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知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15:12: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幼兒教育知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幼兒教育知識

幼兒教育知識研究論文

一、小班化區域活動課程模式構建的背景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的體現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而且要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這完全體現了幼兒發展的全面觀。它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含義:首先,對幼兒個體而言,應當培養的是一個和諧發展的完整兒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多種需要;其次,對幼兒整體而言,教育是面向全體的,而不是面向少數資優兒童,并且不能只抓大多數中等水平的兒童,而要面向每一個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再次,應更多涉及到運用集體教學的個別化教學去發現發展的可能性和差異性的問題。為此,我們必須“關注個別差異、個體需要,保證促進每一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我們用《綱要》的精神審視幼兒園教育現狀后,發現了原來習以為常的一些模式和做法的弊端。例如在時間的安排上死板、缺乏靈活性,幼兒缺乏自由活動與小組活動的時間,缺少對時間的選擇權;在教育內容上,來源往往只停留在教本和即定的教材上,缺乏與幼兒經驗、生活與興趣的聯系;在組織形式上,注重集體教學活動而相對忽視幼兒自主選擇的自由活動。在這樣的形式下,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教育現狀,對現有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于是,小班化區域活動課程模式呼之欲出。

2、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于歷史中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傳統教育更多的強調統一,個性

發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從80年代末特別是90年代以來,個性化發展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成了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因為個性是創造的基礎,是實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幼兒期,孩子的心理、生理在不斷的發育、發展,幼兒園的活動應促幼兒身體、心理、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然而,幼兒的心理、生理發展水平和個體差異又決定了對幼兒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那種灌輸式、強迫式和整齊劃一的教育方法無法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更不可能促進孩子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尋求一種自然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能滿足不同幼兒富有個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使每個孩子在享受快樂童年的同時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查看全文

幼兒教育知識研究論文

[摘要]

在大談素質教育、發展幼兒個性的今天,如何尋求到一種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培養個性化幼兒的教育模式成了幼教界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本園貫徹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嘗試在園內進行了小班化區域活動課程模式的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獲得了粗淺的認識。本文試從小班化區域活動課程模式構建的背景、理論來源、實施策略、我們的思考四個方面加以論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幼教同仁些許啟示.

[關鍵詞]

小班化區域幼兒

一、小班化區域活動課程模式構建的背景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的體現

查看全文

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及解決對策

【摘要】幼兒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幼兒階段融入了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側重于知識講解,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造成幼兒學習負擔過重,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很不利。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強調知識講解和知識灌輸,強調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性學習,忽視了對幼兒思維能力、行為習慣、社交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小學化的幼兒教育,與幼兒身心發展特征不符,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對策

幼兒教育是指3~6歲幼兒的早期教育,立足于廣義層面而言,與幼兒身體成長、認知成長、性格成長相關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幼兒教育活動。這類活動包括:指導幼兒做家務、帶領幼兒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等等。立足于狹義層面而言,幼兒教育則指的是幼兒園教育。對于幼兒而言,幼兒教育是一種基礎性的教育,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認知世界的一種教育活動。現如今,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日益嚴重,這不但剝奪了幼兒童真童趣和游戲玩耍的權利,而且大量的拼音識字珠心算占據了幼兒玩耍的時間。倘若不改變這種教育現狀,任由其發展與蔓延,則勢必會影響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什么是幼兒教育小學化

幼兒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幼兒階段融入了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側重于知識講解,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造成幼兒學習負擔過重,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很不利。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強調知識講解和知識灌輸,強調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性學習,忽視了對幼兒思維能力、行為習慣、社交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小學化的幼兒教育,與幼兒身心發展特征不符,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查看全文

幼兒教育小學化治理策略

上世紀20~30年代起,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就已經存在,家長的期望、幼兒師資水平低、缺乏規范的幼兒教育政策等,均使得幼兒教育小學化解決的難度大大增大。基于此,加強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與長遠意義。

1.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存在的原因

1.1家長的期望

由于受到我國近幾十年來所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目前大多數80后、90后父母只生育1個孩子,家長的期望寄托在這1個孩子身上,因此,大多數家長均希望給幼兒安排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不僅給幼兒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也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1.2幼兒園的師資水平較低

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耐心、愛心,但由于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現階段一部分幼兒教師并不是畢業于幼教專業,其專業素質較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幼兒園的師資水平較低,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內容普遍存在著小學化的傾向,教師往往會帶領幼兒學習一些對幼兒來說比較復雜知識,沒有注重培養幼兒的天性,均使得幼兒教育小學化解決的難度大大增大。甚至有一些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或者是為了讓幼兒“聽話”,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獎罰措施,即獎勵表現好的幼兒、批評表現不好的幼兒,這種做法使幼兒出現了競爭意識,從而產生了進入小學化的傾向。

