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科技創新評價研究

時間:2022-12-07 08:49:51

導語:企業科技創新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科技創新評價研究

1沛縣科技創新現狀分析

1.1創新型企業培育情況。2016年,全縣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7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5家。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29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950家、省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示范單位2家、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1.2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情況。一是啟動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工作。請示報告經市政府批準后報省政府。目前,省政府已批轉省發改委、住建廳、環保廳、商務廳、科技廳等5部門提出相關意見。二是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按眾創空間建設要求進行摸排,對初步符合申報條件的進行具體申報輔導。今年以來,已獲批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沛縣特色畜禽星創天地(漢戌堂)、省級眾創空間1家—沛縣龍飛眾創空間、市級重點眾創空間1家—沛縣大學生創業園。申報省級科技孵化器1家、市級眾創空間4家,待批。三是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健全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動態管理制度,制訂激勵政策,引導各類企業研發機構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檔升級。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省、市級企業研發機構,新增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4家、省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家。截至目前,全縣擁有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43個、市級603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省級博士后工作站6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建有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金石彭源、大屯工貿、芭田生態等3家企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入選江蘇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1.3科技人才隊伍情況。科技人才是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核心要素。2016年底,全縣企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到5900人,其中研究與發展活動人員3006人,分別比2015年增長17.8%和14.0%;R&D人員占科技活動人員的比重為52.0%,比2015年(49.8%)提高2.2個百分點。科技活動人員中R&D人員所占比重上升,反映了企業自主創新人力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2沛縣科技創新存在問題

通過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投入產出分析,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2.1投入產出效率有待提高。根據調查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個行業中17個行業效率偏低,占76.3%;綜合效率較高的只有5個工業行業,占總體的23.7%。總體來說,科技投入產出水平依然偏低。2.2行業綜合效率不均衡,冷熱不均現象突出。對沛縣工業企業行業的綜合效率值進行統計分析,22個工業行業綜合效率不符合正態分布,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22個工業行業的綜合效率平均值為0.63,而標準差達到0.22。標準差大反映行業間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值差距較大,發展不均衡。2.3傳統行業投入存在冗余現象。紡織、煤炭、冶金三個行業的R&D人員、R&D經費內部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新產品研發投入四個投入評價指標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3.1%、23.0%、28.6%、18.4%,三個行業效率都比較低下,而且規模收益遞減,投入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偏低。

3對策建議

3.1加快推進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利用科創園建設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中心”設立創業服務大廳、人才資源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技術交易中心、企業家培訓中心、科技成果展示廳、路演報告廳、專利事務所、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服務機構、江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沛縣分中心、江蘇大學沛縣轉移中心、沛縣國科大技術轉移中心、沛縣中科院蘭化所特色資源高值化利用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機構。3.2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小升高”計劃,全面開展科技企業摸底調查工作,篩選出37家技術基礎好、產業帶動性強的科技型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引導企業對標桿、補短板,積極鼓勵企業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申報。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20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30家以上。3.3著力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水平。組織大屯工貿爭創國家級研發機構,組織恒輝編織爭創省級重點實驗室。組織行業龍頭企業申報省級企業研發機構8家以上,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市級企業研發機構20家以上,繼續保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全覆蓋。3.4建設智慧科技網絡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宣傳、成果展示、技術服務、人才引進、科技金融、項目申報等優質高效服務,實現政府、企業、高校院所無縫對接。3.5大力推進“蘇科貸”工作。重點做好政策宣傳、申報培訓、資格審核、完善企業數據庫等工作。督促銀行做好相關評審審核、貸款發放工作,努力縮減手續辦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年內,力爭入庫企業達50家,為30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6000萬元,切實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3.6優化科技投入結構。首先,優化人才投入結構。淡化人才“唯學歷論”,通過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進行專業技術和職業培訓,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術和管理人才。其次,優化經費投入結構。企業應加大新產品研發資金的投入,加大技術改造消化吸收資金的投入,減少相關管理費用的支出;政府要引導和激勵社會資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優惠政策作引導、銀行貸款為扶持、社會集資和引進外資為補充的科技活動資金投入機制。3.7建立科技創新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技術創新評價系統可以加強企業對技術創新投資的管理,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效率。鼓勵企業從全面、系統的角度出發,建立一套完整的監測評價體系對技術創新活動的效率情況進行實時反映,切實提高現有資源的使用效率。3.8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在重視技術研發的同時,還要關注商業化生產,要把實驗室中的技術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為此,企業應以科技機構為依托,從技術創新全過程出發,圍繞產業鏈做好整體設計和科研布局,拓寬產學研合作面,把技術和市場緊密結合,實現科技資源的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而形成企業長期的競爭力。

作者:朱彩俠 單位:沛縣科學技術局信息所

[參考文獻]

[1]王鐵.企業技術發展戰略與模式選擇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1997.

[2]張東生,胡悅,周斌.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設計[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