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要點芻議
時間:2022-01-27 05:00:47
導語: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要點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的非稅收入長期以預算外資金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國在預算管理方面起步比較晚,而且各方面的規范力度未及時跟上,這就導致了非稅收入的改革不夠深入,降低了政府的財政調控,影響了國家對于整體財政治理的前進步伐。因此,當前對于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已經成為了我國政府財政收入結構合理化的難題。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政府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途徑,來創新非稅收入的有效管理制度,深化我國政府的稅費改革力度,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穩定平衡發展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的政策目標。
一、政府非稅收收入內涵
政府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由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務、準公共服務取得并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或準公共需要的財政資金,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政府非稅收入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收益、彩票公益金、特許經營收入、中央銀行收入、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主管部門集中收入、政府收入的利息收入、其他非稅收入。目前我國政府的非稅收入已經從“預算外資金”的概念轉變為了“非稅收入”概念,概念的轉變意味著政府對于規范國家財政收入體制和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已經有了明確的界限。非稅收入的來源渠道非常的廣,不僅可以通過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收費,而且可以通過政府性基金來獲取,還能夠通過罰款沒收和各種國有資源基礎設施的經營等來實現。取得的依據也是多樣化的,既可以利用國家權力和政府的良好信譽來取得,又能夠通過處置國有資產來取得。因此,導致了我國的非稅收入規模過大,加上征收管理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就會大大的分散政府財力,削弱財務調控的能力,降低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服務效果。
二、我國政府非稅收收入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監管機制不健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國家稅費改革,我國政府的非稅收入規模迅速擴大,甚至與預算內規模水平接近,成為了第二大預算。但是非稅收入的征收體制仍舊存在如征收分散、收支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同時,相關監管機制也有漏洞,導致針對非稅收入的各個環節的相關法律建設也較為滯后,預算編制也較為粗放,最終導致監管工作困難較大,監管成本較高,且效果并不明顯。(二)征收信息化程度平衡。目前,我國政府的非稅收入征管手段各地不統一,有的項目征收緊隨時展步伐,極大方便群眾,如網上繳費、刷碼繳費等,有的項目征收方還是比較的落后,征收信息化程度較低,還停留在只收現金的單一收費方式,無法滿足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的真正訴求。不僅全國尚未形成集中有效的網絡信息管理制度,而且在各個地區和省份都還沒有達到統一的信息建設程度,致使各個網絡系統升級過于緩慢,同時,各地信息化發展不平衡,直接影響著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的征收效率,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信息管理平臺,是很難對國家非稅收入進行高效有序的管理的。(三)非稅收入預算問題。政府非稅收入的常規管理方式是將政府非稅收入項目分配給政府預算經管,其余部分以代管方式劃入財政專戶去進行管理,由其部門自行支配。由于有些部門財力有限,有的收費變成“養人”費。如此一來,就會導致政府的部分非稅收入不受預算管理體制的約束,形成支出混亂的管理局面。在實際的情況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政府層級越低財政收入依賴非稅收入越強烈,造成這種狀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層級越低的地方政府內部人員管理水平較弱,財政系統不健全,財政收入形式不規范,缺乏長期有效的穩定性收入來源,進而導致政府財政總是依賴非稅收入。(四)票據管理的不規范。目前,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的票據來源已基本統一,大多數非稅收入票據都是由各省市的財政部門統一印刷的,雖然為票據的監管提供了方便,票據管理也基本納入電子領用核銷管理,但是由于系統投入使用時間有限,部分環節完善程度不高,同時有的電子系統只是模擬手工管理,沒有深化現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仍會導致了政府票據管理效率不高,時常出現違規違紀的操作未及時發現等等問題。例如在一些部門沒有專門的人員設立專柜進行專賬專票的詳細管理,這就致使很多票據混開亂用,甚至是出現超出規范的使用等問題屢見不鮮,同時一部分領了票據的人員,也不參加政府財政票據的年檢工作,這樣就導致了很大一部分的資金都會被獨立在財政監管之外,會產生管理安全隱患。
三、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要點分析
