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入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9:48: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科技入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入戶通知
各縣(區)農委、畜牧水產局、委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皖農明電[**]20號文件精神,組織動員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掀起春季農業科技服務高潮,推進春季農業生產,我委決定在全市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深刻認識開展春季行動的目的意義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二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之年。一年之計在于春。抓住春耕生產這一關鍵時機,組織和發動各級各類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和農民專業技術服務組織、農業企業,進村入戶,開展科技服務,有利于農業科技成果的快速擴散和轉化應用,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發展循環農業,保持生態環境,緩解農業資源約束;有利于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深刻認識開展春季科技服務的重要意義,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運抓戶”的要求,轉變工作作風,下沉工作重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想方設法為農民多辦實事,切實將工作落到實處。
二、采取多種有效形式開展春季科技服務
農業科技進村入戶通知
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縣府有關部門:
加快發展五大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是我縣著力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努力實現農業結構調整縱深突破,推進傳統農業上檔升級的重要舉措。為切實強化科技支撐,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根據市里的統一部署,縣政府決定在今年3月至6月期間,集中組織全縣各級各部門和廣大農技干部,以“讓真情融入農民心中”為主題,深入扎實地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的重要意義
實施五大農業產業化工程,是當前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我縣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抓手”。圍繞農業產業化工程,深入開展科技進村入戶活動,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呼喚,是以實際行動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的具體體現;是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工程科技含量,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工程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高農民致富本領,幫助農民實現增收的重要途徑;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廣大農技干部要充分認識開展科技進村入戶活動的重要性,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農村、服務農民、發展農業的高度,從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村小康社會的高度,進一步統一認識,切實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按照縣里的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務求落實。
二、突出重點,深入扎實地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堅持與貫徹落實中央和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相結合,與當前農村各項改革和春耕生產相結合,在抓好農技宣傳推廣,農資打假、規范農資市場等工作基礎上,積極培育和引進優良品種,大力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努力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要著重在產業化基地建設上下功夫,積極推行基地的規模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和競爭力;在先進實用技術的應用上下功夫,把農業科技成果充分運用到農業發展之中;在加快龍頭企業技術改造步伐上下功夫,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增加企業科技含量;在農業科技攻關上下功夫,重點解決農產品貯藏、保鮮、加工等環節的關鍵技術;在創新工作方式上下功夫,強化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科技進村入戶,努力為農民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
農業科技入戶園藝類工作總結
2009年是我市承擔園藝類科技入戶工程項目的第二年,今年以來,我們以實施省科技入戶工程項目為契機,圍繞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以主推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題培訓為抓手,以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科技創新與農業科技推廣能力為目的,通過政策引導、工程帶動、典型示范,構建了以蔬菜、食用菌科技示范戶為主要對象的農業技術示范推廣服務新平臺。在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制定實施方案,狠抓落實,不斷探索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有效開展入戶指導和技術培訓,使我市園藝科技入戶工作卓有成效并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受到了廣大農民、農技干部的熱烈歡迎。現將今年科技入戶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一)園藝科技入戶培養了大量農業復合性人才
2009年2月我市在去年食用菌科技入戶經驗的基礎上,對全市科技入戶工作進行了調整,根據我市蔬菜、食用菌生產發展特點及規模和科技入戶年初制定的方案,選定10個鄉鎮(云陽、呂城、皇塘、陵口、導墅、界牌、珥陵、埤城、司徒、延陵)27個行政村作為示范村(含特色專業村4個),各村選定1名專業技術指導員和15-20名農戶作為示范戶,指導員專門負責一個村蔬菜、食用菌的技術指導與服務,每人每年入戶次數不少于100次;示范戶負責帶動周邊農戶5—10戶種菜種菌,項目實施還遴選和發展了云陽天元村、皇塘鶴溪村、訪仙竹麗村、陵口城墅村4個作為“一村一品”特色專業村,特色村每村選出示范戶60-80戶,其中天元村、城墅村、竹麗村3個蔬菜種植示范村均選60戶示范戶,每個示范戶輻射帶動周邊10戶以上農戶;鶴溪村選擇80名菌農作為示范戶,每個示范戶輻射帶動周邊5戶以上菌農,四個村共發展了示范戶256戶。通過科技入戶工程項目全市共培育了27名技術指導員和600個園藝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了6000個農戶,經過培訓、傳遞、組織、互動,重點培養了各方面表現突出的示范戶,培養了一批合作經濟組織的組織者、農民經紀人的農村復合型人才。
(二)園藝科技入戶促進了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推廣應用
