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雙語師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15:24: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前雙語師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漫談加強學前雙語師資的規格標準及培養
摘要:學前雙語教育已成為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劫兒園青瞇雙語教育,實踐雙語教育。而雙語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雙語師資。本文闡述了學前雙語師資涵義,論述了學前雙語教師素質的構成要素,探討了學前雙語師資的規格標準及職前培養職后培訓的途徑。
關鍵詞:學前雙語師資教師素質英語教師素質幼兒教師素質職前培養職后培訓
五年制大專院校學前雙語教育師資是基于在學前階段開展雙語教育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的前提下提出的。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和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培養兒童學習英語興趣為主要目的的學前雙語教育在全國不少地區拉開帷幕,成為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雙語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雙語師資。目前,我國雙語師資的語言技能、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都需要進一步改善與提高。與此同時,學前雙語教育的研究也逐步成為我國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本文擬對近年來我國學前雙語教育師資的規格標準及培養作初步探討,以促進我國學前雙語教育的順利進行。
1學前雙語師資的涵義
在我國對學前雙語師資的涵義,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認為學前雙語教育師資是指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漢語和英語在學前教育機構組織和開展一日生活活動和教育教學活動的教育工作者。由此看出,承擔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教師應同時兼備幼兒教師和英語教師的基本素養,即是合格的幼兒教師和合格的英語教師集為一體的“雙師型”。
2學前雙語教師素質的構成要素
學前雙語師資若干問題綜述論文
摘要:學前雙語教育已成為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劫兒園青瞇雙語教育,實踐雙語教育。而雙語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雙語師資。本文闡述了學前雙語師資涵義,論述了學前雙語教師素質的構成要素,探討了學前雙語師資的規格標準及職前培養職后培訓的途徑。
關鍵詞:學前雙語師資教師素質英語教師素質幼兒教師素質職前培養職后培訓
五年制大專院校學前雙語教育師資是基于在學前階段開展雙語教育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的前提下提出的。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和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培養兒童學習英語興趣為主要目的的學前雙語教育在全國不少地區拉開帷幕,成為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雙語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雙語師資。目前,我國雙語師資的語言技能、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都需要進一步改善與提高。與此同時,學前雙語教育的研究也逐步成為我國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本文擬對近年來我國學前雙語教育師資的規格標準及培養作初步探討,以促進我國學前雙語教育的順利進行。
1學前雙語師資的涵義
在我國對學前雙語師資的涵義,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認為學前雙語教育師資是指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漢語和英語在學前教育機構組織和開展一日生活活動和教育教學活動的教育工作者。由此看出,承擔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教師應同時兼備幼兒教師和英語教師的基本素養,即是合格的幼兒教師和合格的英語教師集為一體的“雙師型”。
2學前雙語教師素質的構成要素
雙語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初探
摘要: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育作為自治區九大惠民工程中的“1號工程”,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教育惠民“1號工程”的順利實施,與快速發展的“硬件”相比,師資隊伍短缺、教師雙語能力弱、結構不合理、專業素質和技能低等“軟件”問題將成為學前雙語教育發展的短板。本文以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分析“雙語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提出學前教育專業“雙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途徑,以期為同類學校解決類似問題提供借鑒范例。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前教育;雙語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
1新疆職業學校“雙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背景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印發《關于推進新疆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中就創新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提出:支持新疆加強“雙語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依托新疆雙語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對新疆中等職業學校現有專任教師實施“雙語雙師型”教學能力強化培訓;組織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新任教師崗前培訓,打造骨干教師隊伍,基本解決“雙語雙師型”教師總量短缺和質量不高的狀況;改善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特別是“雙語雙師型”教師不足的狀況,提高“雙語雙師型”教師比例,增強教學能力和活力。為加強職業教育“雙語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2013年,吐魯番地區教育局制定出臺了《中等職業學校“雙語雙師型”教師認證標準及程序》文件,對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的管理進行了嚴格規范。2014年吐魯番制定出臺了《吐魯番地區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0年)》,并與湖南省人社廳簽署了2014~2016年就業對口援疆協議。從2014年至2016年,吐魯番市共選派112名技能人才赴援疆省市湖南省衡陽技師學院參加技能培訓。
2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歷史和教師現狀
2.1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史。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由原吐魯番師范學校、衛生學校、技工學校、農校、廣播電視大學、少數民族教師培訓中心、職業高中7所學校合并成立,是吐魯番市唯一一所綜合性職業學院。學院前身之一為吐魯番市師范學校,始建于1977年,自1981年起增設學前教育專業,為全市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基地,36年未間斷,先后吐魯番市和南疆四地州培養了一萬余人次的小學、幼兒園優秀師資。2.2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民族教師現狀及問題。2.2.1少數民族教師現狀。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共40名,湖南援疆教師3名,漢族教師14名,民族教師23名。本次調查從年齡、學歷、職稱、雙語水平、雙師資格證、教學中使用通用語言比六個維度來對學前教育專業少數民族教師雙語雙師教學能力進行了解。