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5:18: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陶瓷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陶瓷業稅收問題調研報告
近年來,在以為主的建陶業大遷徙所帶動的資本浪潮的巨大沖擊下,建筑陶瓷業發展浪潮迭起。如何才能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確保陶瓷行業稅收收入可持續增長?課題組走進國家級建筑基地進行調研,了解了基地陶瓷產業發展現狀,查找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陶瓷產業稅收平穩增長的可持續性作了細致分析。
一、建筑陶瓷基地現狀分析
(一)區域環境方面
1、區位優勢明顯。在發展環境上看,產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后勤服務保障。基地位于省市東南部素有“金三角”之稱的八景、新街、獨城三鎮交界處,總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分生產區、展貿區、物流區、培訓區等相關鏈區。區位優勢明顯,距贛粵、滬昆高速公路胡家坊大型互通出入口僅10公里,高胡一級公路穿境而過,內有220KV金子山變電站、新街110KV變電站和新明珠110KV變電站專供基地企業用電,周邊設有貨運火車站3個。
2、完成了實訓中心的建設。中國建筑陶瓷實訓中心是由省社會和勞動保障廳與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家專業性建設陶瓷實訓基地,包括建筑陶瓷專業技能培訓、員工崗前培訓,企業招聘員工和技術職稱評定等方面,建成后將為建陶基地乃至全國建陶行業培訓,輸送專業人才。目前,實訓大樓主體工程已啟用,將為基地企業培訓輸送大量建陶技術人才,提升基地企業員工的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打造區域品牌。
(二)市場優勢方面
陶瓷業創新的障礙與策略
技術創新理論最早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J.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技術創新理論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熱點。技術創新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它的基本含義是指與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應用有關的技術經濟活動,是技術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創新又是一種能力,體現在市場機會與技術機會的結合上,是一種能夠把握市場機會和技術機會并正確地作出技術創新決策,有效地實施這一決策并成功地引入市場的能力。
一、技術創新對景德鎮陶瓷產業的意義
景德鎮傳統陶瓷產業在經歷血的洗禮之后,處于保本免損的邊沿,產業危機顯現。如何安全渡過危機,實現景德鎮陶瓷的再次騰飛己經提上了議事日程。經過周密細致的相關產業調研,景德鎮陶瓷企業決策層毅然提出了“穩固傳統陶瓷產業,向高技術陶瓷領域進軍,實現景德鎮陶瓷產業升級及轉型”的戰略目標。
技術創新是陶瓷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陶瓷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向市場推出新產品,當該新產品實現其市場價值后,市場又會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進一步發展。
技術創新是陶瓷企業競爭取勝的關鍵。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表面看是產品功能、式樣、耐用度、安全性、價格等的競爭,而實質上這些產品競爭的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小。因此,根據自身特點,把市場需求和提高自身技術創新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使陶瓷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技術創新是延長中小企業壽命的法寶。大量的實例證明,每年誕生的陶瓷企業很多,但倒閉破產的也不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英年早逝”現象?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技術創新乏力,或忽視了企業的“二次創新”、“三次創新”。
陶瓷業環保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陶瓷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的環境管理,嚴格控制集聚性污染的產生,防止基地環境質量惡化和生態破壞,促進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基地環保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基地環境保護工作任務艱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基地環保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基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基地環境保護工作任務依然艱巨,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基地部分布局不夠合理,在項目選址、建設、功能分區等方面未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部分企業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對基地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制約了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基地環保工作的意義重大。進一步加強基地環保工作,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區委、區政府“打造環保生態園區”的戰略目標,促進基地向環保生態園區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提高基地及周邊人群生活環境質量,推進基地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明確基地環境保護主要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深化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保護群眾健康,打造生態環保園區,促進基地可持續協調發展。
