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
時間:2022-08-26 09:50:52
導語:門診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14年1~6月本院門診手術室共開展手術728例,其中體表皮脂腺囊腫切除術234例;乳腺腫物切除術26例;脂肪瘤切除術189例;痣切除術98例;腱鞘囊腫切除術56例;坐骨結節囊腫切除術4例,膿腫切開引流術15例,體表贅生物切除術33例,其他手術73例。年齡從6歲至90歲,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168例。預約手術696例,臨時手術32例。
1.2風險資料:手術出現較大出血2例;術畢頭昏或暈倒8例;因高血壓、心臟病控制不利暫停手術6例;術前需臨時檢查B超26例,檢查心電圖8例;重新備皮3例;手術臨時取消16例。
2護理風險
2.1病人術前準備不充分取消或延誤手術。術前檢查不夠,如B超、心電圖等未檢查或檢測結果是很久以前的;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術前未停藥;門診醫師認為可以手術,手術醫師則認為門診條件有限,應該住院手術的;病人局部皮膚準備不足或臨時有損傷、感染者。手術室物品準備不能滿足突然變化的手術需求等。
2.2手術病人發生跌倒、暈倒甚至墜床等相關可能?;颊叨际遣叫羞M出手術室,有跌倒等意外情況發生的可能,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更易發生。術中、術后由于體質虛弱、疼痛、恐懼、體位變化等導致暈厥。在上下手術床,安置手術體位時,甚至有發生墜床可能。
2.3手術部位錯誤或傷口物品遺留。雖然門診手術病人都是局部麻醉,神志清醒,一般是不會發生手術部位錯誤的情況,但有的患者表述不準確或方言較重、交流困難者、醫護核查不夠等可能造成手術部位錯誤。我們遇到過因為病人背部有幾個小腫塊,他自己也看不見,病人未參與手術部位的標識,與醫生缺乏有效溝通,所以直到手術結束才發現切除的腫塊不是病人要求手術的那個,導致糾紛、差錯的發生。門診手術時間短,頻率快,工作量大而繁雜,紗布、縫針等物品有遺留病人傷口可能。
2.4麻醉意外。術前沒有詳細了解病人的病史及有無過敏史等等,造成麻醉意外或因手術時間長導致局部麻醉藥用量超過安全劑量。
2.5感染風險。術前醫生接觸患者頻繁卻未規范洗手;患者局部皮膚準備不足或近期有感染;手術室頻繁使用,手術時間短、流動快、人員走動等致手術室環境污染;因是門診小手術,未進行如艾滋病、乙肝、性病等術前篩查;醫護人員未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規程,尤其是實習生操作不規范;手術醫師準備不足或操作欠熟練,手術時間長、出血多等造成感染并發癥。
2.6手術標本遺失或送檢失誤可能。術中未妥善保管;術后未及時固定;標本弄錯或丟失;標本保存、登記、送檢流程不規范;標本名稱和病檢單名稱不符;或標本混淆等。
2.7溝通不夠、缺乏宣教。門診醫師術前檢查或溝通不夠,導致病人準備不足或達不到病人預期目標造成矛盾;或手術醫師操作不規范、記錄不及時、服務態度與溝通不良等造成醫患糾紛。
3防范措施
3.1加強醫護、護患溝通,完善術前準備。在患者預約手術時,審核病歷醫囑,督促病人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做好術野皮膚等手術準備。如高血壓、糖尿病病人血壓、血糖的控制,女病人要避開生理期,術前停用阿斯匹林等,年老的病人囑其手術時要有家人陪同等等,以免耽誤病人手術。術前認真檢查手術用品是否齊全,保證儀器設備性能良好。備好各種搶救器械和藥品,定期清點補充。
3.2防止病人跌落、墜床、暈厥。病人進出手術間,上下手術床要協助,安置好手術體位后囑咐病人手術床較窄,不要再動,防止跌落。尤其對于年幼及年老的病人要全程看護,防止發生意外。手術前要詳細詢問病人既往病史,有無手術禁忌,做到心中有數,手術結束后詢問病人有無不適,指導病人在門診休息半小時后無不適方可離開,防止發生暈厥等意外。
3.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麻醉前再次核對手術部位,與病人有效溝通,防止發生差錯;手術室護士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來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術前、術中、術后認真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等物品。術中臨時增加物品要及時記錄,避免遺留患者傷口。
3.4嚴防麻醉意外。術前詳細了解病人情況,有無過敏史等,備好搶救物品和器材。如果門診手術時間較長,需要使用較多的局麻藥,護士要提醒醫生不要過量。準備相應的應急預案,發生意外時及時搶救,做好記錄。
3.5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進入手術室要更換衣、帽、鞋,穿戴規范,清潔通道和污染通道分開,減少人員不必要的走動。嚴格區分無菌物品和有菌物品,無菌物品要有明顯的標識和有效期標志,包內有滅菌效果指示卡,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物品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包裝有無破損、失效、不潔凈等情況。無菌技術操作是手術成功的保障,術中的無菌操作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關鍵。手術室每位工作人員的每項操作,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避免污染無菌區域或無菌物品,做好術中的互相監督,發現問題必須無條件糾正,規范的無菌操作比更好的儀器還好。每天早上對手術間物體表面進行常規預防性擦拭,每天兩次進行循環風紫外線消毒,每月進行手術間空氣培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術后按標準預防原則處理手術間,使用過的手術器械初步清潔去污后交由供應室統一消毒滅菌。巡回護士要敢于管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根據病人情況妥善安排手術順序,術前詳細詢問病人既往史,對于感染手術安排在最后進行,手術結束后手術間、器械、物品必須按照感染手術要求進行處理。防止發生交叉感染。
3.6術后標本的保管和送檢是保證病人準確診斷的前提。標本管理制度的缺乏或不完善,易造成病人之間標本混淆或遺失,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診治。術中取下的標本應妥善保管,手術結束及時放入固定液中固定,并標明患者姓名、科室、手術部位、標本名稱等信息并做好登記。病理單填寫字跡要清楚。與標本送檢員做好交接登記;標本送檢員與病理科工作人員交接登記。嚴防標本遺失和差錯。
3.7加強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病情及手術預后。及時真實記錄各種護理文書。術后指導患者及時換藥,根據手術部位不同7~14天拆線。告知手術標本送病理檢查的目的,取病理報告的時間和地點。指導患者術后飲食宜忌。傷口不宜碰水或洗澡,防止感染。尊重病人的隱私。
4小結
門診手術多為體表手術,手術種類較多,加之手術時間短,病人多,護理量大、變化多,發生失誤的概率也高。相對住院部手術室而言,不論在硬件還是人員上都有不足,甚至于醫護人員在有意無意之中重視不夠。因此門診手術室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門診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通過對護理風險的分析,尋求風險的防范措施,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加強細節護理,減少和消除護理風險隱患,提高護理工作安全性,保障護理質量。
作者:董立群 單位:江蘇省中醫院
- 上一篇:手術室循證護理研究
- 下一篇:微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