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時間:2022-06-26 10:52:52

導語: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摘要:大數據與云計算全面應用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要創新。本文通過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支撐分析,查找其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對策。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屬于科技型和中小企業的范疇。從表層含義來看要具備一定數量的研發人員、生產的產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并取得一定的科技資質;從深層含義來看必須有較多的創新實踐。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制勝的法寶;反過來看發展又是進一步創新的基礎,創新與發展相輔相成。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在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支撐分析

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要從內部和外部兩大視角來分析。(一)內部視角。1.企業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體是人,科技型中小企業要開展創新,主要靠企業人。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團隊的強與弱,直接決定著企業創新的成功與否及成效大小。所謂的企業人包含有研發人員和管理者。研發人員及技術團隊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實際執行者和操盤手,研發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創新能力直接關聯著創新績效的好壞。管理者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領軍人物,是企業的靈魂。具有創新能力的管理者才能改革企業管理模式和制度,建立一套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科學的績效管理制度。2.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要創新就需要消耗大量財力,而企業本身不能完全具備這些財力,因此,融資也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融資渠道也實現了逐步多元化,包括:銀行信貸、債券融資、政策性融資等多種模式。這些融資模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創新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還不能完全系統地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二)外部視角。1.政策:科技型中小企業要進行創新發展,需要有相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這些政策可涉及人才引進、融資、知識產權、稅收優惠等各個方面。整個政策制度體系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后盾。2.市場: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不能脫離市場,要與市場緊密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果也需要得到市場的檢驗。市場反饋較好就說明創新的成功,反之,說明創新的失敗。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人的創新力不夠。1.研發人員技術創新力不足:現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建立更加依賴于研發創新以及以創新為代表的研發人員的整體勝任力和創新力。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創新實踐,研發人員是主體。研發人員的工作需要很強的專業性,需要團隊合作;但是有些研發人員專業技術能力不過關,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喜歡單打獨斗。2.企業管理者管理創新力不足:有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本身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導致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比較落后。企業的領導者沒有與時俱進,企業很難有大的創新和發展。(二)企業投入資金不夠。1.融資困難: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創新的一大難題就是缺乏資金,并且融資比較困難。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主要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經費的投入、銀行信貸、風險投資等;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融資困難已經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創新的瓶頸。2.研發投入的資金比不足:雖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了一定的資金支持,但是用于研發創新的占比較低,而研發創新的成本較高,還有一定的失敗幾率。因此,較少的資金投入是杯水車薪,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三)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夠。1.扶持政策體系性不強:目前,政府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逐年增加,但是還沒有制定成套的政策制度來保障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實踐;在創新主體地位、知識產權保護、科研合作、技術成果轉移及推廣、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經費投資、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科技孵化等多方面沒有形成政策制度體系。2.扶持政策不能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經濟形勢和市場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政府要有創新發展的眼光,不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政策制度進行改進完善,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真正意義上來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創新實踐、長遠發展。但是,目前還不能完全做到。(四)社會服務力度不夠。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具備大企業雄厚的資金、大量的高端人才、技術長期積累等優勢。社會科技服務機構可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提供包括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管理等多方位服務。但是,現在這樣的社會服務機構還不是很多,提供的服務也不全面。

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對策

(一)發揮企業人的創新積極作用。作為企業人不管是研發人員還是管理者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主要可通過短期、長期培訓的方式提升這些方面的素質。特別是企業的管理者要培養創新精神,這將直接影響著整個企業的技術創新實踐。同時,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內部制定有效創新發展機制。1.獎勵機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中表現優異的研發人員進行獎勵,獎勵分為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根據級別、程度、影響力等因素制定獎勵政策。2.晉升機制:“升職加薪”一直被員工認為是企業對自身努力的認可的回饋,也是員工的主要職業上升通道。因此,要科學合理地制定晉升制度,讓員工們看到希望,有奮斗的目標。3.自我價值體現機制:對于研發人員來講,他們比較看重創新成就感。創新成就感是他們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得到滿足的具體表現。研發人員看重自己的獲得了多少成果,為企業帶來了多少的利潤,跟其他人相比處在什么位置。因此,要有自我價值實現機制,滿足研發人員作為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一步和高階段要求。(二)多方位融資提高創新投入。1.加大政府財政經費的投入:政府可以對在創新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個人進行資金獎勵和追加投入,以鼓勵其創新創業,帶動全社會的自主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激勵創新創業。政府可以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稅收優惠,并對企業員工創新方面的所得稅減免,激勵性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2.增加銀行信貸和擔保: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指導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資金投放的寬松度以及投放模式,提高授信額度、簡化信貸業務流程、改進企業評價方法、保證專款專用以及貸款規模、增加信貸產品等等。3.吸引風險投資:促進風險投資企業的成長,加大風險投資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額,促進創新產品產業化。4.嘗試上市融資:對于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嘗試在創業板上市。通過上市來獲取更多的創新研發資金。(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勵政策。逐步完善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法律法規體系。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有一個整體規劃,形成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支撐條件、知識產權、財政支持、稅收優惠等一系列制度。加強和改善金融體系激勵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多方位的資金支持和便利通道。加強財政和稅收制度體系的建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雙軟企業”能夠享受稅收減免優惠的認定標準,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信心,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本。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健全知識產權案件執行制度,建立知識產權案件歸口執行制度,提高知識產權生效裁判的執行到位率。(四)加強各類社會服務。加強各類社會服務機構的社會服務可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以服務支撐和促進創新活動持續開展。技術方面的中介機構包括技術顧問與咨詢機構、產學研平臺機構、技術轉讓服務機構、專利申報機構、技術產權評估、交易機構等。加強這些機構的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到產品原型、調試,最終到產品結構成型整個過程提供技術保障。融資方面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咨詢機構、資信評級機構和資產評估機構等。加強這些機構的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提供資金方面的建議和策略。人力資源方面的中介服務機構包括人力資源公司、勞動服務、“獵頭”公司、各種培訓機構。加強這些機構的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尋找高精尖人才,培訓員工。科技孵化方面的服務機構,可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最新研發成果提供孵化服務。加強此類軟服務,形成網絡化服務。加強科技孵化器的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家鳳,朱廣其.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政府參與問題[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9,(01):32-36.

[2]鄧文,麻冬圓.論科技創新環境下企業知識產權布局[J].科技與法律,2017,(04):49-50.

[3]周健,程軍.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稅務研究,2016,(07):121-122.

作者:黃可望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