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藥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08:18: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門診藥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門診藥房藥學服務探析
近些年以來,醫院門診正在致力于引進全新的門診服務模式,其中關鍵落實于藥學服務。作為院內的門診藥房來講,如果要把患者視作整個藥學服務的中心,那么將會有助于優化患者針對上述藥房服務的直觀感受,同時也拉近了護患彼此之間的距離[1]。在此次研究中,將我院最近收治的100例接受門診服務患者作為探究對象,確保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舉措融入門診藥房的整個服務流程中,上述舉措體現為顯著的藥學服務實效性,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篩選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門診患者總共100例,將其作為藥學服務的探究對象;觀察組50例以及對照組50例接受門診服務的患者依照藥學服務的差異性予以相應分組。觀察組(50例):年齡分布涵蓋了26歲~71歲,平均的患者年齡(52.55±3.13)歲;對照組(50例):年齡分布涵蓋了31歲~66歲,平均的患者年齡(42.71±5.31)歲。觀察兩組門診患者具備的自身相關資料,均衡性十分顯著(P>0.05)。1.2方法。針對對照組中的門診患者給予了傳統模式的藥學服務,遵照特定的門診流程來實現上述服務;針對觀察組的門診患者給予患者為中心的新型服務模式,具體來講涉及到如下關鍵點。1.2.1做好全方位的處方審核。門診開展日常性的藥學服務,關鍵落實于調配處方的流程與環節。在調配各種類型的門診處方時,針對上述處方都要予以謹慎核對[2]。1.2.2耐心指導患者服藥。作為藥師來講,日常業務通常都會涉及到門診患者的接待,因此表現為業務繁多的狀態。然而即便面對多樣化的門診業務,藥師也要指引患者做好日常性的服藥,針對不同類型的藥物予以耐心講解。藥師只有做到了耐心指引用藥,才能保障根本性的用藥安全,進而協助患者樹立自身成功治療的信心。1.2.3提升藥師人員素養門診藥房如果要提升自身現有的服務水準,關鍵在于提升整體性的藥學人員素養。這是因為,門診藥師是否具備優良的綜合素養,較大程度決定著藥學服務的真實成效。從目前來看,醫院門診及其有關部門還需要致力于強化培訓,確保藥師自身擁有正確配藥的素質,針對各項經常用到的配藥技能予以全面提升。此外,藥學服務培訓還應當涉及到日常交流的態度、溝通方式以及服務精神等,逐步提升門診藥師具備的綜合性業務素質。1.3統計學方法。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16.0對此次調研涉及到的門診患者接受藥學服務的成效性予以統計學分析,針對其中的計數資料給予x2檢驗(以%表示),針對計量資料給予t檢驗(以x±s表示)。當P<0.05為差異,結論具備統計學價值。
2結果
經過全面分析之后,針對上述門診患者表現為各種類型不良反應的總概率、患者針對門診服務表現出來的滿意度予以相應分析,歸納結論見表1。
3討論
門診藥房藥學服務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門診藥房實施藥學服務對患者用藥安全性及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2月‐2015年8月在該院門診就診的236例慢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119例,對照組117例。對照組患者就診后,直接取藥,告知患者藥物使用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藥學服務。對患者進行隨訪,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用藥依從性。結果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2%,同對照組16.24%比較,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率為94.96%,同對照組86.32%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門診藥房對患者實施藥學服務,能夠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及依從性,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具有一定推廣價值。
關鍵詞:門診藥房;藥學服務;用藥安全性;依從性
