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德育工作創新研究

時間:2022-03-09 03:12:47

導語:大學生德育工作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德育工作創新研究

摘要:面對社會加速變革、思想多元化、不斷創新技術、社會上復雜的心理問題不斷涌現的新形勢,準確定位和深入研究大學生自身特點,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鞏固大學思想文化陣地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和諧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同時,對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體現,也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德育;思想教育

一、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成長規律

當代大學生是在新的社會環境成長起來的,他們普遍是90后,獨生子女比例大,自我意識強烈,年齡較小,思想上不夠成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世界觀。這些學生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思想比較活躍,追求個性,不愿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普遍看重實際利益,對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輕視。他們看重實踐應用,不愿探究原理知識,他們重視個人利益,看輕集體利益,他們關注經濟發展,不愛過問政治時事。在世界觀逐漸形成的大學生活中,從思想上引導這些學生,從而使他們具有積極健康的思想,是高校學生輔導員的主要任務。究其原因,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比較多,他們在家庭教育中受關注較多,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有比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社會大環境的普遍尊重,因此他們不愿受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喜歡獨樹一幟,追求個性,表現為著裝的標新立異,語言的新詞匯流行、火星文字等。另外,現行的高考制度使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只重視智育,輕視思想教育,家長和學校沒能給予適當的引導,導致思想教育缺失。進入大學后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較為寬松,加之脫離家長的監督管理,更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二、做好大學生德育思想工作的方法

做好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對思想教育工作者嚴峻的考驗,教育者必須要有較高的政治修養和理論素質,并且在專業技能上要與時俱進,在做事的方式方法上要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在自身修為上成為學生的典范,用真誠的心態贏得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用敬業的精神服務學生。

1.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全員參與,多渠道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流行文化。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打牢大學生的思想基礎,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大學生走進學生社團后得到了很多鍛煉,在為人處世、協調溝通、語言表達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且性格愈發開朗,生活更加陽光。

2.更新高校德育內容。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拓寬高校師德的領域和傳統方法,利用電視、互聯網、多媒體,增強德育建設的有效性和感染力。針對時代特點建立輔導員(班主任)博客、微信群、QQ群,加強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的深入交流,接受學生提出的各種有益意見和建議。

3.優化思想教育工作隊伍結構,提高人員素質。隨著社會多元化而導致學生群體思想和需求多元化,輔導員的工作往往得不到學生的認可,部分輔導員出現了對自己職業認同的疑惑,甚至出現職業倦怠情緒。因此,高校應該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優秀的人才到輔導員隊伍當中來,并給予輔導員評聘相關學科技術職務的資格。還應建立激勵機制,提高教育者素質能力,穩定和集聚優秀德育人才。同時,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應完全依賴輔導員,建立以專職人員為骨干,專兼職結合的高校德育隊伍,才能有效的開展學生思想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智育發展的同時提高德育水平。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門化,才能使輔導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思想教育的研究工作,更好地給學生指導。另外,在新時期高校教育中,教師不僅僅是上完課就走的“經師”,還要成為學生成長的“人師”。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需要提高自身修養,以高尚師德,感召學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指路人。

4.加強基層學生組織建設。面對沉迷網絡帶給大學生日益墮落的新形勢,必須加強最基層的班級、宿舍黨團支部建設。大學生進入校園后第一個建立起來的組織是在宿舍和班級里,為大學生的人生成長提供最特別、最有意義的精神支持和情感支撐。做好一個班級、寢室支部的工作,建立起每個學生對集體強烈的認同感,不僅對班集體管理意義重大,而且對大學生的情緒調理、健康心態和內在發展尤為重要。大學生對組織歸屬感、榮譽感的需求特別強烈,如果班級缺乏凝聚力,班級成員勢必會走向其他組織,這是校園多元亞文化格局形成的重要成因。

三、在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德育思想工作的創新

傳統的教育方法多是口頭談話、說教式教育等,學生感到乏味,接受度不高,工作效率比較低。因此,要開展多種活動,將思想教育與之結合。

1.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融匯德育創新。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項目、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等舉措,促進兩個課堂在育人工作中的貫通。在豐富多樣的課外創新活動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積極探索,學會了解決一些平時學習中遇到過的實際困難,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比如,某學院學生開展多年的化工設計創新比賽,學生不僅在專業技能方面有很大提升,也在整個過程中學會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2.校內校外結合,拓展德育內涵和土壤。學校的環境畢竟相對單一,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缺乏對社會的了解。應組織學生到校外的工廠、學校,參觀學習,到養老院等福利機構義務勞動、慰問演出,讓學生們多看多學,針對社會道德問題交流研討,從中鍛煉分析判斷能力,增長社會閱歷,為今后走出校門打下基礎。

3.社會實踐與學生德育培養相結合,培養高尚情操。如今幾乎所有大學生都會熟練使用人人網、微博、微信平臺、QQ群、飛信等交流方式,作為思想教育者,應該與學生同頻共振,與大學生融合,贏得學生的認可和發自內心的信任。要利用寒暑假、小長假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增加社會閱歷,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班主任都是從專業教師中選拔而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敬仰班主任的學術和人格,心理上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導和影響,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資治通鑒》中說道:德才兼備為圣人,德才兼亡為愚人,德勝才者為君子,才勝德者為小人。德育不是孤立的,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過程中,不是一元的,是多元的,不單是理想信念、政治、思想的教育,而是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多種元素的培養,體現在工作、生活各種實踐中。高校教師作為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要對學生懷有一顆愛心,一份責任,這是做好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前提,帶著這份愛和責任應該更好地投入到學生思想教育活動中,面對不斷成長變化的學生要不斷創新,不斷解決出現的思想問提,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作者:徐宏書 單位:大慶師范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高校德育創新發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唐國軍.把握新形勢下大學生特點,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J].百度百科,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