查看全文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的作用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這一新型現代教育技術逐步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成為近年來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主要從幼兒教育中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應用中應當注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入手,就“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這一內容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希望能夠為當前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幫助,促進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幼兒教育;應用;作用;問題

幼兒年齡較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家長與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無法脫離父母與教師自主學習。同時,幼兒教育是幼兒學習的基礎階段,幼兒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區分善惡好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初步的記憶能力,增強對學習的興趣,為其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符合幼兒認知特點,有利于提高幼兒教育的教學效果。

一、幼兒教育中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

(一)是由幼兒教育的特點決定的。幼兒年齡較小,多為3-6周歲的孩子,缺乏生活閱歷以及生活經驗,思維能力還處于初步培養與形成階段,理解能力較差,對一些未知的、抽象的、較為復雜的概念與知識不能夠準確認識與理解。幼兒好奇心較強,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實踐動手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邏輯運算能力都處于初步培養與形成時期,需要教師的引導。多媒體技術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將動畫、游戲、故事等貫穿于幼兒教育,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是由幼兒教育的特點決定的。(二)是由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決定的。多媒體技術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將文字、語言、圖片、視頻、實物等等多種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技術具有教學過程可控性較強、可以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可以直觀具體展示教學內容、可以及時明了反饋教學效果等優越性,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還可以為幼兒營造輕松舒適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是由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決定的。

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學前幼兒教育論文

一、當前學前幼兒教育的現狀

學前教育是我國各級幼兒教育機構的主要教育工作之一,隨著我國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緊密度的發展,學前幼兒教育也展示出以下的特征:第一,學前幼兒教育中針對幼小銜接部分的教育活動越來越科學。表現為幼兒教育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教育體系與小學教育越來越接近;第二,學前幼兒教育的內容與小學教育逐漸接近,教師的教學水平也逐漸與小學教師靠攏;第三,學前幼兒教育的目標更明確,尤其是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等,這成為當前學前幼兒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二、學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前幼兒教育的方向與幼兒發展實際不符合

使學生系統性地掌握社會基本知識是小學教育的主題,為了使幼兒能夠為小學學習做足準備,大多數幼兒園在教育內容設置方面都較為重視文化知識,例如計算能力、拼寫能力、識字能力等。這些幼兒教育內容雖然能夠使幼兒的基礎知識結構扎實,但是與幼兒的發展需要并不完全符合。幼兒成長發育所需要的廣闊空間以及對情緒、心理方面的教育均存在不足,此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全面發展存在阻礙。

(二)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

查看全文

中美家庭幼兒教育的比較分析

摘要:幼兒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著關鍵性的影響作用,因而在此基礎上對其展開更為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即有助于我國家庭幼兒教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教育手段能得到及時的更新,最終引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且養成良好的表達方式,朝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本文從中美家庭幼兒教育現狀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中美家庭幼兒教育差異的原因,旨在其能推動當前家庭幼兒教育模式的不斷完善,達到最佳的幼兒教育狀態。

關鍵詞:中美;家庭;幼兒教育

就當代現狀來看,我國在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家庭幼兒教育活動的開展更為強調對幼兒靜態知識的培養,而美國在家庭幼兒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即更為強調訓練幼兒形成良好的動態知識應用能力,掌握知識應用技巧,創造知識應用思維。因而在此基礎上,對中美家庭幼兒教育展開比較分析行為,有助于我國幼兒教育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將美國教育思想貫穿于其中,從而加強幼兒的創造能力,培養其形成良好的知識應用技能,且就此提升整體教育質量。

一、中美家庭幼兒教育現狀

1、美國幼兒教育現狀

美國在對0~6歲兒童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倡導“家庭、園所、社會”一體化教育模式的實施,即家庭在幼兒教育中承擔著主要的教育職能,同時美國幼兒教育體系中明確規定,家庭在實施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強化對游戲教育方法的應用,即由此引導幼兒在游戲體驗過程挖掘自身潛力,繼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此外,美國家庭幼兒教育亦倡導“教育從第一天起”,繼而由此引導美國家庭在實施教育計劃的過程中基于遵從“重視體驗”教育原則的基礎上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動手能力,最終將自身所掌握的生活常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且就此增強自身探索意識。另外,美國家庭幼兒教育在內容規劃過程中將社會性能力、審美趣味、人格化為教育重點,從而推動幼兒朝著健康的發向發展,并形成良好的心理觀念,達到最佳的成長狀態。

