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壞血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9 08:29: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抗壞血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抗壞血酸含量測定管理論文

摘要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分子式為C6H8O6。通常用于防治壞血病及各種慢性傳染病的輔助治療。市售維生素C藥片含淀粉等添加劑。由于維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這也是本實驗的依據所在。

關鍵字維生素C,直接碘量法,Na2S2O3標準溶液,I2標準溶液

0引言

近年來已報道的測定維生素C(Vc)的含量的方法眾多,遺憾的是一般的方法靈敏度低、儀器復雜、操作煩瑣。據本小組人員查資料得知現在普遍采用光度法、熒光法、色譜法、電化學分析法等實驗方法,實驗結果比較準確。但考慮到本分析化學之課程要求,又鑒于本實驗條件以及本小組實驗人員的技術水平,仍然采用直接碘量法這一經典的測定方法。結合實際,本實驗對不同廠家生產的維生素C藥片中抗壞血酸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并進行了比較。

1實驗部分

1.1實驗原理

查看全文

抗壞血酸含量管理論文

摘要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分子式為C6H8O6。通常用于防治壞血病及各種慢性傳染病的輔助治療。市售維生素C藥片含淀粉等添加劑。由于維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這也是本實驗的依據所在。

關鍵字維生素C,直接碘量法,Na2S2O3標準溶液,I2標準溶液

0引言

近年來已報道的測定維生素C(Vc)的含量的方法眾多,遺憾的是一般的方法靈敏度低、儀器復雜、操作煩瑣。據本小組人員查資料得知現在普遍采用光度法、熒光法、色譜法、電化學分析法等實驗方法,實驗結果比較準確。但考慮到本分析化學之課程要求,又鑒于本實驗條件以及本小組實驗人員的技術水平,仍然采用直接碘量法這一經典的測定方法。結合實際,本實驗對不同廠家生產的維生素C藥片中抗壞血酸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并進行了比較。

1實驗部分

1.1實驗原理

查看全文

西蘭花保鮮技術分析

采收后西蘭花常溫條件下極易變色,衰老,采后在20-25℃室溫下1-2天,花蕾花莖就會失綠轉黃,失去其商品價值[4]。此外如西蘭花品種,采收時間和采收方法等都會影響到西蘭花的貯藏期。一般花球莖部的花枝松散前采收,以色澤翠綠、組織緊密、大小適中的晚熟品種耐貯性最好。采收品種、采收季節及采收時的溫度都會影響西蘭花采后貯藏過程中的呼吸強度,研究發現夏末采收的西蘭花花球在貯藏過程中的呼吸速率要低于夏初采收花球的呼吸強度。品種與采收時間對花球呼吸強度的影響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種(生長期長短不同)和采收期(生長季的溫度等條件不同)花球的質量不同,如干物質積累等差異,從而決定了貯藏特性的差異。其次采后處理與采收時間的間隔長短,采后處理等環節都會對西蘭花花球貯藏特性產生較大的影響。[5]

西蘭花采后保鮮技術

西蘭花采后保鮮技術根據其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保鮮技術和化學保鮮技術兩大類。其中物理保鮮技術主要包括物理措施處理和貯藏環境條件調控等為主要手段的貯藏保鮮方法,如冷藏,氣調貯藏,紫外線處理和熱激處理等方式;化學貯藏保鮮技術主要是通過化學物質處理,抑制和(或)延緩西蘭花采后生理代謝速率,如保鮮劑處理(1-MCP,1-甲基環丙烯),乙醇處理,植物生長調節劑(6-BA,6-芐基腺嘌呤)處理,涂膜處理等方式。

