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03:02: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礎設施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礎設施產業

城市基礎設施產業分析論文

[摘要]目前,對民營企業進入城市基礎設施產業的研究,大多數是站在如何吸引民營企業投資基礎社會領域的角度,而本文站在民營企業的角度,從基礎設施產業的特點和民營企業自身優勢兩個角度闡述了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產業的理由,分析了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產業的不利因素,介紹了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產業的主要方法,最后,為民營企業進入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民營企業基礎設施產業產業分析

隨著一系列開放性決策的制定,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民營企業進入城市基礎設施產業得到了全面的支持和鼓勵。盡管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一些民營企業嘗試性的涉足城市基礎設施產業,但面對相對陌生的基礎設施產業,面對有成有敗的實際案例,該不該涉足?如何涉足?也許是大多數民營企業困惑的問題,也是妨礙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產業的障礙之一。本文試圖立足基礎設施產業及民營企業的特點,為民營企業解除困惑。

一、基礎設施產業概述

1.基礎設施產業的界定

廣義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泛指所有基礎性結構或系統,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軍事各個方面,包括軍事基礎設施、政治基礎設施、經濟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設施。經濟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為居民生活和經濟生產所服務的永久性基礎性工程、設備、設施等,它包括公用事業、公共工程以及其他交通運輸等。社會基礎設施則主要包括教育、衛生醫療等方面,還包括福利住房等。(天則公用事業研究中心,2005)本文所指的基礎設施主要是經濟基礎設施。

查看全文

基礎設施產業研究論文

一、國際上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

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加強基礎設施產業建設投資(尤其是在該產業比較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十分必要。基礎設施產業是決定一個經濟體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其質量是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也是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融入全球經濟的關鍵。新興市場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國際化發展迅猛,對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對于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一日千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實現千年發展目標(MDGs)的關鍵。

其次,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高度資本密集性和復雜性的典型特征,資金短缺和效率低下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疲于應付。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20世紀90年代在基礎設施產業對外開放,吸引大量外資流入。盡管這樣,這些國家仍然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非洲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400億美元,而1996-2006年跨國公司累計直接投資協議金額僅為450億美元(WIR2008,UNCTAD)。

第三,基礎設施產業的對外開放。面對基礎設施產業巨大的市場和投資需求,一些國家需要更大程度上吸引跨國公司等私人資本。UNCTAD下屬的全球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投資促進機構正積極尋求基礎設施的外來投資。為此,這些國家在基礎設施產業進行自由化改革和放松外資收購管制,邀請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為利用這些制度變化以及當地經濟增長帶來的獲取市場和實現規模經濟的機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在網絡設計和運營、工程能力、環境保護知識、項目管理能力和默會知識、實踐技能以及盈利模式和財務實力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紛紛進入外國基礎設施產業。

二、全球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現狀

查看全文

基礎設施產業外資研究論文

一、國際上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

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加強基礎設施產業建設投資(尤其是在該產業比較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十分必要。基礎設施產業是決定一個經濟體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其質量是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也是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融入全球經濟的關鍵。新興市場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國際化發展迅猛,對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對于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一日千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實現千年發展目標(MDGs)的關鍵。

其次,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高度資本密集性和復雜性的典型特征,資金短缺和效率低下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疲于應付。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20世紀90年代在基礎設施產業對外開放,吸引大量外資流入。盡管這樣,這些國家仍然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非洲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400億美元,而1996-2006年跨國公司累計直接投資協議金額僅為450億美元(WIR2008,UNCTAD)。

第三,基礎設施產業的對外開放。面對基礎設施產業巨大的市場和投資需求,一些國家需要更大程度上吸引跨國公司等私人資本。UNCTAD下屬的全球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投資促進機構正積極尋求基礎設施的外來投資。為此,這些國家在基礎設施產業進行自由化改革和放松外資收購管制,邀請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為利用這些制度變化以及當地經濟增長帶來的獲取市場和實現規模經濟的機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在網絡設計和運營、工程能力、環境保護知識、項目管理能力和默會知識、實踐技能以及盈利模式和財務實力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紛紛進入外國基礎設施產業。

