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形態學在護理學專業的改革

時間:2022-11-16 04:36:20

導語:大體形態學在護理學專業的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體形態學在護理學專業的改革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學專業大體形態學教學內容和方法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的改革,并評價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護理專業2017級本科生為對照組,2018級本科生為實驗組,進行理論及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的改革,最后通過終結性考核及形成性評價觀察改革效果。結果實驗組,期中、期末及終結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并且最高分及考試通過率也高于對照組(P<0.05);高分段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學生學習行為觀察到學生積極性和興趣得到增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對教學效果及學生素質培養效果的滿意人數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大體形態學教學內容和方法在護理專業的改革,可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學效果滿意度及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護理學;大體形態學;改革

目前,很多醫學院校護理學專業的教學模式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的整合,人體各系統的器官按照形態學結構、機能生理、病理結構及疾病的診治等方面整合而成[1-2]。而目前對各系統的大體形態學結構即解剖教學這一環節,缺乏專業針對性,教學內容及方法基本上與臨床醫學及其他專業并無區別,并未針對護理學專業進行設計安排,脫離了培養目標[3]。學生對學習各器官的形態結構在今后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性沒有深刻體會[4]。所以,如何將大體形態學的教學內容密切聯系護理學專業特色,適應其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探索大體形態學在護理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改革,旨在為提高護理學專業的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取錦州醫科大學2017級(62人)和2018級(52人)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此114名同學經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入學。2017級同學為對照組;2018級同學為實驗組。兩組學生課程設置以及授課教師均一致。2017級和2018級各有兩個班,各構成一個整合大班進行理論授課,實驗教學以小班形式進行。2.研究方法。第一,理論授課的改革。精簡教學內容,制定具有護理學特色的大綱和教案。一是呼吸系統。課堂學時分配盡量給鼻、咽、喉、氣管、胸膜腔的形態結構,因為護理專業在臨床中常進行的急性喉阻塞的穿刺術或氣管切開、胸腔穿刺術,由淺入深穿刺達氣管、胸膜腔,所經過的層次以及胸膜腔的構造和特點應作詳細講解[5-6];心肺復蘇,涉及到咽作為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共同管道,在操作中的某些注意事項與此解剖知識相關[7-8];吸氧和吸痰、呼吸系統給藥以及鼻飼等操作,需要對咽和喉的解剖結構比其他專業的講授更為細致和深入[9]。二是脈管系統。護理專業在臨床所操作的靜脈注射術、靜脈切開術、沖洗用藥治療技術及頸內靜脈穿刺插管術等,均需扎實掌握脈管系統各器官的位置和結構。如進行穿刺術所選取的鎖骨下靜脈、股靜脈、頸外靜脈需重點講述;行心包穿刺術涉及的心包、心包腔、心包竇的概念以及穿刺位置—左劍肋角,行心內注射的心包裸區作重點講述。第二,實驗授課的改革。一是實驗標本的選擇密切聯系理論教學內容。實驗標本的選擇并非與臨床醫學專業相同,選擇理論教學內容突出的與今后護理操作密切相關的標本進行細致講解。并且在課中可適當讓同學在標本上進行模擬操作,加深知識點的理解記憶。二是利用實驗室優秀資源。如“中國數字人”軟件,人體每個系統內容完整,可三維觀察人體結構,將實體解剖與虛擬仿真技術相結合進行教學;高清攝錄系統將老師講解及示范過程進行錄制,并實時同步到顯示器上,同學有疑問時可自行回放觀看;平衡臂式無影燈,提供充足照明,也可放大觀察某一結構的位置和毗鄰關系。第三,思政引入課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體形態學教學中,可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從而充分發揮醫學基礎課程的育人功能。如學習肋骨時,可引入維薩里的解剖學研究證明男人與女人的肋骨數目是一樣的,以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積極探索的精神。3.教學改革效果的評價。一是終結性考核。終結性考核成績由以下四部分組成:平時提問成績(占10%)、實驗成績(占10%)、期中成績(占20%)和期末成績(占60%),對終結成績通過率、最高分以及不同分數段人數百分比進行統計分析比較。二是形成性評價。學生學習行為觀察:觀察課堂學習氛圍,課后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等。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學模式改革的觀點以及教學滿意度,問卷每個條目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級別,對同一項目持非常滿意和滿意的總人數百分比進行統計分析。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終結性考核結果。理論和實驗相應教學任務完成后進行考核,經統計分析發現,實驗組期中、期末及終結成績三項的平均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實驗組通過率為62%,高于對照組53%;終結成績最高分為99.2分,高于對照組93.8分;比較兩組終結成績在以下五個分數段的人數百分比(實驗組/對照組):90~100分:5.8/1.6;80~89分:13.5/4.8;70~79分:26.9/25.8;60~69分:15.3/21.0;59分以下:38.5/46.8,實驗組高分段人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60~69分人數以及不及格人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2.形成性評價。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得到增強。課堂氣氛融洽而活躍,師生交流討論、生生交流討論增多,見表2。課程結束后,實驗組對教學效果及學生素質培養效果的滿意人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三、討論

