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3篇
時間:2022-11-26 10:58:29
導語: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注重教師形象,發揮示范導行作用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在學生的視野之中,教師的世界觀、言行、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以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例如:課堂用語講究文明禮貌,在叫學生回答時或坐下時,常用“Please”;請學生幫忙時用“Excuseme”;學生幫了你不忘對他說“Thankyou”,叫錯了學生名字,說聲“Sorry”等。教師這種彬彬有禮的態度,對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是最好的教育。
二、以教材為載體,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是以教材教學為載體,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確立明確的德育目標,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1.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所學的內容多貼近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如:在教學“Thankyou”這一最為常用的禮貌用語時,教師應側重于學生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告訴孩子們,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說“Thankyou”,接受別人贊美時要說“Thankyou”,收到禮物時要說“Thankyou”。同理,如果碰到長輩主動問好:“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night!”要經常使用,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Sorry,Please,Excuseme,Thankyou”等常用語,并對經常使用這些用語的學生進行表揚。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愛國是每個人應具有的高尚情感,特別是對于處在當今和平時代的小學生來說,其更需要灌輸這樣的愛國情感教育,作為教師的我們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培養青少年的這種情感。在學習“Countries”這一單元時,講到“Whereareyoufrom?”時,學生會踴躍地回答“I’mfrom...”,這時我就會說:“WearefromChina,andweareallChinese.”然后問學生:“Doyoulikeourcountry?”并出示一個中國風光的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3.對學生進行親情、友情教育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長輩百般呵護,有求必應,自私心態較為嚴重,往往不懂得關心別人、不懂得感恩。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引導和提醒。例如:在教學“Teachers’Day”這一單元,正逢教師節到來,引導學生動手制作賀卡送給任課老師,并寫上祝福語:“HappyTeachers’Day!”(教師節愉快!);在母親節、父親節可寫上“Iloveyou,Mum/Dad!”(我愛你,媽媽/爸爸),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讓學生得到了良好的道德情感熏陶。
4.對學生進行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
合作精神是孩子教育成功的重要標志。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Topic主題或者學完的課文創設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精神。例如:在“Let’sdo”“Let’stalk”環節,可以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幾人一組地完成指定任務,這樣既增強加了學生間的感情交際,又培養了他們之間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深刻地領會課文中ROLEPLAY的團結合作精神,這正是小組合作式任務型教學所要實現的目標。
三、引用名言、警句及諺語等進行德育教育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及諺語等進行人生觀教育,有時往往恰當的一句話,會影響學生甚至會讓他們終生受用。如:Neversaydie.永不言敗;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Successalwaysbelongstothemostpersevering.成功總是屬于最有毅力者。這類諺語可以讓學生明白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失意,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又如:Amanbecomeslearnedbyaskingques-tions.不恥下問才能有學問;Doasyouwouldbedoneb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spectyourself,ornooneelsewillrespectyou.要人尊敬,必須自重;Ayoungidler,anoldbeggar.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類諺語可以讓學生明白對待生活、學習的態度,以及如何“做事”與“做人”。
四、尊重中西文化差異,弘揚優秀道德傳統
用英語進行交際,學生就必須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例如:在教學“Weather”這一單元時,告訴學生英美國家一般喜歡以天氣為話題開始交談;在教學“Howoldareyou?”句型時,告訴學生西方人非常尊重他人的隱私,比較忌諱別人問一些個人隱私的問題,年齡和工資收入這類問題是不詢問的,并幫助學生了解可以使用的場合。同時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注意英漢習慣用語的比較,譬如:打電話時,英語習慣用thisandthat以表禮貌,而不習慣用Iandyou.;介紹兩位異性認識時,通常先將男士介紹給女性,如可以說:Miss(女士名),mayIpresentMr(男士名)。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禮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五、塑造學生性格,注重自信心的培養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處理問題,攻克難關。在他們回答問題正確或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就應及時稱贊,如:“Wonderful/Excellent/Welldone/Verygood”;在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或者猶豫時,可以鼓勵他們:“Nevermind,tryagain,takeiteasy,nevermind!”等;如果學生答錯或找不到答案時,教師可以安慰他們:You’vedoneagoodtry!恰當的評語對學生有著極強的鼓勵作用,是德育教育的潤滑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是個長期、反復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它必將對學生良好人格、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正確人生觀與世界觀的樹立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張琦 單位: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彭家小學
