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危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01 02:50:05
導語:大學生危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管理,一方面與突發公共事件管理者的防患于未然以及應對過程中的有效處置有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與作為突發公共事件直接承受者的大學生,其應對危機的素質與能力息息相關。本文對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研究現狀進行梳理,依據危機管理理論并通過德爾菲法分析了構成大學生應對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的生理、心理、知識技能要素及其他關鍵指標。
關鍵詞:高校突發公共事件;大學生群體;應對能力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以及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的內外部環境均經歷著巨大的變化,影響高校穩定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加,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也隨之而發生。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不僅關系到高校的正常教學、管理和生活秩序以及高校的形象和聲譽,更關系到社會的穩定以及和諧發展。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管理離不開政府和高校的有效處置,但大學生較高的應對能力和素質才是避免或最大限度減輕突發公共事件帶來危害的重要途徑。
一、我國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研究綜述
(一)萌芽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西方的學術交流不斷擴展、加深,使得西方以及港臺學者的先進著作、思想得以不斷地涌入。一小部分學者在研究他們的思想和理論的同時,開始逐步涉足突發事件的管理。尤其在1989年“六四風波”的發生后,不少學者開始關注到高校突發公共事件。(二)起步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3年“非典”流行期。我國雖自古以來就有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但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有關危機管理學術研究才開始進入起步階段。關于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研究,學界一致公認的開拓者是周貝隆先生,他于1994年首次撰文提出“中國教育的危機”,其中就涉及高校突發公共事件及其應對,這也使得有關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這一時期,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西方部分思潮的流入也對當時部分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的一定的影響,給高校的穩定帶來了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在這一階段,開始有一些專家學者的大學生思想領域的變化作為研究對象,同時也開始了一些針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的研究,但總體數量仍舊不多。(三)發展階段。從“非典”至今。進入21世紀,尤其是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后,針對“非典”引發的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的思考成為這一時期高校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許多專家及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論述,把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管理研究推向新的發展階段。教具代表性的成果的主要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撰寫的《從“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機管理》、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葉金福(2004)所著的《建立和完善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機制》、中山大學教授陳昌貴撰寫的《SARS與危機中的高校管理》等。具有代表性的專著包括李余華、李黎青、丁陽喜三位教授編著的《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研究》,陳潔華主編的《危機管理研究》等。與此同時,國家最高行政機構開始重視突發事件管理,分別于2006年1月和2007年8月頒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從突發事件的預防、應對、監測、預警、應急處理、救援和恢復等幾個角度對公共突發事件處理進行了規范。這一階段針對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學術論文超過百余篇,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管理體制和機制論述;從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論述;從危機教育的角度論述;從學校具體某一機構或輔導員工作的角度論述等。現有的研究大多是從高校管理者的角度來闡述高校應如何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對于校園突發公共事件最直接的承受者———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研究較少,忽視了大學生在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對中所能發揮以及所應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潛在意義。僅有極個別論著是針對大學生的應對危機的態度和危機意識進行論述,對于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素質的研究較為缺乏。
二、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構成要素