科技入戶推廣應用了許多蔬菜、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今年科技入戶推廣了新品種10個以上,主要包括金棚一號和朝冠番茄、皇冠夏大白菜、乾隆水芹、草菇V28和V238、平菇海南2號、夏秀990,春秋王水果黃瓜、黑金鋼茄子、晶甜3號玉米等園藝作物。推廣園藝實用新技術7項,包括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蔬菜穴盤育苗技術、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綜合防治技術、節水灌溉使用技術、蔬菜設施栽培技術、草菇周年無公害生產技術以及平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科技入戶后使得蔬菜、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全市蔬菜科技示范戶示范面積1871畝,食用菌科技示范戶面積315542.6平方米,主推技術落實面積達95%,入戶率達到96.7%,其中防蟲網防蟲技術、多功能棚膜使用技術、種子消毒技術落實1772畝,占示范田面積94.7%,入戶率100%,穴盤基質育苗技術應用面積1596.8畝,占示范田面積85.34%,入戶率95%。蔬菜、食用菌產量均比去年增長12.5%左右,純效益提高14.58%。“一村一品”產量同比上年增加11.6%,純收入增加10.02%,通過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構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通道,加大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力度,推動了全市園藝生產向高產優質方向發展,提高了園藝產業綜合生產能力,使蔬菜、食用菌新技術應用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蠶桑類工作總結
2009年是我市蠶桑類科技入戶工程項目實施的第一年。今年以來,我們以實施省科技入戶工程項目為契機,圍繞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以主推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題培訓為抓手,以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科技創新與農業科技推廣能力為目的,通過政策引導、工程帶動、典型示范,構建了以優質繭飼養技術為主的示范推廣服務新平臺。在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制定實施方案,狠抓落實,不斷探索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有效開展入戶指導和技術培訓,使我市蠶桑科技入戶工作卓有成效并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受到了廣大蠶農、農技干部的熱烈歡迎。
栽桑養蠶是*市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市蠶桑業具有輝煌的過去,同時有著內在的發展潛能。近年來,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和蠶繭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市蠶桑業徘徊萎退,使產業比重、發展勢頭以及區域影響力等優勢地位發生動搖。為了穩定我市蠶桑業的發展,我們通過科技入戶工程來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經營,形成特色塊狀經濟發展格局.并將此作為事關全市蠶桑發展的重點調研課題,做強“一村一品”產業。現將科技入戶工作進展、實施成效、存在問題等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自2008年10月份“科技入戶”工作開展以來,我們首先確定了專家組,并確立了訪仙、珥陵等11個基層農業服務中心為屬地技術指導單位,負責制定科技入戶工程實施方案,確定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審核技術指導員分戶技術指導方案、落實各項具體工作,指導、檢查、督促技術指導員開展工作。為了促使全市養蠶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把每個示范村上懂養蠶技術、有經濟頭腦、桑園基礎好的農戶確定為示范大戶,重點進行培植和服務。把訪仙的瓦西村和珥陵的祥里村確定為特色專業村。在2008年的12月份對聘請的二十四名技術指導員和專業大戶開展技術培訓。在今年春蠶和秋蠶期間,又通過電視《田野風》欄目及報紙、廣播等多種方式向廣大蠶農進行科學技術指導,并通過多種途徑提供新蠶藥、新農藥,推廣應用省力化養蠶技術,推薦主導蠶品種,推廣主推技術,解決養蠶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養蠶期間二十四名技術指導員也經常深入農戶家中,對蠶農進行面對面指導。在2009年6月份對所有的示范戶進行了物資發放。到目前為止,所有物資發放都結束,并在11月份對項目進行了檢查和總結。
二、實施成效
1、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目標
農業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按照農業部《關于做好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農業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是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構建新型農業推廣機制的重要舉措,是**農業貫徹科教興市戰略,建設農業科技強市的重要內容。
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以創新機制與優化資源配置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促進農產品穩步增產,農業穩定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1、在全市培育3100個科技示范戶(場、社)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輻射帶動3萬戶農戶;選拔500名左右技術指導員,每周入戶時間不少于2天,與示范戶(場、社)建立起長期、穩定、緊密的聯系。
稻麥類科技入戶總結
今年是我市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實施的第四個年頭,按照省廳的相關文件精神,我市結合實際情況,強化宣傳發動,周密制定方案,確保了科技入戶工作的深入開展。現將2009年稻麥科技入戶工程實施情況匯報如下:
一、健全組織體系,創建工程運行保障機制
(一)調整了領導小組。為切實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工作的領導,及時調整了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副市長為組長,市府辦副主任、農林局局長為副組長,市農林局、財政局、人事局、科技局、農機局及十五個鎮(區)的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市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林局分管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市局也相應成立了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工作小組和專家小組,負責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日常工作。
(二)制定了管理制度。根據省農林廳《關于印發<江蘇省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管理辦法(試行)>等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生產現狀和農民的實際需要,我局制定了《*市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管理辦法(試行)》、《*市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績效評價辦法(試行)》、《關于印發<2009年*市農作物類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等管理制度。
(三)召開了各種會議。在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啟動之后,為了使今年的科技入戶工程各個階段的工作更加具體、更加明確,各項技術指導工作落到實處,召開了大型全市科技入戶工作會議3次,結合相關業務(稻麥)工作會議10余次。
二、創新工作方式,全方位推進科技入戶工程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總結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意見》、《四大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行動》和《關于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農”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培訓任務。
