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求探索德育教育模式

時間:2022-08-12 10:15:26

導語:社會需求探索德育教育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需求探索德育教育模式

隨著國內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與創新,現階段我國教育行業也開始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最為明顯的,就是在各大中職院校之中,不再是沿用那些陳舊、落后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職院校除了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與文化課教授以外,也開始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及思想工作的教學與輔導,以保障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就業方面能夠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與思想。由于最近幾年高考擴招工作的不斷深化與滲透,中職學校在生源上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基礎知識體系堅固以及綜合素質學生通常并不愿意進入到中職學校就讀,因此中職學校的學生在整體素質與學習能力上,相較于普通院校的學生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同時能夠進入到中職學校的學生,通常在學習基礎以及個人行為上的表現也與普通院校學生存在差異性,常常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或者焦燥、煩惱等等負面的情緒與精神狀態,造成學生無法順利地進行學習。所以必須要對中職院校內的學生進行全面化、系統化的方式,將德育工作與思想教育做好,雖然也有一些德育教育方式與方法,但是那些過去的德育工作方式,顯然已經沒有辦法跟上目前形式下的教育進度,因此必須要從面向社會需求進行著手,積極尋找有效、實用的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方式[1]。

1強化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教學大綱的標準與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有責任、有義務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法律以及心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化地培養與教育,并且和智、體、美、勞進行相互影響與協作,以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并且對于其在今后的工作與就業過程中起到引導與保障的作用[2]。1.1學生心理健康的需求。按照正常的中職學校的班級學生的標準數量來說,通常一個正常的班級人數大約為35~50個人左右,年紀一般都是14~19歲左右。并且在學生群體之中主要是以獨生子女為主,同時男女生的比例上女生數量多于男生;這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缺少團隊的協作精神,對于一些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方式是從自已的角度去考慮,在與人溝通的能力上較我困難;絕大多數的學生對于法律觀念較為薄弱,在處理日常矛盾與問題的時候,通常沒有考慮行為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學習基礎較差,而且厭學、逃課問題相當嚴重,缺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個人的意志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上也較弱,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個人的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并且有長期性的厭學情緒。2)在學生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因此在中職學校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順利地適應集體生活;3)部分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自偏遠的地區或者農村,因此在個人的經濟條件上存在困難,造成自卑或者自閉的問題,并且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障礙;4)中職學校中,有一部分學生是來自單親家庭,由于家庭的特殊條件與原因,給孩子們的身心帶來一定的影響等等。5)部分學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缺少個人的理智性判斷能力,有時候會出現交能不慎的問題。根據相關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到大量的中職學生,在個人的心理上都存在的一定的問題,而且在個人能力以及心理素質上也比普通高中學生要低。許多學生在進行中職學校的時候,也將入學前的一些惡力行為與個人習慣帶進了校園。比如說臟話謾罵,亂扔垃圾,吸煙酗酒、打架、不尊重老師同學,違法違紀等等問題相當嚴重,因此現階段的中職學校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巨大的壓力與問題。1.2改變不良風氣的需求。由于各種信息渠道的不斷出現,一些負面的文化也影響到了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而且這些負面的外國文化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的個人行為與表達方式,各種消極、頹廢的態度也造成學生厭學、逃課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要如何才能夠將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確保他們能夠在學校快樂、健康地成長,并且培養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對事物的看法,也成為所有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1.3彌補家庭教育不足的需求。目前中職院校內的多數農村學生,往往由于父母外出工作,小時候通常由爺爺奶奶或者是其他的長輩一起生活。造成許多孩子因為溺愛的問題,而導致孩子缺少愛心,性格上也相對自私、懶散,個人毅力嚴重不足,吃不了苦并且缺乏上進心,這些問題的出現也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們造成了相當大的阻力[3]。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須要針對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解決方式與應對措施來進行德育工作,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心靈上與思想上的困難。

