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種苗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04:49: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林木種苗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木種苗產業鉆石模型分析
摘要:基于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對內蒙古自治區林木種苗產業的生產要素、需求狀況、企業戰略結構及其競爭優勢和政府對林木種苗產業做出的決策以及新形勢下產業所面臨的機遇進行綜合性分析,提出了內蒙古地區林木種苗產業通過發揮政府對產業的宏觀領導作用,加快種苗創新研發進程;改變生產方式,加強林木種苗產業化建設;強化種苗監管和統籌兼顧發展等對策合理調整產業布局的對策。
關鍵詞:鉆石模型;林木種苗;內蒙古
1內蒙古自治區林木種苗產業概況
根據2018年自治區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區林地面積0.45億hm2,其中森林面積0.2413億hm2,森林覆蓋率22.10%,苗圃地面積3.3萬hm2,占林地面積的0.07%。2018年,內蒙古林木種子采集量921t,當年苗木產量288851萬株,總育苗面積46837hm2,其中國有育苗面積占6930hm2。內蒙古自治區主要培育種苗有油松、楊樹、柳樹、云杉、樟子松、樺樹、側柏、錦雞兒,還有蘋果、海棠、海紅果等耐性較強的經濟樹種。內蒙古自上個世紀末期開始探索容器育苗等新興苗木培育技術,到如今已有大多市區全面推行容器育苗技術,大幅度提升了苗木質量,平衡了苗圃高成本與低產出的巨大差距。近年內蒙古林木種苗產業產值在全國中所占比重相對靠前,根據《中國林業統計年鑒》,2018年內蒙古林木種苗產值為356732萬元,約占全國該產業的1.49%,歷年產業產值比重維持相對穩定。
2研究方法
美國哈佛商學院邁克爾•波特于1990年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了“鉆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個國家的某項產業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優勢力的原因。他認為產業競爭力取決于四個關鍵因素,即該產業的“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1],這四個因素的作用充分發揮對于產業發揮其競爭優勢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機遇”和“政府”兩個因素的影響對于該產業的發展也尤為重要。對內蒙古林木種苗產業進行相關因素研究過程中發現對一個產業的研究不是由其內在和外在因素直接對其作用。“鉆石”體系是通過各項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一個雙向強化的動態系統[2],因此運用波特的鉆石模型對內蒙古林木種苗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并對該產業的發展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對策。
林木種苗產業化思考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林業生態和城鎮綠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這就要求林業種苗生產必須有充足的儲備,不僅要滿足數量要求,更要提供品種多樣、品質優良的種苗。因此,要做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必須首先保證種苗生產這一關。
一、林木種茼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1、結構性過剩。社會化苗木生產隨意性大,一般樹種、易于繁殖的樹種風險小,培育面積多,產量過大;而科技含量較高、周期性長的樹種風險大,生產者不愿培育,產量小。
2、供求失衡。一般品種供大于求,而名、優、新品種供不應求;小苗生產過剩,城鎮綠化大規格苗木緊缺,成為當前種苗生產的突出矛盾。
3、種苗生產不規范服務體系不健全,質量監督不到位,信息管理滯后。無證生產經營,不按《育苗技術規程》操作,隨意命名,假種苗、劣質種苗干擾苗木市場,虛假宣傳苗木特性等現象時有發生。行業機構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自我約束機制。
4、苗木檢疫相對滯后林業種苗社會化生產涉及面廣,跨地區生產、調劑種苗已成為新時期種苗生產的一大特點。當前雖然加大了森林植物檢疫力度,但檢疫制度還不健全,證書貨物脫節、無證運輸等現象時有發生。
林業局林木種苗發展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充分發揮林木種苗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中的積極作用,推進依法治種、科技興種進程,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現就加快林木種苗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林木種苗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我國林木種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承擔著負載林木遺傳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進林業發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種苗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對林木種苗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國林木種苗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種苗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國有種苗基地為骨干,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林木種苗生產格局。林木種苗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林木良種、新技術在生產中得到了推廣應用。林木種苗生產、經營、使用已開始步入法制化軌道,種苗質量監管不斷加強。目前,全國有良種基地28.5萬公頃、采種基地158.1萬公頃,苗圃48.71萬公頃,年種子生產能力達2500萬公斤,穗條產量達15億條(根),苗木產量接近300億株;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已達到37%和43%。林木種苗事業的發展為保障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林業快速發展迫切要求林木種苗事業有大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種苗不僅要滿足數量需求,更要滿足品種多樣化、品質優良化的需求,質量需求晌緇嶠膠土忠搗⒄茍災置緄牡諞恍棖蟆N夜置緗ㄉ枵υ謨墑坷┱判拖蛑柿啃б嫘妥淶睦沸允逼凇5悄殼埃盼夜幟局置綬⒄溝奈侍饣菇隙啵懷霰硐衷冢毫幟局種首試瓷形吹玫接行П;ぃ腫踴毓婺P⒖萍己康汀⒐┬杞峁剮悅莧勻煌懷觶毓┲致省⒘賈質褂寐駛共皇視α忠搗⒄溝男枰?種苗管理體制不順、機構不穩,市場監管剛剛起步,種苗生產、使用、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等。總體上講,我國林木種苗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林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林木種苗建設的任務非常繁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進程中,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二、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奮斗目標
3.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正確處理種苗建設與林業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種苗基礎保障與產業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國有種苗基地改革與全社會種苗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人的發展與種苗事業進步的關系,以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確保種苗質量為主線,以機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執法監督為保障,實現我國林木種苗生產基地化、造林良種化、質量標準化、苗木產業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規范化,為林業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林業局林木種苗發展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充分發揮林木種苗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中的積極作用,推進依法治種、科技興種進程,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現就加快林木種苗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林木種苗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我國林木種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林木種苗是林業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承擔著負載林木遺傳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進林業發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種苗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對林木種苗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國林木種苗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種苗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國有種苗基地為骨干,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林木種苗生產格局。