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care)指專業藥學人員利用藥學知識與工具,向社會公眾(患者及家屬等)提供與藥物使用相關的各類服務。隨著我國醫療事業不斷發展及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醫院工作模式也在不斷改變,藥學服務在門診藥房中的實施,可滿足患者需求,提高用藥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相比于住院患者,門診患者病情較緩,且缺乏專業監督,因此用藥依從性較差。有學者認為[2],門診藥房實施藥學服務對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通過對比,探討了藥學服務對患者用藥安全性及用藥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5年8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236例慢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119例,男58例,女61例;年齡18~71歲,平均(43.23±1.28)歲;文化程度:23例為大學及以上,65例為中學到高中,31例為初中以下。對照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齡19~72歲,平均(43.52±1.31)歲;文化程度:25例為大學及以上,63例為中學到高中,29例為初中以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18歲;慢性疾病患者;意識正常,語言表達能力無障礙且無精神性疾病;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急性病癥患者;患有精神性障礙患者;患者不同意或沒有條件進行隨訪者。
門診藥房藥學服務水平提升
【摘要】隨著醫學不斷的發展,在現代門診藥房方面增強服務意識非常重要,通過優化門診藥房的管理,細化藥房的服務流程、增加護士和藥師的專業培訓、在門診藥房藥學服務方面應該實行比較彈性工作的管理制度,而且要提高服務質量,為咨詢人員設立服務窗口等多種方式來提升門診藥房藥學服務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關鍵詞】門診藥房;藥學服務;措施
作為醫院藥學工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門診窗口就是醫院的一個對外提供服務的平臺,患者可以通過門診藥房的窗口進行咨詢,所以說門診藥房是醫院的功能性窗口,而且也不只是簡單的開藥、取藥、按藥方買藥這樣的功能,對于門診藥房來說,提升服務對醫院的發展有直接關系,對醫院的經濟效益和聲譽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門診藥房藥學的服務水平是關系著醫院未來發展前景。
1加強門診藥房的內部管理
在對門診藥房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門診藥房的內部管理,一是要對門診藥房的工作人員進行量化考核,考核包括對每月的工作量完成情況,按完成的工作量進行獎金的發放,即按勞分配,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二是在門診藥房實行領導負責的制度,這項措施就是對藥房工作人員提出一些要求,要對持藥方的患者遇到的問題提供幫助,對藥學出現的有關問題進行解決,要盡職盡責的為患者提供幫助。此外,還有一些問題就是藥物的應用問題,很多的藥物對孕婦和嬰幼兒都是有規定限制的,有的藥物是孕婦違禁藥物,還有的就是藥品缺乏時要盡快補給,在用藥規定和收費問題上要明確告訴消費者,讓他們清楚消費藥物的明細等,總之要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如果當患者出現不滿的情緒時,門診藥房要耐心和患者進行溝通,并解釋出現的矛盾,不能對出現的問題置之不理,這樣會激化更大的矛盾,要理解患者,安撫他們的心情,不能逃避出現的問題,在適當的時候,醫院領導或者藥師要出面進行調解,直到患者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三是在門診藥房要實行藥品有效期的管理,對門診藥房放置的藥品進行登記,對藥品的有效期進行記錄,出現過期的藥品要進行銷毀,禁止過期藥品上架,對藥品要進行分類管理,對特殊藥品要進行特殊存放,防止因為疏忽造成藥品的浪費,作為藥品的工作人員要保持一個謹慎的、認真的工作態度,要具有敬業精神。藥房的管理是一項復制、工作量大、繁瑣的工作,對于一個、兩個的工作人員是不能進行有效管理的,同時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壓力,由于工作力的缺乏會帶來疏忽管理、工作勞累造成的錯誤等問題,所以要增加藥房的管理人員的數量,選用專業素質過硬的藥學人員進行管理,從而提高藥房管理的質量[1]。
2樹立優質藥學服務的理念
門診藥房藥學服務論文
1門診藥房藥學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門診各部門間的協調能力有待提高,門診各部門間協同配合,可簡化患者的就醫流程,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能更人性化的為患者服務。如藥房與門診醫生間配合,某些年輕醫生或個別專科醫生不會合格開具特殊藥品,藥房藥師主動和這些醫生溝通交流,就會預防和減少因處方不合格患者多跑路或引起的糾紛。藥房與收費處多交流就會讓退藥通路更加通暢。
2門診藥房改革后的藥學服務流程
2.1把窗口式發藥改為柜臺式發藥
