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課程改革探索
時間:2022-09-28 10:47:43
導語:分析化學課程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體系
教師作為課程教學改革活動的實施者與組織者,他們的教學方式、教育思想直接影響著教學改革是否能順利開展并有效實施。教師應該在深刻認識到傳統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從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應試型教育,轉變為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職業素養、創新精神為主要目標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中心的注入式教育,轉變為以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的素質教育,從培養應試教育人才,轉變為培養素質教育人才。“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借助現代化科技手段的新型教學模式,并且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重新確定了分析化學課程所需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并強調了基礎教育改革課程理念在化學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同時增加了綜合型問題、研究型問題與創新型問題等課程內容的教學,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組,進而形成“基礎型-綜合型-創新型”的教學新體系。例如,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分別設計以基礎技能為主的實驗、知識與技能綜合性驗、具有開放性的創新型實驗,在基礎技能實驗中,教師精心挑選出化學分析課程的精髓,如分析天秤稱量練習、滴定分析法操作,重點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理解“量”的具體含義。在綜合性實驗中,設計了如雞蛋殼中鈣含量的測定、自來水中氯離子含量的測量、奶粉質量中重要指標的測定等創新性實驗,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以及能夠靈活地運用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化學實驗儀器,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讓學生在做中教,教中學,加強學生在校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之間的聯系與一致性,進而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2重組教學內容,課程設計模塊化分析化學課程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知識講解與實踐教學、實驗教學有機融合的一種模式,其在教學內容上的構建上,應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本”為選擇依據,改變原來課程的教學順序與教學體系,對教學重難點進行重組整合,分為若干個項目模塊,同時結合分析化學課程專業崗位技能要求,重點挑選出常見的化學分析方法、實驗原理、實現現象,弱化理論知識的推導驗證,加強分析化學實驗與實際應用教學的比例,以突顯出崗位的需求。并將理論知識的教學巧妙地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去,然后以實踐應用為主,理論知識為輔,組織課堂教學知識點,設計出從淺入深、從簡到難的課程項目。當前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多年來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已經不能滿足行業于企業的要求,為此,我們通過對化工行業與企業的調研,與企業共同解析化工生產和分析檢驗的主要環節,針對每個項目的技能關鍵點設計技能模塊,按照技能模塊組織教學。主要分為分析天秤與稱量技術、誤差與分析數據處理技術、滴定分析常用儀器操作技術、酸堿滴定技術、氧化還原滴定技術、配位滴定技術、沉淀滴定技術、電位分析技術、紫外可見光譜技術、原子吸收技術、氣相色譜技術、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共12個項目。這些項目基本包含了分析化學中所常見的四大分析方法與實驗儀器分析,為了突出課程的實用性,在項目開始前,教師將所涉及知識點通過統一講解與學生自學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條件,然后再進行實驗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邊做邊學,進而提高學生在分析化學方面的職業技能水平與實踐能力。
3改變教學方式,模塊教學現場化
分析化學課程傳統的實踐教學由于受到經費、條件、環境等方面的限制,難以適應教學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為此,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應打破傳統教學中的課堂講解方式,將分析化學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融合教學,以“課堂-工作間”的方式,把教室搬到車間、實驗室、化驗室進行現場教學,學生邊學邊做,讓學生完全參與到生產實踐過程中去,打破以往傳統的黑板上講解分析化學的抽象、脫離實際、空洞的教學方式,推行理實一體化課堂,將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形成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完全地參與到實踐生產中去。課外教學實踐是幫助學生熟悉職場環境、掌握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徑,通常采用任務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問題,并且不斷地總結出完成任務的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幾人一組,成立調查小組,分別調查在某一養雞場內,其土壤與飼料中重金屬離子是否超標,含量、分布情況。不同的學生會對于同一個問題分析的角度不同,課外教學實踐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實驗室進行長期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這樣實現產、學、研三方面的綜合,不僅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踐機會,促進了學生適應工作環境能力,而且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中發現了問題,可以有效地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問題。如與某水檢測實驗室建立合作,學生參與到水質監測、樣本采集、數據分析等工作;與某農業局建立合作,學生參與到土質土壤的pH值、有機物質、含氮量、含磷量等項目的分析監測工作。通過實踐教學現場化,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與實踐動手應用能力。
4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導向,構建科學考核體系
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應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價值導向,構建科學的考核體系。將課程考核分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兩部分,學生總成績考核體系組成:40%化學理論知識考核+20%平時成績+40%實踐操作技能。實踐操作技能部分,主要從學生實驗操作規范性與熟練性、實驗數據處理、實驗報告撰寫等方面進行考核,平時成績根據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上課考勤記錄、課堂參與度、課后作業等方面給予綜合評分,要讓學生通過分析化學課程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化學檢驗、化學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專業技能達到國家所頒布的化學分析工種的職業要求標準。
5結語
綜上所述,“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重組,創新教學體系,課程設計模塊化,項目設計現場化,同時采取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方式,有效地彌補了傳統分析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為滿足社會、企業發展需求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創新型、應用型的人才,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符合當前本科教學改革發展要求。
作者:孫強強 單位: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琳娜,陳璟.高職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12):116-117.
[2]蔡懷鴻,孟建新,楊培慧,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本科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廣東化工,2014,41(1):176-177.
[3]袁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分析化學實踐教學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6,31(5):39-43.
[4]徐錚,周雪.“分析化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28):92-93.
[5]白靖文,徐雅琴,許晶,等.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高等農業院校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6):28-30.
- 上一篇:大型模擬仿真軟件在分析化學的應用
- 下一篇:中職分析化學教學模式分析