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農業險征收難題
時間:2022-06-13 05:14:00
導語:談論農業險征收難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保險是農業生產者以支付小額保險費為前提,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災害事故造成的農業財產損失轉嫁給保險人的一種制度安排。它是以農作物和飼養動物為保險對象的一種保險。這項工作開展雖然已經幾年了,但從江蘇省灌云縣少數地方的實際工作來看,由于迄今宣傳不到位,工作缺乏耐心細致,理賠不及時,賠付金額與受災面積不符,保險費征收帶有強制性,致使農業保險費(以下主要指水稻、小麥、玉米等種植業保險費)征收還不盡人意,仍存在一定難度,甚至還有一些農戶不愿參保或拒交保險費現象,亟待解決有關具體問題。
一、現存的具體問題
1.統計投保面積不實。有些村在統計農戶投保面積時,為了考慮到下一步的理賠工作或其他利益,不是根據農戶實際種植面積進行統計上報,而是列出本村“種植大戶”(包括村干部)的名單,將上級下達的任務數分攤在這些人的名下,人為地增加種植面積。
2.理賠款項人為分配。在分配理賠款項時,有些地方不是依據上級下達的理賠款項總額除以受災總面積得出每畝應理賠金額(即理賠標準),再乘以農戶的應理賠面積得出的理賠款項支付給農戶,而是人為地進行分配。一是由鄉鎮有關領導人根據各村大小、或經濟狀況、或工作實績、或親疏關系等因素進行考量分配理賠款項數額。二是各村將領取的理賠款項數字不是根據農保部門核定的農戶應理賠面積與金額進行填報,而是填報到少數“種植大戶”名下,由村會計組長“代”領取理賠款項,其他已交保險費應享受理賠的農戶理賠款項的多少只能任由村干部“賠付”了。也有的村不論受災與否及受災程度,一律按參保面積平均攤。
3.墊交保險費。由于上述各種原因,農戶保險費征收工作相對較難。為了完成保險費的征收任務和減少工作難度及工作壓力,有些村直接采取“墊交”的方式,由村干部借錢上交農戶的保險費;一旦遭遇重大災害得到理賠,再予以還款。否則,這筆錢要么以后“拆東墻補西墻”,要么轉為新債務。
4.理賠面積和理賠款項不公開。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村出于自身目的考量,在農業保險理賠工作中,存在著“暗箱操作”現象。一種是受災面積統計不公示。在上報受災面積時,不實事求是據實上報。另一種是理賠標準以及受災農戶經農保部門核定的理賠面積和理賠款項不公示。即使“公示”了,那也是“閃電式”操作而已,農戶很難見到。
5.理賠手續操作復雜。在農業保險這項工作中,理賠手續操作復雜導致理賠時間太長,也是一大問題。每當保險費征收時,上級農保部門下達征收任務數給各級鄉鎮政府,而且還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短的一星期,長的半個月,幾乎速戰速決。而在農保理賠這一環節中,就不那么簡單了。農戶埋怨地說:“要錢很快,賠錢太慢。”
(1)報災。每當災害過后,各鄉鎮政府代受災農戶撥打95518報災,由于上級農保部門下來查勘的工作人員較少,往往不能及時進行受災現場查勘。對于受災農戶來說,種植業一般帶有季節性,錯過五、七天,也許就會影響下一季種植。如小麥在灌漿、成熟期受災倒伏造成絕收,農戶一般將其翻耕、泡田改插水稻,總不能眼睜睜地等上級派來人查勘現場而耽誤十朝半月農忙。一旦麥田被翻耕或泡田或插上水稻,原來現場已被破壞,受災面積、受災程度等情況已無法認定,勢必給下一步的理賠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2)上報受災面積。正因為上級農保部門人手少,不可能每次發生重大災情后派人到受災現場對受災農戶逐戶進行丈量受災面積。因此,只能推算受災總面積。而后,各鄉鎮根據上級農保部門下達的核定的理賠總面積、理賠標準、理賠金額分配到各村;各村再將其分配到受災農戶。這樣,前后又需要一周以上時間。
(3)審核。上級農保部門在接到各鄉鎮上報的理賠清冊后,還要將其與各戶的承保清冊逐戶經行核對。這個工作量相當大,更何況人手少?因此,這個過程短則二十天,長則個把月。如果各鄉鎮上報時間不及時,所需時間則更長。
(4)申報理賠資金。縣級農保部門在審核完理賠清冊后,向同級財政部門申報理賠資金。這個過程一般需要十天以上,但主要視其工作繁忙與否而定。
(5)兌付理賠資金??h級財政部門在核定好理賠清冊及理賠金額等手續后,連同付款通知一并移送相關銀行,告知其可以通過糧食補貼“一折通”向受災農戶兌付理賠資金。因為這項工作是在一家開戶銀行兌付,往往是分批兌付,因而所需時間相對較長。
6.理賠款項兌付問題多。在農保理賠工作中,也還存在著冒領理賠款項現象。其一是將一部分應賠付給受災農戶的理賠款項“擠”一部分加給另一部分受災農戶名下。其二是一戶受災農戶在理賠清冊中能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姓名及“一折通”號碼。其三是直接將全村理賠款項“分配”到少數人名下,少則三、五十戶,多則上百戶,金額大于墊交的部分,歸極少數村干部所有或村集體所有。有的村長期保存著幾十乃至上百本“一折通”。其四是理賠款項根據分配標準按全村投保標的的總畝數平均分,不管受災與否。因而真正的受災農戶應得到的理賠金額寥寥無幾,從而淡化了農民的參保意識。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