2創新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格局

2.1設立健全的德育工作體系。2.1.1構建德育工作機構。通過以學校的德育工作領導以及各個年段的年段長、班主任以及輔導人員作為德育工作體系的核心,將中職學校內的所有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德育工作體系之中,從而構建成一個全新的德育教學工作機構,通過以教學工作為主導,其他的教學活動做為輔助的德育工作機制;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集愛國、愛黨、團隊、法律、職業道德的全新德育教育。同時在進行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到全員參與以及全程管理的標準進行。并且對于資源的協調以及信息的使用能力、交際、創新、適應以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與傳統的文化與精神進行相互結合,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方式,將社會責任感與職業責任感和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行有效地調節,再將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及文化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企業文化進行相互印證,采取這樣的措施對于學生在未來的就業與發展,以及專業技術的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要采取積極宣傳的方式,全面性地發動中職學校的所有成員加入到德育工作中,從而確保德育工作從上到下地落實與推廣。并且要以教學大綱作為重要的理論指導,將各種法律法規、道德觀念、社會意識以及職業責任感等方面進行全面地與學生進行分析與探討,同時要深入發展掘現階段學生們在思想與道德問題上的主要困難與阻礙,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克服與排除,以保障德育工作能夠順利地發展與普及。2.1.2設立班級德育網絡機制。運用目前最為主流的網絡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加入到各種班級活動之中,比如說‘優秀班干部’、‘先進個人’、‘勞動模范’等等,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對于學生在心靈上的表達以及學生個人的上進心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也有效地強化了整個班級成員之間的團結與向心力。然后通過網絡的方式在學校的官方網站上進行類似‘校園文明’的活動,評選出品行良好的團體與個人,同時對于一些不良以及違紀行業也要進行相應的批評與建議,讓學們生對于這些現象與問題進行全方位地討論與分享,并且讓學生們找尋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針對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從而進行大范圍地德育工作推廣。通過有效的方式將網絡進行運用,對于學生的德育工作影響深遠,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部門可以構架良好的德育網絡平臺,并通過先進的技術來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而且也能夠將一些先進的德育工作與方法在網上進行分享與傳播,這些積極而且上進的能量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有重要作用[4]。2.2設立黨員聯系班機制。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機構要在每個班級之中,培養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措施,來積極地配合學校德育工作的進行與開展。在進行以班級為起點的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黨員必須要按結合班級中的具體情況與實際問題,再定制出一套適合班級德育工作的方案。同時對于班級中的班干部進行相互配合,并對班干部進行相應的德育工作任務進行布置,從而全面性地改變班級的發展趨勢。同時動員班級的學生積極參加黨校的相關培訓與活動,從而讓學生們能夠了解我黨的艱難的發展歷史與基本常識,并且對于一些黨的路線以及政策進行有效地宣傳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而有效地改良班風、校風,并尋找入黨積極分子,并進行相應的培養工作。同時定期對這些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交流與觀察,為入黨之前的工作做好相應的準備。同時通過這些黨員以及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不定期的溝通與了解,從而能夠全面地掌握班級中所有同學的思想狀態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進行相應的糾正與加以引導,從根本上進行改變,做好黨政與德育工作。2.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拉近師生距離,對于學生心理素質以及思想品德都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學生在溝通與表達能力上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2.3.1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正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課余時間設立另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這個方式可以強化學生與課堂間的聯系,并且也能夠讓學生通過科學、有效的計劃下得到心靈上的幫助、指導與治療,幫助學生能夠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多彩的人生。2.3.2設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在中職學校設立健全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機制,對于新入學的新生,在四周左右的時間內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測試與了解,并在每個學期測試一次,從而建設一個完整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從而能夠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解決,以確保學生的心理能夠得到健康發展。

3結語

在中職學校中,德育工作任重道遠,極具復雜性與反復性,因此必須要從德育的內在價值開始著手,與目前的學生具體的德育情況相結合,才能夠將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全面地推廣。作者簡介:黃藝苗,1988年生,女,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學校德育、汽車產業發展、汽車營銷。

參考文獻

[1]劉勇.分析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儷人:教師,2015,(16):114-121.

[2]蔣先斌.加強德育教育,打造優秀中職德育班風[J].教市家教月刊,2016,(08):108-117.

[3]宋淑芳.面向社會需求,創新中職德育教育模式[J].職業,2017,(01):147-153.

[4]于爽.淺析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01):125-133.

作者:黃藝苗 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