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8 06:44:00
導語:學校德育工作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網絡環境為德育工作創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條件。
首先,網絡信息為德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而且提供了無限的時間和空間。網絡信息來源不分地域,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不分階層,不分行業,內容極為豐富。網絡以光速傳遞信息,極大限度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時間距離,縮小了人們之間的空間距離,也就極大限度地擴大(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時間和空間,人們可以最有效地實現德育資源共享。
其次,網絡信息形式多樣,且圖文并茂,集知識與娛樂于一體,為人們所喜聞樂見。而信息網絡的多種功能,又使人們可以公開地或者隱蔽地進行網上活動,可以隨意切換活動方式,變更活動內容,創造了絢麗多彩的生活工作學習和娛樂空間,滿足人們的多種需要,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現實生活中,在網上泡十幾小時甚至幾十小時的,大有人在。
再次,網民的主體地位突出,自主意識高度發揮。在網絡上沒有中心、沒有層次,沒有上下級關系,每人都是一個符號,有的只是設備和技術上的差距,每位網民都是獨立的主體,任何一個網民只要擁有上網的電腦和必要的網絡技能,不論身在何處都可以自主地自由地獲取或、傳播信息,發表自己的見解,抒發自己的情感。
二、網絡環境為德育工作帶來正面效應的同時,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信息網絡如同其它一切事物一樣具有兩面性,在為德育工作提供機遇和條件的同時,又向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強有力的沖擊。
首先,網上信息內容復雜。既有科學、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偽科學、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動的信息也充斥其中,電子產品的內容更是良莠不齊,光怪陸離。龐雜的信息會造成人們思想的迷惘。何況學生自我約束力不足和道德規范意識不強,就很容易讓學生網民放縱自己、為所欲為,教師的主導地位也受到沖擊,規范的說教顯得蒼白無力。
其次,網上活動隱蔽性大,往往獨來獨往。事后銷聲匿跡,非電腦高手不易找到他的蹤影。有的喬裝打扮,虛擬現實,游戲人生,他人難以認識其廬山真面目。在網上實施不良行為,又能輕而易舉地逃避責任。學生往往會把這里當成一個可以逃避、傾訴甚至可以反抗成年人種種限制的空間。網民的隱蔽性和明顯的自主意識,淡化了人們的責任感。
再次,網上制造、傳播病毒,制造、傳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為和黑客攻擊、詐騙、賭博等犯罪行為,腐蝕人們的靈魂,對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教育,產生強大的沖擊。網絡中的黃色“特區”,讓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會懷著好奇心理去尋找那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東西。他們對其中的不良內容缺乏辨別能力,同時又深為游戲的對抗性和刺激性所吸引,因此容易沉溺其中,帶來不良后果。
網絡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實效也離不開網絡。網絡環境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電腦,關注學生的學業,更關注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人格和優良的品行。
三、面對網絡環境下的新問題,學校應采取的對策:
1、正面引導
應積極采取防范措施,主動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盡可能讓學生接觸積極、健康、向上、有益的信息,可為校園網安裝有關“禁讀”的軟件,可以在學生上網前預先了解電子郵件的內容,刪除其中不健康的內容。同時,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堵住社會、家庭網絡信息污染的源頭,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配合,盡力為學生網絡學習提供一個外在的良好環境。
在管理方面,學校和班級都制定網絡使用管理制度,校有校紀,班有班規,對未成年學生的學習電腦,要如同檢查作業一樣,不定時檢查他們的使用記錄,發現學生進入不健康的網站,教師應及時教育引導,有不良信息則及時清除,有問題則及時矯正。
家庭要與學校密切配合,有條件的家庭,應該為孩子購置電腦并聯網,杜絕或減少未成年學生到營業性的網吧、游戲機室活動,讓學生的網上行為在老師或家長的陪同、指引下進行,在校在家都要正確地、負責任地使用網絡。
另外,可以向學生提供能吸引他們注意力,滿足他們需要的,方便他們學習、娛樂、交友、咨詢的內容豐富、形式引人的青少年服務網站和學習網站,強化網絡內容建設,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網上活動,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
2、教會選擇
網絡社會是一個無中心的資源共享、多元價值共存的社會,各種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網絡空間,在毫無監督和約束的狀態下,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會偏離道德的軌道。因此,網絡道德的踐履最終要落實到學生主體自身身上,教育學生學會選擇,使其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是網絡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然而,自主選擇并非本能,它主要來源于教育的引導和學生的生活實踐。
要讓學生認識到,網絡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一種技術、一種工具,它應該為我們人類所用,使我們生活得更好,但不是凌駕于人類之上,成為我們的主人。
同時,要結合思想品德等各科教學,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滲透網絡道德教育,使學生能正確明辨網絡信息,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學會交往,學會與同學共享信息,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教育正確心理誘導與學生自我心理保健相結合,引導他們盡可能避免因迷戀網絡而帶來的生理和心理問題,構建良好的網絡心理,力求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真正讓學生做網絡社會的主人,適時地走進網絡,適時地走出網絡。
“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努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采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網絡環境為我們學校德育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積極應對,充分利用網絡,為學校德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學校德育教學與時俱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顏曉麗:《網絡環境下學生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教育探索2003.6
[2]許淑紅:《網絡文化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教育技術》2004.2
[3]李效寬:《經濟全球化對道德教育的影響與對策》,《教育探索》2004.4
[4]吉良琴:《教會選擇:網絡社會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許淑紅:《網絡文化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教育技術》2004.2
[3]李效寬:《經濟全球化對道德教育的影響與對策》,《教育探索》2004.4
[4]吉良琴:《教會選擇:網絡社會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摘要:人類社會已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環境為學校德育工作創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條件,但在帶來正面效應的同時,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如何應對網絡給學校德育教育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現象,做好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這正成為我們每個教育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學校德育面對網絡的挑戰,必須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教會學生學會選擇,讓學生做網絡社會的主人,為學校德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學校德育教學與時俱進,健康發展。
關鍵詞:網絡環境學校德育新問題對策
- 上一篇:生命型德育教師分析論文
- 下一篇:市場經濟下德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