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9 10:45:00
導語:學校德育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期有關研究揭示:我國中小學生品德得分隨年級增加而逐漸下降。中小學生道德滑坡現象令人擔憂。這里摘錄幾則材料:
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年級一名學生,因忍受不了學習成績名次和家長的壓力,用榔頭打死了親生母親;
溫州市永嘉縣橋頭鎮(zhèn)中學兩名學生因勒索錢財將一同學亂刀砍死;
近幾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刑事案人員10%以上,而青少年犯罪則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員的50~70%左右。四億青少年中每年有160萬犯罪;
錢江晚報1998年4月25日刊登的“教你一道題,收你五角錢,兩個小學生,牽出大話題——五角錢引出的校園風波。”
當前,一些青少年中缺乏社會公德,不講文明,沒有禮貌,個人素質較低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僅一些最起碼的公共場所的規(guī)章、日常行為規(guī)范對他們毫無約束力,就連賭博、吸毒、觀看淫穢書刊、影像等禁區(qū)也敢闖入。理想淡漠,心靈脆弱,出走和輕生,重利輕義,待人冷漠,缺乏真情和愛心,對集體的事漠不關心,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缺乏社會責任感等等。面對這種種問題,無一不令人憂慮。毋庸諱言,青少年學生的行為與學校德育工作者的期望產生嚴重偏差,說明我們目前的德育工作確實存在著低效的現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僅提出幾點我個人的思考:
一、應試教育下,學校德育的核心地位難以體現
1、對素質教育的理解產生偏差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新世紀培養(yǎng)素質合格的人才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可是,往往人們一談到素質教育就認為只是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身體素質、藝術素質等一些謀生所必須的教育,忽視了素質教育中最關鍵,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教育。即使開展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也是重形式,不重實效。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進步,時代對人的全面發(fā)展賦予了時代特征:良好的綜合素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突出的實踐能力等。但是,學校教育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教育制度依然行使著應試的功能,學校仍然像軍事競賽一樣推出一項項應試的武器。我們常常聽說“高分低能”者對各種考試精于老到,但卻缺乏最起碼的人格修養(yǎng)或不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綜合素質。
2、學校德育的渠道不暢通
由于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德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并沒有有效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責任。教師課堂上只是傳授知識,忽視德育功能。各科教學中許多本來很好的德育素材被老師忽略,即使有些教師注意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卻存在生硬結合的現象。因此在應試教育中“知識教育是實的,智育是偏的,德育是虛的,體育是弱的,美育是空的,勞動教育是極少的”。五育中只有智育受到重視,但我們的智育并不是從開啟學生智慧入手,而以考什么、教什么,緊緊圍繞高考、中考轉。德育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工作。
3、社會評價體系的偏差
在升學考試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的學校教育宗旨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道。升學率始終是許多學校唯一的教育目的,衡量教學質量及教師工作都以學生分數的高低作為重要依據,德育工作似乎永遠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我們的“高考”、“中考”在學校教育中處在了核心的地位,并賦予了“指揮棒”的尊稱。學校雖然在理論上承認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而實際去做的又是另一套了。在目前條件下學校也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不管是哪個地區(qū),哪個部門都是拿中考、高考的成績來判定學校工作的。社會人士擇校擇師也是以高考、中考成績來衡量的。學校為了發(fā)展,為了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拼命地抓智育;教師為了生存,為了在學校和社會站穩(wěn)腳跟,也只能是苦干加巧干地去提高學生成績。這樣一來,迫于社會壓力,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片面追求升學率,是不可能以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為主,并投入主要精力的。不然,學生的成績差了怎么向家長交待?教師如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
二、學校德育內容缺乏針對性
1、學校德育內容與學生實際脫節(jié)
在學校德育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什么,怎樣學,甚至為什么學都由老師決定,學生只是等待加工的“原料”。學校德育的主體應是學生。表面上看來是面向全體學生或由學生參與的學校德育,在不少學校卻越來越遠離學生,越來越遠離學生的日常生活。許多中小學舉辦的德育評比和競賽,主題雖然涉及共產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但由于缺少聯(lián)系現實生活,對學生的自尊、自信及個人利益避而不談,內容比較片面,往往激不起學生的興趣。有些教師盲目追求各種名次,無論是紀律評比還是清潔衛(wèi)生檢查,都關心備至,事必躬親,而對學生的言談舉止,思想境界中一些具體的、實際的問題則很少過問。學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出現空缺,不知羞恥,不講信用,不誠實,不講良心,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的隔離,造成了學校教育資源的“最大浪費”。由于對學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確立教育和管理目標的層次結構,甚至目標倒掛,即“對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對中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而對大學生卻進行文明行為規(guī)范教育。”這樣就使教育和管理失去了依據和方向。這種狀態(tài)下的學校德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2、學校德育注重灌輸,理論教育與行為訓練脫節(jié)
