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保險基金審計實例分析

時間:2022-03-23 10:11:32

導語:失業保險基金審計實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失業保險基金審計實例分析

[摘要]黨的報告中指出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失業保險制度作為穩就業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數據審計背景下,與之相對應的失業保險基金審計也發生了一定轉變,文章基于X市2018年度失業保險基金審計項目,說明大數據技術在社保審計中的應用,并提出相關思考。

[關鍵詞]失業保險基金;大數據;政府審計

1案例背景

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嚴峻,結構性、周期性的失業問題也日益凸顯,就業問題被稱為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如何解決失業問題被推至風口浪尖。失業保險制度作為穩就業的重要保障,在黨的報告中被多次強調,與之相對應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在2018年政府審計報告中提及并劃入預期目標,以期能更廣泛、更精準、更及時地反映失業現狀。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是伴隨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變革逐步建立發展的,1986年,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誕生,歷經了30多年的發展,各項具體條例已逐漸完善,在穩就業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社保情況參差不齊,其中也有部分條例與現狀有所出入,有些情況尚未被法規覆蓋到,正在進行修訂完善。此次審計工作主要審查各項失業保險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和結余情況,以期通過審計提高失業保險基金使用績效。

2審計重點內容

(1)失業保險基金使用情況。一是不符合條件人員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問題。例如退休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在職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重復享受技能提升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二是違規擴大范圍、擠占挪用失業保險基金的問題。(2)失業保險基金保障情況。分析領金人員數據,與參保人員和登記失業人員數據比對,反映受益人群偏少、大量失業人員因領金條件苛刻得不到保障的問題,以及保障水平偏低、保障不到位等影響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問題。(3)減稅降費情況。2018年,人社部和財政部印發《關于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通知》(人社部發〔2018〕25號),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的政策繼續執行至2019年4月30日。按照國務院要求,接下來時間覆蓋面會進一步延長,以期減輕企業負擔。(4)穩崗補貼政策執行落實情況。不符合條件企業違規領取穩崗補貼,特殊企業穩崗補貼發放比例執行情況,穩崗補貼發放覆蓋面情況,企業領取穩崗補貼后使用情況與裁員情況。

3審計思路

本次審計主要采取大數據審計,在數據分析比對找出疑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落實。具體如表1所示。

4審計過程與發現

4.1審前調查。2018年,X市失業保險基金收入10億余元,其中失業保險費收入占比85%以上,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類別主要涉及失業保險金支出、醫療補助支出、穩定崗位補貼支出等方面,支出排名前三的類別分別是失業保險金支出、穩定崗位補貼支出與農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補助支出。審計人員學量相關法規對現行就業制度與失業制度有初步了解,與人社局相關人員進行座談,了解現行運行情況,構建一個大體框架,在這個大框架里思考可能有哪些疑點,針對這些疑點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這個點,可能會遇到什么樣情況,有沒有可以替代的備選方案,再進一步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對應的思路是否可行。4.2建立數據分析模型。由于項目時間緊張而覆蓋面廣,審計組決定采用數據式審計方法為主,導出失業保險基金發放明細表,通過交叉對比失業保險申領、工商登記等數據,初步判斷審計思路中疑點是否存在。4.2.1在職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模型一:利用醫療保險數據比對分析。根據《失業保險條例》,申領失業保險金前提為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已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被用人單位辭職,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不可能為失業人員繳納醫療保險。可以通過失業保險基金發放表與醫療保險相關數據,查詢申請人是否有領取失業保險金與醫療保險繳存同時存在的情況,具體如圖1所示。模型二:利用個人所得稅數據比對分析。根據《失業保險條例》,失業保險金申領人員必須為失業狀態,該時間段內不具備工資收入,與之對應的個稅納稅信息也不應存在。關聯分析失業保險基金發放表與個人所得稅相關信息,查詢申請人是否有領取失業保險金與個人所得稅繳存同時存在的情況,具體如圖2所示。經過進一步延伸審計發現,在職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主要分為三種情況:失業人員再就業后,用人單位僅繳納三險一金,未參保失業保險,僅從失業保險數據系統中無法獲取其再就業信息;失業人員申請時,經辦機構人員身份證號碼輸入時出現差錯;申領人員在本地無醫保與個稅繳納信息,而跨省外地有相關醫療保險繳納數據,由于金保系統各個省份未聯網,本地經辦機構無法獲取其就業信息。4.2.2穩崗補貼政策效果不明顯。第一,穩崗補貼發放覆蓋面窄。穩崗補貼企業申領條件為正常經營足額繳納失業保險金同時裁員率低于城鎮登記失業率。審計人員在足額繳納失業保險金企業名單中,通過企業編號關聯,對比得出符合條件企業明細,與實際發放企業名單進行比對分析。審計發現,2018年,X市共有6萬余家企業符合穩崗補貼申領條件,但由于政策宣傳不到位等原因,僅有1.7萬余家企業領取補貼,占比僅為28%,仍有4.5萬余家企業的穩崗補貼未能發放,涉及金額約為5000萬元。第二,企業減員嚴重仍領取穩崗補貼。由于穩崗補貼屬于事后補貼,具有一定獎勵性質,即2018年度領取穩崗補貼的企業,需滿足條件為2017年足額繳納失業保險并裁員率低于2017年度城鎮登記失業率,但部分企業以員工辭職、違反公司規定等為由大批量減員后仍獲得穩崗補貼。審計人員對比2018年度領取穩崗補貼企業名單與其減員率數據,發現領取穩崗補貼的企業中,當年減員率高于X市201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的已領取穩崗補貼企業數占比超過1/5,占穩崗補貼總領取金額的1/6。