二、強化基地環境保護工作措施
淺談玉溪陶瓷產業與旅游文化發展
摘要:玉溪市為了提升本地文化特色內涵,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創意產業、弘揚傳統文化。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現在陶瓷旅游產業的優勢還沒有完全體現。陶瓷業與旅游文化有效融合,對優化陶瓷產業結構的作用也越發顯著。分析文化融合互動模式,探討玉溪陶瓷業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陶瓷產業;旅游文化;融合互動
玉溪民族民間文化產業中以“金、木、土、石、布”為重點特色發展,其中以玉溪青花瓷、華寧陶、易門瓷為代表的玉溪陶瓷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且占主要部分,政府已經把“傳承歷史文化、振興陶瓷產業”有關內容作為提案提交市、區兩會。同時在紅塔區開展打造“玉溪青花一條街”華寧碗窯村文化遺產保護等項目。
一、玉溪陶瓷產業與旅游文化發展的價值
玉溪陶瓷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以玉溪青花瓷、華寧陶、易門瓷為代表的玉溪陶瓷文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積淀和傳承。其造型和工藝文化內涵豐富,具有極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和審美價值,作為產業化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保護和傳承玉溪陶瓷將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通過對玉溪陶瓷的創新設計、與旅游文化相結合,以市場和游客需求為向導再生產、流通、銷售,將玉溪的人文優勢和生態優勢有機融合,促進玉溪陶瓷產業的發展,使玉溪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在生產實踐中得以體現,同時實現社會經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協調發展和優質互動。
二、玉溪陶瓷產業與旅游文化的關聯性
傳統繪畫對陶瓷裝飾的影響
[摘要]中國傳統繪畫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將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融入陶瓷工藝中,不僅能提升陶瓷作品的藝術性和視覺美感,而且能拓寬傳統繪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使陶瓷藝術的表現范圍和藝術意境得到拓寬。現對陶瓷工藝的相關特點進行分析,探討傳統繪畫對陶瓷裝飾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繪畫;陶瓷裝飾;影響;表現手法;融合
我國傳統繪畫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將其與傳統繪畫藝術相結合,能夠將傳統繪畫藝術的時代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在陶瓷工藝的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時代背景,不斷創新陶瓷工藝的表現形式,陶瓷工藝在融合傳統繪畫藝術的同時也融入了時代特點,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共同發展。
一、傳統繪畫與陶瓷裝飾的結合
唐代以前,所謂純粹的繪畫發展得還不是很成熟,至宋元時期,隨著繪畫材料的豐富、文人的積極參與,繪畫藝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傳統繪畫大多是運用毛筆、水墨配合顏料和宣紙來進行創作,而且在傳統繪畫的創作過程中,人們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使用不同的繪畫材料將傳統繪畫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傳統繪畫的不同表現形式可以將傳統繪畫分為工筆畫、寫意畫、白描畫和水墨畫等。除此之外,人們在創作過程中還可以根據畫作不同的表現內容,將中國畫分為山水畫、人物畫以及花鳥畫等。傳統繪畫在內容表現方面相當豐富,同時繪畫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中國傳統繪畫的創作與時代背景和社會形態有著重要的關系。例如,宋代是我國歷史上比較重視書畫的一個朝代,同時也是古代陶瓷發展的鼎盛期,創作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其裝飾題材以折枝花為主。宋瓷上的牡丹花紋構圖嚴謹、姿態生動、變化適度、造型優美,創作了“喜相逢”的圖案構成形式,別具風采。元代青花瓷器色彩單一、簡潔。明代瓷器上的繪畫則是當時裝飾藝術的最高點。中國傳統繪畫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表達了不同的繪畫特點,能夠準確地傳達出當時的社會生活,再加上受到當時宗教和經濟文化的影響,使得傳統繪畫體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傳統繪畫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安監基本工作思路
