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適時優化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23 02:00:00
導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適時優化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德育工作成效明顯,但經濟全球化和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導致社會道德選擇的困惑日益增多,這對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求高校應適時優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需要合理利用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圖書館、教室、操場、體育館、遠程教學等)、人力資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環境資源(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各種資源中,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適時地對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是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關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課教師、輔導員、學生。從實踐方面看,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主導者,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要素,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的優化是首要任務。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在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直接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強隊伍建設,應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素質入手,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資源。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仍需加強:
(一)科研和教學實際、社會實踐相結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素質。
在教學和科研的關系上,以科研帶動教學,以科研促進教學已成為普遍共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都樹立了科研意識和加大了科研力度,不斷推出新的科研成果,并且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極大地改進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水平。
但是在目前的科研中,同樣存在著科研課題和教學內容、社會實踐相脫節的情況,有些科研課題往往片面追求學術的高深,注重引經據典和概念思辨,卻遠離了教學實踐,遠離大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能很好地促進教學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科研一定要和社會實踐、學生關注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才能適應教學現實的需要。
此外,高校輔導員在生活中貼近學生,在課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科研課題可以適當吸收輔導員共同參與,在實踐中發現、尋找問題,并拿到教育的實踐中去進行檢驗。這樣既能夠促進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也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教學素質,使課堂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二)從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出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
近年來,隨著新的教改方案實施,高校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受到挑戰。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為例,“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并不是馬克思思想的三個不同的構成部分,而是作為整體的馬克思思想的三個構成因素”。但哲學與經濟學分屬于不同的研究方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受各自專業研究方向的限制,造成哲學與經濟學人為分解,出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原有的專業知識結構與現有的教材體系、教學體系之間嚴重不對等的矛盾,如何盡快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就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在教學實際中,存在著哲學出身的教師對政治經濟學教學內容掌握不精準,而經濟學出身的教師在講授哲學教學內容時又難以展開的尷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應該說,各級主管部門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舉辦了各種形式的課程進修、業務培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述矛盾。但是專業知識的提高和轉化為專業素質卻非一日之功。完善訪問學者、客座教授機制,為教師提供形式多樣的培訓、進修,特別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出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只有不斷豐富和完善其專業知識體系,并提供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機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改革,才能從根本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質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吸引力。
(三)注重言傳身教,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政治素質。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西方的價值觀與教育理念對我國的影響日甚。在此影響下,現代的大學生更趨務實,更強調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觀念相對淡化,這種情況也在部分教師身上有所體現。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其言行若不和教學內容相一致,將對教學效果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應注意為人師表,視教育為神圣的職業,敬業樂業。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充滿關愛,善于以平等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治學嚴謹,關注現實、樂觀向上,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政治素質。大學生從教師的教學和日常言行中感悟到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也將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注重言傳身教,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政治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高校輔導員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其對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搞好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也是開發利用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的重要內容。
(一)增加輔導員數量,以保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效果。
我國高校實行擴招政策以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生素質層次參差不齊,沒有一定數量的輔導員隊伍作保證就難以保證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進行和取得預期效果。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每200名學生應配備一名專職政治輔導員,但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沒有達到這個比例,有的學校僅為1∶500,甚至更少。輔導員更多的忙于事務性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細致深入的就業指導、心理輔導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輔導員配備不足,人手緊張,嚴重影響了工作的開展。認真落實教育部文件精神,首先就應盡可能地保證一定數量的輔導員隊伍。
(二)引導輔導員隊伍建設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提高輔導員的職業素質。
社會和學校對高校輔導員的定位不清。作為新興職業,輔導員還沒有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社會上很多人將輔導員理解為“管理員”而非“教師”,輔導員的歸屬感比較低。高校對輔導員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輔導員對自己職業的前景產生焦慮。報酬上,同樣學歷,同樣工作時間和工作量,輔導員的收入遠低于專任教師,導致高校輔導員的離職傾向比較嚴重。
高校輔導員年紀輕,學歷和專業技術職務偏低,工作經驗少。有調查顯示,82.8%的人認為輔導員隊伍需要建立職業準入制度及資格認證制度,這是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標準之一。另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06年,全國高校共有本專科生專職輔導員69198人,研究生專職輔導員2721人,本專科兼職輔導員36819人,研究生兼職輔導員3682人。從年齡分布來看,21~33歲的占65%,31~40歲的占21%;從行政職級來看,副科級以下占83.2%;從專業技術職務來看,初級及以下占68%;從事輔導員工作時間看,4年以下占68%。以上種種,嚴重影響了輔導員工作的正常進行。
制定輔導員職業準入制度和資格認證制度,按照不同的專業界限進入不同的職能崗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職業生涯輔導、法律服務、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大學輔導員專門隊伍,可改變高校輔導員身兼數職界限不清的狀況.同時,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角度,把輔導員的工作形成若干個學術研究方向,并引導輔導員廣泛參與,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輔導員對職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使其認清工作職責,不斷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運用適當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隱含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只有這樣,輔導員才能自覺地擔當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公務員之家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應緊跟時代,更新和拓寬教育內容,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特別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隊伍建設和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以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雋鴻飛。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及其問題[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6)。
[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意見[Z]。
[3]徐霞。高校輔導員工作滿意度及其與離職傾向的關系研究———以上海高校為例[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4]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狀況調研報告匯編[Z]。
- 上一篇:旅游業制作網站的功能分析論文
- 下一篇:新經濟時代歷史文化古都旅游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