(一)建立完善管理體系。1.建立完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建立完善管理體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健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和財政集中收付的制度,因為只有從統一收支這兩方面同時下手,才能夠更加有效的促進管理體系的全面把控,為財政管理制度的規范化打好基礎。2.健全票款分離管理方式。票款分離指的是針對政府性收費、基金以及資產等的有償收入實施“由單位統一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形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票款分離。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網上繳費,網上開票,刷碼直接入庫等新的方式,減少繳費資金入庫環節。這樣做的好處就在于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分工,分步實施各項工作,共同促進非稅收入實現規范化管理模式。3.加強非稅收入票據管理。非稅收入的票據管理是整個規范化管理的一大重點,針對我們目前非稅收入票據種類繁多,使用不夠規范化的具體問題,應當盡快的對當前非稅收入的票據進行合理的設計、監制、領用和核銷等一系列的改良,減少票據種類,簡化票據呈現。4.完善非稅收入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系統,中央和地方能夠共用的,實現非稅收入管理的信息化和一體化。構建起職責清晰、流程順暢、征管規范、協作有力、便民高效的非稅收入征繳體制機制,結合票據電子化改革實現與非稅收入信息系統相銜接,建立可追溯機制,這樣不但能夠對政府非稅收入的各種來源和結構、規模等詳細信息都能夠隨時得到有效地監管,還能夠提高整體的財政監管能力。同時對銀行代收和相關的應用軟件進行不斷地完善,優化信息管理模式,提高系統預警功能,實現非稅收入信息的智能化全面管理目標。(二)完善政府配套政策。1.深化完善財政體制改革。繼續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深化完善財政體制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地方稅收體系,逐步將有的政府收入完全歸于財政稅務部門管理,改變各個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執法與收費供給之間的直接聯系,將收費使用權和收費所有權相分離。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完成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目標。2.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目前我國政府財力過分依賴非稅收入的原因,就在于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保障,因此,為了規范化管理就需要政府加快推進自己的職能轉變,按照公共財產框架的具體要求來正確地界定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加強政府承擔事務的財力供應,降低對于非稅收入的依賴程度。(三)健全監督檢查體系。再好的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如果少了內部監管,都會失去一定的執行力度。因此,想要真正的實現規范化管理目標,就要加強對于監督檢查體系的優化,用合理的監察體系來促進制度的實施效果。首先就要加強立法監督,不僅針對非稅收入的立項、標準、征收、上下級分成及票據管理等各個環節去建立一套統一完整的法律法規,而且還要健全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法制建設,全面形成一個網格化的管理模式,讓規范化管理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制度可以依靠,更具說服力。不允許有不受監督、游離于預算之外的政府收支,對那些政府以已明令取消的不合理收費予以堅決取締。同時還要加大對執收單位績效考核的力度,真正的做到監管考察一體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促進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四)加快非稅收入立法。通過立法明確界定非稅收入與稅收收入之間的關系,縮小非稅收入的涵蓋范圍,對于符合真實非稅收入的項目給予一定的區分界限,對于現有的政府收費項目進行篩選,保留一些科學合理的項目,研究論證適宜劃轉的非稅收入納入稅務部門征收,將一些不合理的盡快清理掉,從而在收費數量上先對一部分不符合明確界定的收費項目進行刪減,從而減輕收費工作的重量,簡化部分收費步驟。
總而言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的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是實現我國政府財政管理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規范非稅收入管理的研究也是在不斷的深入當中。我國政府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的要點就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完善政府的配套政策、健全監督檢查體系以及加快非稅收入立法等。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配套措施,才能夠真正的實現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進而提升我國政府的財政調配能力,為國家節約成本,杜絕無效的資源浪費。
參考文獻:
[1]馬福杰.地方政府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探索[J].財會學習,2020(01):169+171.
[2]郭娜.淺議地方政府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J].現代商業,2018(25):49-50.
[3]黃建利.淺析政府非稅收入的規范化管理[J].中國商論,2018(23):50-51.
作者:周建標 單位:福建省建甌市財政收費票據管理所
- 上一篇:農村及城市電網線損規范化管理探究
- 下一篇:建筑工程代建管理規范化措施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