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持續發展教學創新
時間:2022-03-15 04:20:00
導語:職業持續發展教學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畢業生對學校教學評價綜述
通過對92名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調查可以看出:他們對學校的總體教學工作評價一般,主要表現在師資條件、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他們普遍認為對工作影響較大是學校的實訓實習和基礎理論教學,但學校在分析思考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方面顯得不夠。學校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但只教會某項技能,而沒有教給他們一種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他們還認為他們的優勢在于實踐動手能力和良好的職業意識,而外語能力、理論水平顯得不足。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課程基本合理但與實際有所脫節,認為專業教學中尤其要加強知識的更新。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實訓課程過于基礎化,忽視了管理知識層面的培養,高層次的管理實訓和督導實訓缺失。
二、制約學生職業發展的教學因素分析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創新。目前高校培養的人才對口率低下,行業停留時間較短有專家分析指出:專業教育嚴重滯后‘癥結”所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過低,重視技能訓練,忽視理論提升,學生的眼界、思維受到限制,拓展能力不強;而高等教育走的是“高層路線”,過高的培養目標和過寬的專業設置,導致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理論功底尚可,專業能力不突出高校亟需解決人適銷對路”的問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構建了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深度合作,人才的培養質量高。相比之下,我國學校和酒店的合作不夠深入,僅限于校外實習和企業人士進校講座,在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辦學模式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顯得滯后。
2.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合理,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課程體系中的基礎課比重大,專業課的比重偏小,過于理論化,實用的課程偏少,課程內容比較淺顯而且陳舊,一些課程不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比如一些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旨在讓學生參;計算機等級考試,與企業要求的應用能力存在差距。酒店管理專業應該考慮開設的是酒店信息系統的應用課程,工作中常用的文檔、電子表格、幻燈片的制作,辦公設備的運用能力則需要強化訓練。另外課程的設置也沒有考慮學生職業持續發展的問題,過多的強調基礎技能實訓,而涉及經營管理層面的課程,如財務分析、營銷實務、公關策劃、文員實務等課程并未開設。即使有些院校開設有一些經營管理類的拓展課程,但是重視理論的講授,缺乏實踐的教學。甚至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因入設課,既不考慮酒店崗位的實際需要,也不考慮學生的職業發展后勁。
3.資源配置不足,不能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很多高職院校存在著師資短缺的問題,新進的教師多為旅游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缺乏酒店從業經驗,有的甚至剛入職就要承擔2門以上的專業課程,理論基礎雖好,但缺乏行業背景,教學停留在“紙上談兵”和照本宣科。另外教材的內容、實訓條件等都落后于行業發展,和企業實際存在偏差。由于各類資源的配置不足,人才培養的質量大打折扣。
4.缺少職業養成教育,學生的職業規劃不清晰。從國外先進的酒店管理專業辦學經驗來看,酒店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趨勢是“學生階段職業化”、“職業發展連續化”和“職業發展戰略化”。而當前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職業養成教育形式有余、實效不足;教師重視知識傳授,輕視職業養成教育;學習環境中職業氛圍不濃;職業素養教育前緊后松等問題,導致學生進入酒店行業后不能快速的適應和融入企業。另外很多高校缺乏對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的教育指導,即使有些院校開設有此類課程,但多以講座形式進行,缺乏對學生的跟進指導,職業教育活動多流于形式,未能體現實效。
5.對校外實踐教學的忽視,導致學生對職業的重新選擇。一些學校選擇實習點時沒有高標準、嚴要求,甚至一些實習基地是憑借與酒店的業務關系或私人關系安排的,同時未能重視實習期間對學生的指導和教育工作,校企雙方對學生實習中出現的問題未能及時妥善的予以解決。另外學校對企業如何使用畢業生缺乏要求,對企業的用人機制聽之任之,一些企業對實習生的管理缺乏人性化。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酒店職業產生了抗拒心理進而重新擇業。
三、基于學生職業持續發展的教學改革對策
1.夯實專業基礎,穩步提高專業人才的層次。高職院校要保持專業規模的穩步發展,切忌盲目擴張,要夯實專業基礎,打造真正的“雙師”隊伍,完善各項教學資源,順應酒店對人才的需求,努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發展張力,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實行雙語教學,力求與國際接軌,嚴格選擇酒店集團旗下的高星級酒店作為實習基地,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國際高星級酒店的見習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層次??梢钥紤]實行“酒店管理精英班(國際班)”的培養機制,分班教學,將優秀學生的職業面向定位為國內外知名酒店集團,使學生畢業后能勝任國內高星級酒店和海外酒店的服務與基層管理工作。
2.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學生就業層次。在人才培養方面,國外酒店集團走的是“人才自制”的路子,在大學中設有自己的酒店管理學院,酒店經理人很多都來自這些酒店管理學院,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高職院校要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形式。如武漢商業服務學院推行的“荷田酒店管理人員儲備班”和“王朝酒店訂單式助學班”,由企業承擔學生學費,實行基于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1.5+1.5”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入學即入職,通過定向培養,讓學生畢業后就能走上級基層管理崗位。另外要構建校外實習的校企共管機制,建立實訓基地的評價機制,實行“實習崗位輪換制”和“見習領班制”,讓學生能夠在高層次的實訓基地中進行不同崗位的實踐,并能體驗和感受基層管理工作。
3.合理設置課程,加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和拓展性。課程建設要邀請企業人士參與,積極借鑒新加坡、瑞士、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酒店專業課程體系。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基于學生職業發展來增加職業拓展課程和人文素質課程。可以考慮基于學生不同的發展方向開設選修課程,如學生定位于酒店營銷工作,可以選修《營銷策劃案例分析》、《商務談判與溝通技巧》、《公共關系管理》等課程,定位于酒店行政人事工作的學生可以選修《文員實務》、《酒店人力資源管理實務》、《辦公自動化》等課程。推行理實一體化課程,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同步,直接引進企業內訓課程,增加書本之外的拓展知識。在合理設置課程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各類教育活動的設計,如入學教育、企業見習、校外觀摩、職業經理人講座、學生社團活動等,讓學生多與酒店行業、企業和成功的從業者接觸,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
4.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機制,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推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課堂教學互動,通過團隊組建、角色扮演、現場模擬等方式,讓學生感受職場氛圍;在課程中安排學習性工作任務,積極推進體驗式的職業化教學。進行考核體系的改革,實行多樣化的實踐考核。通過考核改革,能更全面考量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并能通過實踐性的考核過程來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 上一篇:工業局包幫入統工作制度
- 下一篇:信息局企業對標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