二、全球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現狀

查看全文

基礎設施與居民消費論文

一、數據描述

本文使用的數據是1995-2005年中國28個省份的面板數據(不含重慶、四川、西藏),數據來源主要是國家統計年鑒及中經網提供的公開官方數據。我國大部分的基本建設支出都是屬于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的范疇,因此,我們用國家預算內資金的基礎建設支出比例作為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的度量。從圖1可看出,平均的政府公共設施投資率基本呈上升的趨勢。本文的居民消費率取自國家統計年鑒中各省份私人消費占地方GDP的比例。從圖2中可看出,平均居民消費率逐年顯著遞減,充分體現了我國消費不足的現狀。圖3進一步給出了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和居民消費率之間的關系,橫軸代表居民消費率,縱軸是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圖中是各省份簡單混合的截面數據。可以看出,這兩者之間呈較不明顯的負相關,若進一步控制其他宏觀因素后,兩者間則呈顯著負相關,即提高一個省的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比例,將會導致省內的居民消費率降低。

二、簡約式計量模型和變量

(一)基本回歸結果

我們首先分析政府公共基礎設施率和居民消費率之間的簡約式回歸結果,基本回歸采用雙向(two-way)固定效應模型:hconsmpit=α0+α1pubinvit+βXit+vi+vt+uit(1)其中,hconsmpit是第i個省第t年居民消費率;pub-invit是第i個省第t年政府公共設施投資率;Xit是一組協變量,包括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地方人均GDP(萬元)及其平方項、地方貿易開放度(進出口總額/GDP)、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例;vi和vt分別代表省份和年份的固定效應;uit是獨立同分布的殘差項;α0,α1,β是待估系數。在這里,如果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與居民消費率是負相關,則α1應為負。下面討論引入的協變量。本文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占比來控制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對居民消費率的直接“擠出”效應,這一點可從GDP恒等式得出。C/Y+G/Y+I/Y+(X-M)/Y=1(2)其中,C/Y代表居民消費率,G/Y代表政府支出占GDP比重,I/Y代表私人投資率,(X-M)/Y代表凈出口額占比。通過控制G/Y,回歸方程(1)中的α1即衡量了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對居民消費率的間接效應。然而,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如2008年地方政府支出總額為4.92萬億,而地方政府收入總額僅為2.86萬億,兩者之差即為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如果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更多用在非資本項目上,如社會醫療保障,那么該省的居民消費率就會提高。由于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與當地經濟情況聯系更緊密,因此政府收入占比所帶來的“擠出”效應更明顯,故在本文的基本回歸中用政府收入占比代替了政府支出占比,在后面的分析中也會用政府支出占比來進行穩定性檢驗。加入地方人均GDP及其平方項是基于李稻葵等(2009)的結論:勞動收入份額隨經濟增長呈U型曲線,而勞動收入份額越高,居民消費率也越高[7],因此地方人均GDP對地方居民消費率也應有二次項的影響。此外,由于我國出口是勞動密集型,因此,貿易開放度越高的省份所屬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越多,勞動收入份額也越高,居民消費率也應越高。最后,地方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例也對該地區的居民消費率有影響:一方面,第二產業是資本密集型,其從業人員比例越多,則勞動收入份額越低;另一方面,第二產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更高一些,使得勞動收入份額也會更高。在基本模型的回歸中,可以驗證這兩種效應的大小關系。表1是本文使用的主要變量的統計描述。對于回歸中可能出現的反向因果及聯立性問題,其中,貿易開放度及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例這兩個控制變量不太可能出現聯立性問題,因為這兩個變量衡量的是一個省份的經濟結構,與居民消費沒有太大關系。而人均GDP及政府收入這兩個變量則可能受到私人消費影響而出現反向因果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并不嚴重:首先,正如傳統消費理論的研究認為,居民收入決定居民消費,因此將收入視為先于消費決定的變量更合理些。同理,地方政府收入與地方GDP及稅收聯系更緊密,也是一個先驗的控制變量。其次,即使這兩個變量中存在與消費相關的因素,也可以被回歸模型中的省份及年份的固定效應所控制。另外,由于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來源于政府收入,因而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也沒有嚴重的聯立性問題。對于可能出現的遺漏變量問題,基本回歸模型采用了含省份和年份的雙向固定效應模型。表2給出了簡約式計量回歸結果。表2中第1列給出了基本計量模型(雙向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所有待估系數都是統計上高度顯著的。其中,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為負: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提高1%,居民消費率將會降低0.13%,這符合我們的假設。更有趣的結論是,由于樣本中平均的政府收入占GDP比例為0.066,因此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占GDP比例提高1%,意味著政府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率(占政府收入的比例)提高15.15%,那么,回歸的結果表明居民消費率將會降低0.132*15.15%=2%,即居民消費占GDP的比例下降的幅度是政府投資占GDP比例的2倍。表2還顯示,政府財政收入對居民消費會產生負向作用,政府收入占比每提高1%,居民消費率則下降0.465%,正如前面的分析,這一系數衡量了財政收入對消費的直接“擠出”效應,從GDP恒等式出發,回歸的系數小于1,表明政府財政收入還存在其他途徑來補償居民消費,如中央轉移支付等。此外,人均GDP對消費的影響呈現出了U型關系,即一次項系數為負,兩次項系數為正,這符合了李稻葵等(2009)的結論。進一步,貿易開放度越高,居民消費率越高,這也符合關于我國的出口是勞動密集型的假設。雖然這一影響很微弱:貿易開放度提高1%,消費率僅提高0.036%,但由于我國的出口地是高度集中的,沿海省份幾乎貢獻了全國總出口額的90%。因此,貿易開放度的提高,會使沿海省份的居民消費率增加更多。最后,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例越高,則居民消費率也越高,這表明第二產業對消費的后一種效應更加顯著,即第二產業有更高的工資待遇,使得居民勞動收入提高,帶動了居民消費。