20*年是我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快速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局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立的年度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增加縣域財政收入、增強全縣綜合經濟實力為目標,以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和增加工業資產總量為方向,進一步轉變作風,強化服務,積極探索和推動工業強縣戰略的有效實施,為全縣經濟秩序快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是扶優助強,精心推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和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要牢牢把握和珍惜目前白酒業、爐具業、陶瓷業、乳品業發展機遇,幫助企業搞好各種服務,支持山梨集團加大新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力度,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二次創業目標;要以老萬集團為龍頭,進一步整合機械鑄造行業的各種優勢,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在科技創新上做文章,推動全縣機械鑄造企業實現產業升級;要扭轉陶瓷業面臨的被動局面,研究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問題,爭取自由出口權,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經營效益,特別是要研究組建行業協會,探索統一對外的營銷機制;要幫助乳品企業積極尋求合作伙伴,與知名企業聯姻,走好公司+農戶的發展路子。
二是招商引資,積極拓展各類新型產業和行業。要在2004年招商引資取得良好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工作力度,在發展玻璃陶瓷業、新型建材業、冶金化工業、煤炭電力業做好文章。建材業要進一步壯大規模,提升檔次,尤其水泥、石材加工等企業,要緊抓市場機遇,廣泛吸納資金,不斷作強作大。冶金化工業在我縣目前主要有化肥、糠醛、橡膠、煉鋼等五家企業,*平化肥公司要進一步加強與露礦多經公司的合作,改造上馬液態氨生產項目;糠醛、橡膠企業要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積極上馬糠醇、精細橡膠粉生產項目,提高科技含量;煉鋼企業正處于建設中,明年要加快建設步伐,完成好一期工程。煤炭電力業要圍繞煤炭運銷和加工兩方面下功夫,重點要依托晉華煤炭運銷公司在臧寨鄉建設大型煤炭集運站,依托縣煤運公司在大黃巍鄉組建公路煤炭集運站,,在下社鎮建設民用煤炭集用站,同進要抓好洗煤廠、活性炭廠的建設和發展,增加以煤炭為主的財政收入。矸石電廠項目要抓好申報立項等工作,爭取盡快上馬。
三、深化改革,抓好企業改制、盤活、穩定等工作。要認真吸取國有老企業改革、改制的經驗和教訓,幫助縣委、縣政府出臺關停企業的處理意見,在具體操作上,要根據企業情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不搞一種模式,妥善安置好下崗職工,要進一步澄清企業資產底數,利用企業的土地和閑置資產大力招商引資。
四、依法行政,抓好酒類、肉類、煤炭、成品油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要進一步強化執法意識,一手抓經貿,一手抓安全,規范好酒類、肉類、煤炭、成品油市場,依法有序運行。特別是要按照全縣總體規劃,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建好各類規模加油站,拓展稅源,為縣財政多做貢獻。要強化“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全縣各企業、各行業大力宣傳和實施《安全生產法》,強化安全監督檢查,堅決控制各類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為全縣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適應入世新形勢 探索辦學市場化
隨著我國加入WTO,職業學校進入買方市場的步伐正日益加快。職業學校要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乘風破浪,立于不敗之地,關鍵在于它的“產品”是否有市場需求,“產品”是否有較好的質量,是否選擇了合適的“營銷”手段。近幾年來,我校致力于把市場化運作的理念引入學校管理,摸索出一條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辦學新路子——“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先機,以營銷為動力”,因而雖地處人口不足30萬的山區小縣,在職業教育出現“滑坡”的不利形勢下,卻異軍突起,招生人數逐年上升,96年招收398人,97年招收596人,98年招收612人,99年招收761人,2000年招收785人,2001年招收832人,2002年653人。1998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王光英副委員長為我校題詞:“瓷都藝術人才的搖籃”。2000年12月,我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一、主動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一)特色經濟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豐厚的陶瓷文化積淀。德化是中國陶瓷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為三大瓷都。德化陶瓷有三大特色:一是瓷質潔白純凈。據科學測定,明代的德化白瓷白度已達到84.54-92.5℃,被歐洲人譽為“中國白”。其釉面純凈無瑕,光澤瑩潤無比,使我國白瓷制作工藝真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二是瓷塑技藝高超。明代德化瓷塑藝術大師何朝宗享譽國際瓷壇,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他的作品共49件。數百年來,德化瓷塑一直代表中國瓷塑的最高水平。三是陶瓷遠銷全球。德化瓷外銷歷史之久、品種之多、數量之大位居全國首位。宋代以來,德化瓷大量從東方第一大港泉州港附舶遠銷海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輸出品。2000年10月從南中國海清代沉船“的星號”打撈出來的35萬件瓷器,絕大部分為德化青花瓷,當年的盛況可見一斑。