1物理保鮮技術

1.1低溫貯藏貯藏溫度是影響西蘭花品質和貨架期的重要因素。郭香風等[6]研究發現,與室溫下相比較,低溫(4℃)冷藏能顯著抑制西蘭花凈菜組織的褪綠、黃化和褐變,延緩營養物質的下降速度,保持細胞膜完整性,從而較好地保持西蘭花凈菜的品質,延長貨架期6d;張怡等[7]對不同溫度下西蘭花組織抗氧化活性及品質變化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0℃條件下能有效延長西蘭花中Vc、類黃酮、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含量的保持時間,貯藏第28天時品質良好。XuCJ等[8]研究還發現西蘭花花球采收時間與冷藏時間間隔對花球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采收后直接在0℃或5℃冷藏有利于保持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和醌還原酶活性,能較好地保持西蘭花感官品質,其貯藏期分別達到了34.7d和17.4d。而在20℃存放時間超過24h,再在低溫下進行貯藏時,會導致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和醌還原酶活性的顯著下降,降低花球的營養價值和感官質量。。此外不同溫度結合MA貯藏[9]和CA貯藏[10]也證實了低溫可有效地抑制西蘭花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釋放量,低溫(2℃)結合氣調貯藏能較好地保持西蘭花的品質,抑制微生物生長,延緩了感官品質(黃化,變味,莖腐)的劣變。低溫貯藏有利于抑制花球生理代謝水平,減少了乙烯釋放量,延緩花球衰老進程,從而抑制了花球開花,此外低溫還有利于抑制葉綠素的降解,減少了采后貯藏過程中花球的黃化發生。低溫條件下,較低的呼吸消耗有利于保持花球中活性成分和營養物質的含量。再加上西蘭花花球低溫適應性好(0-5℃),不易發生冷害,因此西蘭花在貯藏運輸過程中,溫度越低(0-20℃),品質保持越好,貯藏時間越長,采收后迅速降溫是保證冷藏效果的必要條件。因此低溫貯運是一種有效的西蘭花貯藏運輸方式。

1.2紫外線和光照處理研究發現適宜劑量的UV–C預處理(4.5kJm-2)有利于抑制花球呼吸強度,抑制或延緩花球中葉綠素的降解,從而能顯著延緩花球的黃化和褪綠進程[11,12]。UV-C結合熱空氣處理貯藏效果更佳。UV-C主要是通過誘導花球抗氧化活性[12],抑制花球中葉綠素氧化酶和葉綠素酶的活性而發揮作用的。研究發現UV–C處理隨劑量(4-14kJm-2)的增加,西蘭花花球中總抗氧化活性越高;此外UV-C處理能有效減少花球中微生物的數量,延長貨架期4-6d[11]。而復合處理主要是通過保持花球中的蛋白質含量[13],誘導總酚和抗壞血酸含量的增加,提高組織的中活性氧清除相關酶活性[14],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復合處理主要是通過抑制脫鎂葉綠素酶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了葉綠色的降解[15]。UV–B處理也具有延緩西蘭花貯藏中花球的黃化的效果[16-18]。UV–B處理可能是通過抑制葉綠素降解中的過氧化物酶、葉綠素酶和脫鎂葉綠素酶活性而抑制其褪綠過程的。還可能是通過抑制葉綠素降解酶基因的表達,進而抑制了葉綠素酶活性,并最終延緩了西蘭花花球貯藏過程中的褪綠和黃化進程[16]。紫外線(UV)處理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物理處理方式,對于減少西蘭花貯藏病害,保持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延長西蘭花貯藏期的主要作用機理在于誘導抗氧化系統酶活性,抑制葉綠素降解相關酶活性或基因表達,從而增強組織的抗氧化系統能力,提高組織抗病性,保持葉綠素和活性物質含量,減少組織表面微生物數量,達到延長貯藏期的目的,由于紫外線是一種無化學污染的物流處理方法,適宜劑量和合理的時間組合處理,能較好地誘導其相關酶如等的產生,提高西蘭花組織的抗病性,減少采后腐爛,延緩葉綠素降解。[11,12,16-18]照光處理能保持鮮切西蘭花感官質量,延長貨架期3d以上,則主要依賴于光照對光合作用和組織抗氧化能力的誘導,從而保持葉綠素含量[19]。照光處理同時促進了花球組織的失水和呼吸速率。因此應防止照光處理促進開花衰老的進程,因此在其應用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

查看全文

循環冷卻水總磷檢測影響要素綜述

目前工業循環冷卻水水處理中大多采用磷系配方緩蝕阻垢劑。總磷是控制水處理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投加量偏高容易生成難溶的有機膦酸垢,加之環保上對磷的限制,故投加量不宜太高。投加量低又達不到緩蝕阻垢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控制投加量[1]。烏魯木齊石化公司目前共有12套循環水裝置,由于循環水在管網中重復利用,造成水質惡劣,濁度增加,為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減少設備腐蝕,必須在循環冷卻水中投加緩蝕阻垢藥劑。控制循環冷卻水的結垢和腐蝕趨勢,藥劑的投加量控制是很重要,藥劑含量低就達不到控制效果,藥劑量多會增加結垢趨勢同時使生產成本上升。總磷含量是判斷加藥的主要參考依據,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控制藥劑的投加量,為節能降耗和裝置平穩運行提供了理論依據[1]。測定循環水中的總磷含量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此方法操作雖然簡便,但是由于磷的存在形態較多和較復雜,如果測定中處理不好,將對測定結果帶來誤差。因此,總磷含量測定結果的快速與準確顯得尤為重要。