(二)穩定性檢驗

查看全文

基礎設施關系研究論文

一、城市競爭力與基礎設施關系

1.城市競爭力概念框架

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具有明確直觀含義卻又不易精確把握的概念,但它主要是指一個城市在競爭和發展過程中與其他城市相比較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擁有、控制和轉化資源,爭奪、占領和控制市場,以創造價值,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城市價值是由城市企業或經濟人創造的。每一個城市的產業群都由若干產業組成,每個產業又分若干個產業部門和環節,每一部門和環節又有不少企業,城市價值體系是所有企業價值體的集合。所有影響城市價值體系的各種因素或力量的綜合即是城市競爭力。城市價值體系的狀況及變動表現著城市競爭力的狀況及變動。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復雜的混沌系統,其眾多的要素和環境子系統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構成城市綜合競爭力,創造城市價值。概括地表示:

城市競爭力=F(硬競爭力、軟競爭力)=城市產業競爭力之和

硬分力=人才競爭力+資本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結構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區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聚集力

軟分力=秩序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制度競爭力+管理競爭力+開放競爭力

查看全文

特色產業經濟發展戰略分析

一、前言

鄉村建設的關鍵在于必須結合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政策的制定,必須以推動鄉村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充分發揮鄉村區位優勢,在利用現有技術、硬件、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基礎上,為鄉村的發展和振興插上翅膀。同時,為了破解長期發展過程中的城鄉差距問題,特別是城鄉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差距現狀,提高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就必須以鄉村特有的發展資源為基礎,大力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的挖掘和建設工作,從而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其應有的建設成效。目前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未充分發揮先進科技對于特色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鄉村人才流失等。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對特色產業經濟結構進行優化設計,結合鄉村特色優勢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探索構建科學、合理的特色產業經濟發展戰略。

二、鄉村振興的意義所在

(一)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農村現代化發展

當前鄉村與城鎮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且我國整體城鎮化發展比其他國家也相對落后,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發展差距較大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而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在這一現實背景下提出并成功落實到實踐中去。借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鄉村現代化建設,包括大力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經濟、精神文明建設等一系列具體舉措都成為夯實鄉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石,對于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進而形成推動廣大鄉村高質量、現代化發展的合力,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在良好的外部大環境下,也隱形地推動了農民整體素質的提升,豐富了農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其“漣漪效應”將得到最大化的體現。廣大鄉村地區大有作為。而這一系列現實性的作用,通過內在的傳導機制又作用于我國當前鄉村振興工作,又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鄉村振興與鄉村現代化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