1.扎實地開展宣傳工作。雖然農保工作的開展已經幾年了,從面上看,進行的比較順利。但從實際來看,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要想解決好這些問題,做好宣傳工作是首位。農業保險,是黨中央的支農、惠農政策之一,是我國繼取消農業稅、實行糧食補貼、免收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后又一項新的惠農措施。因此,要想將這項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真正達到惠及農民,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讓廣大農民普遍知道農業保險是什么,深入了解農業保險有什么好處,詳細理解農業保險具體內容,自愿參加農業保險政策的推行,變“強行”參保為自愿參保,化被動繳費為自覺繳費。一是利用電視、廣播等輿論工具,大勢宣傳。二是召開會議或舉辦講座、培訓班等對村干部進行宣傳、培訓,讓他們詳細掌握相關知識,以便在向群眾進行宣傳。三是充分利用農村特點,開展演戲、唱歌、旱船等農民喜聞樂見、通熟易懂的群眾性宣傳形式,營造良好氛圍。四是運用標語、條幅、墻字、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材料、走村串戶的宣傳車等形式進行宣傳??傊?,利用一切宣傳手段,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力爭讓農業保險這一支農惠農政策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2.公正理賠。在統計、上報、核定受災面積、理賠面積、兌付理賠金額時,做到陽光操作,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理賠面積一經核定,就應按理賠標準予以兌付理賠款項,不得套取、截留、挪用、私分或留歸村集體所有。
3.做好公示。這是扎實做好農保工作的關鍵之一。有些地方的公示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從理賠清冊的張貼上墻到拍照到“自然毀損”,前后不過五分鐘。哪塊地誰家種幾畝農作物、受災面積是多少,農戶之間都能知道。而村里上報多少、上級核定理賠面積是多少、理賠標準是多少、誰家理賠金額是多少,只有村干部甚至是三兩個村干部知道?!鞍迪洳僮鳌?,即使村干部難以說清,也容易讓老百姓相互猜疑,更容易影響干群關系。公示時間必須在一周以上,而且是在群眾居住相對集中容易看到的或經常經過的地方。公示期間,要拍照留存。
4.強化督查。縣鄉兩級相關部門應組織人員,或聯手或分別對農業保險這項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認真督查,發現問題立即予以嚴肅處理。首先,應公開舉報電話,以便群眾對鄉村干部在理賠工作中的不良行為進行舉報。其次,督查公示情況,以防弄虛作假。再次,督查理賠兌付情況,即對應理賠的受災農戶進行到戶抽查:理賠金額是否與縣農保部門核定的理賠面積和理賠款項等情況一致;是否按規定要求公示;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現象,如冒領、多領、截留、挪用、私分等情況。督查必須深入農戶,與農戶面對面,心連心,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發現問題,及時予以嚴肅處理。
5.建立代辦點。目前,有些地方的農業保險業務,尚無專職人員,一般是由鄉鎮臨時安排人員代為操作的,有財政所的、有農技站的、有農經站的,還有其他部門的,其年齡、文化程度、業務水平等情況參差不齊,而且因為是兼職,事情較多,人也難找。為了方便群眾了解、辦理、反應農業保險有關事項或問題,及時了解、掌握相關情況,隨時、專門辦理農業保險的相關業務,縣農保部門應在各鄉鎮設立農業保險代辦點,配備專職人員。其人員1~2名為宜,經費從農業保險費的手續費中支付;設立固定的辦公場所,配備必需的辦公設備;人員不僅要有一定的學歷,還要進行相關業務的培訓,使其掌握相關的業務技能。
6.簡化理賠手續,減少理賠時間。一是接到農戶報災電話后,應及時派員奔赴受災現場進行查勘定損,以免受災農戶人為地損毀現場;同時引導、鼓勵受災農戶進行生產自救。受災面積較小的,查勘人員應當場指導受災農戶認真填寫相關書面材料;面積大的,應組織鄉村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查勘,核定受災面積、損失程度等情況,及時召開鄉村有關人員會議,布置相關業務的操作程序,要求他們按時上報理賠等相關資料??h農保部門在接到理賠等相關資料后,應臨時抽調人員立即進行承保清冊與理賠清冊的核對,繼而在最短時間內申請財政部門撥付理賠資金并移交銀行予以打入“一折通”。
- 上一篇:建委并聯審批指導意見
- 下一篇:建委勞務費支付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