通過分析可得,在年齡維度中,30歲及以下和51歲以上占比較多,呈現兩極分化狀態;在學歷維度中,基本以本科為主,研究生學歷比例逐年增多;在職稱維度中,高級講師占比較少;在通用語言維度中,MHK三級甲等以上的教師占比50%,普通話二級乙等以上的教師占比29.2%;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僅為16.6%;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比例中,還有一半教師不能全部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雙語水平和資格證書獲取率,是制約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短板。2.2.2少數民族師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1)現有民族教師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有待提高。為貫徹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在“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中應發揮積極作用的要求,學院規定在校期間100%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從上述調查表中可以看出,還有部分教師的MHK、普通話水平等級不達標,課堂教學中還不能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2)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吐職院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學前教育專業一半教師的本科學歷并不是初始學歷,是工作之后通過成人教育、電大、黨校、函授等方式繼續教育后取得的,所修專業與初學專業大多不一致,造成了教師的專業知識薄弱;第二,為彌補專業教師匱乏問題,出現了與其它專業共享教師情況,這些教師缺乏學前教育知識背景,較少甚至沒有到幼兒園觀摩、指導的經歷,缺乏幼兒園實踐經驗,這將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專業思想、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第三,隨著學前雙語教育的快速發展,學生數量迅速增長,為快速補充師資,只能招納一些專業相近的畢業生,后期還需進行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第四,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如音樂、鋼琴、兒歌彈唱、舞蹈、美術等)教師缺少。(3)教師缺少雙師職業資格證。雙師型教師需具備雙素質,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素質,也要具備實踐教學素質,在取得教師資格證之后,還需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吐職院學前教育專業民族教師基本不具備雙師資格,缺乏職業資格證書,如心理咨詢師、保育員、育嬰師、早教師、公共營養師等,這就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獲取類似資格,更不利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提出的推行“多證書”制度的實施。
兒童學前雙語教育論文
[摘要]:語言的多樣性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然而在我國雖然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已經普及,但由于學前兒童雙于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人們對雙語教育的理解上也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本文將從雙語教育的概念出發,闡述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對學前兒童實施雙語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現代社會是知道全球化的社會,同時也是雙語以至多語的社會。“雙語教育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1]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雙語教育受到了相當廣泛的重視,雙語教育的低齡化也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開展雙語教育成為我國學前語言教育的“熱點”。
一、雙語教育的概念。
“雙語”的英文表達為“bilingual”,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解釋是:一個懂得聽、說、讀、寫,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種語言知識和能力比另一種語言好的情況。[2]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著名的教育家昆體良,就第一次提出了“雙語教育”(BilingualEducation)問題。他所提出的“雙語”是指希臘語和拉丁語。昆體良主張,在語言的學習上應先難后易。時至今日,為了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變化,我們提出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所謂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在幼兒首先習得母語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雙語口語交際能力,旨在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前兒童雙語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學前英語教育的師資培育方式創新
在國家重視和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形勢下,如何根據學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開展英語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學前英語教師應該具備什么素質等等,如何培養合格的學前英語教師,加強學前英語師資隊伍建設,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們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本文著重分析和探討學前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學前英語教師培養的模式等,旨在促進學前英語教育,提高學前英語教學質量,推動學前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一、學前英語教師的基本素質
教師是“向受教育者傳遞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1]
由于教師職業的獨特性質和價值,教師被人們寄予更多、更高的期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已成為教師綜合素養的最簡潔的概括,也是教師職業發展追求的最高境界。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學前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必須具備較為系統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
兒童雙語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語言的多樣性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然而在我國雖然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已經普及,但由于學前兒童雙于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人們對雙語教育的理解上也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本文將從雙語教育的概念出發,闡述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對學前兒童實施雙語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學前兒童雙語教育關鍵期
現代社會是知道全球化的社會,同時也是雙語以至多語的社會。“雙語教育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1]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雙語教育受到了相當廣泛的重視,雙語教育的低齡化也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開展雙語教育成為我國學前語言教育的“熱點”。
一、雙語教育的概念。
“雙語”的英文表達為“bilingual”,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解釋是:一個懂得聽、說、讀、寫,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種語言知識和能力比另一種語言好的情況。[2]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著名的教育家昆體良,就第一次提出了“雙語教育”(BilingualEducation)問題。他所提出的“雙語”是指希臘語和拉丁語。昆體良主張,在語言的學習上應先難后易。時至今日,為了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變化,我們提出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所謂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在幼兒首先習得母語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雙語口語交際能力,旨在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