1.分析方法簡述

1.1主要儀器、試劑、材料

(1)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UV1700,日本島津;

(2)電子天平:AE240,最小分度0.1mg,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3)單標線吸量管:10.00mL;

查看全文

發酵型石榴酒色澤穩定性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石榴酒色澤穩定性食品添加劑(護色劑)

論文摘要:研究了石榴酒發酵過程中二氧化硫添加量、果膠酶用量、pH值和抗氧化劑(護色劑)對石榴酒色澤的影響;以吸光度為指標,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對比,結果表明石榴酒護色的最佳工藝條件為二氧化硫濃度60mg/L、果膠酶用量0.08%、pH值3.2、抗壞血酸濃度0.03%。

石榴酒色澤明亮、醇香誘人,含多種微量元素、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鈣含量極高,是一般葡萄酒含鈣量的數十倍,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天然鈣源。石榴酒中的葡萄糖、果糖和多種氨基酸能夠直接被人體吸收。據宋朝至今的93種本草、民間驗方書籍及現代研究證實,石榴酒對降低血脂、軟化血管,增強心臟活力以及預防癌癥有輔助作用,同時對乙型肝炎抗原(HBAG)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2]。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設備

1.1.1試驗材料

查看全文

植物組織培養褐變產生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植物組織培養褐變酚類物質多酚氧化酶醌類物質

論文摘要: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褐變問題普遍存在,與菌類污染和玻璃話現象并稱為植物組織培養的三大難題。針對褐變難題,本文結合相關資料,對影響褐變的因素作了全面分析,褐變的影響因素是復雜的,隨植物種類外植體的部位幾生理狀況培養基及培養條件的不同而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對這些因素是內因外界影響作用作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在許多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常遇到褐變問題。褐變主要發生在外植體,在植物愈傷組織的繼代、懸浮細胞培養以及原生質體的分離與培養中也經常發生。褐變產物不僅使外植體、細胞、培養基等變褐,而且對許多酶有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培養材料的生長與分化,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本文探討植物組織培養中褐變現象的影響因素、機理及防范措施,對我們進行科學研究或工廠生產,包括植物組織的培養,原生質體、懸浮細胞和植物器官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褐變原因及危害

褐變是指外植體在培養過程中,自身組織從表面培養基釋放褐色物質,以致培養基逐漸變成褐色,外植體也隨之進一步變褐而死亡的現象。褐變的發生與外植體組織中所含的酚類化合物數量多少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有直接關系。很多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都含有較高的酚類化合物,這些酚類化合物在完整的組織和細胞中與多酚氧化酶分隔存在,因而比較穩定。在切割外植體時,切口附近的細胞受到傷害,其分割狀態被打破,酚類化合物外溢。對于外植體本身來講,酚類物質從外植體切口向外溢出是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可誘導植保素或無物理屏障的形成,以防止微生物侵染組織。但酚類很不穩定,在溢出過程中與多酚氧化酶接觸,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迅速氧化成褐色的醌類物質和水,醌類物質又會在酪氨酸酶等的作用下,與外植體組織中的蛋白質發生聚合,進一步引起其他酶系統失活。從而導致組織代謝活動紊亂,生長停滯,最終衰老死亡。此外,由于組織的老化病變也會使多酚氧化酶激活而引起褐變。

2褐變產生的機理

查看全文

植物組織培養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植物組織培養褐變酚類物質多酚氧化酶醌類物質

論文摘要: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褐變問題普遍存在,與菌類污染和玻璃話現象并稱為植物組織培養的三大難題。針對褐變難題,本文結合相關資料,對影響褐變的因素作了全面分析,褐變的影響因素是復雜的,隨植物種類外植體的部位幾生理狀況培養基及培養條件的不同而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對這些因素是內因外界影響作用作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在許多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常遇到褐變問題。褐變主要發生在外植體,在植物愈傷組織的繼代、懸浮細胞培養以及原生質體的分離與培養中也經常發生。褐變產物不僅使外植體、細胞、培養基等變褐,而且對許多酶有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培養材料的生長與分化,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本文探討植物組織培養中褐變現象的影響因素、機理及防范措施,對我們進行科學研究或工廠生產,包括植物組織的培養,原生質體、懸浮細胞和植物器官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褐變原因及危害

