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實踐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6 11:25:00
導語:學校德育工作實踐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實施,“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但德育效果仍不盡如人意。為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遼寧省撫順市第二中學結合學校實際,探索出模塊化德育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綜合實踐活動、文體藝術課程、生命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家長資源的開發等模塊。學校實施模塊化管理以來,德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學生整體素質也得到不斷提升。
[關鍵詞]德育管理模式;模塊化管理;學生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然而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德育、智育嚴重脫離,德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德育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德育工作支離破碎、不成系統的教育現實以及德育工作嚴重脫離生活實際等現狀,都給我們實施有效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借鑒新課程改革的模塊化思想,結合學校實際,遼寧省撫順市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撫順二中”)實施模塊化管理,充分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資源,全面、系統地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撫順二中的模塊化管理模式改變了德育工作者忙碌、無序、低效的現狀,德育管理思路更清晰、更專業;德育工作更簡潔、更高效。
一、綜合實踐活動扎實有序。德育回歸生活顯成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學校德育必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必須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德育回歸生活,已成必然。根據新課程改革綱要,學校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列為必修課程;高中三年,學生必須獲得23學分。這項規定為德育生活化提供了政策保證和實現的機遇,為學生走進社會、融入生活提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舞臺。
近五年,學校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共416項,研究的內容涉及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個人發展、跨學科綜合、校園文化建設等眾多領域。部分研究性學習項目及成果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其中六項獲省級科研創新獎,一項獲國家級科研創新獎。社區服務課程已成撫順二中學生盡獻愛心、服務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的品牌課程,同學們充分利用寒暑假及節假日時間實施社區服務。如:撫順二中“陽光使者團”“慈善義工團隊”和“青艾使者團”的學生堅持利用節假日時間走進養老院、福利院等盡獻愛心,走向中小學校園、走上街頭、走進街道社區、走進企業、走進書城圖書館等公眾場所,以問卷調查、人物訪談、知識宣講及情景劇表演等形式,向中小學生及廣大市民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及艾滋病防治教育、法制教育及環保教育常識等。提供社區服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更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及愛心慈善意識。
同時,為確保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期性、穩定性、實效陛,學校團委、德育處積極開發利用社會資源,已建立三十多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對學生開展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保等多方面教育。
經過多年探索,撫順二中綜合實踐活動已取得系列成果。2007年的綜合實踐活動被撫順市教育局團委評為“特色工作獎”;2008年寒假開展的活動被共青團撫順市委員會、撫順市志愿者協會授予優秀項目獎;2008年10月,“撫順二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榮獲市級關于學生活動特色工作的最高榮譽“撫順市十佳特色工作獎”,學校獲“全國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二、精彩紛呈的文體藝術課程,德育之花大放異彩
文體藝術教育作為撫順二中德育模塊中的一大亮點,在新德育中充分發揮了其特有的育人功效。
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學校除開齊、開滿音樂鑒賞、美術教育等必修課程外,還最大限度地開設出有二中特色的舞蹈、音樂賞析,美術作品鑒賞及攝影等選修課程,以促進學生文藝素養的不斷提升。學校定期舉辦的師生攝影、書法、書畫展及有鋼琴特長的學生每天中午輪流在學校一樓中央大廳彈奏優美樂曲的“每日鋼琴”活動,為學生充分展示才藝、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塑造良好品格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每年一屆的校園藝術節活動內容涵蓋文藝、語言、表演和書法繪畫篆刻攝影等多個領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參與;一年一度的大型元旦藝術展演,如2006年《真我色彩》、2007年《舞動青春》、2008年《放飛夢想》、2009年《綻放年華》等節目在撫順電視臺錄播后,作為一道校園文化大餐與全市人民共享。這些活動為廣大師生充分展示個性與才華搭建了很好的平臺,也使學生熱愛母校、盡展青春風采、共同打造撫順二中校園文化特色的責任意識隨之而生!
