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比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16:54: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收入比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房價收入比研究論文
摘要:根據房價收入比的相關概念和公式,對合肥市近幾年的房價收入比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合肥的房價收入比處于全國平均水平,房價收入比的變化主要是由于人均住宅面積和人均收入的增長,房價的增長幅度相對不大。同時通過對不同收入階層以及不同住宅類型的房價收入比構成分析,得出居民對經濟適用房的承受力最廣,中等收入戶以上收入組對任何市場可供面積的經濟適用房都具有有效的購買力,低收入組對90平方米以下中小面積經濟適用房也具有有效的購買力,只有最低收入戶對其仍沒有購買力。
關鍵詞:房價收入比;構成分析,經濟適用房
一、房價收入比的概念和公式
(一)房價收入比的概念
房價收入比,顧名思義就是房價與收入的比例關系。世界銀行將其定義為平均每套住宅價格與城鎮家庭平均收入之比。聯合國人類住區(生境)中心在《城市指標指南》中將其定義為居住單元的中等市場價格與中等家庭收入之比[1]。國內一些專家將其定義為“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年平均上市房價與居民年平均收人之比”,也有人認為“房價收人比是一個基礎性概念,是一個平臺性概念,不計其數的房價收人比衍生概念各有其內在的經濟學乃至社會學等意義”[2]。
1.按照收入劃分。從收入層面上看,中國長期以來統計劃分的標準是將全體居民按收入分為最低收入戶、低收入戶、中等偏下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等偏上收入戶、高收入戶和最高收入戶七大類。按照這一劃分的結果分別計算不同階層的房價收入比,這種細化的房價收入比比整個國家或地區級的指標更科學也更有說服力。
房價收入比判斷房價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房價收入比概述;我國使用房價收入比存在的問題;改進房價收入比運用的思路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房價收入比的定義及特性、目前,關于房價收入比的定義很多、房價收入比指居住單元的中等自由市場價與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房價收入比的特征、房價收入比的基本計算方法、有關房價的計算口徑不統一,指標的可比性有限、對收入的求取方式不統一,指標結果真實性有限、目前房價收入比的運用確實存在問題、平均房價收入比使用意義不大、要改進房價收入比的用法、要改進房價收入比的計算方法、考慮居民的其他收入及資產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近幾年,關于我國房價問題眾說紛紜,房價收入比被作為判斷房價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房價收入比的具體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闡述了房價收入比的定義、特性和計算方法,然后論述了我國房價收入比應用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使用房價收入的改進思路。
關鍵詞:房價收入比;住宅價格;收入
1房價收入比概述
1.1房價收入比的定義及特性
1.1.1房價收入比的定義
房價收入比社會差異以及國際對比
房價收入比是指居民購房總價與家庭年全部收入的比值。由于房價收入比是家庭購房支出與收入的相對比,能消除不同地區房價、不同收入水平對居民購房成本的影響,相對真實地反映居民購房能力,而且計算也比較簡便,因而成為考察居民購房能力的一個國際通行指標。
在國外,有新建住宅(新房交易)的房價收入比,也有舊有住宅的(二手房交易的房價收入比),所選取的房價都是中位數價格或平均數價格,家庭收入也都是中位數收入或平均收入,國內一般都用平均數。但在總體內部差異性較大的情況下,用中位數或平均數來反映總體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對于我國這樣收入差距較大的國家,宜計算不同收入群體的房價收入比,更真實地反映居民購房能力的實際差距。
一、我國平均房價收入比的變動特點
1.我國平均房價收入比的計算
一個國家的平均房價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總收入與一套房屋的平均價格之比來計算,即:
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其中,每戶住房總價和每戶家庭年總收入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規范勞動收入供電物資三看三對比討論匯報
規范勞動收入供電物資“三看三對比”討論匯報
正值迎峰度夏的關鍵時刻,將員工的思想統一到國家電網公司和省網公司相繼出臺的規范員工收入分配有關文件決策部署上來,確保“十一五”發展起步之年的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滿完成,就規范員工收入影響職工切身利益這一問題,物資公司支部、行政、工會組織職工認真貫徹李書記和蔣總的要求,開展以“三看三對比”為主要內容的大討論活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進行的“三看三對比”討論中我公司職工進一步識到,社會主義的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共產主義的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是符合我們的國情和追求的,可在實現的過程中作為國有企業階層(壟斷產生的)還要考慮到其它行業(效益不好高耗能低利潤)的承受能力,這是由于我們的社會財富歸根結底是由全體社會人員創造的,一些單位目前還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更好的(高成本低產出)經濟效益,而產生了差異,這就需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在隨著社會發展的今天,產生了現實中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勢態,這可能會對社會的穩定埋下(產生大鍋飯時代的陰影)隱患,而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所需要的,因此作為電力部門更應該為此減薪,采取措施切實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這樣才會給公眾心理上平衡和安慰。
討論大家認為:深化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才能激發廣大員工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員工個人收入與其職責、貢獻以及企業經濟效益緊密聯系、能增能減的收入分配機制。完善適應各類企業特點的多種分配形式,積極探索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改進政府對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只有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企業各類人才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才能加快促進企業提高效益,加快企業發展的步伐。