褐變是指外植體在培養過程中,自身組織從表面培養基釋放褐色物質,以致培養基逐漸變成褐色,外植體也隨之進一步變褐而死亡的現象。褐變的發生與外植體組織中所含的酚類化合物數量多少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有直接關系。很多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都含有較高的酚類化合物,這些酚類化合物在完整的組織和細胞中與多酚氧化酶分隔存在,因而比較穩定。在切割外植體時,切口附近的細胞受到傷害,其分割狀態被打破,酚類化合物外溢。對于外植體本身來講,酚類物質從外植體切口向外溢出是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可誘導植保素或無物理屏障的形成,以防止微生物侵染組織。但酚類很不穩定,在溢出過程中與多酚氧化酶接觸,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迅速氧化成褐色的醌類物質和水,醌類物質又會在酪氨酸酶等的作用下,與外植體組織中的蛋白質發生聚合,進一步引起其他酶系統失活。從而導致組織代謝活動紊亂,生長停滯,最終衰老死亡。此外,由于組織的老化病變也會使多酚氧化酶激活而引起褐變。

2褐變產生的機理

查看全文

小議植物結構培養褐變產生的原因及方案

摘要:本文針對植物組織培養中常見的褐變現象,詳細地分析了其產生的機理及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科研和生產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植物組織培養,褐變,對策

目前,在許多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常遇到褐變問題。褐變主要發生在外植體,在植物愈傷組織的繼代、懸浮細胞培養以及原生質體的分離與培養中也經常發生。褐變產物不僅使外植體、細胞、培養基等變褐,而且對許多酶有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培養材料的生長與分化,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本文探討植物組織培養中褐變現象的影響因素、機理及防范措施,對我們進行科學研究或工廠生產,包括植物組織的培養,原生質體、懸浮細胞和植物器官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褐變產生的影響因素

影響植物組織培養褐變的因子是復雜的,因植物的種類、基因型、外植體部位及生理狀態等不同,褐變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1.1植物種類及基因型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基因型決定了不同的褐化程度。在組織培養中,品種褐化難易可能是與該品種中多酚類物質含量的多少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差異有關。

查看全文

尿液檢驗結果影響緣由

尿液分析作為三大常規之一,分析的準確性對疾病的診斷或輔助診斷有著重大意義,為使臨床醫生根椐患者所用藥物對尿液分析結果的正確分析,標本合格是前題,對尿液標本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藥物僅是其中的一項,藥物具有生物活性,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干擾尿化學成分測定的現象并非少見。特別是近年來,新的藥物層出不窮,臨床治療中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屢屢皆是,許多新藥對臨床檢驗的干擾還尚未發現,藥物對尿液檢查的影響給實驗診斷和臨床診斷增加了許多困難。藥物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始終困擾著檢驗工作者,有時甚至是難以避免的[1]。我們在工作中應盡可能避免這些因素,以求得到檢驗結果的客觀性。特將藥物對尿液分析的一些影響介紹如下:

一影響尿液檢驗的藥物

(一)影響尿液顏色的藥物

1.使尿液變為黃色至紅色或紅棕色的藥物:大黃、氯喹、呋喃妥因、吩噻嗪類、苯妥英鈉、華法林、維生素B2、非那西丁、對氨基水楊酸、抗凝劑、肯同氯奎、呋喃唑酮、山梨醇鐵、辛可芬、苯氮吡啶、苯茚二酮、酚酞、苯磺胺、伯氨奎、阿的平、核黃素、水楊酸、磺胺藥等。

2.使尿液變為藍綠色的藥物:阿米替林、吲哚美辛、利福平、亞甲藍、妥龍、氨苯蝶啶等。

3.使尿液變為黑褐色的藥物:甲硝唑(滅滴靈)、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奎寧及其衍生物等。

查看全文

山藥飲料生產工藝論文

1.山藥飲料的制備工藝

(1)全漿型。該工藝以生鮮山藥為原料,通過蒸煮熟化、打漿調配而成,具體工藝路線為:山藥→清洗→去皮→(切片)→護色→蒸(煮)→打漿→過濾→調配→精濾→均質→滅菌→脫氣→灌裝→(滅菌→冷卻)→成品。該工藝能保留山藥的營養和香味,穩定性差、易高溫褐變。張馳等以湖北省利川市團堡鎮紅皮山藥為原料,對生產工藝條件等進行探討。飲料的懸浮狀況影響產品的外觀、口感等。觀察結果,淀粉本身即為穩定劑,在其中能起一定的穩定作用。符德學用河北小白嘴山藥為原料研制成全漿型白山藥飲料。