第二篇
一、提煉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
現在我們使用的這套小學PEP英語教材在選材和活動設計方面不難看出都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其中涉及到了許多德育素材。包括各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禮儀、歷史變遷、風土人情等。諸多內容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我在設計學案時,就會把這些德育素材,有意識地與教學過程結合,通過互動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自覺的道德意識及道德行為習慣。
(一)德育教育與各個教學活動的互動滲透。每節課從上課的第一聲招呼開始,我就熱情激揚,以自生的氣場感染、影響學生。帶領學生做熱身、導入、互動、操練、鞏固等學習活動環節,并且具備濃郁的趣味性,特別注重熱身活動環節,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高低關鍵所在。這一環節中我采用的有效方法如:唱歌曲、頌歌謠、講故事、模仿秀、跳舞蹈、挑戰老師、學生互動等。在熱身活動中,我更多采用等形式,這里會逐漸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帶來的快樂。
(二)德育教育要涉及到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外輔導。英語中歌曲、歌謠、繞口令、小詩等都為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在具體課程中遇到這些內容學習時,必須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出發欣賞美、感受美、體會美,進而互動交流這些英語歌曲、繞口令、小詩等給大家帶來的美;進一步指導學生欣賞品味語音、語調、語流的美;體會感受對話、故事等語言、內容的美;在此基礎上啟迪學生以自身能力表現美、創造美,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凈化思想的教育。
(三)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主線,把學生學會知識作為目的,組織每一個有效有趣的教學環節,將德育教育穿插其中互動滲透設計某同學媽媽病了,大家一起去看望她,帶去問候,并一起為她打掃衛生;使同學們懂得,要樂于助人,講究衛生,熱愛勞動。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及了解異國風俗,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行為、禮貌做事等良好行為習慣。通過這一系列的德育教育與教學活動的互動穿插,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活用教材,適時進行德育教育
(一)環保教育。全球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日益加劇,教育孩子們從小養成環保的意識和行為,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肩上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在教授這個單元時,課本中有許多關于花草樹木的情景圖,我就借助這些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綠色和大自然的美麗,不失時機穿插保護森林和保護環境的相關內容,教育學生從小要熱愛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
(二)思想教育。當今社會現象紛繁復雜,要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知道,英語中同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合使用有不同的意思,讓學生做到準確、文明、禮貌地使用英語語言,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身良好的語言習慣。
(三)感恩教育。獨生子女,父母溺愛的較多,大多數都缺乏集體主義觀念,缺乏尊老愛幼的品質,在教學活動中,我把握時機滲透感恩教育。有兩三個同學舉起了手,我抓住時機說:“同學們,每一位父母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但并不是每一位孩子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并記住在他們生日時為他們送上一份祝福,好嗎?”同學們都一個勁地點頭,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剛才的興奮勁一下子消失了,我曉得,這個教育活動一定感動了孩子們那顆善良的心。就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知道了每個人都要熱愛自己的家和父母。總之,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的互動,重在滲透。德育教育好比細細春雨,慢無聲息地滋潤著萬物;英語教學猶如沙土,無時無處不被細雨之水滲透著;學生勝似土地上的小草,隨時隨地吮吸著沙土里的水份。我們只要把握好英語學科的特點優勢與德育教育適時有效互動、相互穿插滲透,將知識與德育教育有效結合,真正實現對學生的知識教學、智能培養和德育教育同步進行的目的。
作者:唐英 單位:山丹縣城關小學
第三篇
一、以身作則,于示范引領中滲透德育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作為家長外的第二重要的啟蒙者,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重大。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通過教學行為、語言、日常言行舉止等外化表現出來,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要重視自身的示范與榜樣的作用,以較高的道德標準和良好的言行教態感染學生。比如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就已經學過基本的問候語及禮貌用語。每次上課前我用“Hello!”“Nicetoseeyou.”“Howareyoudoing?”等問候學生。在課堂中我也常把“Excuseme.”“CanIhelpyou?”“Thankyou.”“Youarewelcome.”等文明禮貌用語掛在嘴邊,并引導學生多說、多用,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教育。通過反復練習,可以讓學生自然形成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良好的英語課堂風氣,增強英語課堂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二、研讀教材,于文本學習中滲透德育
