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學校德育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3-26 09:05:49

導語:薄弱學校德育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薄弱學校德育現狀及對策

摘要:首先應用具體的案例介紹了當地薄弱學校德育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的思考與建議。從建立學生檔案、抓好班級文化建設、采取多渠道滲透德育三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指出作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握教育關鍵期,堅持以人為本,把學生的德育作為教育的重心之一,不斷創新和探索,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薄弱學校;德育;思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它為我們今后教育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又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認清學校德育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是我們每個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一、總體概況

近年來,我校在學生德育工作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統考指揮棒的因素,德育狀況出現了滑坡趨勢。表面上看,問題在學生,實際根子在教育。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偏重“智育”,輕視“德育”。“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但是在沉重的升學壓力面前,許多學校沒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高唱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一切向“成績”看齊。片面地認為分數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2.德育工作滯后,沒有實效性。學校對教師德育情況的考核在評優評先、績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少之又少,看重的只是教師個人的教學成績。學校在制訂德育工作計劃措施時,脫離學生實際情況,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致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大打折扣。3.德育內容學科化,方法單一目前,我校的德育方式主要表現為思想品德教育課,教師一般通過思想品德教育課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缺乏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只是將課本出現的知識照本宣科教給學生,內容過于學科化和知識化,而且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說服教育法,方法單一,學生接受到的只是一些德育語言符號,不符合學生的心理實際,收效甚微。

二、對策思考

1.落實德育為首,完善德育評價機制。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的奠基階段,是塑造健康人生觀的最佳時期,學校要擔負起“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改變“唯分數的傾向”,再筑“道德長城”。學校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有較強操作性的德育評價體系,提升德育評價在學校教育評價體系中的地位。要將德育評價真正落到實處,跟學生升學、教師的評優評先、年終績效考核等掛鉤。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對德育工作真正重視,對學生的約束力也必將大幅提升。2.環境育人,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光靠說教是不行的,只有讓學生通過生活的實例,來進行善惡對比,才能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學校可以通過舉行文娛活動、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條件和機會,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可以通過墻報、黑板報強化宣傳,滲透德育;還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學校是學生的樂園,成長的天地,同時也是育人的搖籃,因此通過多種形式,各式各樣的活動把德育的內容滲透其中,這樣德育就不再是以前那副呆板的說教面孔,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自然就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自覺參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3.多方結合,齊抓共管。一般學校每周安排2節左右的思想品德課,但是德育是一個需要長期維持并不斷進行滲透的過程。僅僅靠思想品德課進行教育,這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將德育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大力倡導其他學科的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將自己的教學與德育融合,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感染和熏陶,以有效方式滲透到學生的思維和行為中。再者還可以聽取家長意見,使家長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學生的德育中來,大家齊抓共管,共同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合力,這樣我們的德育就會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初中生是祖國的未來,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性格和習慣的重要階段,作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握教育關鍵期,將學生的道德教育貫穿于教學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視為教育的重心,不斷創新和探索,增強德育的實效性,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多管齊下,多渠道滲透德育,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郭哲男.初中生德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2]鄭琦.薄弱學校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J].新西部,2012(8).

作者:趙楷平 趙楷存 單位:1.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 2.甘肅省古浪縣大靖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