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犯罪的成因與預防
時間:2022-10-30 02:25:00
導語:大學生犯罪的成因與預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大學生犯罪成為一個突出的治安問題,同時也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高效大學生是很特殊的群體,是國家建設的儲備人才,他們的成長情況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發展。總體來看,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思想是健康的,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現象在不斷的加劇,那么,為什么大學生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呢?大學生犯罪有那些特點呢?我們該如何預防和矯治大學生犯罪呢?本文就試圖從以上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關鍵字:大學生犯罪特點原因矯治
近年來,大學生犯罪日益引起大家的關注,這些被人們視為“天之驕子”,具有高學歷、高素質、高層次的大學生屢屢以身試法,身陷囹圄,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應該說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一、目前大學生犯罪的特點
(一)犯罪數量逐漸增加
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曾就大學生犯罪做了一項調查:20世紀60年代,大學生犯罪數量約占青少年犯罪總量的1%;20世紀70年代,比例上升到了2、5%;然而近幾年,這個比例竟然上升到了17%。據調查分析,大學生犯罪的案件數量和犯罪人數自從1999年起開始逐年上升,速度驚人。
(二)犯罪類型多樣化
大學生違法主體范圍較以往明顯的擴大,犯罪主體中很多大學生都來自重點院校,甚至存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地域范圍也在擴大,由本校擴展到外校,然后擴展到社會上;大學生違法犯罪的類型也在增多,以往的大學生犯罪多以盜竊、搶奪犯為主,現在犯罪類型涉及到賭博、搶劫、故意殺人等嚴重違法犯罪行為,甚至有個別的女大學生,抵抗不住社會不良現象的誘惑,自甘墮落,走入的道路。
(三)高水平犯罪數量逐漸增多
大學生與社會群體的青年不同,他們接受高等教育,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抽象和邏輯思維較強,于是,大學生犯罪呈現出智能化、技術化、隱蔽性和高危害性等特點,比如大學生利用黑客軟件,盜取公司賬號和密碼,惡意傳播并使用,給公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再如,大學生破譯公用電話密碼,損失電話費數十萬元等事件。
二、當代大學生犯罪的原因
(一)大學生心理不成熟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其心理都處于走向成熟但還沒有成熟的階段。他們感情豐富,心理起伏大,容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由于他們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不了解社會的紛繁復雜。如果沒有正確思想引導的話,大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現在的大學生在心理上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
1、心理過于脆弱,無法面對生活中遭受的挫折
在大學生犯罪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自控力較差,心理脆弱,無法應對挫折。能夠走進大學,應該來說他們從小就屬于比較優秀的群體,很少遭受挫折,并且在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是絕大多數,遠離父母獨立生活之后,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沒有思想和行動上的準備,一旦遇到較大的挫折,容易產生過激行為。
2、心理迷茫,對未來沒有期望
伴隨高校擴招步伐的逐漸加快,大學生群體不斷擴大,客觀的造成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失業現象也日益頻繁,使在校大學生的自我預期值開始下降。對前途充滿渺茫,這就使他們極易產生消極頹廢心理,導致心理迷亂,情緒失控,而走向犯罪。
3、性心理不健康
從青春期開始的逐漸性成熟以及性意識的增強使這些剛剛成年的年輕大學生對性充滿了渴望和好奇,這本無可厚非,但若不引導他們形成良好、正常的性道德觀念,加之受到各種暴力、色情文化的不良影響,就有可能在對性的過分渴望的驅使下產生性犯罪行為。
(二)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發生改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人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過程中陷入對金錢的瘋狂崇拜中,把物質財富的多少作為衡量個人成功與否的尺度。社會上這種盲目追求物質利益的不良風氣刮進了校園,動搖了“象牙塔”里眾多學生單純的思想,使得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錯位,過分的追求物質享受。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物質財富,而有極少數的學生過分貪圖物質享受,當他們無法通過正當手段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時,往往會通過偷盜、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去獲取非法利益。市場經濟不僅帶來了經濟的繁榮,極大的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但是人們由于對財富的過分渴求往往造成價值觀上的錯位,物質利益至上,也給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使得他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和錯位。
(三)錯誤的家庭教育
一些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對孩子百依百順,學生考入大學后心理依賴性很強,一旦遭受挫折就不知所措,往往極易走向犯罪的道路;而一些父母則片面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往往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封閉,而孩子一旦考上大學,父母則以經濟供給為主,疏于和孩子的溝通,使學生心理更為封閉,使學生對同學和社會產生不信任感,滋生犯罪。
(四)學校教育存在弊端
近年來,學校連續擴招導致我國大學生的數量迅猛增長,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生源的差異化越來越大,自身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高校教育帶來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現實中,高校過分的強調專業課程的學習,但是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人際關系、性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相對薄弱,存在教師重智輕德的現象,這樣以來,自制力差的學生便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大學生犯罪的矯治方法
(一)通過刑事處罰進行矯治
我國法律明文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學生罪犯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嚴懲,但是大學生罪犯又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在采取刑事處罰的時候應有所選擇,對于那些主觀惡性不深、可改造性比較大、沒有造成嚴重社會危害、能真誠悔罪的初犯可以適用暫緩起訴,不通過刑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對那些主觀惡性較深、在社會上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屢教不改的頑固分子要采取相應的刑事處罰。
(二)大學生犯罪的預防措施
預防大學生犯罪是對人才的珍惜,是對學生的負責,是對社會的責任。每個大學生犯罪案件都是學生個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多方面消極原因綜合作用的產物,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完成學業走向社會,防止學生走向犯罪的道路,需要學生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1、首先,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使學生樹立積極上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楊叔子院士說過“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2]大學時期是大學生思想日漸成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會逐漸形成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所以在大學期間不僅要幫助他們提高科學文化水平,還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思想政治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發展綜合素質使之成為一個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引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針對大學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的特點,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引導大學生控制情緒,消除其人格障礙,學會寬容,增強社會應變能力,提高大學生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引導具有自我封閉傾向的大學生笑面人生,和周圍的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戀愛與性問題,指導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愛情,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避免因為戀愛問題而導致學生出現問題。
3、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共同努力,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特別是法治教育,結合現實案例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講解,使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同違法的思想行為做斗爭。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宿舍的管理,采取針對性措施健全管理約束機制,建立預防大學生犯罪的網絡;作為學生的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情況,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環境。
大學生犯罪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去了解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在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質過硬,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挫折和困難,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 上一篇:深究用農業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 下一篇:犯罪構成體系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