2.陶瓷成為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德化的陶瓷業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90年代以來,德化陶瓷大舉進軍歐美市場,成為福建省的出口創匯大戶。德化因此被國務院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全縣現有陶瓷企業1200多家,其中自營進出口的集團公司就有20余家。2001年全縣陶瓷產值38.02億元,80%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1996年起,德化陶瓷生產總值占工業總產值的70%,陶瓷業已成為德化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德化縣也因為陶瓷經濟的迅猛發展,連續四年躋身“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縣(市、區)第十三名。
3.陶瓷業發展呼喚智力和人才支持。陶瓷產業是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瓷土的配方、樣品的設計、坯體的制作、產品的裝飾、產品的燒成、產品的包裝,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產品的外貿營銷,長長的產業鏈上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全縣共有陶瓷從業人員80000余人,僅福建佳美集團一家企業,便有8000多名員工。作為外向型企業,如何提高產品的藝術含量、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始終是一個大難題。解決這一難題的唯一途徑就是開發人力資源,而開發人力資源的最佳途徑就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因此,縣委、縣政府在陶瓷企業家的強烈呼吁下,投資5000余萬元為我校建設占地面積252畝、建筑面積42000余平方米的現代氣息濃郁的新校園。陶瓷企業家與社會各界捐資達648萬元。
縣經濟貿易局基本工作計劃
*年是我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快速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局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立的年度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以“*”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增加縣域財政收入、增強全縣綜合經濟實力為目標,以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和增加工業資產總量為方向,進一步轉變作風,強化服務,積極探索和推動工業強縣戰略的有效實施,為全縣經濟秩序快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是扶優助強,精心推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和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要牢牢把握和珍惜目前白酒業、爐具業、陶瓷業、乳品業發展機遇,幫助企業搞好各種服務,支持山梨集團加大新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力度,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二次創業目標;要以老萬集團為龍頭,進一步整合機械鑄造行業的各種優勢,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在科技創新上做文章,推動全縣機械鑄造企業實現產業升級;要扭轉陶瓷業面臨的被動局面,研究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問題,爭取自由出口權,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經營效益,特別是要研究組建行業協會,探索統一對外的營銷機制;要幫助乳品企業積極尋求合作伙伴,與知名企業聯姻,走好公司+農戶的發展路子。
二是招商引資,積極拓展各類新型產業和行業。要在*年招商引資取得良好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工作力度,在發展玻璃陶瓷業、新型建材業、冶金化工業、煤炭電力業做好文章。建材業要進一步壯大規模,提升檔次,尤其水泥、石材加工等企業,要緊抓市場機遇,廣泛吸納資金,不斷作強作大。冶金化工業在我縣目前主要有化肥、糠醛、橡膠、煉鋼等五家企業,應平化肥公司要進一步加強與露礦多經公司的合作,改造上馬液態氨生產項目;糠醛、橡膠企業要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積極上馬糠醇、精細橡膠粉生產項目,提高科技含量;煉鋼企業正處于建設中,明年要加快建設步伐,完成好一期工程。煤炭電力業要圍繞煤炭運銷和加工兩方面下功夫,重點要依托晉華煤炭運銷公司在臧寨鄉建設大型煤炭集運站,依托縣煤運公司在大黃巍鄉組建公路煤炭集運站,,在下社鎮建設民用煤炭集用站,同進要抓好洗煤廠、活性炭廠的建設和發展,增加以煤炭為主的財政收入。矸石電廠項目要抓好申報立項等工作,爭取盡快上馬。
三、深化改革,抓好企業改制、盤活、穩定等工作。要認真吸取國有老企業改革、改制的經驗和教訓,幫助縣委、縣政府出臺關停企業的處理意見,在具體操作上,要根據企業情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不搞一種模式,妥善安置好下崗職工,要進一步澄清企業資產底數,利用企業的土地和閑置資產大力招商引資。
四、依法行政,抓好酒類、肉類、煤炭、成品油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要進一步強化執法意識,一手抓經貿,一手抓安全,規范好酒類、肉類、煤炭、成品油市場,依法有序運行。特別是要按照全縣總體規劃,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建好各類規模加油站,拓展稅源,為縣財政多做貢獻。要強化“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全縣各企業、各行業大力宣傳和實施《安全生產法》,強化安全監督檢查,堅決控制各類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為全縣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經貿局基本工作思路
