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11:06: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危險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院火災危險源風險評估
1危險源的定義及辨識
1.1危險源定義
對于醫院內部的火災危險源來說,可以定義為:在醫院環境內,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會引發火災事故的不安全物質及其所處的環境條件。
1.2危險源辨識
在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方法研究中,將危險源分為兩類進行辨識,第一類是能量或危險物質,第二類是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的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這種辨識方法在應用與醫院環境中時,結合醫院內部危險源的情況,將第一類作為辨識危險源的標準,將第二類作為評估危險源的條件。
2火災危險源分類
危險源普查工作總結
一、開展重大危險源統計申報工作。
我縣結合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延期換證工作,共完成了38家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申報。掌握了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程度,特別是弄清了重大危險源的事故后果危害程度,為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經對照檢查,確定了5處重大危險源。
二、編制和完善了我縣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是編制和完善了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總預案,二是指導、督促企業根據安全評估的情況,編制和完善了本單位的應急救援預案,從而建立了我縣科學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為了進一步加強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切實做好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成立了以縣安監局局長滿家良任組長,安監局副局長許紹文為副組長,縣局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危險化學品監管股,具體負責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化工生產危險源管理問題探析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的危險性化學用品,在化工生產中任何一點違規操作都會引起化學物質相互之間的劇烈反應,進而引發實驗室爆炸,導致出現人員傷亡等化工生產安全問題,據有關數據統計,化工企業產生的安全問題大都出現在產品運輸和產品生產環節,因為執行人員的不當操作導致重大危險產品環境遭到破壞,或許是溫度的變化,或許是產品環境濕度的變化,這些物理環境一旦受到任何破壞都會導致危險源出現安全問題,因此為了避免因人為因素導致化工生產出現安全問題,在平時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問題上一定要做好保護工作。
1化工生產重大危險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對重大危險源產品的統計問題。目前我國化工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已經認識到了重大危險源的危險性,也已經開始做危險源的統計工作,但由于一些地區對于化工企業的危險產品的法律法規不太完善,企業對于危險源的界定標準與國家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導致企業在對危險源產品的統計工作中出現漏洞。因此在平時的產品運輸中一些沒有被統計在內的危險源沒有被運輸人員特殊運送,另外,沒有被統計在內的危險源在生產過程中也存在被操作人員疏忽的問題,很可能在此過程中會出現火災爆炸等危險。1.2重大危險源的檔案建立和保管存在的問題。重大危險源的確定與統計都是根據重大危險源的檔案查詢來確定的,但是很多化工重大危險源的檔案在建立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從而存在檔案記錄不全或者檔案記錄錯誤的問題,也有因為保管不當導致檔案丟失的情況。在不健全的檔案機制下,很多化工企業在確定化工物質的重大危險源的問題上出現界限模糊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化工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就會因此而出現管理不當等問題,這給化工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阻礙與困擾。1.3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存在漏洞。在確定重大危險源的界限之后,在日常的化工生產過程中對于重大危險源的監控非常重要,首先在傳輸方面一定要分類設置與調整好重大危險源所需要的物理環境,使重大危險源在這種條件下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不受破壞,保證在良好的運輸環境與運輸過程中重大危險源不會出現質變或互相反應等問題。其次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注意重大危險源的狀態問題,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生產不應該出現的現象一定要及時停止生產并調查原因,在意外發生之前及時解決問題。做好危險源的實時監控對于化工生產中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2化工生產對重大危險源管理問題的解決策略
2.1國家相關部門要做好制度和規定的完善工作。無論是在縣級還是省級地區,相應地方的制度完善工作一定要做好,完善健全的國家制度和規定不僅是對縣級、省級地區機關單位的完善也是對化工企業及人民的負責。化工企業存在很多易燃易爆的重大危險源,這些危險物質如果保管不當對于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只有國家相關部門按照規定劃分好重大危險源的界限和明確統計,化工企業按照規定開始執行,雙方都明確準確統一的標準,在對重大危險源的明確與控制問題上做好調整,企業也應積極配合所在地區的政府部門對企業產品安全的檢測,爭取做到企業與政府共同努力保障企業的生產安全。2.2化工企業應該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在日常的化工生產過程中,企業應該針對重大危險源做出一些保證生產安全的措施,例如,在重大危險源的儲存庫放置危險提示牌,以此來喚醒人們的安全意識,對于人們的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在重大危險源的生產設備及車間原材料等方面做好提醒措施,在生產車間做好急救措施,標注好危險源可能出現的危害、防范措施、出現危險之后的緊急急救措施和禁忌行為,標注好負責人的聯系方式。在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方面做好工作,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控,實時了解它的生產情況,企業應該做好以上防范措施加強化工企業的生產安全責任。
3結語
重大危險源監控中心工作要點
總體要求: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統領,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和《省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為依據,加強我縣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控工作,落實好負有安全生產監管管理職責部門的監管職責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1、做好我縣重大危險源聯網管理工作。
