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護理學的幾大要素

時間:2022-03-26 11:37:00

導語:構建護理學的幾大要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護理學的幾大要素

在臨床護理中,我們常強調,護理實踐離不開’‘三H”,即Hejr:〔心)、Head(腦)、Hand(手)。我以為;Hc:rt的集中體現是愛心;He,d是指豐富、扎實的科學知識;而Hand是指熟練的護理技術。愛心是超越了親情,升華了的母愛。愛心是近代護理學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現今世界,疾患不再是僅局限于軀體。而對心靈的疾苦,需要心理治療。愛心一一蘊含著責任感,理解力和寬容情之心,無疑是一劑良藥。科學知識,不僅作為開展護理實踐、實施護理技術的基礎和依據,還是更新護理技術、促進護理學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護理技術,是指當一個人因疾病或生理、心理鄉到損傷致不能自我滿足需要及維持健康生活時,為滿足或幫助其滿足生理、心理需要實現自立而展開的一系列護理活動。多年的學習、教學及臨床實踐經歷,使我漸漸悟到:愛心、科學知識及護理技術是構成護理學的三大要素。我們往往可根據其來培養和造就護士,并可以此來衡量和評估一個護士是否合格與優秀。

一、愛心是護理實踐之魂

沒有愛心,就沒有護理。在護理實踐中體現的愛心,是從人類親情之愛中升華出來的。盡管護理對象有著千差萬別的特殊點,有著護理上的重重困難,但只要傾注愛心,必能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正因為護理對象是人,而每個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格和情感,這就要求護理工作者在護理實踐中尊重侮一個對象,理解他(她)們的喜怒哀樂,以愛心支持他(她)們與疾病和困難作斗爭。只有具備了責任感、寬容之心和對護理對象的理解力,方能進入愛之境界。若沒有責任感的話.所謂愛心只能成為一種華麗的飾語,而難以體現在護理實踐中,若無寬容之心,作為平凡人的護士,易受自己感情左右,或受不得委屈乃至以自己的喜惡對待護理對象而難以做到一貫奉獻愛心。若無理解力,各個護理對象將得不到適合其個性的生理、心理護理,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安慰和疏導。護理實踐中的愛心,是融責任感、寬容心、理解力為一體的超越了人類親情的至高無尚的愛。

二、科學知識是護理實踐之柱

護理工作具有相當的專業性,且需豐富的科學知識。也就是說,只有經過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各種教育及訓練的護士,方能夠最大、最佳地發揮護理的功效。美國護理教育專家亨德松將護理過程及其意義釋為:由此可見.護理作為人類的一種行為,在經歷了依賴于自然結果、僥幸獲益、偶爾成功的原始及古代護理形式后,逐步發展成了以科學知識為支柱、有目的的實踐活動。我們有了護理程序這一科學的工作方法。從而運用科學知識,作為指導開展護理實踐的理論依據。在護理過程中,找出護理問題,確立護理目標,實施護理計劃和評價護理效果,我們有了自理模式(0「cn)、適應模式(R(,y)、行為模式‘K川g)等,這些基于科學理論之上的護理模式,對我們更好地開展護理實踐.起著有效的指導作用。在護理實踐中,必須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來指導實踐,隨著時代的發展,護理學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展,這就要求我們除了掌握醫學知識外,還需要掌握一些相關科學知識,如營養學、藥學、康復保健等,尤其是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精神衛生學、文學等,這些知識,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護理對象是一個完整的人,護理實踐應以人為中心;有助于我們全面觀察和理解護理對象,運用各種方法,采取多項護理措施,提供特色護理以提高護理效果。不斷地更新護理知識,豐富和發展護理學的理論和學說,是時代的要求。可以這樣說:只有掌握了廣泛的科學知識,才能勝任護理專業這一為人服務的工作。一個能夠活躍在護理實踐中的優秀護士,必定是一個不斷吸取新知識的好學者。

三、熟練的技術是護理實踐之本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護理學中蘊含的愛心和科學知識,常常由護理行為〔護理技術)得以體現。熟練的護理技術是取得良好護理效果的保證。在為病人提供生活護理時,常涉及到許多護理技術,其護理效果如何,則可因護理者技術差異,而得到病人(護理對象)不同的評價。例如為病人洗發。以完成洗發為目標和以護理對象能舒適地完成洗發為目標的護理,護理效果就不同。后者在應用洗發這一護理技術時,充分考慮到洗發時對象的體位、時間安排、方法等,在滿足對象生理需要的同時,亦注重與對象的情感交流,了解其心態情緒,予以心理護理。也就是說,在洗發過程中,對病人傾注了愛心.應用了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術,使洗發的作用得到了最佳發揮,并由此獲得了令病人身心滿意的護理效果。不熟練的護理技術,不僅會增{加病人身體痛苦、心理負擔,還有礙于護患信賴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不利于護理實踐的順利開展,更談不上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了。而精益求精的護理技術,可以使你的愛心,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得到充分體現,亦是順利開展護理實踐,取得良好護理效果的保證觀察與交談也是護理技術之一。語言交流是心理護理的必要工具,由此達到溝通。除了語言工具外,還有非語言交往也廣泛存在于護理實踐中。親切溫和的微笑,理解關懷的眼神,同情安慰的撫摸以及符合護士行為規范的坐立行走姿態,均能起到有時藥物起不到的治療作用,尤其能獲得較好的心理護理效果。語言和非語言交往護理技術的應用,當然與護士本身的經驗和能力有關。要提高這些護理技術(當然也包括諸多的操作技術),首先必備兩大條件,那就是基于愛心的研究態度和掌握護理實踐中所需要的各種科學知識,并勇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