查看全文

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探討9篇

第一篇:幼兒教育小學化合理路徑探討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在幼兒時期,加強幼兒對知識等有關內容的學習,以獲得同齡孩子家長的贊美,這樣的教育方式會給幼兒的成長帶來一定的壓力,不利于幼兒潛能的開發。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家長期望過高

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大部分家庭中只生育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將自己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在幼兒時期,家長安排幼兒進行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幼兒的成長制造了壓力。另外,家長的虛榮心過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齡幼兒家長面前表現很好,得到他人的贊美,所以,會安排幼兒進行早期有關語文,數學的學習,甚至讓孩子學習英語歌曲,這樣的教育方式遏制了幼兒個性的塑造,不利于幼兒建立快樂健康的童年,使得幼兒的興趣無法有效挖掘。

2.教師專業素養過低

查看全文

幼兒教育學生職后網絡學習設計思考

1幼兒教育高職生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建設背景

網絡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助學者在時空分離的情況下進行基于網絡的問題解決與知識共享的學習系統。在該共同體中,學習者在助學者的干預下,進行學習溝通和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彼此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的人際關系和某種“共同體文化”[1]。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時代要求,在線協作學習模式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網絡學習共同體就應運而生。目前,網絡學習共同體(也稱在線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共同體)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應用,企業、IT培訓機構等都已經開發了很多基于共同體理念的網絡學習平臺。學習共同體的新理念應用在教育教學研究領域中,國內學者已經在這方面有所研究[2]。例如,就教師教育專業的發展開發學習共同體學習平臺等。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事業,眾多的高職生從事幼兒教育事業備受社會的關注,然而,幼兒教育高職生的職后教育和學習支持機制處于缺失狀態,無疑不利于幼兒教育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基于華中師范大學“985”教師教育創新平臺的一個子項目———教師職后數字化學習港的建設,給幼兒教育高職生職后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職后學習支持機制。基于該數字化學習港體系架構[3],構建一個網絡學習共同體,能夠更好的為幼兒教育高職生的職后教學實踐以及教研學習等提供實時幫助,真正為幼兒教育高職生的繼續發展建立長效機制,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

2幼兒教育高職生職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設計

2.1幼兒教育高職生職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特性

2.1.1系統性

該學習共同體是一個有機系統,幼兒教育高職生、教育專家/導師/幼兒園一線教師、教育資源等都是系統的子部分,為整個有機系統提供應有的價值。幼兒教育高職生可以通過與教育專家/導師/幼兒園一線教師的交流獲得教學、教研方面的提高;同時,幼兒教育高職生本身的一些教學經驗也為教育專家的教學科研提供真實材料,為今后完善幼兒教育高職生的培養方案等提供準確可靠的實際依據。為幼兒園一線教師提供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的補充和完善。教育資源本身是一種生成性資源,通過幼兒教育高職生、幼兒園一線教師、教育專家等的相互交流而不斷產生新的策略、技能,豐富并優化教育資源的內容。任何一個子系統的缺少都會影響整個系統。

查看全文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論文6篇

第一篇

【摘要】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使小學生負擔加重,天性得到抑制,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幼兒園提前開設小學課程呢?本文將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原因、危害進行分析,最終提出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天性;身心健康

幼兒教育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幼兒教育所面臨的責任是巨大的。但是,近年來幼兒園中普遍出現了“搶跑”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于小學階段,它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游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給幼兒教育“小學化”提供了契機。教育部明確規定嚴禁幼兒教育“小學化”,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遵循學前教育規律開展教育活動,注重培養孩子的天性,為幼兒提供游戲條件和時間,滿足幼兒的需要,不得教授小學內容以及布置家庭作業。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綜合表現

現在的一些幼兒園為了吸引家長的目光,在幼兒園里開設小學英語課、數學課和語文課等,要求幼兒掌握小學基礎知識,尤其是即將升入小學的大班孩子必須像小學生一樣進行學習和做作業。幼兒園里失去了孩子的歡聲笑語,教師只注重教授幼兒小學知識,在講課時又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知識枯燥的進行重復性的灌輸,缺乏演示和案例,缺少游戲的襯托,使幼兒對幼兒園失去興趣。幼兒園為了兌現當初招生時候的承諾,往往會要求幼兒服務教師安排,不準頂嘴和辯解,上課不準溜號,必須按時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坐姿端正,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游戲的時候要有秩序的做游戲,不準打鬧。過分的要求幼兒做到小學生的水平,嚴重的限制了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心理健康,是不符合幼兒教育規律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