電力行業是高危險,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行業,我們不贊成這種言論:“一些人‘丑富心理’越來越嚴重,看著別的企業效益好,員工收入高就不爽;”電力系統過高收入,成為當下收入分配改革討論中的重點對象,當然,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來看,縮小收入差距勢在必行;電力部門生產一線的職工工作也很辛苦,在回顧2005年在對外經營中實行公平、公正、公開,讓用戶有選擇權的陽光管理招投標工作中我公司24名員工,共創九百多萬元純利潤,平均每個職工創造經濟效益37.5萬元,(這不含企業內部的招標采購物資)言而物資部門的收入在同行業來說,崗位級別和收入是比較低的,今年夏季在這熱浪滾滾的季節中,烈日下的溫度達40多度,我們的職工一直在施工現場進行廢舊物資回收工作,他們為減少回收工作的損失緊緊跟隨施工隊,現場同步進行舊導線的回收,現場回收人員由三個五十多歲的職工組成,連續二個月在施工現場。
物資部門在收入分配上工作三十多年的高中畢業職工的收入還抵不上工作六、七年多的其它科室大學畢業生,有個老職工一家五口人就靠他一千四百元的工資生活,因其子女有病每天要靠20.00元的胰島素針劑來進行維持治療,如果不治療發展下去腎功能就會衰竭;一些青工每個月實際收入只有五百多元,還要買房,連按揭代款多無法付出。通過社會對比使大家認識有所提高,因為我們生活的城市中有許多企業職工的月收入不足千元,扣除保險金等項目后也只能拿到四五百元,何況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需要生活,面對這種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這就需要調節過高收入,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探究房均價與收入比看房產市場風險論文
摘要:應用商品房均價與人均月收入比對房價的解釋程度可以衡量房地產風險。本文在分析海南省目前的房地產發展狀況的基礎上,論述將商品房均價與人均月收入比作為評論海南房地產風險的原因,結果表明,其對海南房地產風險測度的結果比較吻合實際情況。
關鍵詞:商品房均價與人均月收入比;房地產風險;防范
一、海南省房地產市場發展現狀
(一)海南省房地產市場運行轉向典型的“政策市”,房地產價格上漲較快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消息一經公布,當地房價便上演持續飆升,2009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560.34萬平方米,銷售總額351.0億元,全年均價6264元/平米,分別較上年增長50.5%、73.2%和18.8%。2010年1月持續上漲,海南省房屋銷售面積131.48萬平方米,增長4.3倍;房屋銷售額129.67億元,增長7.0倍。進入2月中旬之后,海南省樓市成交量開始急劇萎縮,全省商品房成交84.5萬平方米,較1月環比下降39.96%,但價格依然高企①。
(二)投資多于居住,呈現住宅化傾向的海南省旅游房地產使得海南省房產空置率居高不下
財稅收入提高建議與對策
為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最近,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財稅工作會議上決定,今后,省里考核各市的經濟工作,不僅要考核財政收入規模和增幅,而且要考核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地稅部門作為組織地方財政和稅收收入的主力軍,對提高“兩個比重”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任務光榮而艱巨。對比先進市地,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對于今后*市地稅部門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做好稅收工作,不斷促進*市“兩個比重”的提高,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近年來*市“兩個比重”情況
(一)“兩個比重”均呈穩定增長趨勢
*年以來,隨著*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各級財稅部門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大力組織財稅收入,有力促進了*市“兩個比重”的穩定增長。*年,*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454.1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0.24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46%,比*年的4.33%提高0.13個百分點;地稅收入完成13.45億元,稅收貢獻率(地稅收入占GDP的比重,下同)為2.96%,比*年的2.56%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市縣級收入完成8.62億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對地稅市縣級收入來說,下同)為42.59%,剔除稅收分享改革因素,比重大體在60%左右,比*年的55.83%提高6個多百分點。剔除*年收入創基數因素后,*年—*年*市“兩個比重”總體上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
注:*年起由于實行稅收分享改革,造成地稅市縣級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下降,若按分享前的口徑算,*年地稅地稅市縣級收入完成12.05億元,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2.34%,*年完成12.9億元,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3.73%,基本保持穩定增長趨勢。
(二)*市“兩個比重”在全省位次居中游水平
收入差距擴大現狀思考
今年以來,**社會經濟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城市居民收入穩步提高。據**市統計局住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上半年,**市區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達8342元,同比增長12%,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65元,同比增長10.8%。與其他市相比,收入差距擴大,工資性收入水平偏低,這些問題應引起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城市居民收入變動特點及成因
從收入的四項構成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份額看,今年上半年,**城市居民收入變動與上年同期相比,呈現出“兩升兩降”的格局,居民收入增長點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兩升”即:財產性及經營凈收入對總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兩降”即:工薪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對總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
導致居民收入增長點向多元化轉變的原因,在于今年上半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財產性及經營凈收入增勢迅猛,而工薪收入增速相對趨緩。
1、工薪收入顯著增長,增速趨緩。今年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為5006元,同比增長13.4%,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為60%,對總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66.3%。表明工薪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工薪收入增幅下降了5.2個百分點,工薪收入對總收入增長貢獻率下降了5.7個百分點。