林木種苗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林木良種、新技術在生產中得到了推廣應用。林木種苗生產、經營、使用已開始步入法制化軌道,種苗質量監管不斷加強。目前,全國有良種基地28.5萬公頃、采種基地158.1萬公頃,苗圃48.71萬公頃,年種子生產能力達2500萬公斤,穗條產量達15億條(根),苗木產量接近300億株;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已達到37%和43%。林木種苗事業的發展為保障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林業快速發展迫切要求林木種苗事業有大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種苗不僅要滿足數量需求,更要滿足品種多樣化、品質優良化的需求,質量需求成為社會進步和林業發展對種苗的第一需求。我國種苗建設正處在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歷史性時期。但是目前,困擾我國林木種苗發展的問題還較多,突出表現在:林木種質資源尚未得到有效保護,種子基地規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基地供種率、良種使用率還不適應林業發展的需要,種苗管理體制不順、機構不穩,市場監管剛剛起步,種苗生產、使用、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等。總體上講,我國林木種苗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林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林木種苗建設的任務非常繁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進程中,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二、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奮斗目標
3.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正確處理種苗建設與林業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種苗基礎保障與產業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國有種苗基地改革與全社會種苗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人的發展與種苗事業進步的關系,以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以確保種苗質量為主線,以機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執法監督為保障,實現我國林木種苗生產基地化、造林良種化、質量標準化、苗木產業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規范化,為林業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林木種苗產業經濟效益分析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在生活逐步改善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對生態建設的要求,營林造林已經成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而營林造林又取決于林木種苗質量。提出了提高林木種苗質量必須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樹種,以科技為手段,應用先進培育技術,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林木種苗;適地適樹;提升對策
林木種苗作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保證營林綠化質量的關鍵。在林業發展中,研究如何提高林木種苗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提高林木種苗質量在推動經濟建設方面的作用
1.1提高現代林業經濟的重要途徑。我國已經將林業建設納入了國家“十三五”發展戰略中,而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林木種苗質量的基礎上。隨著全國各地綠化造林工作的不斷推進,對林木種苗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現代林業建設正逐漸由數量型向質量型不斷轉變,而優良的林木種苗有助于提高林業經濟效益。1.2實現經濟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伴隨著用經濟林發展迅速,林業對優質林木種苗需求量不斷加大,特別是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林業高新技術等產業的興起,對林木種苗的質量要求更高,因此提高林木種苗質量是實現經濟林產業發展和壯大的前提和基礎。1.3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的重點內容。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而現代社會進步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森林具備多樣化特征,林木種苗作為森林撫育的基礎保障,不僅需要服務于林業可持續發展,而且還體現在服務于精神文化建設,在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作用,因此在生態文化體系建設中,必然少不了高質量的林木種苗。1.4降低災后經濟損失的關鍵。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對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嚴重,各種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如地震、冰雹、洪澇、干旱等均給我國林業帶來無法預估的損失,而災后重建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另外在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我國內需不斷擴大,上述均加大了林木種苗的數量的需求,而林木種苗的培育、供應是一項艱巨任務,為了迅速重建和恢復受損的災區,降低災后經濟損失,提高林木種苗的質量非常重要。
2提高林木種苗產業經濟效益的對策
我國林木種苗業研究論文
關鍵字:林木種苗業;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種苗建設正處在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歷史性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進程中,尤其是當前生態建設。“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關鍵階段”,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1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幾個問題
1.1種苗總量嚴重供過于求,結構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國有苗圃已達到9000多個,從事苗木生產的個人和企業超過了30萬戶,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總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量。根據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2005年雨季林木種苗供需情況通報,今年雨季種苗的剩余比例為70%:種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種子486萬公斤,可供林木種子761萬公斤,剩余種子200萬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億株,實際可供應苗木70多億株,剩余苗木50多億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樹種苗木均有剩余。
同時,由于苗木結構品種與生產需求不對路,以及苗木生產區域結構的不合理,種苗供需的結構性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不暢,種苗生產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與市場需求很好地銜接。
我國林木種苗業問題論文
