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18:46: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精品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計算機精品課網絡教學設計探討
1引言
高職階段的教學活動已經成為了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并且為我國培養了眾多專業應用型的人才。作為一種面向全民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活動的開展肩負著更大的職責。高職計算機精品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科學的理念來開展相關的教學設計活動。隨著新的教學方式的逐漸應用,傳統的精品課教學模式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與時俱進的更新。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形勢下,計算機精品課教學活動的開展利用網絡化的教學形式可以獲得更好的成效。
2網絡教學設計的基本分析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對于教育領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教育方式實現了多元化和實用化的發展。信息技術模式下,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多媒體的資料進行遠程的存儲和展示,讓教學活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且給予了教師更多的設計和創造空間。網絡技術背景下,高校的教學活動也應該與時俱進地進行更新。很多高職院校都逐漸嘗試網絡教學活動,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網絡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其實現了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模式不在對學生的上課區域進行限制,學生只需要擁有一臺能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就能接受課堂教學。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生也可以自主的對于授課教師進行選擇,并且自行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和安排,整個課堂學習過程更加主動,溝通和互動的效果也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另外,網絡教學模式本身也具有更好的溝通反饋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掌握,進而適當的調整后續的教學內容,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3高職計算機精品課網絡教學設計思路
精品課作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中的重點內容,科學地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掌握更加深入的計算機相關知識,這對于促進學生專業技術水平提高,推進高職學院專業課程教學水平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網絡教學模式的應用,也是當前精品課程教學活動的關鍵。針對于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精品課教學活動的開展目標,網絡化教學模式的設計也逐漸成為了當前教師所關注的重點。
醫學院精品課創建問題及策略
2003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頒布《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啟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實現本科生“名師名課”教學資源的網絡共享來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創新之舉,是信息時代加快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示范工程,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規模擴大、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及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開展的一項重大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1]。精品課程項目實施以來,已形成“國家—省(市、區)—學校”三級連動的局面,作為精品課程建設主體的各高校建立了專門的精品課程網站,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精品課程資源。高等醫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醫學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也包括國家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三個層次。本論文所研究的是地方醫學院校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這一層次。
一、地方醫學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筆者進入各地方醫學院校的精品課程網站搜集25門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①,并把這些問題按六大方面進行歸類,分別是: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手段建設、實踐教學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管理建設。經過統計,發現存在問題最多的部分是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問題、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問題以及教材建設方面問題。這三項在25門精品課程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6%、44%和40%,其他各項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實踐教學建設方面問題32%、教學管理方面問題24%、教學內容方面問題20%,如表l所示。
(一)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
從地方醫學院校精品課程反映的問題看,有56%的精品課程存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問題(見表1)。在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師隊伍中,教師隊伍結構和梯隊不夠合理的占28.6%,這說明地方醫學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有些課程年紀大的教師占多數,而有些課程年輕的教師占多數,沒有形成一支結構良好的教師梯隊,不利于課程的持續發展。地方醫學院校教師學歷和職稱不高、教師知識、教學水平不高或不均衡的共占19%,這說明地方醫學院校由于各方面原因對于高學歷的人才引進還不夠,整體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這就需要學校加大高學歷、高職稱人才的引進力度。教師也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高自己的學歷、職稱和教學水平。地方醫學院校教師任務重、教師隊伍還不夠的占28.6%,教學科研和學術水平不強的占14.3%(見表2)。這說明地方醫學院校的任課教師少,教學任務重,自己支配的時間就相對少了,搞科研的時間自然是不夠了,從而影響到教師的科研和學術水平。
(二)教學方法手段落后,缺少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計算機技術基礎精品課論文
摘要:本文論述了計算機技術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條件,并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材建設等方面論述了計算機技術基礎的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這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基礎;精品課;課程體系
Abstract:Thecomputer-basedtechnologyproductsonthebasisofbuildingcourses,andcoursesfromthesystem,contentsandmethodsofteachingandteachingmethods,teachingmaterialsinsuchareasascomputertechnologyonthebasisofthequalityofthecurriculumbuilding,which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Playedaveryimportantrole.