在體育健康教育方面,除了必修的體育、體活課程外,每年的迎春長跑、秋季運動會、2000米長跑測試,每日的一小時陽光體育運動理念已深入人心。目前,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每年進行25項專項比賽:籃球三分王、上籃王、花球王、罰籃王,足球顛球王、運球王、射門王,皮筋三人組、五人組,跳繩單人跳、雙人跳、不間斷大繩,排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深得學生喜愛。這些科學、規范、常規性的體育課程既使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放松心情、磨煉意志,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活動。
德育回歸生活,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藝術活動中,綻放青春風采,培養健康人格,建設和諧校園,正是德育的基本目標。
三、生命教育工作專業、有序,生命教育模式走向全國
隨著學生個體的成長變化以及他所在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尤其是隨著愈演愈烈的升學競爭現象的加劇,廣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在環境適應、人際交往、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發展、學業壓力、考試心理調整、情緒管理、生涯擇業指導及危機干預等方面,都對學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心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早在2001年學校就建立了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現在功能齊全、專業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為全校師生自覺接受生命教育、查閱生命教育資訊、觀賞生命教育影片、開展團體心理咨詢及拓展訓練、接受個體心理輔導等提供了溫馨幽雅而又資訊豐富的專業平臺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充分利用社團活動、專家講座、家長課堂、團體訓練、課題研究、個體輔導、網站雜志等載體,全面、系統、深入地實施青少年生命教育,推動德育工作深入開展,這已成為撫順二中生命教育的最大特色。2007年11月23日,中國“青艾工程”(2006年12月,由中華慈善總會、中國教育學會共同發起的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全國第一家青艾小屋“白巖松號”正式落戶撫順二中。我們所探索出的“青艾小屋”生命教育“十個一”模式一即以“一塊牌子、一個空間、一名專職教師、一個書架、一個課題、一個學生社團、一場電影、一個專家講座、一節家長課堂、一張功德簿”等為載體,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專業和愛心資源,全面深入地實施青少年生命教育,促進廣大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長,這種模式已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撫順二中“青艾小屋”生命教育工作已多次亮相中央及省市電視臺及全國會議,《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婦女報》及省市各主流媒體也多次深度報道撫順二中生命教育工作實踐,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撫順二中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也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層次發展。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隱性德育課程充分發揮育人功效
校園文化是一種教育“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隱性課程,它是以學校文化活動為主體,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創建的,充滿時代氣息和校園特點的人文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規范人的行為,而且能夠激發廣大師生對學校育人目標、學校規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其中一員的使命感、歸屬感,同時還能對廣大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整潔寬松的輔導室、設施齊全的實驗室、資訊豐富的圖書室及電子閱覽室、配置科學實用的音體藝術心理等專用教室、優美的音樂噴泉和美麗的校園小徑等,為廣大師生營造了現代的、窗明幾凈的學習與成長環境。近百幅二中學子的書法作品、數十張二中師生國內國際獲大獎的攝影作品、數百張二中人參加國內外交流及各類重大社會活動的資料照片、歷屆足跡遍布各地的二中校友代表們的資訊照片、假山石上刻錄的“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名言、綠草地上“小草在微笑,請您繞行”的提示語、教學大廳里“知識改變命運,勤奮成就夢想”的警世格言……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以不同的方式鐫刻著二中人成長的足跡、蘊積著二中人的智慧和文化內涵。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鼓勵每個班級擁有自己的班訓、班歌、班徽及教室的特色布置。每個教室里,最能代表本班級師生心聲的人生格言已形成校園里一道特殊的靚麗風景線。“崇德、博學、求真、創新”的校訓和“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校風也激勵著一屆又一屆二中學子,以健康的心態、優良的素質走向大學、邁向社會。
在繁忙的學習之余,學校團委學生會及各個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撫順二中心理社團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通過辯論賽、心理劇場、演講比賽、拓展訓練、名師訪談、學子交流、心理健康活動月、陽光之旅、陽光之星評選等多種形式,成功舉辦過40多次大型校園活動,創辦了社團心理專刊及學生心理網站《心夢驛站》,在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常識、豐富校園文化、積淀傳承撫順二中校園文化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文學社團也通過征文比賽、創辦校刊《象牙舟》等形式,在打造校園文化、充分展示學生文學水平、培養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意識方面發揮了其特有的作用。
五、充分開發家長資源,家長學校彰顯教育優勢
在多年的德育實踐過程中,我們越來越發現,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與改善、家長資源的充分挖掘對學校德育整體工作的實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充分挖掘、利用、整合家長資源,促進學校、家庭、社會教育資源的有機融合,已成為撫順二中家長學校工作的又一突破口。此模塊的運作主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課堂、家長論壇等形式來溝通、整合家校資源,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此,學校成立了校級家長委員會和各年級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的管理,每學期設定各年級家長開放日,請家長委員會成員到校觀摩學校各項活動,并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家長課堂上,學校還邀請國內著名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為廣大家長傳播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講解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特點,孩子們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基本策略,生命教育基本常識及親子溝通藝術等。在幫助廣大家長消減心理困惑的同時,這些活動更提升了廣大家長了解和支持學校各項工作、協助教育引領孩子良好品德發展的能力。實踐證明,家長資源的啟動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效能。
采取模塊化管理模式以來,撫順二中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學校的德育面貌得到改觀,學生各方面素質也得到不斷提升。當然,在模塊化管理方式實施過程中,各模塊間關系的處理很重要;若處理不當,會產生相反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以有效發揮各模塊的作用。第一,為保證各模塊工作的順利實施,德育模塊的劃分、內容管理及效果評價體系需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體制要相結合,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作用,保證德育任務與目標的有效實施。第二,德育處、各年部及各職能部門之間要統籌兼顧,既保證各模塊之間相互協調、和諧共生、百花齊放,又能凸顯各模塊特色。否則,各自為政、缺乏全局觀念的局面必將導致德育工作的無序和低效。第三,德育模塊化管理應該與學科教學德育滲透及常規德育管理有機結合,以充分發揮德育工作整體功效。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增強德育實效性,培養德才兼備的可持續發展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模塊化管理是撫順二中德育工作有效實施的大膽實踐,在幾年的探索中,學校德育工作初顯成效,但要走的路還很長,學校會不斷完善、創新德育管理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上一篇:大學與中學德育銜接性研究論文
- 下一篇: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德育功能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