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中學德育論文

時間:2022-07-25 03:15:14

導語:藏族中學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藏族中學德育論文

一、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補修課

道德是社會評價一個人的最基本的標準,而幼兒教育是一個人道德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招錄的學生大多數來自于農牧區,農牧區的孩子從小就是大人的牧場助手,奔波而勞累,同時又無條件接受應有的幼兒教育。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生活環境耽誤了孩子的養成教育,因此養成教育成了學校德育教育的補修課。在養成教育中,學校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將民族習俗有機地融合于學校德育教育的全程,將藏民族樂善好施的崇高品德與現時代的感恩教育相結合;將藏民族鞠躬問話的習俗與現代禮儀相結合;將藏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長與現代韻律相結合;將藏民族吃苦耐勞的品質與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全方位開展養成教育,快速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

二、主題班會是學生品德思維自我更新的坐標

主題班會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其特點是主題鮮明突出,形式多種多樣,對學生品德思維的啟迪突出而有效。各班每周召開一節主題班會,班主任負責,黨員教師參與。科學家研究認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良好的影響,激發人的內在潛能,發揮人的超常水平,使人進取,催人奮進。班主任在確定班會主題時,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研究學生品德需求,確保內容極具啟發性與時效性。如果主題班會所折射出的德育信息符合學生自己的品德需要時,就會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學生的品德思維就會得到啟迪,這種品德信息就會被確立為學生品德思維自我更新的坐標,進而轉化為個人的行為習慣和品德修養。

三、年級訓話是學生“三觀”形成的主渠道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人素質的核心,是人生的靈魂。中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三觀”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三觀”的形成來自于德育教育的各個方面,而年級訓話是“三觀”形成的主渠道。年級訓話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大亮點,是最突出的一大特色,也是學生“三觀”形成的有效途徑。每個年級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研究確定特定的訓話內容,意在培養學生的道德信念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學生只有在堅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引下,不斷進行自我教育,不斷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才能建樹正確的、科學的“三觀”理念。“懲惡揚善”是年級訓話的主要內容,更是學生“三觀”完善建樹的思想基礎,也是學生端正品行的導向。每個年級對來自各部門的通報信息進行匯總,在年級訓話時,對好的方面提出表揚,意在發揚光大,成為“三觀”形成的正能量;對錯誤的方面進行分析講解,意在形成一面鏡子,讓學生自己對照,從而將負面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這種來自負面因素的正能量是發自學生內心的,有時候會主導人的一生。

四、文藝活動是學生品德升華的助推劑

周六文藝晚會是學校德育教育中的又一特色,感人而亮麗。晚會內容由藏戲、舞蹈、歌曲、小品、相聲等組成,豐富多彩。高雅的文藝表演不僅展示了同學們的多才多藝,更體現了同學們之間的默契配合和團結向上的情操。精彩的文藝作品既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歌頌著經久不衰的傳統美德,也弘揚著振奮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臺晚會、一場比賽、一個節目承載著同學們的情感,心心相連,情情相依,這種無私的奉獻、執著地追求、熱烈奔放的情操飽含著同學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形成了合力,品德得到了升華。

五、住宿生活是學生品德互感的平臺

住宿生活是學生走出家庭、離開父母及親人的一種相對獨立的生活,卻又是一種大家庭式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張揚的個性得到了碰撞、道德理念得到了更新、自由的個體生活方式受到了沖擊、散漫的行為習慣受到了制約,碰撞、磨合,最終在和諧中達到統一。“愛生如子,愛舍如家”是學校住宿生活管理的主旋律,是貫穿于住宿生活管理過程中的一根紅線,是“德”的化身,傳遞著能量,規范著行為,感化著心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生的奧妙之處在于與人相處,攜手同行。住宿生活是學生品德互相感化的平臺,同學們之間的行為習慣、道德規范,如涓涓細流,沖刷著各自的心靈,摒棄糟粕,汲取精華,內化養成,提升品格,這是學校德育教育中永不熄滅的燈塔。

六、結語

集民族習俗和養成教育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學校德育教育體系貫穿于課內、課外的全程管理之中,德育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種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德育教育形式感化著每一位學子,由養成到認同、由認同到內化、由內化到提升,最終形成了崇高的品德素養。

作者:付海生劉四湖工作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