幼兒雙語教育的必要性探究論文
關鍵詞:學前兒童雙語教育關鍵期第二語言語言環境電教設備
摘要:語言的多樣性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然而在我國雖然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已經普及,但由于學前兒童雙于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人們對雙語教育的理解上也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本文將從雙語教育的概念出發,闡述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對學前兒童實施雙語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現代社會是知道全球化的社會,同時也是雙語以至多語的社會。“雙語教育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雙語教育受到了相當廣泛的重視,雙語教育的低齡化也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開展雙語教育成為我國學前語言教育的“熱點”。
一、雙語教育的概念
“雙語”的英文表達為“bilingual”,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解釋是:一個懂得聽、說、讀、寫,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種語言知識和能力比另一種語言好的情況。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著名的教育家昆體良,就第一次提出了“雙語教育”(BilingualEducation)問題。他所提出的“雙語”是指希臘語和拉丁語。昆體良主張,在語言的學習上應先難后易。時至今日,為了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變化,我們提出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所謂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在幼兒首先習得母語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雙語口語交際能力,旨在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
學前英語教育人才的現狀與需求
摘 要:江西學前英語教育人才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現有人員素質亟待提高;另一方面人才供應渠道狹窄。隨著人才需求缺口的逐漸擴大,在高校中開設專門的學前英語教育專業,培養專門的人才成為了必然。
關鍵詞:學前英語教育 ;現狀 ;需求
學前英語是指根據學前兒童的語言學習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采用創設合適的環境,對學前兒童進行英語啟蒙的教育。學前英語在英語教學中屬于上位概念,也就是讓英語學習滲透在幼兒一整天的生活中,不僅包括集體活動中的英語教學,還包括把英語學習融入游戲活動、生活活動中等。因此,學前英語教育人才必須是同時掌握英語教育和學前教育能力的綜合型人才。而這類人才就是學前英語教育師資,其需求主體就是學前教育機構,包括幼兒園和學前培訓機構兩類。
一、江西學前英語教育的發展情況
關于江西學前英語教育的發展狀況,周凱對南昌市幼兒園英語教育現狀調查與實踐探索進行了分析,發現了南昌市幼兒園師資極其缺乏,且教學質量不理想等問題。筆者把調研的范圍擴大到全省,安排學生在寒假期間,調查當地學前英語教育人才狀況。經統計分析,情況如下:
1.全省幼兒園數量雖多,但仍不能滿足社會需要
幼兒雙語教育的必要性探究論文
關鍵詞:學前兒童雙語教育關鍵期第二語言語言環境電教設備
摘要:語言的多樣性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然而在我國雖然學前兒童的雙于教育已經普及,但由于學前兒童雙于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論基礎,人們對雙語教育的理解上也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本文將從雙語教育的概念出發,闡述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對學前兒童實施雙語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現代社會是知道全球化的社會,同時也是雙語以至多語的社會。“雙語教育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雙語教育受到了相當廣泛的重視,雙語教育的低齡化也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開展雙語教育成為我國學前語言教育的“熱點”。
一、雙語教育的概念
“雙語”的英文表達為“bilingual”,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解釋是:一個懂得聽、說、讀、寫,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種語言知識和能力比另一種語言好的情況。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著名的教育家昆體良,就第一次提出了“雙語教育”(BilingualEducation)問題。他所提出的“雙語”是指希臘語和拉丁語。昆體良主張,在語言的學習上應先難后易。時至今日,為了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變化,我們提出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所謂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在幼兒首先習得母語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雙語口語交際能力,旨在培養幼兒聽說雙語的興趣,促進幼兒認知、記憶、想象等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
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必要性
學前英語教育研究狀況及建議
2010年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1年,學前教育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理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在學前教育學科理論建設呈現方興未艾之際,社會對學前英語教育的重視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學前英語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學術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富。本研究依據2011年CNKI收錄的研究論文,運用定性與定量及理論推演相結合的方法,對該年度國內學前英語教育研究情況嘗試進行描述和分析,并對研究重點與熱點問題進行述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在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選擇年份為“2011年”后,分別輸入主題詞“學前英語”“、幼兒英語”、“兒童英語”等進行檢索,查找出所有學前英語教育研究論文,匯總后采取逐一排除的方法,共獲得學前英語教育學術論文150篇,構成本文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本文遵循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獻調查法、比較研究法和理論分析法。通過記錄各篇論文的標題、作者、刊名及所屬研究機構等信息,結合學前英語教育研究及已收集文獻特點,確定每篇論文的研究主題,并按照定量與實證研究優先原則,分篇、分層、分條摘錄、整理匯集每篇論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一種研究方法,輸入EX-CEL表,然后應用兩種常見的統計軟件EXCEL和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并通過列表、圖示等統計和描述相關信息,并對問題及建議部分進行理論解釋。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主題分析經統計,不同研究主題發文數量及比例依次為:師資培養(39篇,26.0%)、教學模式與方法(37篇,24.7%)、普通教學(28篇,18.7%)、教育與教學現狀(19篇,12.7%)、雙語教育(12篇,8.0%)、其他(8篇,5.3%)、可行性(6篇,4.0%)等(見圖1)。可見,教學模式與方法以及師資培養是學前英語教育研究的重點,兩者比例總共達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