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分析

時間:2022-09-18 08:38:22

導語: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分析

骨折老年群體由于其年齡逐漸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趨于衰退趨勢,并伴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狀況或髖部肌群退變情形,一旦發生下肢急速扭轉或遭受外力作用跌倒情形,極有可能發生下肢骨折[1]。本次研究著重探究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過程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護理措施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并實施手術治療處理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對應的病例數分別為35例、15例,患者年齡最低為61歲,最高為82歲,平均為(75.29±3.23)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對應的病例數分別為31例、19例,患者年齡最低為61歲,最高為82歲,平均為(76.37±3.42)歲。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實施對比處理,可見二者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具備良好的對比性。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取以往最常應用的手術室護理措施,即術前相關準備工作,術中協助醫生完成手術處理過程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添應用人性化護理措施,首先應確保手術室溫度及濕度適宜;手術操作開始前,應對患者病癥狀況實施了解處理,并對其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對下肢骨折情形相關知識及治療措施的了解程度,提升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配合程度;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及心理干預,減緩患者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手術操作過程中,應確保患者處于舒適體位,并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波動情況實施嚴密監測;術后對患者創口實施清潔處理,并給予包扎。1.3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1.4統計學處理對試驗過程中涉及到的數據作統計分析處理,分析處理過程需借助于SPSS18.0軟件實現,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方式,并運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取使用x2檢驗方式,并運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則可認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對照組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分別為(79.45±7.63)、(79.06±4.52),觀察組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分別為(78.65±8.45)、(79.53±4.94);護理后,對照組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分別為(68.44±2.25)、(65.58±3.91),觀察組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分別為(56.65±2.35)、(58.78±3.28)。由此可見,給予對應護理模式前,兩組患者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給予對應護理模式后,觀察組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相關研究證實,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過程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對下肢骨折相關知識及治療措施的認知,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實現對患者心理的有效調節,有助于患者病癥康復進程的加快[2]。人性化護理措施是一種科學的、全面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方式,這種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主體,站在患者的角度去開展護理工作,護理過程中將結合患者的病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同時也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及綜合素質[3]。

本次研究發現,給予對應護理模式前,兩組患者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給予對應護理模式后,觀察組焦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抑郁測評量表評分數值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過程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護理結果顯著,對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術金.人性化護理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體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9):13-14.

[2]張惠,桂光明.人性化護理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7,(14):44-45.

[3]熊細梅.人性化護理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27):5258-5259.

作者:吳艷 單位:貴州省骨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