在現代醫學教育過程中,隨著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繼續深入探索適合護理學專業特色的教學方式,理論聯系實際,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化被動為主動,應用相關知識進行臨床思維并解決相關問題[10]。1.提高護理學專業大體形態學課程的考核成績。該教改方案對授課主體要求較高,要求授課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轉變,要求師資隊伍的強化,對兄弟院校進行走訪,熟悉掌握護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了解護理人員在臨床中的常見操作,結合護理專業特色進行教學內容、方法在理論和實驗教學中的改革,結果表明學生的期中、期末、終結成績及試題通過率均明顯提高,表明此改革方案提高了2018級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的整體成績水平,教學效果顯著;兩組學生不同分數段的人數進行比較,實驗組60~69分人數以及不及格人數顯著低于對照組,80~89和90~100高分段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該教學模式可提高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提高護理學專業對大體形態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滿意度。本研究將授課內容密切聯系各項護理操作以及實驗教學手段的更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精選以及老師的授課方式十分認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趣味性、主動性顯著增加,課堂學習氛圍融洽而活躍,與老師的互動增加,課后在學習群中討論熱烈,課后作業完成質量較高。通過課堂提問及課后反饋,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密切聯系于臨床。學生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項目的滿意人數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反映出老師必須進行細致的備課工作,認真分析學情,密切溝通,合理布局,多建立與同學的互動,把形成性評價有效貫穿到課前、課中和課后,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并調整教學的實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人體基本形態與結構在護理學專業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熟練掌握與今后護理操作密切相關的人體結構特點,有效地將基礎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更加全面和深入地進行融會貫通,使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可為更好地學習后續專業課奠定扎實的基礎,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醫學護理概念,培養基礎知識扎實、業務能力出色的優秀護理人員,以及適應面寬、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強的護理學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韋力,楊伯寧,黃紹明,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整合課程對解剖學教學質量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8):61-62.

[2]王紅,楊茂祥,范紹輝,等.關聯問題系統整合教學在呼吸科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2):96-97.

[3]谷美玲,曲靚靚,王晶,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模式在腫瘤科護生實習教學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7):543-545.

[4]朱雁飛,關利新,張緒東,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研究初探[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6,37(2):143-144.

[5]王紅艷,涂永生,張雅潔,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呼吸病理》網絡課件的制作與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4):376-378.

[6]羅彬,邱烈,黃瓊.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學中呼吸系統整合課程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6,45(6):843-845.

[7]王立紅,顧巖.整合醫學教學模式下呼吸系統疾病教學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37-39.

[8]尤青海,桂淑玉.整合醫學教學模式下呼吸系統疾病教學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10):1923-1924.

[9]王紅,楊茂祥,李有霞,等.問題嵌入式系統整合教學在呼吸內科臨床實習中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4):77.

[10]呂芳,潘麗,羅懷香,等.系統解剖學實驗課模擬臨床手術入路的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12):1085-1087.

作者:曾瑞霞 張軼博 崔慧霞 左中夫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