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30 11:01:49
導語:地方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適應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地方高校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突破口。通過以天水師范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提出專業學習-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從課程體系建設、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地方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概念是由總理在2014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并在此后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場合頻頻對該詞進行闡釋。近十幾年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更是得益于該行業對產品創新的高度依賴,電子商務行業表現出極強的創新創業特征。在黨的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時代新需求下,如何把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強力助推創新創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地方高校建設電子商務專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人才培養模式現狀。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包括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結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效果的評估等方面。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線,依托校企合作開放性辦學平臺,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3+1”人才培養模式?!?”指學生在前三年在校期間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和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完成通識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創新創業訓練模塊的學習,“1”強調學生在學校第四年通過校外合作企業提供的崗位平臺進行實崗實訓,或由實習教師帶隊在合作企業完成集中實訓的方式完成系統化的學習,提升綜合能力素質。(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要求。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移動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且重點表現為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的創新。電子商務突出在創意、創新之中謀求新的變化,迫切需要高校將電子商務的創業實踐引進到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活動中,通過產學研結合等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改革。[1]2018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中,進一步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別是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2]鑒于此,電子商務專業在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中,更要進一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積極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培養“有創意、能創新、善創業”的應用型人才。
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專業特色。電子商務是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的新興專業,涉及計算機科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金融學等眾多學科專業,其理論和實踐都處于不斷摸索發展階段。在現有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中已逐漸出現了重計算機技術和重營銷等不同傾向,并衍生出了跨境電子商務、網站運營、網絡營銷等不同專業方向。但我校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仍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強調學生對電子商務應用技能的掌握,雖開設有眾多計算機課程和經濟管理類的課程,但課程設計缺乏重心、內容重疊較多,專業優勢并未突顯,培養方向也不明確。(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缺乏引導。1.創新創業定位模糊。天水師范學院在2014年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成為甘肅省首批向應用技術類轉型發展的試點院校,以建設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積極探索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產教融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強調校內創新創業實踐,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通過天水師范學院創業園對部分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孵化;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校外合作企業進行實崗實訓,積累專業實踐經驗。但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的創業模式雷同,主要集中在網絡銷售方面,普遍存在后續發展乏力問題。2.缺乏創新創業課程。目前關于創新創業實訓相關的課程數量僅有兩門,課程學時不到40學時,所開設的課程通常是在大三下半學期開設,由于存在時滯性且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難以滿足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渴求,也很難在學生的創新創業過程中給予有力支撐,制約了學生的創業模式,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沒有顯著提高。3.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是電子商務教學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電子商務教學中就不僅需要教師具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有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3]我校電子商務方面的教師多數是在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從教,部分教師還是從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轉型而來,雖然有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應有的電子商務實戰經驗和互聯網創業經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表現為以理論指導為主,主要依附于課本知識的講授,缺乏現實創新創業案例的獲取途徑,對學生創業實踐的指導效果欠佳。(三)與地方經濟缺乏相互促進。高校所培養人才的主要輸出地是企業。我校在實施“3+1”模式后,所選擇的合作企業多以電子商務發展經驗較為成熟的東部地區企業為主,學生一般在這些企業實習后也多數會選擇留在東部地區,這一現象造就了培養的專業人才對西部地區特別是對甘肅省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帶動不足。
三、地方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一)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要以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在突顯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完善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從而實現地方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和市場專業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二)完善課程體系設計結合“。大數據、互聯網+”的行業態勢,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優化應側重綜合實踐性課程的開發和應用性教學內容的引入,將創新創業意識和素質的培養貫穿于學習過程,在堅實專業基礎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在專業學習階段結合專業基礎課程,通過課程實驗、社會調查、參觀見習等具體實踐內容,了解創新創業相關的主要理論,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工學結合階段,一方面與地方合作企業合作進行崗位認知學習,強化專業崗位的知識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強調以職業為導向,通過各類技能競賽、創業競賽、專業實訓、項目實踐等,使學生提升職業綜合能力,培養創業精神。在工學交替階段,可以通過校外實踐基地進行定崗實習教學和通過校外創新創業孵化園與地方企業之間共建模擬創新創業平臺,進行創業課程實訓和創業項目實踐,鼓勵和扶持有創業意向的同學開展創業。通過專業學習—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階段性學習,逐漸完善從進校起的“創新創業教學”到結合校內校外實踐平臺的“創新創業技能實踐”,最終達到能團隊“創新創業實戰”的良性循環。(三)搭建專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平臺是支撐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必備條件,實踐平臺的建設要滿足教學實訓、生產實訓和校外實訓的層次性教學需求。平臺的教學實訓重點通過打造優質網絡課程、總結實際生產教學案例、引入跨境電子商務崗位課程模塊、進出口業務流程綜合實訓等滿足教學要求。生產實訓功能的發揮由學校和合作企業協同共建,主要進行企業項目對接、創業項目孵化、引入投資資金、課程認證、訂單式人才培養等內容的合作開發。校外實訓不但要進一步拓展實訓基地的數量,更要進一步深化和本地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園區企業間的合作渠道,在課程開發、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合作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四)構建創新創業課程評價體系。在考慮實踐性、應用性、全面性的基礎上,以創新創業能力為觀測點,做到過程評價和結果考核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課程模塊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個體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重新構建更為完善的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評價體系。(五)強化高校與地方企業的深度合作。地方性高校的發展定位是建成為與地方發展要求相適應、能體現特色水平的高等院校,體現在人才培養上,就是探索實踐如何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高校應充分做好市場調研,不斷加強和當地企業的溝通合作,不斷引進企業高管、金牌網商,帶動教師積極參與企業項目的開發,提升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做到培養的創新創業人才更符合地區經濟發展要求。面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以創新創業為立足點,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和創新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優化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平臺,重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并在實踐中加以總結改進,以期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谷瑞軍,莊玉良,姚娟.以培養“三創”型人才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高校電子商務教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網商及電子商務生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
[2]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ER/OL].
[3]卜瑩雪.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校電子商務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24-25.
作者:汪波 單位:天水師范學院
- 上一篇:B2C電子商務精準營銷模式研究
- 下一篇:電子商務云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