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包含了許多語言功能訓練項目,例如:問候、表達能力、道德表達、社會風俗等,為英語德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題材。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仔細研讀教材,深挖教材,捕捉每個話題、每段語篇中的德育因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把知識性和思想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語言的學習中培養道德意識形成道德習慣,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如在教授第八冊Unit3SeeingaDoctor時,在表演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反復運用所學語言“What’swrongwithyou?”“Youmuststayinbed.”“Youmustdrinkalotofwater.”“Letmehelpyou”“Thankyou.”等模擬看望生病的同學,不僅培養了小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更是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與同學友好相處。又如在教授第五冊Unit8MyFriends時,教師先設計“尋找好朋友”這一活動,讓學生在班級里尋找并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接著讓學生聆聽“YouandMe”這首風靡全球的英文歌,并讓學生改編歌曲并學唱“Youandme,fromoneclass,wearefamily.”教育學生同班同學要團結互助,情同手足;最后通過欣賞同學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圖片,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感悟與產生共鳴,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
三、創設情境,于語言運用中滲透德育
小學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要建立在高效課堂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牢固的課堂知識與能力訓練為底蘊,缺乏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德育教育自然無從談起。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實際,創設貼近生活的良好教學情境,讓學生于語言運用中進行合理的德育滲透,發揮德育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如在教授第四冊Unit5Shopping這一話題時,重點句型是:Howmuchisit?It’s____Yuan.在學生熟練掌握本課重點句型后,教師創設情境,將整個班級劃分成四個大商店:FoodStore(食品店),FruitStore(水果店),ToyStore(玩具店),StationaryStore(文具店)。從全班中選出四位最優秀的學生擔任各商店的Shopkeeper(售貨員),讓其余學生先擬定個人計劃并制作購物清單再進行模擬購物(每位學生僅有100元的購物基金)。活動前,教師引導學生先根據清單做預算,避免非理性消費。活動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評出“最佳理財能手”。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學會合理消費,合理理財。最后結合本課的評價機制“儲蓄罐”(男女生比賽儲存硬幣)教育學生將平時省下來的零錢存入儲蓄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起到了首尾呼應,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于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能對英語課堂教學在思想性、創新性等方面進行拓展與延伸,同時能提供滲透德育教育的舞臺,并有利于將其落到實處。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可以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如以教師節、中秋節、春節等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家長、老師、同學等制作英語賀卡、電子賀卡或是書信等形式,培養學生尊重教師、尊重父母、關愛朋友的良好品質;也可以結合西方國家較重大的傳統節日如感恩節、圣誕節等,讓學生也一起來過過“洋節”。如感恩節前夕,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感恩節來歷、風俗等相關資料,在學生對節日有一定了解后,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舉辦一系列的“感恩在我心中”活動。如制作感恩節賀卡活動,《感恩的心》英文版歌曲手語比賽,感恩節手抄報比賽等。又如圣誕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而我們卻舉辦了別開生面的圣誕節活動,先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圣誕節的電影,孩子們都明白了原來大部分父母才是真正的圣誕老人;再舉辦“扮圣誕老人”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反串“圣誕老人”給父母悄悄送圣誕禮物,并捕捉父母收到禮物后的欣喜照片與他人分享。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卻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教育學生感恩父母,知恩圖報。
五、營造氛圍,于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德育
學校是繼承、傳播、發展文化的場所。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濃郁的氛圍,久之則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我們可以充分運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大環境,引導學生多觀察、多留意校園中的雙語提示牌,如水池邊的“Savewater,please!”(節約用水),過道上的Nospitting(禁止吐痰),草地上的Pleasekeepoffthegrass(禁止踐踏草地),樓梯邊的Afteryou.(您先請)等校園文明提示,教會學生使用這些英語文明用語監督自己及他人。而每個班級門口都有個展示臺,定期更新本班“好人好事”“每周之星”的學生照片及事跡報道;校園櫥窗里也有張貼著校級、區級“優秀班干部”、“文明學生”、“三好學生”的照片,我們應注意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多留意這些內容,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此外,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校少先隊廣播室的作用,及時報道好人好事、活動信息。作為教師我們要經常注意變換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力求使思想教育具有針對性、知識性、趣味性,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實踐證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而且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而學生的發展千變萬化。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德育,寓德育于小學英語教學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作者:張紅瓊 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溪南小學
- 上一篇:生態文明下的村鎮規劃與建設
-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小學德育特點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