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1 13:32: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研工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研工作

教研工作研究論文

教研工作對于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面對課改的新形勢、新任務,迫切要求我們加強學習研究,實現職業角色創新,完善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切實提升自我教研水平。

一、認清形勢,明確要求

長期以來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課程運轉模式,使得教研員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單向地向一線教師詮釋國家課程與教學大綱的目標、內容和實施的具體意見。教研工作的主要意義是規范日常教學、實施共性化課程、鑒定教師教學水平。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僅僅作為國家課程意志忠實而被動的附屬者存在,教師教研主體地位的缺失,抑制了教師的自由創新,也阻礙了他們的專業發展。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對于我們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教學研究應該以新課程為導向,從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需要出發,緊緊圍繞地方和學校課程實施的問題,把握重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研究,不斷提高研究的層次和水平,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

針對教研工作的新要求,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課改成敗,系于教師。此次新課程實驗,不僅僅是驗證課程標準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鍛造一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因此,我們嘗試建立培訓、教研相結合的教研工作方式,把課程培訓作為推進課程改革的一項基礎工作來抓,使課程改革同時成為先進教育思想和先進教育技術普及的過程。新課程實驗伊始,教研室就推薦了各學科首批實驗教師名單,并帶領參加省市級課程培訓活動;還利用雙休日、暑寒假組織了分學科教材教法培訓班、中小學教導主任培訓班。培訓采取了多種形式,除傳統的專家講座等形式外,“自下而上”培訓、“互動式”培訓、“參與式”培訓、“實踐式”培訓,受到教師們的空前歡迎,“自主、合作、探究”成為教師培訓的主旋律。

通過培訓,教師的觀念得到了更新,在形成新理念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以理論指導實踐,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我們教研室負責成立了中小學各科課改研究小組,提供了多項課改研究課題,并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新課程教研活動。為加強研究,還分別確立了十所中小學作為課改實驗基地,教研室定期去指導、督促其課改工作。教研室還組織十五名教研員分赴十五個鄉鎮的中小學進行課改、教科研專項調研。為加強宣傳,教研室創辦了內部刊物《新課程》、各科教研員建立了個人網頁,傳播課改信息,交流課改經驗,開展課改研究。教研室還與進修學校聯合舉辦了新課程教學設計評比。在常規教研活動中,我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學生、教師發展為核心,力求教研活動專題化,指導問題真實化、具體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查看全文

縣教研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以“1+2+2+n”的教育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全域兒女上好學、創辦一流人民滿意教育”的總體目標;以目標導向、有效教研為基本工作要求;以整合、創新為基本工作方式;以加強研究和教研室自身建設為保障,著力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強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工作目標:

圍繞“一個目標”: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突出“兩個服務”:為教育決策服務、為教師教學服務;

提升“三個能力”:提升教研生存能力、組織能力、發展能力;

查看全文

教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減負增效”的前提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充分發揮“研究、指導、管理、服務”職能,強化自身建設,創新教研機制,切實探尋教研工作有效路徑,大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著力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和教學常規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精致化,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為我縣教育改革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要點

(一)推進課程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課程理念

1.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引導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推進“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素質為重”的課堂教學改革,聚焦常態課堂,聚焦學生學習,通過落實常態教學視導,走近師生、走進課堂,發現和培育“輕負擔、高質量”教改典型,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領學校和教師打造“高效課堂”、“育人課堂”。積極探索有關學校建立片級“課堂教學改革聯盟”,參與聯盟學校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它們相互借鑒、共同發展,不斷推進課程教學改革。

2.加強中考復習研究與指導。加強對2015年中考考試綱要、中考新題型和我縣畢業班教學普遍存在問題的研究,在厘清不同復習內容的特點與要求的基礎上,研究如何從考試要求與學生實際出發組織復習教學,研究如何優化教師復習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以全面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精心組織學科高中考復習研討會,進一步提高研討的研究性與針對性。

查看全文

教研活動教研室工作實施意見

教研室是教學的基本單位,是保證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為了有效的抓好教研室建設,卓有成效的開展教研活動,有效的發揮教研室作用,制定如下細則:

