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途徑探討
時間:2022-09-30 10:15:12
導語: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科技型的中小企業主要以科研機構、民營科技等實體企業為主。從承擔業務上來看,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從事的大多為技術咨詢和服務、技術轉讓或成果產業化的活動。這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雖然具有一定條件的科技研發能力,但是產品的加工和生產能力較弱,因此,這類企業應該注重創新,積極與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合作,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逐漸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途徑;科技創新企業
在實現自身發展時,一定要有高新的科技知識,并不斷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進行技術或知識的引進過程中,首先要保證自身的技術庫具有市場稀缺性,而且還要做到其他人不可替代、不可模仿,技術本身具有可持續性,只有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之上,才能對技術投入成本,繼續進行研發。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想得到長遠發展,走高新技術發展道路,就要不斷研究市場信息,投入資金研究知識產權,并加以利用。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我國現代化的生產中,資源以及勞動力的優勢在不斷減弱,各行業都在積極尋找并利用科技資源,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工業生產方面。現如今,高新技術的發展是推動社會經濟形態的重要力量,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科技敏感性,科研創新成本低,并且在科研發展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在這一方面,我們大可參照國外的做法,比如德國,德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被認為是整個國家的新工藝和新技術的實驗室,依靠這些中小企業從事技術發明和創新工作。從科研成果上看,德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研成果占據了整個國家的七成左右。在美國,一半以上的科技發展項目也是由中小企業來完成的,因此應該重視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它們走高新技術發展道路。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這些企業本身,應該積極尋找市場機會,努力把自身的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帶動其他的新興行業。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途徑
(一)積極完善知識產權管理。作為科技型的中小企業,應該構建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并不斷完善,提高知識產權管理水平。通過知識產權管理,企業整體的知識產權數量可以提高,并且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保護,企業可以通過經營知識產權來獲取經濟效益。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對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不重視的情況比較嚴重,很多企業都沒有設置專門管理機構,甚至很多企業讓技術人員申請知識產權,這是非常不專業的做法。技術人員實際上只是對技術比較了解,但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法律規定等都是外行,更不要說為知識產權制定相關戰略、進行綜合規劃,這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首先,企業應該站著企業長遠發展的高度,來看待知識產權的管理,在企業內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并聘用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需要其懂得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了解相關技術,并且還要懂得運用知識產權進行經營。知識產權的專賣管理部門,一定要負責好知識產權的發展規劃,協調其他的部門職能,充分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二)提高項目管理制度。企業的研發項目是促進企業不斷發展創新的重要依托,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并設置一套完整的控制程序,才能夠充分整合企業內部的科技資源,實現科技公關,讓企業的技術研發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科研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對項目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還比較低,而且對待項目研發不夠重視,普遍存在管理體系不健全的情況,比如企業的生產和研發混為一體,界限不清等。為了提高企業的項目管理水平,強化項目監督模式,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籌劃專門負責管理項目研發的機構,重視起項目管理的重要性。企業的項目管理機構應該負責執行項目管理的各個程序,比如立項評估、流程跟蹤、成果驗收等,還要負責好項目管理研發的各項文件,規范項目管理,使制度更為清晰。科技型的中小企業有行業之分,行業不同,技術掌握狀況和管理項目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企業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樹立好項目管理的意識,提高重視力度,堅持把技術研發作為項目管理的核心,把科研項目的流程管理作為基礎,重視對項目的成果監督,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項目管理水平。(三)加大科研項目資金投入。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只有加大科研項目的資金投入力度,才能增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作為一個科技型的企業,應該把科研投入放在較高的位置,每年維持一定比例的投入水平。但是中小型企業的經濟狀況一般,實力也比較有限,一味地要求企業加大投入是比較不理智的。很多中小企業在進行科研項目時,都出現了資金供應不足的狀況,導致科研項目中斷,資金鏈發生問題,這不但影響了科研項目的研究,還會損害企業的經濟效益,對其他科研項目造成不良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中小企業應該不斷尋求資金來源,從多個渠道入手,保證科研經費的充足。現在國家實行科技興國戰略,有一些幫助科技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而且對很多特定方向的科研項目都有所支持,包括稅收方面優惠、科研經費扣除、政府計劃項目優惠等。科研型中小企業自身所能應用的資金畢竟有限,所以應該時刻關注政策變化,積極尋求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從多個渠道入手,積極爭取項目研發資金,關注政策的走向,以便利用好政府所提供項目的專項資金。(四)優化項目研發經費核算。目前國內很多中小型企業已經建立了項目研發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建立健全科研項目的經費核算制度,制定好研發經費的操作臺賬,確保每一筆資金投入的產出。制定研發經費核算制度是合理利用企業資金的基礎,企業應該設置專門的核算機構,將科研經費支出科目制定詳細的明細賬單,并進行歸納收集。研發經費是項目進行的核心和基礎,現在很多中小企業缺乏管理的規范性,造成了很多經費漏算、錯算的情況,導致一些資金問題無法找到根源。這嚴重影響了研發經費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質量,不利于企業科研經費的管理。中小型企業要想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必然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科研技術水平。要想做到這些,首先要實現投入產出優化,合理、高效使用科研經費。(五)促進企業科研成果的轉化。作為科技型的企業,技術成果轉化無疑是最大的經濟來源,也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基礎。但是我國中小型企業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的情況,很多技術沒有投入生產使用,還有一些科研項目由于缺乏轉化渠道被終止。其中一些企業在員工激勵上做的不夠,比如科技成果得到轉化了,投入生產了,但是負責項目的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是造成科研成果轉化情況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的這種做法無法調動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新性,甚至還會造成很多員工的不滿。作為科研項目來講,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市場應用前景,也就是說這項技術生產出來能夠有什么用,有沒有人用的問題,然后再考慮該項目的開發難度以及成果轉化問題。這些都是科研項目最為實在的問題,假如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對這些問題考慮不夠周全,就容易造成科研成果轉化不理想的狀況。為此,企業應該制定一些員工激勵政策,按照科研成果的轉化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等,為員工發放相應的獎勵,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除此之外,企業還要重視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密切聯系科研機構,形成科研技術聯盟,彌補企業自身在科研技術上的缺陷,接觸一些先進的科研設備,借鑒其他企業的先進技術。
三、結束語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眾多,很多企業在發展初期遇到了資金不足、科研技術有限等一些問題,導致很多企業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就夭折,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憑借對市場的深度觀察,借助各種優惠政策,實現了自身的發展,順利轉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本來就當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研究的這一類企業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途徑。首先,科技型中小企業要建立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并依靠知識產權的管理獲得一定經濟效益,另外,還要對科研項目進行更深一步的管理,提高科研投入,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我國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型企業有較高的優惠政策,中小型企業應該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從多個渠道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創新能力為依托,實現長遠性、可持續性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汪海粟,曾維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模式[J].改革,2018(4):120-129.
[2]許文,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課題組,賈康.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發展的稅收政策[J].經濟研究參考,2015(7):49-58.
[3]汪鋒,方煒俊.促進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4(11):20-29.
[4]郭文偉.企業特征、融資模式與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J].軟科學,2013,27(12):72-75.
[5]安玉俠.風險投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影響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2,1(1):70-76.
[6]霍國慶,劉麗紅,杜智濤,等.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研究現狀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22):155-160.
作者:馬衛華 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 上一篇: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研究
- 下一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