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策劃與營建

時間:2022-04-12 10:34:07

導語:小學德育策劃與營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德育策劃與營建

摘要:在當前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注重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并采用切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實現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策劃營建,使之較好地激發小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實現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人性

在素質教育、德育為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要注重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根據小學生的道德認知規律和特點,分析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策劃和營建,較好地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構建和策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便真正提升學校德育教學效果。

一、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

小學德育教育是針對小學生開展的德育教育活動和內容,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然而,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之中還存在如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一)學生存在思想偏差,行為失范的問題。小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最為關鍵的階段,在由家庭、個人為中心的環境轉入到學校、集體為中心的環境之中,一些小學生難免出現一些心理上的不適應狀態,在角色轉化過程中顯得相對遲滯,暴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導致其思想上存在偏差、行為上存在失范現象。如:校園暴力行為、懶散性行為、利欲性行為等。這些都是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視的問題,如不能及時引導,很有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1]。(二)背離基礎性成人化傾向相對嚴重。在我國的小學德育教育之中,顯露出較為嚴重的德育成人化的傾向和問題,將成人的社會經驗、價值觀加于小學生的身上,而忽略了小學生個體的經驗和身心發展特點,在大人認為是德育教育的事例之中未必就是小學生效仿的對象,這就使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相對低下。(三)德育教育的投入不足小學德育教育方面的經費投入不足,師資力量的投入也明顯存在缺失現象,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到德育教育活動和內容之中,無法獲得德育教育的啟迪[2]。

二、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策劃與營建路徑探索

(一)徹底轉變小學德育教育觀念。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觀念,全面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并使成人化的德育教育向基礎性教育轉變,不要從成人的觀念出發講一些什么“大德育”的觀念和內容,而要立足于小學德育教育的基礎性觀念,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從思想上奠定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基礎。(二)創新小學德育教學模式。(1)復合教育模式。在小學德育教學之中,要由單調的教化模式向復合的教育氛圍轉變,要積極創設良好的學校德育教育環境和氛圍,從黑板報、廣播等方面進行精心的篩選、加工和組織,形成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氛圍浸染和熏陶。教師還要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模式,要注重德育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情感藝術,以生動、真誠、飽含激情的語言進行德育教學,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感染,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情感德育教學模式和氛圍中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體系,從而較好地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2)形象德育教學模式。教師要由抽象化概念德育教學模式向形象化德育教育模式轉變,注重德育教育的形象性,使德育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興趣相鏈接和結合,使學生在形象化的德育教學內容中領悟到深奧的道理,并積極進入到對德育教學內容的交流和互動之中,全面誘發德育知識學習的情趣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直觀生動的多媒體信息化手段,使學生在直觀化、形象化的多媒體德育教學情境之中,集中精神,參與德育教學活動,在寓學于樂的活動中汲取德育教育內容和知識[3]。(三)優化德育教學方法。(1)采用榜樣示范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在小學德育教學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還相對薄弱的現象,采用榜樣示范和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德育教學,教師可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還可以用社會上的典型人物或事物,實現對小學生的示范和引領,將抽象的道德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和人格化,從而較好地提升小學德育教學的實效性[4]。(2)采用德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小學德育教學之中,教師要將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引進德育教育課堂,使德育教育內容與生活充分鏈接和整合,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驗和感受到德育方面的知識。例如:在《生活中的垃圾》一課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表達自己對于“垃圾”的理解和認識,思考“垃圾”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和影響,還可以讓學生預先準備一個“廢品”,思考如何將一個“垃圾”變成有價值的物件,從而提升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和觀念。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由課堂走出去,進入到廣闊的社會實踐天地之中,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如:可以讓學生站立在國旗之下,聆聽教師的精彩講話,從而較好地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社區的尊老愛幼社會服務活動之中,使小學生切身感受到孝親敬長的良知……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當前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時代之下,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和規律,采用切實有效的多樣化德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引領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思考和探索,從而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和觀念,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5]。(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鳳光小學)作者簡介:麥國強(1968~),男,本科,小教中級,研究方向為小學德育、數學或體育。

參考文獻

[1]胡艷蓓.論社會變遷中的青年道德人格培育[J].青年探索,2001,(05):25-29.

[2]吳旭光.德育教學創新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2001,(09):47-49.

[3]馬春雷.人的現代化與青少年德育——關于新形勢下增強德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思考[J].當代青年研究,2001,(04):1-4.

[4]芮火才.追求真實的德育——提高學校德育管理實效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01,(14):13-14.

[5]孫少平.德育過程的外鑠與內化[J].教育發展研究,2001,21(07):57-60.

作者:麥國強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鳳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