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探索
時間:2022-07-12 04:50:43
導語: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基于網絡技術的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做了簡單的論述。首先,分析了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現狀。其次,提出了網絡技術在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應用策略。最后,對課題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從變電運行管理實際來說,采用的基于網絡技術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若想保證技術作用的發揮,需要做好系統設計環節的把控。現結合具體研究進行分析。
關鍵詞: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系統設計;網絡技術
信息管理技術屬于管理技術分支,技術應用的目的為滿足組織要求,實現組織目標。在變電運行管理實踐中,采用信息化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提高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增加信息價值,促使各類目標的實現。隨著變電運行管理要求和需求的增加,引入網絡技術,能夠促使信息技術管理目標的實現,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1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運行現狀
從變電運行管理實踐來說,保證電力系統變電運行期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變電運行控制中引入信息管理技術,能夠提高運行管控水平,保證變電運行狀態。通過對變電系統各類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能夠高效解決各類問題,保證電力系統變電的穩定性。采用的信息管理技術,其具有先進性和開放性,同時安全性以及穩定性較強,能夠極大程度上滿足變電運行管理的需求和要求。構建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各類數據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采用信息化管理技術,有效提高了數據信息統計以及分析的水平,進而達到變電運行保護的目標,為電力系統運維以及升級提供了技術保證。應用數據庫以及方法庫等,實現對各類電力信息管理系統的高效集中,利用其存儲數據信息,保證了數據信息存儲的可靠性,有效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隨著電力企業對電力系統建設和運行要求的不斷提高,現運行的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難以達到實際需求。這需要不斷增強系統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還需要保證其安全性,保障變電系統運行管理效益以及生產效率水平提高。目前來說,應用的信息管理技術,以GIS技術為核心,能夠實現各源數據的快速整合,優化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運行流程。采用新型數據庫技術,比如ORDBMS,能夠避免多對象時產生共享沖突,同時能夠支持多版本管理。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來說,系統設計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以控制和優化,保證網絡信息管理技術應用作用的有效發揮。
2基于網絡技術的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控制研究
2.1明確系統功能與結構。從變電運行信息化管理實際來說,若想發揮系統的功能作用,要做好系統設計的把控,明確系統的功能以及結構。基于功能角度來說具體如下:①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可實現對變電站整體運行各類數據的高效采集以及處理,制作為表格和圖形等,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基于相應的數據信息,監控工作人員能夠掌握實際情況,實現對變電站日常運行突發事件的動態化監控,經過分析和計算以及處理,排除不安全因素和隱患,保證信息化管理系統作用的發揮。②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統,有著很強的微機防誤功能。基于操作平臺,能夠實現遠動信息的高效收集,實現對設備的閉鎖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變電作業人員誤操作,確保變電裝置操作的準確性和數據信息采集的可靠性[1]。③在系統運行中,基于對變電站運行狀態數據信息的采集,經過分析以及處理,可反饋給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故障的有效隔離以及處理,確保電力系統能夠安全運行。④基于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實現變電數據信息的高效統計和匯總分析,實現資源高效共享。利用網絡實現數據信息發揮,進而使得相關管理者能夠掌握變電站運行的具體情況,有效減少了變電運維成本。信息管理系統的結構分析:圖1為系統結構圖。設計的信息管理系統結構,主要包括變電站結構和網絡結構、局端結構。網絡結構中設置了交換機,選擇的設備為Catalyst29286-13,主要組成包括10Mbit/s快速以太網和千兆以太網端口,數量分別28個和2個。通過將交換機和Cata-lyst3533相互連接,構建網絡主干。除了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還可以實現對系統運行的全面控制。構建的變電站結構,包括監控主機和管理主機。其中,監控主機能夠實現對信息管理系統采集的各類數據監控;設置的管理主機,能夠實現對接收的各類信息全面管理。基于上述功能,實現對變電站運行信息的自動化處理,及時反饋給系統完成處理。2.2應用平臺技術。采用應用平臺技術,能夠實現界面的統一和維護管理的統一。在進行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時,運用面向對象技術以及模塊設計力方法,進行系統模塊的構建。具體內容如下:①底層支撐平臺。搭建的底層支撐平臺,主要運行了網絡子系統和數據庫子系統以及圖形子系統等,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②上層應用軟件。其主要集成了運行記錄管理子系統以及設備管理子系統等。兩個平臺沒有直接聯系,主要是利用數據庫交換數據。通過在系統數據庫內讀取相應的數據信息,將計算結果錄入到數據庫內,進而解決系統運維不便的問題。隨著支撐平臺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保證了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的先進性。在實際應用中運行的底層支撐平臺,具有數據通信功能、數據存儲功能、圖形顯示功能、各類打印功能等。使用的上層應用軟件,具有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統計功能以及分析功能等[2]。2.3動態建模與自適應技術。通常來說,供電企業日常的變電管理業務不斷變化,所以運用的信息管理系統,其信息管理流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若想保證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以及應變能力,在進行系統設計運用可視化動態面向對象建模技術,采取對運行管理信息以及變電運行管理過程實施高度抽象化的方式,確保平臺運行的獨立性,構建的平臺自身不能夠滿足變電管理業務流程的描述以及處理。在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時,通過對構建的模型進行解釋,實現對某項業務領域內的信息管理[3]。簡單來說,搭建的平臺,主要負責進行抽象信息以及業務過程的相應處理。對于穩定的信息或者業務流程,平臺會將其是作為數據,平臺發揮管理系統的作用,運行信息系統的過程可以看作為平臺的實例化。2.4工作流技術。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基于工作量的設計以及監控能夠完成系統處理變電設備缺陷流程以及工作票流程,完成設計以及變更,能夠更好的適應變電業務流程動態變化特征。從信息管理系統運行實踐來說,工作流貫穿整個系統流程。信息管理系統將在構建的體系結構上,圍繞可配置以及可定義的工作流,實現數據的自動化管理,保證數據流轉可以根據變電管理業務需求進行,基于數據流形成信息流,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2.5數據交換技術。構建的信息管理系統,運用了數據交換技術,實現了各個系統的有效交換。在具體應用中,采用的數據交換技術,要結合數據交換的實際需求,做好嚴格的把控,保證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功能的實現。從系統運行實際來說,實現數據的高效交換,能夠促使變電運行管理各項業務的有序展開。通過整合各類系統的資源和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業務處理的效率和效益[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變電運行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效率和質量,保障變電運行管理業務的有序開展。在具體實踐中,要明確系統功能與結構,應用平臺技術、動態建模與自適應技術、工作流技術、數據交換技術等,搭建高質量的信息化系統。
參考文獻
[1]范春華.信息管理技術在電力變電運行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19):35-36.
[2]王堯.信息管理技術在電力變電運行中的運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7(15):109.
[3]周鑫.論信息管理技術在電力變電運行中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7(13):161.
[4]羅循洲.電力變電運行中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6(23):131.
作者:呂武勇 單位:天峨縣水利電業有限公司
- 上一篇:配送中心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
- 下一篇:淺談知識管理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