摘要:林木種苗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確保造林綠化質量的關鍵。我國林木種苗事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為保障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保證了生態建設的需要。但是我國的林業種苗業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指出我國林木種苗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系統地分析了產業化發展的解決對策。
關鍵字:林木種苗業;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種苗建設正處在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歷史性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進程中,尤其是當前生態建設。“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關鍵階段”,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1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幾個問題
1.1種苗總量嚴重供過于求,結構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國有苗圃已達到9000多個,從事苗木生產的個人和企業超過了30萬戶,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總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量。根據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2005年雨季林木種苗供需情況通報,今年雨季種苗的剩余比例為70%:種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種子486萬公斤,可供林木種子761萬公斤,剩余種子200萬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億株,實際可供應苗木70多億株,剩余苗木50多億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樹種苗木均有剩余。
林木種苗業存在問題論文
摘要:林木種苗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確保造林綠化質量的關鍵。我國林木種苗事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為保障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保證了生態建設的需要。但是我國的林業種苗業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指出我國林木種苗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系統地分析了產業化發展的解決對策。
關鍵字:林木種苗業;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種苗建設正處在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歷史性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進程中,尤其是當前生態建設。“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關鍵階段”,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1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幾個問題
1.1種苗總量嚴重供過于求,結構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國有苗圃已達到9000多個,從事苗木生產的個人和企業超過了30萬戶,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總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量。根據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2005年雨季林木種苗供需情況通報,今年雨季種苗的剩余比例為70%:種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種子486萬公斤,可供林木種子761萬公斤,剩余種子200萬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億株,實際可供應苗木70多億株,剩余苗木50多億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樹種苗木均有剩余。
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1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進我國林業事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也逐漸受到了重視。面對目前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我國必須加大規模開展林業建設。在林業種苗數量和需求不斷增加的現實情況下,我國必須對林木種苗的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既要保證林木種苗的來源充足,也要保證林木種苗的高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林業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對于林業建設來說,這并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需通過培育優質、多樣的種苗來實現林業的長期發展,達到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本著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規范來開展林業建設。大力發展我國林業種苗事業,有利于促進我國的林業事業全面發展,加快解決我國的氣候問題。另外,林業種苗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加快培養優良品種的速度,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
1.2有利于促進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林業種苗在林業事業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只有堅持不斷加大對林業種苗的建設力度,才能促進我國林業產業高效率的發展。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林業種苗的質量不過關,就無法保證我國林業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因此,保證林業種苗的質量,可以幫助我國節約林業發展成本,培養優良品種。眾所周知,樹木是空氣的凈化器。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幫助我國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受災地區,大面積的發展林木種苗可以幫助當地恢復自然生態環境,還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
2加強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
林業局林木種苗質量年活動方案
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積極響應國家林業局關于開展“林木種苗質量活動年”活動的要求,推進依法治種,依法行政,建立完備的林木種苗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促進種苗事業的健康發展,確保我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實施《種子法》為核心,以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建設為目標,堅持強化職能,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種苗生產、經營、監督檢測、技術服務體系,全面加強林業種苗質量管理,提高林木種苗質量,促進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建設和林業六大工程順利實施。
基本思路:通過開展林木種苗質量年活動,切實抓好依法治種,強化引導、監管、規范、服務等行政職能,推進種苗生產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力爭使種子合格率、繁育苗木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一級苗出圃率達到90%以上,工程造林良種使用率達到100%,一般造林良種使用率達到90%以上。
二、主要內容
(一)加強指導,強化管理,規范種苗市場秩序。加強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管理工作,落實國家和省制定的“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林業育苗技術”、“林業標準化苗圃建設與管理技術”等苗木技術標準;做好優良樹種品種的引進、選育和示范推廣工作;加大對《種子法》和《山東省林業種子苗木管理條例》的宣傳力度,履行林業行政執法職能,依法治種、依法管理,強化林木種子生產許可、經營許可以及種苗市場的監督和檢查,確保綠化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