名的C2C網點站淘寶,讓廠商批發商得以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不僅縮短了貿易流程,也使得廠商批發商獲得生產利潤外可以享受到零售利潤,而消費者也可以沖破中間商,以更便宜的價格享受到各類產品。
外貿交易也何嘗不是這樣?傳統外貿中,工廠生產的產品需通過本國出口商,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等才能到達外國消費者手中。生產廠商不僅受到出口商進口商的層層壓價,外國消費者也不得不支付虛高價格。這一外貿模式正在被打破。
對于歐美的小型零售商而言,快速、頻繁、低成本的采購需求決定了他們不能像沃爾瑪或者大型進口商、貿易商那樣經常飛來中國,或者在中國設立一個采購辦事處,當他們需要采購中國制造的產品時,上網搜索成了最好的選擇。網絡平臺整合了信息、語言溝通、支付、物流等一系列交易環節服務,能夠使買賣雙方非常方便的交易。
作為“在線外貿”模式的開創者,敦煌網()2008年的在線外貿交易額約為14億元,2009年已增長到25億元,2010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100億左右,敦煌網將占據60-70%的份額。外貿行業新秀米蘭網()也成為了外貿行業的一柄利刃。米蘭網目前成交的外貿批發訂單每月增速都在30%以上,平均銷量增幅達到20%以上。另外,中國的外貿小單批發和零售網還有阿里巴巴的外貿批發市場、敦煌網、易唐網、慧聰外貿批發網站、上海貝通網、Chinavasion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