5審計建議

全面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就業政策貫徹落實到位。堅決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積極宣傳社保政策,進一步強化政府在落實就業政策中的主體責任,提高穩崗補貼政策的落實效果,強化對社保數據一次錄入的審核和把關,定期二次稽核相關數據,確保其真實準確。加強就業補助資金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精準。X市人民政府應進一步細化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條例,使其能覆蓋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避免出現經辦機構鉆法規空子而挪用基金的情況;強化失業保險基金申領人的信息審核,多方來源比對其信息真實性,避免資金落入不符合條件人員手中。加強失業保險基金管理,確保基金充分發揮效益。X市人民政府應將失業人口與失業保險基金管理列入重點項目,依據相關法規條例合理建立失業預警制度,以期達到穩就業效果。督促相關就業主管部門追回多發放的失業保險金,并加強各部門、地區和險種之間的數據共享,嚴格審批,切實保障基金安全;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與相關法規條例,及時將利息收入上繳財政專戶;與公安、司法等部門合作建立失業人員信息共享機制,確保基金發放及時、準確。

6失業保險基金審計相關思考

6.1失業保險自身局限性。當前失業保險的給付機制和繳費機制還不夠健全,缺乏對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激勵因素,不利于加強失業人員努力尋找工作的動力。我國失業保險待遇只受繳費年限長短的影響,并不受到繳費基數的影響,繳費時間與領取失業保險金成正比,即失業者原先的工資高低與消費水平并沒有被考慮到。再加上我國失業保險金發放方式以每月固定標準式發放與一次性支付為主,與相關人員的就業時長和失業時長沒有直接關聯,并沒有起到激勵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作用,也容易導致“隱性就業”現象。我國選擇只繳納三險一金的企業數量龐大,而失業保險金并不被包括在其中,存在部分就業人員自行繳納或找一個企業掛名代繳的情況,這在現行金保系統中無法鑒定,更為棘手的是,只繳納三險一金的職工在金保系統中并沒有失業保險繳存情況,有些地方金保系統聯網程度較低,無法橫向比對失業保險金申領人的醫保養老等數據,僅依據失業保險的繳納情況無法判斷其是否就業。基金結余過多,使用效率低,不僅會增加管理運營的成本和風險,也會影響人們對制度的信任和參保積極性,更會對促進就業功能的發揮造成阻礙。需要進一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失業保險基金收支的比例,逐漸擴大促進和穩定就業政策的受惠面。審計發現,2018年年末,X市本級失業保險基金財政專戶賬面結余十余億元,是2018年調劑總支出的三倍有余,基金沉淀資金較多。我國的《失業保險條例》中,促進就業的具體項目目前只包含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兩方面,存在較多的空白區未被覆蓋到,應該提高失業保險的立法層次,在最高法規中增加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具體實現路徑,使促進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更有系統性,從而強調失業保險對于激勵和促進再就業的作用,為地方制定和執行政策樹立明確導向。6.2改進審計方式。失業保險基金審計涉及時間維度長、資金覆蓋面廣、相關政策多,為提高效率,需要運用計算機審計軟件進行分析,這就離不開基礎數據。社保經辦部門掌握數據有限,可以借助公安、工商、民政等部門的力量,強化與上述部門的數據信息共享,橫向比對相關信息。在日常經辦工作中強化數據信息意識,對失業保險基金管理涉及部門擁有的相關電子數據進行采集錄入,嘗試結合相關統計分析軟件,定期進行分析與自查。6.3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建立多維度審計評價指標。毫無疑問,收入與支出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失業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某地區失業保險基金效益發揮情況與該地區自身情況具有很大的關聯,《失業保險條例》在各地的貫徹落實程度不同,且各地區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基層相關執行法規,因此難以制定出一套教科書式的指標來度量失業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可以從失業保險政策覆蓋范圍、穩崗補貼效果、失業人員信息共享機制建立情況與技能提升補貼政策作用效果等方面入手,結合地區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多維度評價失業保險基金運行情況。

參考文獻:

[1]逯銘洋.論我國社會保障審計的目標[J].審計研究,2002(1):31-35.

[2]胡繼紅.社會保險基金審計監督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4.

[3]楊恒田,羅昕.多源數據關聯分析方法的審計應用[J].審計月刊,2009(2):42-43.

作者:樓昕悅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