繼續推進我縣監控中心工作,做好轄區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聯網管理工作。
2、推動行業主管部門履責。
根據《省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要求,按照“一崗雙責”、“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督促住建、經貿、公安等主管部門落實《暫行規定》的各項規定和要求。規范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
3、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管重點。
建設施工安全生產危險源管理研究
摘要:安全生產一直以來都是建筑施工領域備受關注的課題,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對安全生產造成了重大影響,如果可以從危險源管理著手,那么就可以從最大程度上保證施工建設的人員以及財產安全。為此,文章主要針對目前國內油田企業在施工建設安全生產中的危險源管理展開了分析和研究,以期為同行的研究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建設施工;安全生產;危險源;管理
隨著多年來油田企業配套的相關工程不斷增多,某些高危場所施工難度也不斷加大,施工建設中的安全事故也逐漸增多。科學研究表明,造成生產事故的根源在于針對危險源的管控不到位,為了對施工建設過程中的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進行有效預防和控制,必須針對安全生產危險源展開系統性分析[1],這是保證建設施工安全生產順利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從不同角度針對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中的危險源管理展開了一系列分析。
一、施工建設過程中安全事故多發的原因
首先,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問題。從建筑行業安全生產的大環境中,目前相當一部分施工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不夠健全,安全生產投入、主體責任落實及應急救援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其次,由于施工項目大多處于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加上自身施工作業種類多樣性,各項工作被危險源包圍[2]。從施工環境來看,施工作業中露天作業量所占比重大,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露天作業量在施工作業中占總量的70%,很容易會受到極端惡劣天氣的影響,增大施工難度以及危險性,同時施工人員流動性比較大,施工環境頻繁發生變化,施工人員容易在適應新環境過程中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增大危險概率。從施工作業特點來看,施工項目工序種類繁多,環境影響因素比較突出,同樣大大增加了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概率。從施工作業人員來看,作業人員操作復雜程度較高,勞動強度較大,加上人機混合作業,同樣很容易會發生機械傷害。
二、建設工程施工項目安全危險源管理的意義
重大危險源監管工作制度
為了加強我鎮轄區內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預防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結合本鎮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為切實加強本轄區內重大危險源監管工作,鎮政府應成立由鎮長任主任的重大危險源監控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建設、監管和指導工作。
二、根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重大危險辨識》()等有關標準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對我鎮下列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并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實時監控。1、各企業炸藥庫2、氰化鈉倉庫3、液化站儲氣4、加油站儲油罐5、非煤礦山井下開采6、尾礦區等。
三、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參加上級有關部門舉辦的重大危險源監管及危險辨識與現場安全監控技術培訓活動。
四、負責重大危險源信息庫管理,對重大危險源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情況進行監督。
五、制定全鎮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管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各企業開展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評價等工作。
重大危險源監管工作方案
為貫徹《安全生產法》和《重大危險源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加強和規范重大危險源的監督和管理,實現重大危險源管理監控工作的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確保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機構
成立區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小組設在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各鎮街主管安全的領導為各鎮街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工作的第一負責人。
二、工作制度
1、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小組要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會議由領導小組組長主持,議題由主持人確定。
城市重大危險源免疫調研報告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城市重大危險源,在建立城市重大危險源的應急管理網絡模型的基礎上,利用生物免疫系統網絡和城市重大危險源管理網絡的相似性,采用生物免疫系統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城市重大危險源的免疫機制進行了研究;根據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管理網絡模型和城市重大危險源免疫機制,建立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網絡的免疫模型,為加強對我國城市重大危險源的管理提供策略和方法。
0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安全形勢也變得十分嚴峻,尤其是火災、爆炸、毒物泄漏等由于對重大危險源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重大惡性事故不斷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心理創傷十分巨大。據統計,全國每年因公共安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500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的6%,其中安全事故引發的損失大約為2500億元。在聯合國的一項統計中也顯示,目前世界各國平均每年工業事故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5%,預防事故和應急救援措施的投入約占3.5%,共計6%統計數據表明,巨大的經濟損失幾乎都發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特殊地位、人口集中、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事故災害帶來的連鎖效應十分明顯一。
