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分析
時間:2022-02-21 08:24:48
導語: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手術室護理對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的預防效果。方法228例剖宮產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114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手術室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切口愈合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1.75%(2/114),低于參照組的7.89%(9/11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率為97.3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91.2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7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剖宮產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可有效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愈合效果
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由于麻醉學、輸血、輸液、手術方式、手術縫合材料的進步,剖宮產已成為解決難產、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患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2]。剖宮產會對產婦機體造成較大的影響,手術切口有感染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做好圍手術期的切口護理工作[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手術室護理對剖宮產術后感染的預防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28例剖宮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次剖宮產175例,2次剖宮產41例,3次剖宮產12例。本次研究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監(jiān)督下進行,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需行剖宮產手術;②患者無嚴重產期合并癥;③患者精神狀態(tài)和言語表達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4例。參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8.4±3.6)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4±1.15)周。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8.0±3.4)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1±1.14)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護理方法。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確認產婦身份,了解其既往病史和相關藥物禁忌,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以及術后的護理工作。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手術室護理,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手術前向患者詳細講述手術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項,與產婦保持密切的交流,通過心理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期心理壓力,避免產生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同時使用愛力減痛分娩法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提高耐受能力。②手術室環(huán)境的消毒護理:術前1h開啟層流凈化空氣系統(tǒng),降低空氣細菌含量,做好手術室各物體設備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③術前準備:術前將所有相關設備、器械準備齊全,手術期間控制手術室內人數(shù),盡量避免人員的出入。④嚴格遵守菌操作:進入手術室前更換高壓滅菌服,對產婦前進行術前評估,做好手術部位及周圍皮膚的清潔消毒。巡回護士嚴格把控0.5%碘伏量給予,預防消毒紗球過濕,增加低體溫的幾率。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考慮到抗生素對新生兒的影響,采取新生兒娩出后立即靜脈滴注抗生素;對于手術時間>3h的產婦,出血量>1500ml可在術中預防性應用抗生素1次,有助于避免發(fā)生術后感染。⑥術中做好保暖護理:控制室溫在23~25℃,適當加熱輸液溫度,減少暴露部位,在非手術部位用無菌被褥或毯子遮蓋。⑦包扎護理:術畢用醫(yī)用粘貼膜10cm×25cm加壓包扎,利于止血,減少切口暴露在空氣的幾率。⑧術后護理:用溫度適宜的生理鹽水將產婦身上的消毒液和血液清理干凈;轉運時盡量避免對產婦進行幅度較大的移動,避免牽拉切口。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切口愈合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①對患者產后隨訪2個月,記錄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②切口愈合效果判定標準:切口出現(xiàn)嚴重化膿,需切開引流視為愈合不良;切口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節(jié)、血腫、積液等視為愈合欠佳;切口平整、未發(fā)生不良反應視為愈合,愈合良好率=(愈合+愈合欠佳)/總例數(shù)×100%;③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調查患者滿意度,分為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有2例感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1.75%(2/114);參照組患者術后有9例感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7.89%(9/114);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率為97.3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91.2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7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剖宮產術后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手術對皮膚和皮下黏膜造成機械損傷,人體第一道防御機制遭到破壞,增加了皮膚進入皮下組織的幾率[4],此外,失血過多會導致機體抵抗能力下降,進一步增加感染幾率[5]。因此,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需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保證切口不被細菌侵入引發(fā)感染,而手術室護理對預防切口感染具有積極作用[6,7]。本次研究結果說明手術室護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通過心理健康護理,可減輕因不良情緒和疼痛產生的應激反應,提高產婦依從性,縮短手術時間,從而降低感染發(fā)生率[8,9];通過對手術室環(huán)境、設備器械、操作過程以及手術人員的消毒管理,可有效避免患者機體收到外界細菌感染的幾率;由于患者手術期間機體免疫能力有所下降,通過適當服用抗生素以及保溫護理可提高機體抵抗能力[10-12];從切口愈合效果上看,手術室護理對切口的護理更加全面細致;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說明手術室護理充分滿足了患者的護理需求。綜上所述,在剖宮產手術期間采用手術室護理有利于術后切口的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保證患者身體健康,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惠敏,張素紅,王燕.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感染發(fā)生率的作用分析.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3):10-11.
[2]莊莉.手術室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影響.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6):60-62.
[3]王艷艷,畢麗娜.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剖宮產手術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并發(fā)癥的影響.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30):185-186.
[4]王燕君.剖宮產手術室護理流程的應用及價值研究.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6):169-170.
[5]王立霞,張立艷,劉靜.舒適護理在剖宮產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當代醫(yī)學,2017,23(14):180-181.
[6]吳敏.66例剖宮產產婦的手術室護理體會.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7):150-151.
[7]鐘垚,肖瑩.婦產科剖宮產患者手術室的護理.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7(14):182-183.
[8]祝紅艷,劉娟.淺談剖宮產手術的手術室護理.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1):259-260.
[9]吳曉蘭,陳文娟,盧志文,等.急危重剖宮產手術室護理流程的應用效果.中國臨床護理,2017,9(6):518-521.
[10]顧丹.剖宮產手術室的護理配合及護理要點探討.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1):277-278.
[11]董亞玲,方勝英,董嬌紅.手術室專科護理路徑在提高剖宮產手術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分析.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8):2480-2483.
[12]萬小亞.手術室護士對剖宮產患者的優(yōu)質護理體會.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s2):236-237.
作者:郭海玲 單位:東莞市厚街醫(yī)院手術室
- 上一篇:圍術期手術室護理研究
- 下一篇:急診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