從形式上使藥師與患者的距離縮短,以便更好地為患者進行藥學服務。
2.2開設了用藥咨詢窗口
醫院門診藥學服務論文
1門診輸液病人藥學服務需求調查
門診輸液病人對藥學服務有一定的需求,但藥學服務的名詞并未在病人和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中得到普遍接受。根據其概念,對病人的調查涉及對藥物知識需求的,均視為藥學服務需求。陳丹丹等[3]對100例靜脈輸液病人進行調查,90%的病人希望了解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彭科[4]對298例門診輸液患兒家長進行調查,90%的家長希望了解藥物相關知識;發熱病人家屬對發熱的健康教育指導有強烈的需求。李善臻[5]對145例發熱病人家屬進行調查,135名家屬強烈需要了解退熱藥物的選擇,116名家屬強烈需要了解退熱藥物的使用方法。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目前臨床上普遍存在給兒童濫用抗生素藥物的現象,致使兒童對多種廣譜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非常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6]。藥師對病人的調查中,付強等[7]對9260例病人藥學服務的回顧性調查顯示,前來咨詢的藥品中涉及心血管藥占33%,其次是抗生素。藥學服務既包含用藥過程的常識,更關注病人對這一常識了解之后的用藥心理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用藥行為方式的改變。
2藥學服務的現狀
目前,開展藥學服務主要是醫院的藥師,藥學服務工作內容包括:處方點評、藥師參與查房、藥物信息服務、用藥咨詢、藥品不良反應收集、檢測血藥濃度、設計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藥物利用研究、為典型病例建立藥歷[8-10]。蘇瓊華等[11]認為,在強調藥學服務的同時不應該忽視社會因素、生活因素和病人的心理對藥物療效的影響,藥學服務不應僅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技術型的服務,還應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藥學服務。護士開展的藥學服務方面,容桂榮等[12]在門診輸液室開展多種形式的藥學服務,如打印藥品說明書、藥學咨詢、辦置板報,并把藥品價格、藥品說明書等藥學服務相關資料存儲到計算機中,病人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點擊或通過護士幫助點擊所需了解的藥學知識。李珂佳等[13]認為,臨床藥師需要與醫生、護士合作,利用專業知識,共同為病人提供最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以保證藥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經濟。在門診輸液室要同時為所有的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系統的藥學服務相關知識教育,以上的形式均有一定的不足,而醫院視屏是一種較理想的藥學服務形式。
3醫院視屏在門診輸液病人藥學服務中的應用可行性分析
盡管現有的報道對藥學服務場所多顯示在醫院的門診藥房,主要是因為開展藥學服務的人員是醫院的藥師,但容桂榮等[14]認為,門診輸液室也是開展藥學服務的理想場所。輸液室每天輸液200人次~400人次,等候輸液時間10min~30min,輸液時間30min~120min,適合開展藥學服務。由于門診輸液室病人多、工作量大,護士相對不足,每天都在不停地配藥、打針、換藥水、拔針,難以對所有的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專門的一對一的藥學服務,而集體藥學服務可減輕護士的負擔,提高工作效率。藥學服務是門診輸液室健康教育的內容之一,彭科[4]認為,患兒就診時一般易吵鬧、不合作,家長心情焦慮、緊張,擔心護士不能一針穿刺成功,同時又急迫想解除患兒的病痛,不斷催促護士盡快進行輸液治療,家長無心聽清楚護士的宣教內容,所以患兒家長不希望在治療操作時進行健康教育,輸液治療前或輸液過程中患兒情緒較穩定時進行健康教育能接受,但希望時間不要過長。門診輸液室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開展藥學服務時適合應用分眾傳播。分眾傳播的特點[15]:分眾傳播的人群相對穩定,具有相對明確的目標受眾;傳播時段相對集中,針對性強;以受眾需求為中心,注重專業化、細分化的信息提供;注重核心信息的提供,經濟上比較節約。醫院視屏是利用分眾傳媒進行醫院健康教育的一種新的健康傳播形式,是將藥學服務內容制作成電視節目,存儲到計算機中,在輸液室設置液晶視屏,通過局域網技術將各視屏終端鏈接到計算機上,由服務器通過交換機控制不同液晶視屏節目的播出,它將局域網技術和單機播放技術兩種技術結合起來。藥學服務的內容是大多數病人及其家屬共同關心的問題,如兒童發熱用藥常識、抗生素應用常識、心腦血管疾病用藥常識、不同劑型藥物用法指導等。根據病人及其家屬的需要,可隨時更新、補充藥學服務內容。這些電視節目把畫面、鏡頭切換、聲音、音樂、文字等要素有機組合起來,共同構成一部引人入勝的電視片。這樣可以吸引病人及其家屬的注意力,使他們有興趣接受藥學服務教育,從而獲得藥學相關知識,提高病人用藥的依從性,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用藥行為和生活方式,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利用醫院視屏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分別播放藥學相關知識30min~60min,其他時間可收放電視節目。
