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
時間:2022-10-12 03:20:03
導語: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資金是保證高校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及發展,高校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日益凸顯。本文由內部控制角度分析了高校主要財務風險及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高等學校;財務風險;防范措施;研究
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資金需求不斷增大,以及辦學模式的多樣化,經濟活動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這些問題都增加了高校財務管理的風險。因而,怎樣降低高校財務風險,促使高校實現持續發展目標,則是各個高校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高校主要財務風險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也逐漸擁有了財務自主權,高校財務風險也日益凸顯。高校財務風險與狹義上的企業財務風險相似。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涉及一些經濟活動,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高校也將面臨財務風險。高校主要面臨以下幾種財務風險:(一)債務風險。債務風險主要來自銀行貸款。由于高校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與事業收入,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些資金已經不能滿足高校發展需求,高校需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資金擴建學校。我國大部分高校均通過銀行貸款獲得相應資金。此外,大部分高校將銀行貸款用于建設學校基礎設施,因此大量的基礎設施工程款及銀行貸款利息都增加了高校的財務風險,這對高校實現穩定、持續發展目標是不利的。(二)財務管理風險。高校在管理、發展過程中,由于財務管理混亂、監管不到位引發的風險就屬于財務管理風險。高校預算管理、會計處理、資產管理等方面均可能出現財務管理風險。預算工作編制及執行力度較弱、管理人員并不重視預算工作、預算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預算與實際支出不符等情況均可引發財務管理風險。
二、財務風險成因研究
(一)管理人員與相關工作人員風險意識較弱。以往,我國高校的資金均來源于國家與地方財政撥款,因此高校領導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成本意識與績效意識較低,在高校發展過程中并未重視節約資源,財務風險意識較弱。然而隨著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籌資方式也越來越多,高校面臨的財務風險也在不斷增加。由于管理人員與相關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及內控知識水平較低,致使其并未充分認識高校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二)財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我國高校降低風險的主要方法就是進行內部控制建設,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國高校對內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較晚,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尚處于起步階段。一部分高校未制定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及標準;一部分高校并未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及工作流程;一部分高校未制定相應的監督制度,致使相關制度未充分落實;一部分高校內部監管力度較弱,且未制定影響的預防措施,導致高校不能及時發現、處理財務風險。(三)風險控制措施執行力度較弱。第一,預算控制力度較弱。在編制預算之前,未進行充分研究;在編制預算過程中,并未堅持公開、公正原則;預算編制完成之后,未充分落實,未建立健全績效考核機制等;第二,信息技術控制較為落后。一部分高校并未使用信息化系統進行財務管理工作,因此這些高校的內部控制機制也不夠完善,致使管理人員需花費大量時間管理瑣碎失誤,嚴重影響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第三,信息公開控制流于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部分高校財務信息披露滯后、信息公開范圍較窄、內容不夠全面等。
三、高校降低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提升風險控制意識。為降低高校財務風險,高校需提高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控制意識。高效的領導層高校發展的領路人,應首先樹立風險管理的核心理念,進而帶動全體教職員工形成風險意識,從而營建良好的財務管理環境,降低高校財務風險。高校財務部門需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宣傳,依據內部控制方案,完善內部控制實施制度,依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協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高校財務部門需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學性,并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可落實到實處。為確保高校此物管理內部控制水平,需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組織領導與協調。(二)完善風險預警標準。為降低高校財務風險,高校需采取以下措施完善風險預警標準:1.預算業務管理方面。高校財務部門需依據上級部門領導的批復,審核高校各個學院、各個部門上報的支出需要,并依據相關規定將預算指標發放到各個學院及部們中,各個學院及部門需嚴格依據預算來執行。預算對高校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預算內部分解與下達情況、預算執行差異率均屬于重要指標。2.收支業務管理方面。高校財務部門需管理、審核高校的收入,還需對高校的各種支出進行審批、分類管理,票據專管員需依據相關規定管理票據,高校需定期對高校舉債事項進行對賬。由于高校在經濟活動中常常出現收支業務,因此財務部門需不斷規范收支業務,主要指標為:收入歸口管理、票據控制情況、舉債事項定期對賬情況等。(三)健全財務管理機制。為降低高校財務風險,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高校需依據本校的特征與國家的相關政策制定財務管理制度。若高校未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將增加財務風險,從而影響高校的發展。因此,高校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了采購制度、預算制度與財務人員的分工制度。高校只有保證這些財務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及平衡性,才可降低高校財務風險,促使高校實現持續發展目標。(四)完善監督管理及評價機制為降低財務風險,高校需完善監督管理與評價機制,主要包含了內外部控制監督及內部控制總體評價機制。簡單來說,內部監督管理就是由高校內部紀檢監察部門、審計部門等內部監管部門審核與監管高校的財務活動;由專業審計機構審核高校財務活動則屬于外部監督管理范疇;內部控制總體評價,定期評估內部監督控制的有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推動高校穩定、持續發展,高校需深入研究其存在的財務風險及成因,并針對這些風險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財務風險,保證財務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瓊.高等學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2]蘇澤鳳,陳彥彤.基于財務風險管控視角下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研究[J].經濟師,2017(5):109-110.
作者:周棲梧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 上一篇:新時期如何強化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建設
- 下一篇:集團公司財務預警制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