(一)要素分析原則。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事件的能力是復雜的、多層次、多方面的系統問題。研究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首先應確定構成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要素,逐一進行梳理和分析。對大學生應對校園校突發能力的要素分析應當遵循以下幾項原則:(1)構成要素必須合理反映出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本質,其須符合能力要素的基本概念和校園突發事件應對的邏輯。(2)構成要素的實用性。本文研究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目的是能夠使管理者和大學生自身了解如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從而化解潛在危機,實現大學生在校生活的安全穩定。對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要素分析應當明確體現出這一目的。(3)構成要素的可用性。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要素首先要便于研究者識別和方便提取,而且更應滿足對研究者提供有實用性的信息條件[28]。(4)構成要素的通用性。大學突發公共事件的詳細表現可以說是各有不同,我們研究大學生應對公共突發事件能力不局限于特定類型的高校、特定種類的突發公共事件、特定的大學生群體。在研究過程所得到的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的構成要素應該能夠普遍適用于一般高校中廣大學生群體可能面對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二)要素的界定依據。1.心理學應對理論關于應對(coping),心理學家認為是個體為了處理被自己評價于超出自己能力資源范圍的特定內外環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斷變化的認知和行為努力。也有學者認為應對就是指個體或群體為預防、減弱、消除應急源而在認知、行為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在危機應對中,危機理所當然地成為這里的應急源。根據心理學中對應對的解釋,我們可以說,突發事公共件應對就是指人們為了改善自身與突發公共事件的關系,或者減輕自身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所受的傷害在認知和行為方面所做的努力。而關于應對能力(Copingabili-ty),Epestni(1992)將其認作為是一種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將應對能力定義為個體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最小的代價解決某種問題的能力,主要是指個體知覺、認知、情緒和行為等方面的適應性。2.危機管理“三階段”理論關于公共危機管理階段的劃分,管理學中為學術界認同的模型中最為基本的是“三階段模型”,即把公共危機管理劃分為:危機前(Pre-crisis)、危機(Crises)、危機后(Post-crisis)三個大的階段。本文以三階段模型為基礎,根據以上危機管理理論及突發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將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預防(PreparationandDetection)、控制(Control)、恢復(Recovery)。預防是指具備危機意識并有預防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控制是指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的損害;恢復是指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的正常秩序或正常狀態的恢復。3.要素分析方法關于構成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要素,我們采用德爾菲法(DelphiMethod)來分析。德爾菲法又被稱作專家調查法,該方法是以專家作為信息來源,通過對專家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整合后對研究對象進行判斷、評估和預測。具體操作時使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法,專家之間不進行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與調查人員發生關系。調查人員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反復征詢、歸納、修改,最后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并將其作為調查結果。筆者根據德爾菲法的具體執行要求,對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進行了專家調研,具體執行流程如下:(1)確定主持人、擬定了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調查提綱。(2)選擇調查對象。共選擇11位學生工作者作為此次調研的對象,其中具有5年以上學生管理經驗的學校行政管理者有4位,學生心理方面的專家2位,另外5位是三年以上工作經歷的高校學生輔導員。在這11位專家中,男性4位,女性7位;其中5位是理工科背景,6位為文科背景。(3)發放問卷兩次。第一輪是提出問題,請專家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反饋調查表格;第二輪是修改問題,附上其他專家的調查結果,請調研者修改自己的問卷;(4)整理問卷。收集專家們最終考慮的意見并加以整理。4.要素確立按照德爾菲法的原則及執行過程的要求,我們認真匯總并分析了各方專家意見,確立了13項具體要素。表3-1是根據德爾菲法對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構成要素進行統計和整理后的結果。為了便于之后的統計以及重要性分析,將這13項要素分別概括為:基本認知、相關政策、影響認知、征兆察覺、信息反饋、資源利用、情緒穩定、抗壓能力、理性評價、自救能力、互救能力、心理調適和秩序恢復。(表一)根據突發公共事件三個階段,將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同樣劃分為相對應的三項能力:預防能力、控制能力、恢復能力,并將這三項能力作為突發公共事件的一級構成要素。為了突出構成要素的層次,同時考慮到構成要素的通用性,在對十三項具體要素進行分析后,我們對其中的部分要素進行了整合和概括。我們將基本認知、相關政策、影響認知概括為具備危機意識,簡稱為危機意識(表二);根據突發公共事件三個階段的特點以及各階段對相應應對能力的要求,我們將危機意識和防范能力劃歸為預防能力;將心理應激、理智評價、應急技能劃歸為控制能力;將心理調整能力和秩序恢復劃歸為適應能力。因此,在三個一級要素:預防能力、控制能力、適應能力的基礎上,構建了危機意識、防范能力、心理應激、理性評價、應急技能、心理調適、秩序恢復這七個二級要素。
三、結語
分析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構成是研究大學生應對校園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基礎工作。依據構成大學生應對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的生理、心理、知識技能要素和關鍵指標,結合各高校實際可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可對本校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現狀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述,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方案及措施,從而進一步提升其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保障校園和諧穩定。
作者:黃鈺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
- 上一篇:信息采集電力營銷管理論文
- 下一篇:高校危機管理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