社區門診藥學服務詳情以及作用
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Care,PC)是指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標,藥學人員應用藥學專業知識向公眾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治療有關的技術服務,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合理、經濟。隨著我國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公眾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在日益提高,對社區藥學服務的需求已不再滿足于以往社區藥房單純的藥品調配服務,這就要求藥師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藥學知識,改變傳統的觀念,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參與醫療,為醫療提供藥學服務上來,藥學服務的內容與形式發生了重大轉變。
1調配處方及用藥交代
處方調配是社區藥房實施藥學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聯系、溝通醫藥患三者最重要的紐帶。準確調配處方,并提供用藥指導是藥物治療最基礎的保證,藥師應按照《處方管理辦法》要求,嚴格規范化操作,實行雙人核對、發藥制度,降低調配差錯率。嚴格做到“四查十對”,即: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對藥名、規格、數量、標簽;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檢查和監督臨床醫師合理用藥,遇到問題及時與醫師聯系,并提出建議。發藥過程中耐心地告知患者藥品的用法、用量、用藥時間及注意事項等,藥師應告知患者一些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以消除患者的疑慮和驚慌,不擅自停藥或自行加藥、減藥,確保患者能自覺執行醫囑,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對于特殊人群(如老人、兒童、孕婦等)進行重點指導,對特殊藥品進行特別交代,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合理、經濟,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2開展藥物咨詢,提供用藥指導社區門診開設藥學咨詢窗口,由經驗豐富或資深藥師專門
負責,為患者提供用藥咨詢和指導,用深入淺出、簡單易懂、大眾化、科普化的語言幫助患者解讀藥品使用說明書、正確認識藥物作用的兩重性,指導患者正確掌握藥品的服用方法、用藥時間、用藥次數、時間間隔、用藥特殊提示、新劑型和特殊劑型的應用特點等,指導患者根據藥物理化特性、劑型特征與季節氣溫變化的關系正確貯藏、保管藥品。通過用藥咨詢和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可以降低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節約醫療服務費用。同時,藥物咨詢讓藥師接觸和了解更多的患者、病情、病因和診斷、治療及用藥,是藥師獲得第一手資料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讓藥師積累豐富的用藥實踐經驗,監測和發現藥物新的不良反應。藥師給予患者耐心、詳實的解釋和答疑,可以充分消除患者的疑慮,同時,藥師在交流中所表現的專業素質可以增強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信心,一方面患者的咨詢促進了藥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藥師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秀的藥學服務。
3宣傳講座,普及基本藥物知識
醫院兒科門診用藥藥學服務探討