在我國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中,將“重大事故”定義為:“工業活動中發生的重大火災、爆炸或毒物泄露事故,并給現場人員或公眾帶來嚴重危害,或對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對“重大危險源”的定義則是:“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單元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隨著國家和人民對重大危險源問題的日益重視,如何處理好城市重大危險源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生物免疫系統是高度進化的非常復雜的智能系統,具有的分布式、自適應和動態平衡能力等良好特性,與城市重大危險源管理網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借鑒用來建立具有人工免疫功能的城市應急管理系統。
筆者是基于生物免疫系統網絡和城市重大危險源管理網絡的相似性,將生物免疫的概念和機制引入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管理體系,在生物免疫系統理論的基礎上,將系統研究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網絡模型、城市重大危險源免疫機制和城市重大危險源免疫模型。通過對城市重大危險源免疫機制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城市重大危險源,促進城市持續、健康、和諧的發展。
淺談對重大危險源的有效控制
摘要:闡述了重大事故、重大危嗌源的定義,論述了有效控制重大危險源的必要性,并介紹了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的組成。在借鑒國外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安全生產管理的情況,對我國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分別從企業和政府兩個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重大事故;重大危險源;辨識;控制
中圖分類號:x92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56(2004)01-0074-03
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迅猛發展,人們已逐漸認識到現代的工業化大生產存在著極為嚴重的潛在危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發生了許多震驚世界的火災、爆炸、有毒物質的泄漏等重大惡性事故。例如,1978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和巴來米亞市之間的通道上,一輛丙烷槽車因充裝過量發生爆炸,當時正有800多人在附近風景區度假,烈火濃煙造成150人被燒死、120多人被燒傷、100多輛汽車和14幢建筑物被燒毀的慘劇;1984年北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爾農藥廠發生一起甲基異氰酸脂泄漏的惡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萬人中毒,使居民深受其害,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大慘案。我國近年也曾發生過類似重大事故。如1991年9月3日凌晨,江西貴溪農藥廠一臺裝有2.4t89%一甲胺的槽罐車,在路經上饒沙溪鎮時發生泄漏事故,數百人中毒,其中41人死亡(截止93年調查時),大量牧畜、家禽、水生動植物死亡,受污染區域達23X10^4m2;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化學晶庫著火爆炸,死亡15人,傷100多人,財產損失達2億元。這些惡性事故都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社會財產和環境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因此,預防重大事故的發生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
1993年6月,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將“重大事故”定義為:在重大危害設施內的一項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的突發性事故,如嚴重泄漏、火災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并導致對工人、公眾或環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嚴重危害。對“重大危害設施”(國內通常稱之為“重大危險源”)的定義為:不論長期地或臨時地加工、生產、處理、搬運、使用或儲存數量超過臨界量的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或多類危險物質的設施(不包括核設施、軍事設施以及設施現場之外的非管道的運輸)。
在我國GBl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中,將“重大事故”定義為:工業活動中發生的重大火災、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給現場人員或公眾帶來嚴重危害,或對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對“重大危險源”的定義則是: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單元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建設項目施工危險源辨別與控制
1.建筑施工危險源的定義及辨識方法
危險源(Hazard),英文釋義為“asourceofdanger”,中文翻譯為“危險的根源”。哈默鉆定義危險源為“可能導致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事故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險源具有破壞的能力是基本條件。這種能夠產生破壞能力的危險源往往就是我們在施工作業中所必備的施工機械、操作人員和材料、制品等。例如施工機械,一旦被不恰當使用,其動能將被意外釋放導致機械傷害。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危險源的辨別方法有直接經驗法和系統分析法兩種直接經驗法就是施工技術人員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及實踐總結,對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進行檢查。這種辨識方法需要技術人員具有較多的工作經驗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分析法是根據系統安全工程辨識危險源,這種辨識方法相比于前一種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施工中危險源的控制現狀
建筑工程在社會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管是社會生產工作,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建筑緊密相關。建筑是城市存在的載體,是城市的娛樂活動場所,可以說城市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建筑的支持。事后型仍然是我國施工單位對安全事故的認識模式,缺少安全和危險源的和管理意識。
2.1施工單位的安全意識不強
就目前來看,很多施工單位為了追求自身經濟效益,存在僥幸心理,不重視危險源的辨識和控制,而且有關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也不夠強“經驗不足,水平有限,即使做了相關危險源辨識和控制工作,也難以符合規定標準”還有一部分危險源辨識和管理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做的表面工作,給建筑施工質量埋下了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