Keywords:computer;-basedtechnology;classquality;curriculum
1計算機技術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條件
(1)計算機技術基礎課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
計算機技術精品課建設論文
摘要:本文論述了計算機技術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條件,并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材建設等方面論述了計算機技術基礎的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這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精品課;技術基礎;課程體系
1計算機技術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條件
(1)計算機技術基礎課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
自1985年以來,計算機技術基礎理論課和計算機技術基礎實驗課就被列為大連水產學院的重要基礎課。十多年來,修讀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的學生由最初的8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專業的372人,發展到現在的30個本科專業1800多人。計算機技術基礎課不僅是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前導課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上機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徑。該課程的教學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必要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今天,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已經不僅僅是為后續課程打基礎,它已經成為一門自然科學的素質教育課,特別是在對大學生科學素質培養中起到了其它課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課程教學的著眼點轉到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上來,課程體系也由理論課和實驗課兩門,改為兩門必修課和多門選修課的形式。
(2)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隨著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國家等級考試的變化、就業形勢的變化而不斷改革,適應了計算機技術基礎地位和作用的變化
“如何打造數控精品專業”教師節座談會總結
教師節活動總結
在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辦公樓四樓會議室,數控辦學部第二十二屆教師節座談會在那里隆重召開。主持會議的是辦學部的管坤和潘品方兩位主任,數控辦學部38位任課及實訓教師全部出席。大家就“如何打造數控精品專業”展開了熱烈討論,會議中各位教師情緒高漲,發言踴躍,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現總結如下:
一、“團結”是打造精品專業的前提。
建設精品專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個工程中,首先需要的是一個“積極向上,勇于開拓進取”的團結的集體。座談會上,田鳳霞老師滿懷真摯的情感談了“團結的集體”對于精品專業建設的重要性。“齊心協力,艱苦努力”是打造精品專業的前提。“團隊精神”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這必將在精品專業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精品專業應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基礎。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專業培養目標都必須依靠由每一講課所構成的教學過程的實施才能得以實現。換句話說,精品專業建設必須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來體現,離開實際存在的精品課,那么精品專業也就名不副實了。數控專業教學主任潘品方老師談到:要實施課程改革,以任務引領教學。為加快數控精品專業的建設,他為在座的每位老師提出了一個戰略性的思考題:如何建設精品課程,如何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同時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課程的成果和甜味。他希望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們要開展“創亮點”的活動。所謂“創亮點”就是創造精品課,多多培養精品學生。一石激起千層浪,潘主任的講話引來各方積極反應,教師們紛紛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基礎課教師們表示要在“基礎教育功能化”方面繼續實踐,形成自己的精品課。專業教師們對開發技能化訓練的課程和建設精品實訓基地方面充滿了信心。
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方法研究論文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院校教學基本建設的核心工作。就高等職業院校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建設的目標、建設的重點、建設的內容、建設的流程和建設質量的保證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
為了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從而全面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決定在全國高等學校中啟動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為了切實做好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就高等職業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與各位同行進行探討。
1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課程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課程教學質量是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要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核心工作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加快課程建設的步伐。可見,課程建設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基本建設中最具基礎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質量和成果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
2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
建筑施工組織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方案
摘要:精品在線課程建設是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進行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對“建筑施工組織”在線開放課程進行了初步的方案設計,以單位工程施工平面圖布置為例,構建了教學設計,并在教學中應用實施,結果顯示教學效果有所提高,為“建筑施工組織”在線精品課程后續建設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建筑施工組織;精品課程;單位工程;方案設計
1“建筑施工組織”課程簡介
“建筑施工組織”是建筑施工技術及建設工程監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內容是土建類專業人才必備的知識。該課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項目準備工作、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工程網絡計劃技術、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進度計劃的管理與應用、建筑施工組織實訓六個學習模塊,每個模塊包含若干子項學習任務,且內容緊密相連相互依托。
2“建筑施工組織”課程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建筑施工組織”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觀點是密切聯系實際,以“工學結合”辦學思想為引導,以我院現有辦學條件為基礎,以真實項目為依托,利用翻轉課堂,使“建筑施工組織”成為學生喜愛的、操作性更強的并且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實踐能力的精品課程,保證教學目標的精準實現。二、具體目標。根據建筑行業時代發展的需求,更新該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設計思路、教學資源庫等。通過建立線上“建筑施工組織”精品課程資源庫,讓學生能夠不受地域、時間限制的學習。同時教師能夠利用線上精品課程資源實行翻轉課堂教學,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建筑施工組織”課程的具體建設目標:①完善教學資源庫,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②建立線上精品開放課程,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增加學生的自我學習機會;③相對縮減理論知識教學時間,增加實訓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高校體育數字化教學資源發展困境與策略