長期以來,我們的德育工作往往是宣講道理多,聯(lián)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少。單純地把道德當作知識來講,當作知識來學,甚至用“應試”的那套辦法,讓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原理。這樣空洞的說教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反思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又確實是如此這般進行道德教育的。灌輸道德準則多,實實在在的、一點一滴的品德培養(yǎng)少,在青少年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脫節(jié)的現象,當人們把道德準則作為一種知識對待時,它就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為行為的實際準則。說的是一套,行的是另一套。結果是學生知行脫節(jié),一個品德差的學生很可能政治課上拿高分;一個眾人眼中的好孩子,教師心目中品學兼優(yōu)者,也可能出現在學校里很聽話,在家里卻很霸道,在社會上很冷漠的雙重性格,甚至出乎意料成為違法犯罪分子。
1、“西化”思潮對青少年的影響
在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之后,西方**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zhàn)略。他們打著維護“民主”、“人權”的幌子,屢屢惡意攻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其目的就是動搖青少年的共產主義信仰。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一些學生中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產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更為嚴重的是,有的學生把約束人們社會行為的法律、紀律和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與民主、人權概念對立起來,把正常的教育管理活動視為不民主、不尊重人權,對老師的正面教育產生逆反的心理。
2、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經濟成份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導致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多元化。從總體上看,社會基本的道德水平在下降,行為失范的現象普遍發(fā)生,社會風氣嚴重惡化。人們視行賄受賄為常規(guī),講道德的人吃虧,不講道德的人反而占便宜。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以及各種消極腐敗現象、丑惡現象,這些東西盡管是社會意識的支流,但是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學校對學生進行的是常規(guī)教育,但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當他們走進社會時,學校德育的弱點就表現出來了:你在學校談做人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可學生進入社會后面對的卻是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你對學生進行熱愛黨的教育,他走進社會后看到的是某些黨的敗類——腐敗分子的丑惡嘴臉;你在學校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而學生踏進社會的大門卻看到是不勞而獲者大有人在;而對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學校德育工作難度增大,有些甚至顯得蒼白無力。
在社會上流行這樣一個德育效果公式:5+2=0,也就是:學校正面教育5天,好象在他的理想上已經滿滿寫上了一“黑板”,等到雙休日放假2天后走進社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思想影響:賭博、污穢語言,有色情內容的電子游戲機,網吧,色情、兇殺的電視與錄像等。好象一下子將“黑板”上的內容擦完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老師們艱苦的教育成果,往往毀于社會、家庭錯誤影響的旦夕之間。
3、不良文化制品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雖說我們黨從實行改革開放那一天起,就強調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然而,主旋律之外仍有大量的格調低下的不健康文化制品的充斥市場。一些音像、書刊大肆宣揚暴力、色情,黃、賭、毒泛濫成災。此外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信息網絡影響迅速擴大,這雖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條件,但是也增加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網絡對學校德育、對學生帶來的負面效應正日趨明顯。一些敵對勢力通過反動網站兜售反動的政治觀念,毒害人們的精神。
所有這些不良文化的存在,受害最深的是我們的青少年,而且已經產生了惡果。部分青少年存在的暴力意識、團伙意識、色情意識大多來自不良文化的影響。
4、不良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
首先是舊的應試觀念的影響,在一些家庭中,孩子的學分是家長重點關心對象。孩子考好了,皆大歡喜,又是慶祝,又是獎勵。考不好,就訓斥,有的甚至粗暴地打罵。而對品德表現卻很少過問。在孩子心目中,對家長要負責的只是學分,別有無關緊要。
其次是過分溺愛。家庭圍著孩子轉,老的圍著少的轉。愛孩子連孩子的缺點也袒護,明明是孩子錯了,卻硬要找一些客觀理由為孩子開脫。久而久之,孩子身上的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的性格就形成了。結果是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的品質,缺少社會責任感。
此外不少家庭存在著許多家庭精神污染。家長的不良嗜好,不良習慣,不正之風,低級趣味等不良影響也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總之,面對當前學校德育低效的現狀;面對學生品德滑坡的事實;面對學校德育環(huán)境的諸多變化;面對德育工作者們付出了辛勤努力卻不能獲得明顯的預期效果的困惑,相信我們每一個德育工作者都感到了當前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危機。切實改進我們的德育工作,探索和采用更多、更靈活的方法與手段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這應成為全社會特別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共識。
- 上一篇:學校呼喚人文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自然和諧發(fā)展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