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德育管理激勵體制新探

時間:2022-08-13 10:18:33

導語:院校德育管理激勵體制新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院校德育管理激勵體制新探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構建文明券評價體系是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是學校德育管理實踐的有效創新嘗試。

一、反思現行激勵舉措,萌生“文明券”教育設想

現行的針對學生的激勵方式大多數是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文明小標兵”等,激勵的周期一般是一學年一次。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評選的第一標準,成為眾多成績平平的學生一個不可逾越的高門檻。久而久之,熄滅了眾多孩子渴望爭取榮譽的熱情,導致這種激勵方式如同虛設。再者評選的周期過長,沒有及時的評價、激勵,導致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缺乏一個正確的引導,且現行的激勵方式目標單一,決定孩子一生成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行為習慣被忽視了,追求的只是面上的東西,忽略了本質的東西。因此,我萌生了“文明券”的教育設想。

二、凸顯多元和諧原則,精心設計制作“文明券”

“文明券”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發展性與個體性差異,注重記錄評估學生每個階段的行為習慣發展情況,讓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比較,達到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目的,激發其興趣和動機,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為了讓文明券更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欲望,文明券的版面設計也成為活動成功開展的重要范疇。為此,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精心設計了一組激勵性升級券,以紅、黃、藍三色為底色,分別代表高、中、初三個級別。此組券的正面主體畫面印有可愛顯眼的“文明券”三個字,左上角是學校的校徽。背面是以一個大大的獎字為背景的頒獎感言框,用以記錄孩子獲得文明券的原因和大家對他的肯定和鼓勵。鮮艷的紅黃藍底色、溫馨的頒獎感言,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三、依托活動載體,實行多舉授予機制

我們圍繞“爭文明券,做好少年”這一主題活動,實行文明券的周授予制、隨機授予制、積分制、兌換制。“文明券”中藍券是基礎券,采用每周授予的形式,以表彰班級中本周習慣養成方面有進步的學生。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會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推薦和評選,推薦采取自我推薦、生生互薦、教師推薦、家長推薦等方式進行,評選充分發揚民主,要獲得班級半數以上同學的認可才能獲得“藍券”。獲得獎券的學生將張榜公布在班級“文明禮儀伴我行”榮譽榜上。文明券中“黃券”比“藍券”更高一個級別。當學生的“藍券”達到10張時,就可以到班主任處換取一張“黃券”,班級會舉行隆重的“授星”儀式,授予該學生“班級文明之星”稱號,并在班級的“文明之星”光榮榜中粘貼他的照片,宣傳他的事跡,鼓勵他繼續前進,向著“紅券”邁進。“紅券”是文明券中級別最高的獎券。每10張“黃券”才可以換取一張“紅券”,并被授予“學校文明之星”稱號。文明券評價的最高級別為“學校文明之星”,由學校在升旗儀式上頒發“文明之星”證書,再宣讀頒獎詞并張榜公布。學校每學年的“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的候選人將從榮獲“學校文明之星”的同學中推薦。“文明券”激勵機制中還有一項重要的方式就是“隨機授予機制”,即校長室、導護師、文明禮儀督導隊在平時學校巡查過程中,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當場授予“藍券”。這一授予機制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樹立“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成就人生”的成長理念。

四、解剖“文明券”承載優勢,收獲學生成長果實

(1)完善了德育評價的機制。“文明券”評價體系是以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為突破口和著力點,是一種既重視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方式。它改變了以往“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只針對優等生的評價體系,做到了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覺得成功是可望又可及的,從而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2)活動成了教師教育管理的好幫手。教師與少先隊隊員一起制定的切合實際的爭券方案,可以讓學生心中有明確的努力目標,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教育教學管理也就能夠事半功倍。

(3)活動促進了家校合力,為學生的成長導航。“文明券”激勵評價主體的拓寬,改變了以往由教師評價的單一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形成了多個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和諧。“文明券”評價體系的成功構建和廣泛的推廣應用,再一次證明了只要我們用積極、熱切的期望去發現、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并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就能達到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的和諧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