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德育與中學德育有效銜接的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10-20 10:48:00
導語:大學德育與中學德育有效銜接的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的有效銜接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合格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的銜接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對學校德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要充分認識到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有效銜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采取相應對策,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論文關鍵詞]高校;中學德育;銜接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和內容之一,各級各類學校、德育的各個環節實現默契配合與有效銜接對于確保德育質量非常重要。近年來,由于受經濟態勢、社會因素、認知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德育工作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引人憂慮。嚴格地說,高校和中學德育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德育目標有高低之分、內容有深淺之異,在德育途徑和方法的選擇上也是有差別的。然而,現實中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的銜接并沒有到位。主要原因是除高考和大學錄取之外,高校和中學很少有互動。
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的銜接涉及德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管理等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德育內容和德育目標上脫節。在德育內容上,從中學到大學,相同或相似的內容往往簡單重復,甚至出現倒掛現象。從中學到大學,德育內容本應具有從淺人深、由低到高的特性,有些內容必須重復,如愛國主義、理想、人生價值觀理論等。但一些大學教師對中學德育內容不甚了解,在實際工作中造成德育內容的重復,致使大學德育難有深度、難有新意,學生總有似曾相識之感,缺乏興趣甚至厭學。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內容倒掛有兩種表現:一是在高中階段,迫于高考的壓力,教師追求內容的難度、深度,不時將本屬于大學講授的內容提前到高中階段講授,學生學得似懂非懂,造成了高中德育知識點的超飽和及大學德育知識點的減少和重復;二是在大學階段,由于部分學生文明基礎較差,道德水平和社會公德水平不高,大學德育不得不給學生補授“養成教育”課,而這又正是中學德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德育目標上,中學應側重于對學生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等養成教育,重在培養“合格公民”,高校德育工作應著力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旨在培養優秀人才。如果中學德育的基礎不夠扎實,中學德育與高校德育在工作目標和內容上就難以有機聯動,結果造成本該中學德育完成的任務卻要在大學里“補課”。
2.高校和中學在德育途徑上缺乏銜接。學校德育主要通過思想品德課和政治理論課、各學科教學、輔導員(班主任)工作、黨團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等途徑來實現。
總的來說,上述方面的銜接情況都比較正常,但有些方面卻不盡如人意。例如,發展黨員是重要的德育途徑之一,但由于高校和中學在德育途徑上缺乏銜接性,造成大學黨組織對于一批入黨積極分子中學的表現并不了解,使組織發展工作出現遲緩甚至停頓的現象,形成大學里集中在三、四年級發展黨員的狀況。再如,大學輔導員工作和中學班主任工作相比,在力度上有明顯的削弱。大學生的自律能力普遍高于中學生,對大學生的管理強調自我管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輔導員的設置流于形式,工作如蜻蜓點水,一味強調學生自我管理,就會造成學生缺乏凝聚力,師生之間缺乏溝通,教師無法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進而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情況。因此,必須改進和加強高校輔導員工作,當然也要避免簡單回復到中學的工作狀態。
3.在德育管理體系上缺乏銜接。學校德育管理體系涉及領導機制、師資隊伍、規章制度和學校、家庭、社會德育網絡。比較高校和中學德育管理狀況,在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德育網絡上區別明顯。在中學,學校和家庭一般相距較近,容易聯絡和溝通。
大學則不然,它生源量大,涉及范圍廣,學校、家庭相距甚遠,往往只能通過一紙檔案了解學生的學習、身體、家庭情況,難免主觀和片面,給德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4.高校和中學德育領導干部、教師和德育研究工作者缺乏合作與溝通。德育領導干部、教師和德育研究工作者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起著主導作用。高校和中學在這方面的脫節。造成了高校不了解中學的德育內容和規律,中學德育工作者也不了解大學各種前沿的德育研究成果,這使高校和中學的德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有效利用。
二、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缺乏銜接的消極影響
當前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無疑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
1.削弱了學校德育的功能。學校德育的功能是通過學校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方法、德育評價幾個環節來實現的。這幾個環節緊密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遭到破壞,都會不同程度地削弱學校德育功能。高校和中學德育目標的顛倒、混淆,破壞了德育目標的階段性,給德育教學帶來混亂,給受教育者帶來不適,最終也會使德育工作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說服力。高校和中學德育內容的倒掛、脫節、簡單重復,破壞了德育內容的整體性、層次性,影響了德育內容的正常實施。高校和中學德育途徑和管理中某些環節的中斷或削弱,破壞了學校德育渠道的暢通運行,使德育工作缺乏合力。
2.影響了人才素質的提高。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主要通過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展開來實現。如果學校德育目標不明確,德育內容不確定,德育管理不科學,無疑會對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產生消極作用。特別在社會處于轉型期的今天,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無不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沖擊力,使德育工作難度更大。
3.浪費了德育資源。前述問題的存在,必然會給學生的德育學習帶來壓力:德育目標不明確,學生無所適從;德育內容不確定,學生無法適應;無論是教還是學,付出心血卻收效甚微。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會增加德育教師教學、備課的工作量,也必然會給學校德育管理、評估工作帶來困難,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造成德育資源的浪費。
三、實現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銜接的基本策略
我國德育改革20年來取得了巨大成效,現在已經到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階段,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的銜接正是必須突破的問題。因此,搞好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銜接勢在必行。
1.要轉變教育機制。必須加強素質教育,否則,無論是教師、學校、學生還是家長、社會的關注點仍然會停留在智育、分數、高考上面,德育仍會受到冷落、歧視。要加強素質教育,首先,政府應轉變政策導向,通過出臺政策、法律、綱領性文件,在整個社會推行素質教育機制;其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從整頓管理入手,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領導和監督。此外,教師、學生、家長也要在認識上、行動上擺正素質教育的位置。
2.要擺正德育位置。必須從思想和行動兩大問題上進行突破,要統一思想,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從我國幾十年的教育實踐中體會德育的重要性,根據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來理解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要著眼于行動,不能光從口頭上重視德育,必須把德育首位的思想樹立和實現在德育教學、管理、評估的各個環節。
3.要樹立銜接意識。首先,廣大德育工作者要從理論高度整體把握德育,樹立大德育、整體德育的觀念。其次,要在實踐中加強銜接。如對高校、中學德育內容要有整體把握;對高校與中學的德育目標要深刻理解,掌握分寸;對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要多做調查分析;家庭、社會、學校要密切配合;政治理論課、專業課、黨團社團活動等要共同發揮作用。公務員之家
4.要提高教師素質。這里的教師包括德育教師、專業(科任)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其中主要是德育教師。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的素質外,作為一個德育工作者,還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高尚的職業道德、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有勇氣、有能力、有信心去從事德育工作,才會真正做一個加強高校德育與中學德育銜接的有心人。
[參考文獻]
[1]楊叔子。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第3卷)[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2]劉驚鐸,權利霞德育學教程[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2004—08—26.
[4]姜樹卿。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1998(2)。
- 上一篇:證券公司上市途徑及績效探討論文
- 下一篇:中國證券公司結構缺陷及優化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