(2)酶解型。山藥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全漿型飲料存在淀粉返生問題、容易造成飲料成品分層、結塊沉淀,影響飲料感官。對山藥淀粉進行酶解,使其轉化為低分子糖類,從而避免了山藥淀粉返生沉淀的問題,從而提高了飲料的穩定性,但也存在山藥風味丟失的缺點。汪倫記等研究了酶解法制山藥飲料的工藝條件。具體工藝是山藥→去皮→護色→蒸煮熟化→打漿→酶解→過濾→調配→精濾→均質→(滅菌)→脫氣→灌裝→滅菌→冷卻→成品。結果表明,經過淀粉酶酶解和不經過酶解處理相比,制成的山藥飲料沉淀明顯減少,但山藥特有的香氣明顯減弱,且外觀色澤發暗。孔瑾等以懷山藥為原料,將懷山藥漿料加熱至80℃保溫10min左右進行糊化,升溫至90~95℃,加入α-淀粉酶進行酶解,完成后煮沸滅酶,通過配料灌裝滅菌制成酶解型懷山藥飲料,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蘭社益等通過使用耐高溫α-淀粉酶水解山藥淀粉和食品增稠劑來解決山藥飲料易發生分層和沉淀的問題,從而提高山藥飲料的穩定性和感官品質。酶解條件為:溫度90℃,酶用量0.005%,酶解時間40分鐘,配以增稠劑,制得穩定性很好的山藥飲料。趙靜等以鮮山藥為主要原料,用耐高溫淀粉酶酶解山藥漿中的淀粉,酶添加量為原料的0.005%、酶解時間40分鐘、酶解溫度為70℃;酶解后離心分離,離心液加入增稠劑,能得到感官較好且幾乎沒有沉淀的飲料。

(3)提取型。焦作大學符德學等利用提取技術研制清汁型懷山藥飲料,該工藝是去除山藥的纖維、淀粉,僅保留粘蛋白、粘多糖和山藥中的可溶性成分。具體做法是:山藥挑選,清洗去皮,切段(粒),護色,粉碎、提取、過濾去渣,離心去淀粉。去除粗纖維和淀粉,可提高飲料的穩定性,利口不黏口。但為保護材料的風味,山藥的用量必然增大,粘蛋白的含量必然升高,蛋白質熱變性問題又凸顯出來,必須配以合適的穩定劑和滅菌溫度、時間,以防蛋白質變性。該技術能保留和濃縮山藥營養精華部分和香味,穩定性好,不需或少加穩定劑,可獲得穩定性好、口感清爽的懷山藥飲料,但存在操作復雜、制作成本高的缺點,適應大規模生產。

(4)復合型山藥飲料。為豐富山藥飲料的風味和營養,也可將山藥與其他原料復配成飲料,一般先把山藥煮熟打漿、其他原料蒸煮取汁,二者混合后再加入穩定劑均質而成,如山藥紅棗復合飲料、山藥枸杞復合飲料、山藥胡蘿卜復合飲料、山藥菠蘿復合飲料、山藥銀耳復合飲料、山藥杏仁復合飲料、山藥、葡萄、梨復合運動飲料等。具體做法是:將新鮮山藥先制成熟山藥漿汁,將其他原料洗凈后分別與水混合熬兩次,濾液與山藥漿汁混合配以穩定劑,通過均質、灌裝、滅菌而成。

(5)發酵軟飲料。將山藥和其他原料熟化后制漿,加入菌種,在一定條件下發酵,再加入穩定劑均質而成,如山藥黑豆發酵飲料。將山藥漿和黑豆漿混合加入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在42℃下發酵5個小時,然后再加輔料進行調配、均質、灌裝、殺菌而成,該飲料具有黑豆及山藥復合香氣,無分層、沉淀,無肉眼可見雜質。山藥與南瓜發酵型飲料是將山藥和南瓜分別去皮護色后煮沸5~8分鐘,用膠體磨制取混合漿液,經糊化后添加0.5%糖化酶在pH4.5時加熱至60℃糖化30分鐘,再加入6%蔗糖和穩定劑混合均質,經滅菌冷卻后再接種雙歧桿菌發酵而成。該飲料色澤乳黃鮮亮,質地均勻穩定,具有特殊宜人的風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