今年春節期間,機關、事業單位陸續兌現了部分停發數月的地方福利性津補貼,對推動城市居民工薪收入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同時通過對一些企業的調查表明,上半年,**部分企業職工的工資增加不多或根本就沒有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城市居民工薪收入的增速。
物業管理分公司半年工作總結
上半年,物業管理分公司以公司2006年工作指導思想、目標、要求為出發點,遵循和發揚“依存主業、服務主業、以人為本、細節管理”的經營理念和工作主題,緊緊圍繞“以服務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貢獻求支持”的戰略思想,在各級領導和各個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狠抓基礎管理,不斷改革創新、開拓發展,很好完成了廠及公司的各項物業服務和后勤保障工作。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業績指標完成情況
上半年物業管理分公司全體員工在公司領導班子的指導幫助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緊緊圍繞公司年初確定的業績目標,團結一心,真抓實干,積極參與采氣一廠的各項物業服務工作,物業管理分公司上半年總收入達到7578419.05元。完成了全年業務指標的51%。(其中餐飲業收入完成893149.04元;物業服務收入完成6812592.11元.洗滌中心收入完成72677.9元,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二、生產經營狀況與分析
1、營業收入情況
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達到7578419.05元。完成了全年業務指標的51%。(其中餐飲業收入完成893149.04元;物業服務收入完成6612592.11元.洗滌中心收入完成72677.9元,實現了年初制定的收入預算指標。
小議完工百分比法在建筑工程的應用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建筑施工行業的特點,對完工百分比法進行簡單介紹的基礎上,對完工百分比法在企業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的合理確認中運用難點和解決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建筑施工完工百分比建造合同
2006年2月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建造合同》,其中對建造合同的定義是,指為建造一項或數項在設計、技術、功能、最終用途等方面密切相關的資產而訂立的合同。要求對結果能夠可靠計量的建造合同,規定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當期合同收入與合同費用。建筑工程一般周期長,投資大。在工程建設期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合同收入和費用,能更客觀真實地反映建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更好的掌握工程項目的實際建造情況,能更好的提供合同進度及核算期業績的有用信息。
一、建筑施工行業特點
1.建筑工程多樣性和單一性相結合。根據建筑設計的要求,可以進行各種類型的工程項目建設,以滿足業主需求;但同時每一項建筑工程都具有獨特的性能和特定的作用,施工環境復雜多變。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建筑工程,由于施工過程中受地質、氣候、水文和業主臨時變更要求的不同,其最終建筑產品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這就使同一類型的建筑產品即使在同時、同樣條件下施工,其最終的產品和成本不能等同,甚至差距較大。所以,建筑工程項目具有多樣性和單一性相結合。
2.建筑施工時間長和投資規模大。建筑工程的建設周期一般較長、投資規模較大,作業要求有一定的暫停維護保養周期,使建筑工程的成本易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經濟政策、市場環境、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其產品成本具有較大的不確定行,使預計總成本這一在完工百分比法中實際成本計量方法中決定性因素在初始計量中和實際執行過程中易出現較大偏差。
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論文
一、河南城鄉收入差距和消費現狀
(一)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狀況
河南省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近年來都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有不斷變大的趨勢。另外,我們還可以用相對收入差距來進一步表示城鄉收入差距狀況。無論是從名義量上來看,還是從實際量上來看,城鄉收入比都經歷了先縮小,后擴大,再縮小,再擴大的變化。從1978年到1984年,相對收入差距從總體上看是下降的。到1984年,城鄉名義收入比從1978年的3.01下降到1.78;實際收入比下降到1.64。(城鄉居民名義收入之比=城鎮居民名義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名義人均純收入;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比為以上二者的實際量之比)從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城鄉收入比變大,1994年名義收入比達到2.88;而實際收入比達到2.24。隨后的四年間,城鄉收入比再一次下降。到1998年,名義收入比下降到2.26;實際收入比則下降到1.79。而這種下降并沒有在此后的幾年繼續下去。從1999年開始,我省城鄉收入比再次擴大,到2003年達到最高水平,名義收入比為3.10;實際收入比為2.47。名義收入比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值。2003年以后,城鄉收入比變化不大,名義收入比基本穩定在3.00左右,而實際收入比則在2.40左右徘徊。
(二)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對比
2013年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達到14821.98元,是1978年的54倍;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為5627元,是1978年的68倍。雖然城鎮和農村消費額都在不斷提高,但城鎮居民的消費的絕對量遠遠高于農村居民水平。從總體上來看,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平均消費傾向是趨向于降低的。這符合凱恩斯的假設,即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從而帶動了平均消費傾向的降低。此外,我們還能看出,在改革開放的大部分時間內,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要高于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這與凱恩斯的理論相悖,按照凱恩斯的理論高收入人群應該有較低的消費傾向,而低收入人群具有相對高的消費傾向。產生這樣的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居民不得不拿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進行儲蓄,從而導致當期的平均消費傾向降低。
二、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影響的理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