一、教研室主任的職責與任務

教研室主任是抓好教研室建設、有效實施教研活動的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研室主任具有以下責任和義務:

1、制定工作計劃,撰寫工作總結。教研室主任每學期開學一周內負責制定教研室的工作(含教研活動)計劃,期末撰寫教研室工作總結,放假前一周交系教學秘書。

2、加強教學研究,按時開展教研活動。每兩周必須負責組織一次教研活動,具體時間由教研室主任擬定并通知到各位教師。教研室主任應負責提前確定教研活動主題,安排專人在《教研室活動記錄本》上準確記錄教研主題、教研內容、參加教師、時間與地點等重要內容。

3、增強競爭意識,組織申報教學明星(名師)、教學質量優秀獎、精品課、教科研立項等。教研室主任應廣泛動員,大力宣傳,積極培養教研人才,每一學年,本教研室至少有一名教師成功申報教學明星(名師)、教學質量優秀獎、精品課、教科研立項等五項中的任何一項。

查看全文

小學教研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

本學年小學教研工作將遵照我校工作安排,結合市初教工作意見精神。繼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全力抓好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努力開創校本教研新局面;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為動力,為每一個學生健康和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加速教育創新工作步伐,不斷優化教研工作策略,充分發揮教研員的引領作用,面向基層、立足實際,主動、積極、穩妥地開展工作。

一、以新課程改革為龍頭,落實課程計劃,規范課堂

課程改革是當今基礎教育階段的工作重點,是深化教學改革各領域的切入點和中心工作。在當前要繼續做好新課程教材的使用培訓工作。

1、在上級培訓的基礎上,繼續多形式、多途徑分學科搞好二級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參加九冊語文、數學學科新教材的培訓,及其余有關涉及到新教材的學科。同時,通過常規教研活動、舉辦各種類型的專題研討,以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目標、要求和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各學科新教材為重點內容,以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研究解決新課程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繼續深化教師培訓工作,并把培訓工作作為新課程實驗推廣的一項基本保障條件,貫穿于新課程實驗過程的始終。其中,要兼顧好實驗年級教師與尚未進入實驗年級教師培訓的關系,逐步把非實驗年級教師的培訓組織起來,幫助他們在實施現行教材的過程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為全面進入新課程實施奠定基礎。

2、加強對實驗學校的教學調研和指導。組織教研員深入基層,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年級的聽課活動,并與基層老師座談,了解教學動態,探討實際問題,針對課改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采取對策。

查看全文

化學教研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思想,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重點,以全面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工作,以提高中學化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宗旨,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中學化學教學改革,繼續倡導以啟發、討論、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力求使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明顯的變化,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互相合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

二、主要工作

1.加強課改理論學習,切實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

加強課改理論學習要深刻理解課程改革的背景、目標、重點、要求和實施的操作方法,要把解讀新課程與各年級的化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徹底改革落后的教學方式,使教師的教學方法、理念、行為能盡快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

要確立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人才觀,著眼于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學生的潛能;二是教學觀,倡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三是評價觀,建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多維評價目標;四是教學資源觀,要求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利用教學課程資源,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注重課程資源開發的人本化教育。

查看全文

小學教研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及邳州市教育局教學管理文件精神,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研工作方式,圍繞“推進課程改革均衡發展”這一中心,深入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扎扎實實地抓好新教材培訓、青年教師培養、教學質量監控三項重點工作。認真搞好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服務。大力弘揚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促進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提高,促進教學工作不斷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我市基礎教育的質量與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深入學習課程標準,加強新教材培訓,開展“鉆研新教材,運用新理念,構建新模式,探索新教法”的系列活動,推動我市小學課程改革健康、均衡發展。

2、以“教師教學行為與教學有效性研究”這一課題為核心,結合新教材課題研究,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活動,以優質課評選為契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快速成長。