藥學服務是醫院藥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醫療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藥師的基本職能是促進合理用藥,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以及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兒科患者是病人中一個特殊群體,面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兒童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給患兒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保障兒童用藥安全、有效意義重大,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兒科患者的藥學服務特點
1.1兒童發育階段不同,生理、心理特點不同兒童是一個具有特殊生理、心理特點的年齡階段,年齡不同其在身體和心理差異也有明顯的差異,許多臟器、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性和敏感性,組織器官及吸收代謝能力與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且兒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異大。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兒童發育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和兒童期3個階段,在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生理、心理特點及藥物的特殊反應,掌握用藥指征,注意用藥的劑型、劑量、藥效和時間關系,正確指導患兒合理用藥。
1.2缺少適宜兒童用藥的品種、劑型兒童由于年齡,體重和體表面積的因素,醫師應根據臨床經驗作適當增減。此外,適合兒童使用的口服液體制劑和顆粒劑品種較少,將成人藥物用于兒童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很難準確分割劑量,因而導致藥物穩定性的改變;特別是片劑等固體劑型需要藥師依據處方臨時進行單劑量調配,臨床應用中常將成人劑型、規格的藥片平均分成2份、3份或更多份使用,不僅難以保證藥量準確,還會破壞藥物的劑型結構,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藥物效應,導致藥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及藥品的浪費。此外,兒童藥物使用通常依賴于父母/監護人或護理人員,因此藥師就要從藥品的劑量、規格和劑型上,配合醫師協商使用,以達到提高兒童用藥依從性的目的〔1〕。
1.3兒童還更容易受到藥物不良反應(ADR)的影響兒童自身的免疫系統發育特點、藥動學特點、兒科常用藥物的使用等相關因素可能導致兒童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兒童藥動學特點為:新生兒的血漿蛋白總量和白蛋白含量比嬰幼兒少,肝、腎功能未發育完全,藥物消除能力低。嬰幼兒對影響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的藥物敏感,身體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常用中樞抑制藥可影響智力發育,對嬰幼兒用藥,必須考慮其生理特點。此外,兒童可能無法識別和傳達藥物不良反應的初始體征和癥狀。
2兒科門診用藥的藥學服務內容與方法
中醫門診隨診藥學服務實踐分析
筆者從事中藥臨床藥學相關工作5余年,在此期間有幸跟隨多名中醫師門診隨診,并在中醫門診隨診中開展藥學服務實踐得到了醫師、患者的認可。現舉例說明,以期為中藥師開展類似藥學服務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1對患者用藥指導
1.1用藥方法指導。患兒男,4個月,因“面頰、頸部、腹股溝出現紅斑、丘疹逐漸加重5天”,于2019年10月18日就診。采集四診信息:患兒面頰、頸部、腹股溝出現成片紅斑、丘疹,伴滲出、瘙癢,患兒易哭鬧,納差,大小便無殊,舌紅苔薄,手指紋深紅。醫師診斷為:濕疹,濕熱證。處方:苦參10g,黃柏6g,馬齒莧15g,茵陳10g,地膚子10g,蛇床子6g,生甘草10g,7劑,水煎外洗,每天2次。5天后頸部及腹股溝皮疹好轉明顯,而面頰部效果不佳。中藥師經醫師同意后,告之患兒母親在患兒熟睡時采用濕敷法治療面部濕疹。中藥師分析:醫師診斷與用藥無誤,且患兒頸部、腹股溝皮疹用藥后明顯好轉,說明用藥有效;面頰效果不佳,可能是該部位不如另兩個部位便于用藥清洗,用藥劑量不足、藥物作用時間過短是導致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故建議采用濕敷法。患兒母親采納建議,2天后復診,面部濕疹明顯好轉。1.2飲食禁忌的指導。患者男,34歲,因“反復面、背部起丘疹10余年,加重1月余”于2019年9月6日來診。10年來患者面、背部反復起米粒至黃豆大小紅色丘疹,曾間斷服用異維A酸軟膠囊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既往體檢高尿酸血癥。采集四診信息:患者面方腹圓,皮膚油膩,面、背部可見米粒至黃豆大小丘疹,部分新發丘疹有膿頭、壓痛,有陳舊痘印,表皮凹凸不平;口苦,易怒,手心多汗,大便黏滯難解,小便偏黃,納眠可;舌胖質紅苔黃膩,左右脈弦有力。