20*年是我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快速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局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立的年度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增加縣域財政收入、增強全縣綜合經濟實力為目標,以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和增加工業資產總量為方向,進一步轉變作風,強化服務,積極探索和推動工業強縣戰略的有效實施,為全縣經濟秩序快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是扶優助強,精心推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和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要牢牢把握和珍惜目前白酒業、爐具業、陶瓷業、乳品業發展機遇,幫助企業搞好各種服務,支持山梨集團加大新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力度,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二次創業目標;要以老萬集團為龍頭,進一步整合機械鑄造行業的各種優勢,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在科技創新上做文章,推動全縣機械鑄造企業實現產業升級;要扭轉陶瓷業面臨的被動局面,研究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問題,爭取自由出口權,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經營效益,特別是要研究組建行業協會,探索統一對外的營銷機制;要幫助乳品企業積極尋求合作伙伴,與知名企業聯姻,走好公司+農戶的發展路子。
二是招商引資,積極拓展各類新型產業和行業。要在2004年招商引資取得良好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工作力度,在發展玻璃陶瓷業、新型建材業、冶金化工業、煤炭電力業做好文章。建材業要進一步壯大規模,提升檔次,尤其水泥、石材加工等企業,要緊抓市場機遇,廣泛吸納資金,不斷作強作大。冶金化工業在我縣目前主要有化肥、糠醛、橡膠、煉鋼等五家企業,*平化肥公司要進一步加強與露礦多經公司的合作,改造上馬液態氨生產項目;糠醛、橡膠企業要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積極上馬糠醇、精細橡膠粉生產項目,提高科技含量;煉鋼企業正處于建設中,明年要加快建設步伐,完成好一期工程。煤炭電力業要圍繞煤炭運銷和加工兩方面下功夫,重點要依托晉華煤炭運銷公司在臧寨鄉建設大型煤炭集運站,依托縣煤運公司在大黃巍鄉組建公路煤炭集運站,,在下社鎮建設民用煤炭集用站,同進要抓好洗煤廠、活性炭廠的建設和發展,增加以煤炭為主的財政收入。矸石電廠項目要抓好申報立項等工作,爭取盡快上馬。
三、深化改革,抓好企業改制、盤活、穩定等工作。要認真吸取國有老企業改革、改制的經驗和教訓,幫助縣委、縣政府出臺關停企業的處理意見,在具體操作上,要根據企業情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不搞一種模式,妥善安置好下崗職工,要進一步澄清企業資產底數,利用企業的土地和閑置資產大力招商引資。
四、依法行政,抓好酒類、肉類、煤炭、成品油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要進一步強化執法意識,一手抓經貿,一手抓安全,規范好酒類、肉類、煤炭、成品油市場,依法有序運行。特別是要按照全縣總體規劃,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建好各類規模加油站,拓展稅源,為縣財政多做貢獻。要強化“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全縣各企業、各行業大力宣傳和實施《安全生產法》,強化安全監督檢查,堅決控制各類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為全縣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論文
長期以來,德化陶瓷企業以生產為經營管理的核心,總是熱衷于追求產品數量的增加和企業規模的擴展,而產品變化卻不大,甚至大多數企業的產品大同小異,以致企業之間大打“價格戰”,最終往往是“兩敗俱傷”,而客戶卻“漁翁得利”。這種在低技術層次上的生產能力的上升并非好事,一旦這種生產的擴大超過了市場的需求,德化的陶瓷經濟發展便會陷入困境。解決德化陶瓷經濟發展這一深層次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開發人力資源,推動技術創新。
一、技術創新:一個新的陶瓷經濟發展戰略
所謂技術創新,就是一個從新思想的產生,到產品設計、試制、生產、營銷和市場化的過程,也是知識的創造、流通和應用的過程。技術創新在西方國家已被視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甚至新的工業宗教。***本關鍵字已替換***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一個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依靠科技進步進行產品開發和創新的能力。
德化的陶瓷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多為銷往歐美的小工藝瓷,科技含量低,藝術含量低,幾乎沒有什么附加值。雖數量巨大,但登不了“大雅之堂”,因而價格十分低賤。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用“既多且美,購價甚賤”來描述德化的陶瓷,而新近從南中國海打撈起來的“的星”號沉船競一次運載35.6萬件的清代德化青花瓷,足見德化瓷器“量多價賤”是古已如是,也許這也可以說是德化陶瓷的一個“傳統”了。
步入WTO的門檻,我們感受到世界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國際競爭空前激烈,德化到了順應世界潮流用技術創新作為陶瓷經濟發展新戰略的時候了。
二、陶瓷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