3、進一步研究教學評價、考試改革問題,加強教學質量測評,促進大面積教學質量的提高。

查看全文

老師教研工作感想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只有教師切實改變教育教學行為,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課程改革這一宏偉工程才能得以順利實施。而教師業務提高的首要途徑就是校本教研。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全體語文教師的努力下,我們語文教研組抓住課程改革的契機,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以“三疑三探”課堂模式的探索為著力點,以打造“有效課堂”為目的,以促進教師、學生發展為宗旨,開展了踏實有效地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得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扎實學習,踐行教育理想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教給學生一瓢水,教師首先應該是一條長流常新的小溪。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了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專業技能,我們在深入學習研究《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工作漫談》的同時、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學習培訓,并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教研工作計劃。通過扎實有效地學習,教師不僅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而且通過讀書,教師的心靜了,能發現教育的快樂、發現自我價值了。我們學習的效果也體現在教育局舉辦的骨干教師考試中,我們學校入選的三位語文教師全部過關,并且取得了優異成績。

二.創新常規,營造和諧氛圍

1.集體備課“高效”

查看全文

教研工作總結

伴隨著暑假鐘聲的敲響,我們圓滿的結束了2004年下期的教學工作。回顧一期來,我們在縣教育局黨委、教研室及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學校教學教研工作再上新臺階。我們圍繞"科研先導,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深化"科研促教工程,名師帶動工程和教育現代化工程;"完善"三維立體式"教學體系;依據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內容,結合我校辦學的特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有了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教學常規管理

加強常規管理,是落實教育計劃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始終認真落實縣教育局制定的《教學常規管理》一月一查制,按照各項規定組織教學。每學期認真制定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堅持領導聽課評課制度,堅持周一業務學習制度,堅持周四集體備課制度,堅持期中期末檢查制度,加強過程管理,以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扎實高效。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育行為中的核心問題,也是基本的問題。現代化的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由"經驗性"轉向"科研型",由"知識型"轉向"學者型"。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有駕馭課堂的藝術,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夠使用和制作課件,能夠利用網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適應現代化教育需要。為此,我們下大力氣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教師隊伍。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轉變教育觀念。教導處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評價觀,實現教育思想現代化。我們采用集體學習和教師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學校征訂的報刊和互聯網上的資源,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并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本年度參加省、市級教學教研活動的教師達86人次。同時積極承接市教委及縣教研室的各種教育教研活動,為我校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這樣一來開闊教了師的視野,提高其授課藝術。使廣大教師能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輔助教學。教師由單純的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優化了教師隊伍。

查看全文

綜藝組教研主要工作安排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停地發展、不斷地前進的,而這種發展和前進有賴于對客觀規律的發現和認知,有賴于對歷史和前人經驗的不斷總結,有賴于對該事物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鋼琴、小提琴教師要想使教學不斷地登上新的臺階,就必須具備對專業教學進行科學研究的素質。所以我們綜藝組一直積極地開展著學術教研活動。其中包括:對鋼琴、小提琴藝術歷史與現狀的研究、對專業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對音樂美學的研究;對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以及對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動向的研究。

在上學期里,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琴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避免學生流失,我們著重開展了對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以及對教學法的研究。通過專題講座、課題研討等形式,大家互相交流,從中得到許多新的體會,吸取了新的養料,獲得新的信息,不斷更新觀念、拓寬思路、改進方法。從這次“六一”演奏會的成功舉辦和孩子期末考試的演奏水平來看,我們的教研活動正在收獲果實。所以,在新的學期里,我們綜藝組將堅持開展教研活動,并增加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鋼琴、小提琴技法的研究

本部分從鋼琴、小提琴的基礎技術訓練講起,著重強調訓練中的基本要領及各個階段的不同技術要點,使技法能被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并得到提高。同時,每個老師將自己的認識、體會、教訓和想法歸納、整理出來進行探討。技術的訓練,對于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每個學期教研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課題。

二、鋼琴、小提琴藝術歷史與現狀的研究

鋼琴、小提琴學習不僅僅只是一個技術訓練過程,同時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關知識。這就要求教師無論從教學角度,還是藝術審美的角度,都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