醫師診斷:痤瘡,肝膽濕熱證。處方:茵陳10g,石菖蒲10g,白茅根30g,射干10g,滑石15g(包煎),豆蔻6g(后下),黃芩10g,廣藿香10g,薄荷6g(后下),連翹15g,白芷10g,皂角刺15g,瓜蔞子15g,赤芍15g,浙貝母10g,天花粉15g,乳香6g,沒藥6g,生甘草5g,7劑,水煎服,每天2次。患者對飲食禁忌存在疑問,因醫師忙于為下一例患者診治,讓中藥師解疑。中藥師分析:患者痤瘡、高尿酸血癥、便秘等病癥,應忌煙酒、低尿酸食物、辛辣食物;從中醫角度考慮,運用八綱辨證理論,該患者辨證為陽、里、熱、實證,故忌煙酒,不宜食用辛辣、油膩肥厚食物。分別從中西醫角度告之患者飲食禁忌及原因,并向其列舉生活中常見食物。7天后,患者面、背部丘疹明顯消退,無新發皮疹。1.3用藥事宜指導。患者女,28歲,因“月經不規則兩年,近3個月未至”于2017年12月16日來診。兩年來月經周期不定,近3個月未至,否認懷孕,就診前兩個月婦科門診彩超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采集四診信息:患者體形肥胖,濃眉大眼,毛孔粗大,唇周可見短小毛須;平素月經推遲、量少,伴少量血塊;不易出汗,頸背部拘緊、不舒展,右肩關節隱痛、伴活動輕度受限;納眠佳,大小便可;舌質淡紅苔白膩,脈寸浮關滑尺細。醫師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頸椎病(風寒阻絡證)。處方:葛根60g,桂枝15g,蜜麻黃10g,炒白芍15g,當歸10g,干姜10g,菟絲子30g,覆盆子15g,姜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5g,炒枳殼10g,桃仁10g,牡丹皮15g,蜜甘草10g,14劑,水煎服,每天2次。患者用藥2天后來電咨詢中藥師,因天氣轉冷,昨晚受寒感冒咳嗽,問其中藥還能否繼續服用。中藥師分析:進一步了解患者病情,惡寒怕冷、無汗、未發熱,流清涕,咳嗽,咳痰質白清稀,頸背強痛,四肢乏力、酸痛。結合患者病因、癥狀,可判斷患者為風寒襲表證,可使用葛根湯、麻黃湯等辛溫解表類方藥治療。而患者此時服用方藥,恰好使用葛根湯合方加減,但考慮到該方中使用蜜麻黃,無生姜,恐其發汗不強,故借用《傷寒論》服用桂枝湯藥后護理方法,建議患者繼續服用以前湯藥,并頻服生姜紅糖水以助藥力,添衣蓋被直到全身微微汗出1小時許,注意不可使大汗淋漓。患者復診,訴遵守臨床藥師指導,當天日暮時分全身汗出,次日晨起感冒癥狀徹底消失。
2對醫師用藥建議
2.1刪減藥味,提高患者依從性。患者男,3歲,因“咳嗽、咳痰5天”于2017年6月6日復診。復診前5天,患兒出現咳嗽、咳痰,低熱。家長使用退熱貼后熱退,但咳嗽、咳痰加重。初診時,醫師診斷為:咳嗽,風寒犯肺證。處方:蜜麻黃5g,燀杏仁6g,陳皮10g,桑白皮6g,茯苓10g,炒萊菔子10g,炒白芥子5g,炒紫蘇子10g,桔梗6g,炒枳實6g,防風6g,甘草5g,7劑,水煎服,每天2次。3天后因患兒拒服湯藥,病情未見好轉再診,采集四診信息:咳嗽、咳痰,咳痰量多稠白,鼻塞流涕,無發熱,微惡風,納差;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滑。醫師認為辨證用藥無誤,患兒卻因湯劑口味差拒服藥物,問中藥師有何建議。中藥師分析:通過患兒父親了解到患兒喜酸甜、惡辛辣。醫師開具處方為華蓋散合三子養親湯加味溫肺化痰、止咳平喘。方中麻黃、萊菔子、白芥子、枳實辛味甚,麻黃蜜炙后,性味緩和。故建議前方去炒萊菔子、炒白芥子,改炒枳實為炒枳殼,會在很大程度改善湯藥口味。醫師聽取中藥師建議后,囑患兒父親將中藥方中炒萊菔子、炒白芥子、炒枳實三味小包裝藥取出棄用,加大棗5枚剝開,水煎頻服。中藥師從中藥房拿來上述三味藥小包裝,指導患者辨識。7天后,中藥師電話回訪,回復湯藥口味明顯改善,患兒服藥后已痊愈。2.2增加藥引,提高中藥療效。患者男,67歲,因“反復入秋后咳嗽、咳痰5余年,再發1周”于2019年11月5日復診。多次醫院就診,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復診前1周,患者“咳嗽、咳痰加重伴喘息”來診,醫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痰濕阻肺證。處方:茯苓15g,桂枝15g,炒白術12g,姜半夏15g,化橘紅10g,當歸10g,干姜6g,燀杏仁12g,厚樸15g,焦神曲15g,炒甘草6g,7劑,水煎服,每天2次。用藥7天后復診,采集四診信息:患者體形較瘦,咳痰較前大減,偶有喘息,咳嗽頻繁,喉中有干裂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滑。醫師認為辨證用藥無誤,咳痰好轉,但不解咳嗽為何好轉不明顯。中藥師分析:根據患者癥狀,中醫四診合參,辨證為痰濕阻肺證,使用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加減溫陽化飲、燥濕化痰,并取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法,加入杏仁、厚樸以降氣平喘。現用《方劑學》收錄二陳湯的藥物組成為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四味藥物,在用法中記載煎藥時加藥引生姜7片、烏梅1個。本案醫師所用二陳湯,用干姜代生姜,缺烏梅;原方中烏梅具有收斂肺氣的作用,與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傷正。