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在教學的表現詮釋
時間:2022-12-30 11:05:22
導語:道德教育在教學的表現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馮現峰工作單位:邳州市官湖高級中學
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教育學生樹立科學健康世界觀
可以通過對教材中相關內容的發掘,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可以在《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一章的教學中,安排學生討論“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由C、H、O、N等自然界最普通的元素所構成的,說明了什么?”通過學生的討論和師生互動認識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均統一于物質這一唯物論原理。而在《生命活動的調節》中體會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事實。在《遺傳和變異》的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偶然和必然的關系。教材中這樣的素材數不勝數,引導學生建立正確唯物主義思考方法,建立科學的世界觀,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是生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生物學發展歷程中的思想斗爭使學生免受各種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侵襲以及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如在學習《遺傳物質的表達》一節中,通過對“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闡述,教育學生認識在個體發展中后天環境和自身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和相互關系,讓學生主動遠離不良影響并努力進取,摒棄宿命論等消極思想。在學習中,學生通過認識正確和錯誤,先進和落后,真善美和假丑惡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辨別決策能力。
充分利用課外教學資源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并不僅限于課堂,我們的校園、家庭、醫院、工廠等等場所都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其中也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其效果遠好于我們刻意的課堂說教。高中學生已經具有相應的組織和自我管理能力,因而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我們組織學生給校園植物掛銘牌活動,在了解各種植物特性和用途的同時教育學生熱愛生命,愛護公物;組織學生調查本地區水體污染情況,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科學精神和熱愛家鄉的感情并表現為保護環境的行為;組織學生參觀養殖場,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感情。我們身邊這樣的資源很多,值得我們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師去挖掘利用。實踐證明,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優秀品質的同時能夠激起學生熱愛科學,努力探索的精神,他們往往更能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同時,由于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方法論,更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智和潛能,學習效率更高,學習成績也更好。
- 上一篇:社會道德的影響及戰略
- 下一篇:網絡道德與文化構建解析
精品范文
1道德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