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09 10:33:09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結合當下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的情況,分析指出了當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職業道德

社會經濟的發展迅速,對技術性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突出,為適應社會、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職院校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職院校也為我國提供了很多的人才。在這個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中職院校的學生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崇高的職業道德,才能夠在這個復雜的環境生存。

一、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院校學生學校教育的重要模塊內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強調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處在一個青春期末期或者是青年前期的階段,學生的的心理變化正在處于一個轉型掙扎期,心理困惑也是最多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內心的自我矛盾與沖突。因此更應該加強對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和重視。(二)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1.課業心理問題,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和人生目標。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歷教育”觀念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優質生源基本都以上大學為第一目標,不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本人都對“職業技術教育”持有不同程度的偏見。所以,目前的中職學生生源質量較低,這部分學生不僅文化基礎知識薄弱,而且有著諸多的不良行為習慣,自學、自理、自我調控的能力較差。當他們進入中職校以后,首先課業方面上的心理問題,缺乏穩定明確的學習目的和人生目標,對于學生目標的設立比較隨意迷茫,還有一個學習心理問題就是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2.難以適應新的環境,人際交往心理問題。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問題也是中職院校學生所普通存在的問題。不僅表現在與社會各種人際關系之間的交往心理問題,也表現在與學校的老師同學甚至是跟父母之間的交流交往障礙問題。對于剛剛畢業的中學生而言,缺乏自理能力和獨立與陌生人相處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害怕被群體孤立,為了得到群體的接納,有可能產生盲目的從眾心理,受不良行為的影響;或為了堅決捍衛個人空間的絕對存在和過度的自尊,從而導致孤傲、情緒失控,難以與不同性格的同學相處,造成人際關系不合。在與異性同學交往的過程中,混淆了友情和愛情的界限,出現一些早戀等問題。與老師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甚至對老師的教育充滿排斥和敵意。與父母之前缺乏溝通,不愿意溝通,甚至冷落父母,對父母的教育當作嘮叨。學校應該加大對學生人家交往心理問題的排解,引導學生學會與身邊的各種關系相處。3.就業心理問題。就業問題是很多中職院校學生心中的一大障礙,充滿期待又無所適從。很多學生擔心自己的學歷水平低,專業技能水平不過硬,擔心就業難。中職院校一方面應該努力提升學生面向社會的技術本領,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鼓勵,使學生對未來走向社會充滿信心。

二、職業道德教育

(一)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內涵。1.職業道德教育是職業院校學生需要接受的學校教育培育中的一個重要的板塊內容,是中職院校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首先應該把握的一個重要的標尺。2.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是一般社會道德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的體現。職業道德是社會的主體道德。每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3.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職業者完成工作任務的前提條件,更是高效優化工作成果的重要助推器。(二)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途徑。1.職業道德感知的初步形成,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針中職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礎差,底子薄,自律意識不足,大都沒有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客觀實際,在日常教育中,應該從行為習慣上著手,從課堂、課間、自修、實訓、活動等細微處入手,在生活、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學會專心聽課、學會獨立完成作業、學會自控自理、學會團結協作、學會反思自己。由于中職生已是處于職業準備階段,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滲透到學生心靈,就有明確的職業動機和職業思想,這是職業素養養成的前提。具體方式的選擇應該根據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培育形成方式。2.積極開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認知活動,如班級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感到團結的力量;開展見習、參觀、交流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開展以講誠信、講奉獻、講勤儉等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誠信、奉獻、勤儉都是一個企業員工所遵循的美德,從而自覺地在自己身上傳承這種美德。團結協作精神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主線。貫徹落實團結協作精神的最好形式就是集體活動的開展。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團隊活動中,學生可以在無形之中就強化了自己的集體主義思想,強化了團隊意識,學會了團結協作與無私奉獻。3.以實習為契機、以校企聯動為保障。實習是學生在正式踏入社會、踏入企業前最重要的一站。由于他們自此以后就要單獨面對企業的工作環境、接受企業的競爭壓力,所以,在實習階段,他們都會十分認真,努力學習以使自己能夠盡快適應企業的職業素養要求。因此,這段時期他們思想變化最大,成長最快。中職院校應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和企業多多互動,及時交流學生的表現,并根據他們的表現及時確定教育方法。這樣,雙管齊下,校企聯動,共同教育,最終能夠確保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

三、結語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職業教育的整個過程,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接受老師與企業的反饋,通過企業的反饋,了解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與實踐中存在的差距,不斷調整教育方式和內容使其真正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

作者:陳堅 單位:岑溪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