且本案所用方藥中姜半夏、桂枝、炒白術、干姜、厚樸、焦神曲等均藥性溫燥,易耗散津液,而肺有“喜潤勿燥”的生理特點。故中藥師建議醫師加入烏梅,收斂肺氣,或許可增加方藥止咳療效。醫師認可中藥師分析與建議,在前方基礎上加入烏梅1枚,醋五味子6g,加入五味子,取苓甘五味姜辛湯之法而用,與烏梅味酸同理,均具有收斂肺氣,以制約其他藥物溫燥之性。7天后,患者咳嗽咳痰均已明顯好轉。2.3更換藥物,避免不良反應再發。患者女,79歲,因“結腸惡性腫瘤術后1年,頭暈、乏力1周”于2016年7月20日來診。患者行結腸癌根治術術后口服卡培他濱片治療,1周前出現頭暈、乏力。采集四診信息:患者面瘦、少華,頭暈,全身乏力,懶言氣短,疲倦多臥,時心慌心悸,納差,多夢,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舌下絡脈曲張,左右脈細弱。醫師診斷:結腸惡性腫瘤,脾胃氣虛證。處方:生曬參9g,炒白術30g,茯苓15g,陳皮10g,淮小麥45g,大棗15g,黃芪30g,當歸炭5g,防風6g,女貞子15g,三棱10g,莪術10g,甘草10g,14劑,水煎服,每天2次。1周后,患者來診,訴用藥3天后,雙手腕、膝蓋內側周圍皮膚出現對稱性紅斑皮疹,無明顯瘙癢;停藥后,逐漸好轉,皮損基本消退。醫師不知何藥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問于中藥師。
中藥師分析:藥疹有一定潛伏期,第一次發病多在用藥數日后發生,停藥后可逐漸自愈;重復用藥,如機體已處于致敏狀態,常在數小時,短則數分鐘發生。本案患者中藥所致“藥疹”與中藥師曾收集中草藥可致“藥疹”相關文獻中,黃芪導致的“藥疹”[1]特點相似,故建議刪除黃芪,續用前方。醫師采納臨床藥師意見,剔除黃芪等更換方藥治療,未再發生藥疹。半月后患者復診,訴因不舍家中多余中藥,微信公眾號推文見黃芪燉雞可補虛,于是食用黃芪燉雞后,片刻鐘后再次引發皮疹,皮損特點與上次相同,進一步證實中藥師分析有理。
藥學教學在門診藥房實習的應用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藥學教學路徑在門診藥房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間在我院門診藥房實習的90例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路徑組(n=45)以及對照組(n=45)。對照組實施常規帶教,路徑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藥學教學路徑,比較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結果:研究組理論成績(92.08±3.31)分較對照組(87.11±3.12)分更高(t=7.329,P<0.001);研究組實踐成績(91.12±3.24)分較對照組(87.55±3.05)分更高(t=5.324,P<0.001)。結論:在門診藥房實習帶教過程中通過應用藥學教學路徑,可進一步提升實習生實習成績。
關鍵詞:藥學教學路徑;門診藥房;臨床帶教
藥學專業畢業生在上崗前需要在門診藥房進行實習,通過實習能夠讓學生熟悉藥房環境、實際工作流程,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充分關聯起來,以此來增強其崗位勝任力[1]。為進一步提升門診藥房實習帶教質量,我院對45例門診藥房藥學實習生采取了藥學教學路徑,整體效果較為理想,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4月~2019年4月間在我院門診藥房進行實習的90例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帶教方法的不同分為研究組以及對照組,每組各45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19~21歲,平均(20.34±0.51),其中包括專科生16例,本科生29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為19~22歲,平均(20.56±0.57),其中包括專科生17例,本科生28例。兩組實習生在性別、年齡以及學歷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1.2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帶教。帶教老師由具備3年以上的藥房藥師擔任。帶教活動實施過程中,將帶教老師作為主體。帶教老師結合藥房工作要求以及教學大綱設置專門的教學計劃,以理論授課、實踐以及考核評價等流程實現教學目標。研究組上述基礎實施藥學教學路徑,實習時間設為6周。研究組實習前,帶教老師向其發放實習路徑表,并由帶教老師主動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各個階段學習內容以及注意事項,具體教學路徑如下:(1)第1周。讓學生快速適應藥房環境,通過介紹、講解、參觀等方式,讓學生掌握藥房設置布局、藥學人員組成、分工職責。同時在帶教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充分掌握各個流程,指導學生輔助完成散裝配藥機補藥工作。(2)第2~3周。對學生上一周實習情況進行基本評估,并給予指導意見。