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教師指導策略
時間:2022-02-18 10:12:59
導語:小學德育教師指導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德育大綱》中明確指出:“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是非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否能分辨美丑善惡,是否能約束自身言行,是否有為別人服務的意愿,這些思想與意愿都是在小學時期逐漸建立起來的,所以,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關乎學生的未來發展[1]。那么,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該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上進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增強個人魅力,用言行指引學生成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要身正為師,成為學生的榜樣,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要求學生有禮貌,首先自己要有禮貌;要求學生愛護環境,首先自己不能亂摘花草;要求學生認真做作業,首先自己批改作業時要認真仔細。教師的態度決定學生學習的態度,教師的言行決定一個班的學風班風。在小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神圣的代名詞,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不應有瑕疵。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主見,他們經常會討論喜歡哪位老師,不喜歡哪位老師,以及為什么等。學生生病了,教師主動端杯熱開水,他會記在心里;學生發辮散了,教師拿梳子幫忙扎辮子,其他學生也會看在眼里。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幫助,哪怕是微小的,學生都會感到無比欣喜,他們會總結“老師是愛我的”“老師是喜歡我的,還給我扎辮子了”。親近學生,走近學生的心田,打開學生的心扉,都需要教師主動接近學生,去與學生接觸、交流,在互動中感應彼此的情感,感受相互的關懷。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身教是最具說服力的,它將有力地推動學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轉變。
二、創造良好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
學生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逐漸成長起來的,班級是學生最重要的集體環境,因此,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通過隨機教育、班會、晨間談話、品德課程等教育,讓學生一步步提高認知水平,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使班級風氣越來越好,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越來越多。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經驗的教師會讓優秀的學生與易犯錯誤的學生坐在一起,讓優秀學生的言行影響其他學生。例如,上課愛說話的滔滔自從跟上課認真聽講的樂樂坐在一起后,每次滔滔要跟樂樂講話,樂樂總是提醒滔滔注意聽老師講課,幾次之后,滔滔見無人跟他說話,上課就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了。再如,不講衛生的琪琪與愛干凈的悠悠坐在一起后,每當琪琪亂扔垃圾,悠悠總是不聲不響地把垃圾撿起來,后來,琪琪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班級的正能量在教師的引導下一點點累積,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了好人好事的隊伍;講衛生的多了,做錯事的少了;上課發言的多了,說悄悄話的少了,班級的學習風氣越來越濃,良好的班風就這樣逐漸形成了。在這樣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里生活與學習,學生感受到了大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一個優秀的集體會使每個成員倍感榮耀,而優秀的成員會使集體更有凝聚力。
三、注重思想品德教育,重點提升學生德育認知
小學的德育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八禮四儀已經融入德育課本。例如,《講禮儀》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待人接物必須遵守的禮儀規范,知道講究禮節是有禮貌的行為。課文內容中重點對學生在就餐、交談、集會、觀看演出和比賽等場合做了相應規定,如揮手表示告別;握手表示友好或告別;拍手表示歡迎。在教學時,教師通過故事《小青》中的“小青”這一形象,讓學生向小青學習,學做一個彬彬有禮的好孩子。接著教師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外出就餐、參加集會、觀看演出時應該如何做。在其后的“說一說”“比一比”“議一議”環節,讓學生通過說、比、議擴展禮儀知識,對禮儀知識加以鞏固。在放松環節,教師采用游戲式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與售貨員、演員與顧客、主人與客人,使他們在趣味游戲中達成禮儀共識,將認識轉化為行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2]。除了八禮四儀,思想品德還有誠信、感恩、尊嚴等方面的內容,將德育內容課程化,德育教學方法多樣化,將會全面提升學校德育工作,使德育教育效果越來越明顯。
四、凈化網絡文化環境,給孩子一個燦爛的明天
網絡上的內容良莠不齊,既有教人向善、傳播知識文化的動畫片,如《藍貓三千問》《中華德育故事》《上下五千年》《德行天下》等,也有傳播不良思想的黑網站。教師要做的是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另外,教師應協助學校網絡管理人員建立班級綠色網頁,避免學生接觸不良的網絡內容。家長是學校教育的有力幫手,教師要利用好家長資源,通過微信、家校平臺與家長經常取得聯系。一旦發現學生思想有波動,及時與家長溝通,將學生的不良思想消滅于萌芽狀態。同時,教師要積極向家長宣傳學校德育內容,爭取取得家長的配合,使學生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一致,幫助他們成為有禮貌、講衛生、勤勞、愛學習的好孩子。綠色網站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教師要及時更新班級網站內容,將每日發生的好人好事用文字或者圖片記錄下來進行宣傳擴大班級網站的影響力,擴大學校德育工作的輻射范圍。教師在規劃與設計班級網頁的時候,應該多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尊重學生的意見,所發內容應由班級全體成員共同協商。教師將班上的每位學生納入商討范圍,是學生主人翁意識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增強師生情誼,使班級氛圍更融洽。班級綠色網頁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他們的計算機水平、道德認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學生對國家大事乃至國際事件有了自己的看法,這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教師要緊抓班級德育建設,上好每一節品德課,在日常活動中注重隨機教育,讓學生在一日活動中都充滿積極向上的情緒。同時,教師要與家長建立聯系,通過家校合作,為學生凈化網絡文化環境,使他們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遠離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和資源,進而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尚靖君.學校道德教育生活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張海榮.學校道德教育回歸生活的困境與出路[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3.
作者:趙靜 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 上一篇: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工作啟示
- 下一篇:醫學生德育資源途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