按照農業部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重點開展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實用技術培訓,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爭當科技示范戶的高潮。通過廣泛培訓,我市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技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2006年我市小麥、玉米平均單產達歷史最好水平。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2006年,主要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啟動了2006年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作為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面搞好組織協調,促進了培訓工程的順利開展。一年多來共舉辦市級培訓班21次,培訓市鎮技術人員2006人次;技術人員入村舉辦各種類型的村級培訓班累計2006余次,入戶咨詢培訓30000人次,重點培訓了1000個科技示范農戶,示范帶動了10000個農戶,接受培訓的農民累計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這項工程與“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業部“標準良田建設”及“科技書屋建設”等項目相結合,廣泛組織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了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主要做到“九個落實”: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年終總結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意見》、《四大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行動》和《關于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農”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培訓任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按照農業部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重點開展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實用技術培訓,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爭當科技示范戶的高潮。通過廣泛培訓,我市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技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2006年我市小麥、玉米平均單產達歷史最好水平。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2006年,主要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啟動了2006年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作為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面搞好組織協調,促進了培訓工程的順利開展。一年多來共舉辦市級培訓班21次,培訓市鎮技術人員2006人次;技術人員入村舉辦各種類型的村級培訓班累計2006余次,入戶咨詢培訓30000人次,重點培訓了1000個科技示范農戶,示范帶動了10000個農戶,接受培訓的農民累計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這項工程與“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業部“標準良田建設”及“科技書屋建設”等項目相結合,廣泛組織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了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主要做到“九個落實”: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總結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意見》、《四大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行動》和《關于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農”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培訓任務。
按照農業部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重點開展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實用技術培訓,多渠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道、多形式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爭當科技示范戶的高潮。通過廣泛培訓,我市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技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2006年我市小麥、玉米平均單產達歷史最好水平。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2006年,主要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啟動了2006年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作為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面搞好組織協調,促進了培訓工程的順利開展。一年多來共舉辦市級培訓班21次,培訓市鎮技術人員2006人次;技術人員入村舉辦各種類型的村級培訓班累計2006余次,入戶咨詢培訓30000人次,重點培訓了1000個科技示范農戶,示范帶動了10000個農戶,接受培訓的農民累計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這項工程與“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業部“標準良田建設”及“科技書屋建設”等項目相結合,廣泛組織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了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主要做到“九個落實”: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年終總結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意見》、《四大作物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行動》和《關于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局統一部署,緊緊圍繞“三農”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培訓任務。
按照農業部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重點開展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的實用技術培訓,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爭當科技示范戶的高潮。通過廣泛培訓,我市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技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2006年我市小麥、玉米平均單產達歷史最好水平。
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2006年,主要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啟動了2006年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作為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面搞好組織協調,促進了培訓工程的順利開展。一年多來共舉辦市級培訓班21次,培訓市鎮技術人員2006人次;技術人員入村舉辦各種類型的村級培訓班累計2006余次,入戶咨詢培訓30000人次,重點培訓了1000個科技示范農戶,示范帶動了10000個農戶,接受培訓的農民累計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這項工程與“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業部“標準良田建設”及“科技書屋建設”等項目相結合,廣泛組織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了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主要做到“九個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