帶教老師指導學生掌握各種不同類型藥物的性質、擺放位置以及儲存條件。同時以門診處方為實例,以“四查十對”為基本原則模擬發藥過程并向學生講解發藥注意事項和用藥交代技巧。(3)第4周。指導實習生以院內《處方管理條例》對處方進行審核,讓其充分掌握藥品配伍禁忌。讓其熟練掌握常見藥品使用規格、劑量、藥理以及不良反應。(4)第5周。帶教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特殊藥品管理方法,如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抗腫瘤藥品、激素類藥品、細胞毒藥品等。(5)第6周。帶教老師指導學生完成藥品效期管理以及應急預案,讓其在門診藥房進行業務學習,進行理論操作以及實踐操作考核,指導學生完成實習鑒定手冊填寫。1.3觀察指標。對兩組實習生進行綜合考核,對比兩組實習生理論成績以及實踐成績。1.4統計學分析。此次研究涉及數據以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門診糖尿病患者臨床藥學服務分析
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發病率,是一種慢性代謝性全身疾病,近年來數據顯示[1],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病易合并多種并發癥,病情控制復雜。研究指出[2],治療同時配合臨床藥學服務可改善患者治療依從行為,有效防治糖尿病。本研究對門診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藥學服務干預,現將干預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5年6~12月藥學服務干預前收治的113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6年1~7月藥學服務干預后收治的113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性60例,女性53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67.58±6.2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0例,高中25例,初中38例,小學及以下20例;觀察組男性58例,女性55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6.95±6.18)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1例,高中26例,初中39例,小學及以下17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門診服務。觀察組實施臨床藥學服務,具體內容包括: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知識,指導患者飲食,告知飲食應以低糖、低鹽、低脂肪食物為主,并多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加強鍛煉,控制體重;叮囑患者遵醫用藥,并講解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及私自增減藥量的危害;指導其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及定期自我監測;疏導患者焦慮情緒,并對依從性較差患者加強指導,并要求其定期來院復診;登記患者個人信息,記錄臨床藥師指導患者花費的時間。30d后對患者依從性進行回訪。1.3成本測算:醫療機構獎金構成復雜,因此排除獎金,干預前:藥師月薪=崗位工資(750)+薪級工資(370)+補貼(265)=1385;藥師月工作日21d,因此23d藥學服務干預期藥師薪酬=1385×(23÷21)=1516.90元。干預后:藥師為每例患者服務的時間為0.3h左右,113例患者約為33.9h,培訓費用1500元,因此服務時間成本=33.9/(21×8)×1385=279.47元,培訓成本=1500×23/246=140.24元;臨床藥師在藥學服務干預期薪酬=1935.61元。1.4效果測算:治療依從性采用我院自制依從性量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飲食及疾病基礎知識、運動、自我監測、用藥、低血糖急救等5個方面,理論滿分為60分,由于5方面條目數量不等,按100分比例折合計算。1.5統計學方法:本研究借助率“%”描述依從性、成本效果比等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上研究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
2結果
2.1兩組依從性評分比較:觀察組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分析兩組成本效果比:觀察組成本效果比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見表2顯著。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