1高校體育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內涵與特點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經過數字技術處理的文字、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課件、網絡課程等多媒體教學資源,包括各級各類精品課程、網絡課程、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等。體育專業的學生經常參加比賽或訓練,“學訓矛盾”難以避免,教師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借助網絡遠程教育平臺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開展同步或異步教學,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提供了方便。基于多媒體技術開發體育專業理論和技術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課件以圖、文、聲并茂的信息傳播方式展示課程內容,既可以擴大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又能克服書本知識的教條與乏味,也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2高校體育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現狀與發展困境
實施“質量工程”以來,從2003年開始到2010年底,全國已有3693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其中體育學50門),這些課程在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與開放,提高教育質量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1年10月10日,教育部選出首批103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其中有一門東北大學的體育《滑冰課》。到目前為止,大多高校都有一定數量的國家級、省級和校級體育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和視頻公開課等數字化教學資源。據《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體育學類317門網絡課程分析發現,大多網絡課程的建設無連續性、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精品課程交流互動環節薄弱,課程評價少。體育類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后備力量略顯不足,不利于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傳統體育教學是在相應場館依靠教師的口傳身授進行術科教學,在室內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或實驗教學,教師和學生基本習慣了這種固定的模式。另外,體育專業教師普遍存在計算機應用水平不高,信息處理能力較弱等特點,也影響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發展。
3高校體育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推進策略
3.1基于課程,自建資源
網絡精品課程設計研究
摘要:繼MOOC類網絡公開課出現后,高校網絡精品課程建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用戶數量、使用率、關注熱度等方面紛紛呈現下滑趨勢,造成了時代危機感。本文從網絡教育平臺現狀調研入手,分析熱點排名的教育資源共享類互聯網產品,而得出高校類網絡精品課程網站在設計各個維度上需要改進之處。
關鍵詞:網絡精品課程;MOOC;用戶體驗
1概述
隨著教育的高速發展,網絡課程作為遠程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建設網絡精品課程是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目的旨在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與院校的整理教育實力。2003年4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后,各大高校紛紛興起精品課程的建設,積極探索創新培養模式。為了適應新形式下人才培養的需要,應當積極積極在課程網站的交互設計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提高高校類網絡精品課程網站的用戶人數及在線流量,跟緊教學改革的步伐。
2網絡教育平臺現狀研究
通過在網站排行榜(chinaz.com)網,在“教育文化”的行業排名里,按照“在線教育”分類下排名前20的網站中可以篩選出與網絡在線課程相關的有6所,并且排名如下。該排名由lexa排名、百度權重和Pr值綜合得出,從中可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是榜內唯一一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的教育資源共享網站,而一些開放類課程資源網站占據排名的83.3%,其中慕課網與學堂在線網均是基于MOOC平臺的互聯網產品,高校類精品課程網站并沒有入榜。為何會出現受眾度相差甚遠的局面呢?不得不引人深思考。美國用戶體驗設計師杰希•詹姆斯在《用戶體驗要素》一書中提出網站建設的5S框架,即從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五個層面構建網站。以此框架分析,普遍的高校精品課程網站在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三個維度,相較于開放類課程資源網站差異化顯著,存在頁面交互設計不夠優化、整體網站架構不夠清晰等問題。但是在戰略層和范圍層方面,高校類產品目標明確,學習者可直觀選擇所需內容,同時也體現出其可供選擇范圍較窄但有針對性。為構建受眾度更廣、用戶附和度強的精品課程網站,需要優化升級其規劃思路,將用戶體驗五要素貫穿整個設計流程。
財經類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為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教育部啟動了精品課程建設工程,高職精品課程建設是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職院校財經類精品課程建設起步較晚、數量較少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深化教學改革,扎扎實實地進行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是打造高職財經類精品課程的重要途徑。該類精品課程建設應特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經類課程;教學改革;精品課程建設
教學質量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生命線,學校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根本,而課程建設是專業、學科建設的落腳點。所以,課程建設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基本建設中最具基礎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質量和成果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
一、高職院校財經類課程設置的問題
1.課程教材形式比較傳統。教材是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水平的集中體現,也是學生獲取各種知識的必備工具。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采用的教材主要是以傳統的文字教材為主,以多媒體及CAI教學課件為輔。而財經領域內目前涌現了諸多與財經專業相關的新型信息管理系統與工具,如網絡銀行、網絡營銷、電子(金融)匯兌等,這些屬于電子教材或電子模擬系統。這類信息技術與專業知識融合的新型知識獲取須更多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模擬與仿真操作,以及多方交互的學習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顯然,相對信息技術知識更新的速度,單純的傳統文字教材組織結構已無法融入最新的技術知識,不能體現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的新發展。
2.課程教學內容更新相對緩慢。財經類專業知識的快速更新與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相對穩定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這個問題在多數財經類課程教學中較為普遍。目前,高校財經類專業課程中的會計、經濟法、稅法等課程國家已有新制度、政策出臺,但從教學大綱來看,這些課程教材更新緩慢,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相對滯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自作主張改變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這就直接導致教與學都不能適應實際需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對滯后,學生財經類專業知識掌握的時效性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