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6-12 09:31:29
導語:小學德育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教育家嚴九章說:“教育工作要做得成功,要做到事半功倍,其實也不難,重教人不重教書,重教育不重教授,這是成功之道,這是成功的為師之道”,這里的“教人”,“教育”就是指德育教育??芍^德育教育教學是否成功,是學生是否成才的關鍵環節。德育工作必需是常抓不懈,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交織著進行,它滲透在教學工作,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變“他律”為“自律”。使學生養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把一定的社會行為準則和日常行為規范轉化為學生個體品質的教育過程,這個教育過程依賴與學校,社會,家庭,其中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它通過輿論、批評、獎勵等手段來促進學生努力進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稱為“他律”,培養學生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是非感來自我反省,自我強制,自我管理,從而上升到具有“自律”的精神,使學生不僅懂得怎樣做,而且還懂得為什么這樣做,從而達到象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那樣:“對于公共幸??绅B成主動的興味,對于公共事業可養成負擔的能力,對于公共是非可養成明了的判斷。自治可養成我們對于公共事業上的愿力,智力,動力”這就是德育教育的目的。現代教育學認為:任何一位青少年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關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注意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
促學生成長學生的教育工作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又尤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基石。在解放前,學校教育不普及,家庭教育占主導地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的美德,通過家庭教育得以承前啟后,代代相傳。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隨著學校教育對國民的不斷普及,家庭教育慢慢地退居次要的位置?,F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進步的速度加快,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教育事業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隨著交通工具、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國際的交往越來越頻繁,電視、電腦與因特網的普及應用,信息傳播迅速,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我們已處在一個和古代截然不同的社會。隨著開放改革的深入,國際間的文化經濟交流,國外的一些思想觀念闖入國門,沖擊著我們的傳統觀念,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新的觀念,新的社會現象沖擊著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觀念,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行為,社會產生了一些丑惡現象,又反過來又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行為。社會教育已經在很多方面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又特別是當今農村,出現了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都外出務工,孩子都由婆婆、爺爺,外婆、外公管養,有的甚至只有孩子在家),這樣的學生又尤其讓人擔憂,農村家庭教育不得不被重新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來。當社會教育失去了它應有的教育作用時,家庭教育沒能負擔起幫助子女抵制來自社會的負面影響,協助學校提高中小學生綜合素質,對子女進行傳統品德教育的任務,有時學生出事更是找不到家長,甚至連電話都聯系不上,這給教育者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很多人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少中小學生家長認為,家庭管供養,學校管教育,社會影響沒辦法。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關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社會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和丑惡現象,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古今家庭教育,關鍵在于父母,父母具有良好品德和廣博知識,子女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反之亦然。革命家、教育家惲代英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他指出:“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的因素,父母必須做到,自備有清潔之習慣,自備有秩序之習慣,自備有好善之習慣,自備有勤儉之習慣”。這就是說要使自己的子女成為品學兼優的中小學生,進而成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父母首先應該進行道德品質修養,成為子女的表率,使子女心中有一個學習的榜樣。中華民族有優良的傳統美德,把良好的道德品質接過來傳下去,是中小學生家長的責任。我們千千萬萬的中小學生家長,應該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任務,配合學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提高子女各方面的素質,同時提高子女的免疫力,抵制來自社會的不良影響。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都寄托在下一代,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建設祖國的合格人材。隨著社會對于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必須認識到現代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要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隨時把學生的動向以及各方面表現掌握在心中,以便適時施以不同的教育,對癥下藥,尋找對策。鄧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廣大中小學生家長有責任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人格健全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學生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具備了較強的“免疫”能力,學校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校風校紀班風
班紀是規范學生道德的搖籃學生自幼活動在學校這個大熔爐中,在學校長大,深受學校環境的影響,道德習性多方面是在學校養成的,由此可見校風校紀和班風班紀是培養學生“自律”的搖籃,這就要求學校領導從整體入手,整頓好校風校紀,班風班紀,使學校具有勃勃的生機,洋溢著濃厚的學習風氣,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校受到文明的陶冶,道德的洗滌;相反,學如果校沒有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單憑家庭教育,一個班,一個教師,幾個教師的努力是形不成大的氣候的。
3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天天在麻將桌上,卻要求學生不賭博,在上課的教室里都抽煙,打手機,動不動就給兩個耳光,卻要規范學生的言行......這顯然就是一句空話,不僅如此,學生將終生受其害。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自律”性較強,率先垂范,堪稱學生的楷模,學生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中受到影響,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陶冶,在師生中建立起平等,互諒,朋友,慈母,父子似的和睦關系?!敖處煈撌故芙逃膬和窇肿约?,去樹立自己的威信,用自己的威信去管束他們”,讓學生自覺遵守組織紀律,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實現學生變“他律”為“自律”。
4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就難免犯錯誤,何況是小孩呢?要知道調皮,搗蛋,惹事生非,是小孩的天性。教師要善意指出學生的錯誤,缺點,在學習中不斷改造自己,自我完善,自我控制;教育學生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既要有勇氣承認錯誤,又要勇氣改正錯誤。
5把教育教學滲透于美育教育之中
要用“寬(寬大處理)、柔(柔軟和氣的態度)、養(教育學生要有修養)育(培育的指導思想)”等方式教育學生。使學生逐漸走向“自律”之路。具有較強的自律意識和是非觀念。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老生常談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實際上就是我們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和目的,教師應運用生動,活潑的列子并結合學校當時發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學雷鋒,學賴寧,開展學英雄,見行動我為學校添光彩等活動,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涵極其重要意義,深切體會“五講”,“四美”,“三熱愛”對自己有益,對別人,對集體,對國家的興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而受到文明教育的熏陶,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公德,日常行為規范,形成愛我,愛他人,愛校園,愛國家的美好心靈。并讓學生從腳下做起,達到愛美─創造美─享受美的自律過程,更進一步達到心靈的進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又進一步的升華為心靈的“自律”。
6把德育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育者應以課堂教學中隨時挖掘德育教育方略,讓其學生“自律”。通過我國地土物博,物產豐富,風光秀麗,可教育學生熱愛祖國,激發愛國激情,自身建設祖國的滾滾共流之中;但轉而可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各項資源的人均值又是怎樣呢?處在世界中下水平,據此可教育學生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通過圓周率的教學,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國科學文化的發達比西方早得多;在語文課上,更是隨時可以體現德育教育;通過中國歷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的歷史事實;同時也更要讓學生明白值得驕傲的只是過去了的歷史,我們面對的是現在和將來,感覺到我們任重道遠,使學生油然而生興我中華的雄心壯志,從而激發學生為中華崛起而奮斗.教師應處處挖掘德育教育因素,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自律”自己奮發向上終生不止??傊?,作為教育者應不斷尋找德育教育契機,創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由“他律”變為“自律”,養成正確的道德觀,讓無聲的春風春雨適時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今天精耕細作,明天定會桃李芬芳。
作者:黃建生 單位:重慶市彭水縣鹿鳴鄉中心校
參考文獻:
[1]嚴九章的《中國教育思想源流》.
[2]洛億(英)的《教育漫畫》.
[3]嚴九章的《中國教育思想源流》.
- 上一篇:高校學生管理法律問題分析
- 下一篇:小學德育教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