(二)激發農村發展優勢,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查看全文

剖析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危機性分外部需求經濟增長經濟發展需求緊縮刺激內需

論文摘要:次貸危機的全球蔓延降低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需求,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在當前這種出口需求緊縮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利于刺激內需,對于現階段拉動國內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07年4月美國全面爆發次級按揭貸款危機(簡稱次貸危機),這場危機后來演化成為全球信貸緊縮,并以驚人的速度蔓延,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

次貸危機的全球蔓延降低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需求,對出口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同時,次貸危機還導致全球股市震蕩,中國股市也出現了巨幅震蕩和急劇下滑,這些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

2008年l1月,國務院提出2010年底之前投資4萬億元刺激經濟的10項措施。在當前這種出口需求緊縮的‘隋況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利于刺激內需,對于現階段拉動國內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查看全文

對基礎公用設施向農村延伸調查

市充分抓住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近年來。大力推進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集聚輻射能力和城鄉聯動發展能力得到持續提升,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目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已經成為共識,讓城鄉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工作的重點之一。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扎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向鄉村延伸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問題

但在城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上還是以政府投入為主,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單一。目前項目建設大多進入社會化運作的良性發展軌道。民間對基礎設施投資收益不看好,投資熱情不高,基層鄉村“等、靠、要”思想依然嚴重,城鄉公用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資強度大、周期長、一次需求資金量多等特點,因此,盡管每年投資到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不少,但相對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來說相差很大,加上民間投資熱情不高,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布局不均衡,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少,保障能力差。目前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偏重城市,鄉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小,普遍存在功能老化、配套不全等問題。

城市和鄉村在規劃、建設上由不同部門管理,城鄉二元化體制限制了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由于城鄉二元化的因素影響。缺乏整體、統籌考慮。隨著人口、產業的進一步集聚,城鄉社會經濟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差異逐步加大。那么,城鄉統籌就成為解決城鄉基礎設施水平協調發展的前提條件。

以及強有力的措施保證,現有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過去基礎設施由于缺乏統一、科學、適度超前的規劃。致使現在基礎設施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不僅在存量上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增量上也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不能為城市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撐。

對策

查看全文

談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A村的經濟發展現狀

A村的整體經濟水平發展較為迅速,在2016年全區生產總值可達到2007008萬元,同比增長9.5%,經濟總量呈現大規模上升趨勢。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77149萬元,增長率達10.5%,超過一二產業的總體增長速度,可見A村的經濟結構趨于不斷優化。

二、A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

在A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變色時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其具體表現形式為農產品系列缺少精深加工類型的企業,并無法維持長期持續性。同時還缺少對農產品進行供應[1]、加工、存儲、運輸的完整產業鏈條,造成高端產品極少、附加值低的現象,農業產業化發展鏈條之間的關聯性較低。

(二)A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查看全文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投資前景分析

摘要:分析建筑施工企業首次涉足“充電樁”領域投資前景分析過程,闡述政策、市場、基礎設施等發展基礎,并論述變壓力為動力,以純電動渣土車為突破口,建立發展重型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產業的動力與信心,推動企業示范項目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充電樁;投資前景;分析過程;投資決策;新能源汽車

1引言

2020年11月2日,國家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明確提到,將基礎設施建設列為未來產業發展中的六大重點任務之一。政府大力度的扶持和推進,激發了眾多企業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期待。在查閱現有的文獻中,大部分文獻集中在小型汽車充電樁的投資研究方面,對新能源重卡(本文以純電動渣土車為主)充電基礎設施投資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建筑施工企業投資充電基礎設施的文獻幾乎無法查閱。本文研究對象為廣深地區純電動渣土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前期投資策劃分析過程,梳理了近幾年我國純電動渣土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優惠政策、市場規模、發展現狀和趨勢,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純電動渣土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的關系、企業投資面臨問題與因素以及施工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跨行業”發展的切入點,多角度、多方面論證了建筑施工企業進入充電基礎設施市場的可行性。

2新能源汽車主要政策、規模、現狀與關系

2.1主要政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