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社區健康管理探討

時間:2022-06-03 05:52:27

導語:少數民族地區社區健康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數民族地區社區健康管理探討

摘要:“健康中國”概念提出后,健康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貴州在繼脫貧攻堅后,更應關注人口的健康狀況。以貴州省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社區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健康管理存在的問題,從健康管理、健康指導、心理輔導、運動指導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等方面,提出符合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健康管理模式。

關鍵詞:健康中國;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健康管理模式

一、引言

健康是每個公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力。“健康中國”的概念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黨的中再次重申,2019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是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全省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等18個民族。2009年末,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9%。全省有3個民族自治州、11個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國土面積9.7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55.5%。本文以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社區為研究對象,提出符合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健康管理模式。

二、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社區健康管理存在的問題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居民對科學健康生活的理解有誤區。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傳承于祖輩,貴州又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別是冬季濕冷,平均氣溫3℃~8℃,濕度在70%以上,飲食習慣偏重于多油多鹽多辣,以火鍋作為主要烹飪方式。這些生活方式對健康都是有影響的。居民的健康知識都是通過網絡、電視獲知的,也有從廣告、傳銷中得到的錯誤、偏激、片面的信息。2.居民的健康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居民健康指標是反映居民在身體、精神和社會方面完全幸福狀態的指標體系,是人口素質指標體系之一。廣義的居民健康指標應包括居民健康、社會經濟和保健服務方面的指標。狹義的居民健康指標包括兒童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居民病傷狀況和居民的出生、死亡、平均預期壽命等指標。貴州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但是民生設施明顯不足,如教育、醫療等,社區的醫療還不完善,社區醫院并沒有普及,就算是配備了社區醫院,但其醫療能力還很欠缺。居民出現疾病只能求助于大醫院,而大醫院的病患多,醫療壓力大,因此看病難的問題就成了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一大因素。特別是現在人口老齡化情況嚴重,患有老年病、慢性病等身體狀況不佳的老年人得不到第一時間的照顧。3.居民的亞健康問題容易被忽視。中華中醫藥協會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指出,亞健康是指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減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但又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產生亞健康的主要原因是飲食不均衡、不科學運動、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長期不良情緒等。亞健康主要表現為易疲勞、身體虛弱、情緒變化大等;生理功能不合理減退所導致的各種虛弱表現如脫發、早衰等。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的人群越來越多,使得出現亞健康問題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失眠、甲減、肥胖、“三高”人群比例劇增且逐漸年輕化。貴州也不例外。貴州省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健康宣傳力度不足,人們的健康知識欠缺,當出現了亞健康問題時,多數人選擇忽視。4.居民的健身得不到科學的指導。科學的健身運動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運動形式、運動時間,在科學的運動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2003年的“非典”、今年的肺炎疫情的暴發,使人民越來越意識到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數據可知,2007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是28.2%,2014年這一數據已上升到33.9%,預計到2020年后我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將達到38%。從數據上來看,參加鍛煉的人口在增加,可是《2009-2014健身行業產值規模》表明,經常運動的人運動損傷率達到85%以上,不科學的體育鍛煉不但不能讓人得到健康的身體素質反而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傷害。而我國居民身體鍛煉過程除學校體育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指導,絕大多數人的體育鍛煉是靠本體感受來進行的。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這種現象更為明顯,運動健身得不到科學的指導,給運動人口增加了運動傷病的風險,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的運動健身,如果沒有專門人員給予指導和監控,運動傷病甚至是猝死的風險將大大提高。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專業人才缺乏,居民求助于專業人員的意識淡薄,使得健身的危險性明顯提高。5.社會體育指導員沒有發揮作用。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日前公布的數據,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人數已超過250萬,貴州省也根據國家的總體要求,加強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及體育協會的相關人員都要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總人數也在與日俱增。可是許多社會體育指員導在拿到證書以后,并沒有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工作,各地市縣也并沒有積極地調動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積極性,體育工作得不到專業人員的指導,或者說是社會體育指導員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對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城市社區健康管理的幾點建議

1.加強宣傳,普及健康生活常識。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宣傳,通過創建健康APP、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社區居民推送健康知識,開創健康咨詢互動平臺,由專業人士對居民提出的健康問題進行解答,建立膳食營養分配原則,引導居民合理膳食。2.建立健康檔案,體醫充分結合。以社區醫院為抓手,對社區所轄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健康摸排,掌握社區居民所患基礎病、慢性病的人員情況,將人群按年齡、性別、職業、身體狀況進行分類,并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定期開展心理調查,掌握社區居民的心理問題,對居民產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專業的心理輔導;定期開展體質監測,對居民的身體指標進行科學的評估,通過分析針對性地提出運動建議。3.開展科學運動指導。以社區為單位,以健康檔案為依據,經過科學分析,給出專業的健身建議,充分運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力量開展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運動指導,也可以充分運用網絡的力量,通過視頻連線、APP服務等方式開展網絡指導,特別是一些沒有特別時間要求的居民可選擇在家里通過網絡進行鍛煉。4.完善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為社區健康打下良好基礎。各社區應盡最大可能完善社區范圍內公共運動設施,為居民健康運動創造良好條件,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

參考文獻:

[1]周思漫,蔡蕓蘭.大健康背景下社區健康服務管理模式的探索—以杭州醫學院健康儲蓄站項目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8):188-189.

[2]石曉萍,石勇.人工智能時代下個性化體育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設計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2(10):30-38.

[3]向宇宏.貴州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8.

[4]吳忠觀.人口科學辭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王玉茜 單位:貴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